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6 ,大小:271.50KB ,
资源ID:988110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9881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理论与设计.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理论与设计.doc

1、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理论与设计第九章 “基础”课实践教学三、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目的】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知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学时安排】8学时【教学方式】【活动建议】1、第二节 “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及有效实施,切实发挥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将“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一、准备阶段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任课教师应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实践教学进行规划和设计,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给学生布置实践活动任

2、务。1.活动设计在下学期教学任务下达以后,至新学期正式上课以前,各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专业需要,根据客观条件,紧密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实践活动形式。实践活动以一学期35次为宜,原则上每个班不应少于3次实践活动。2.布置任务每个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任课教师应当将本学期实践教学计划和具体内容安排告知学生,并交代完成的时间、方式、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应首先确定学生的分组情况,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以便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有计划、按步骤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建议各任课教师将每学期的实践教学计划以及相关事宜公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并通知学生,以便学生随时查

3、询。二、实施阶段实践教学的实施应当是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之下进行,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学生则应充分发挥自觉性和主动性,以保证实践教学任务圆满完成。1.教师全程指导任课教师在布置实践教学任务后,不能放任自流,而是应当加强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具体选题;对学生遇到的疑难及时予以解答;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向给以正确引导;对学生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帮助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活动,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锻炼。2.学生自觉完成学生应当对任课教师布置的实践教学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并且自觉地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积极参加或者举行实践活动,按时完成任务并且提交活动

4、记录。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与任课教师协商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对实践活动进行调整。3每一次实践活动,学生都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提供书面材料,以此作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证明。任课教师在每一次实践活动完成后,应当及时收集学生的实践材料,以之作为学生实践成绩的依据。缺少任何一个实践材料,学生的实践成绩以“0”分计。三、总结阶段任课教师应当对每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其成效进行评估,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1.效果评估对于每一次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均应进行总结,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对其成绩给以公正的评价,并为每一位学生评分。2.完整记录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实践

5、活动作业进行整理,并做好实践活动记录。课程结束后,选择优秀的实践活动材料装订汇总,形成教研室实践活动开展的完整记录。3.总结汇报定期组织(两年一次)年级性的实践教学汇报演出。任课教师筛选优秀的实践活动以演出的形成进行展示,对于在演出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第三节 “基础”课实践教学主要方式 1956年,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一个崭新而又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努力从中国实际出发,从1956年至1976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艰辛而又曲折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尽管遭遇许多挫折,甚至出现

6、严重失误,但还是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体建设的有价值的重要思想,也取得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总结这些初步探索取得的成果、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员探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一、 良好的开局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以苏联为鉴,走自己的路二、 严重的曲折“大跃进”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错误的性质、原因和教训三、 宝贵的成就建设社会主义重大原则的提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与国际环境的改善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

7、求学生掌握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1957年至1966年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道路的思考,培养学生判断或评价是非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经验教训的分析与总结,培养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整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

8、经历复杂形势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这十年中,我们党在这两大问题上既有正确的决策又有严重的失误。同时,政治战线的成就与失误相互交织,使探索道路呈现为曲折发展,但是总趋势是前进和发展的。在学习时注意“探索”的特点,从而宏观上把握本章的脉络。2明确背景:组织学生研读引言内容,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195年5月至1966年初)。在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影响着我们党探索中的决策。由于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及其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中苏关系破裂,国际上

9、趁机掀起了反对社会主义的浪潮,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独立地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讲究方法: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建议采取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历史资料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提问、点拨、总结,在讲述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时,注意史论结合,深入浅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通过十年探索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十分艰巨的过程。凡是能够正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和失误,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2通过十年探索史特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巨大成就,又有严

10、重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3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先模人物的介绍,激发学生献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同时,鼓励学生以先模人物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十年探索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走访身边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先模人物,了解当地那个时代社会发展情况。教师:将相关的图表制成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纪实性资料片,适时配合教学播放片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引导学

11、生以分析本章标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入手,指出:其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1956年至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其二,让学生研读引言内容,进一步明确: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尤其是国际背景,时常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决策。国内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前提;“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国际背景: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巨大困难,中共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印度支那实现了停战,国际局势

12、趋于缓和,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其三,引导学生领悟:正因处于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加之中共在探索中无经验可以借鉴,所以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与挫折,但应该肯定总的趋势是前进和发展的。“探索”、“曲折”、“发展”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回到前面的标题上,初步形成对本章学习内容的整体认识。一、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板书)从内容上主要讲述两件事:一是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二是中共八大的召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作出的正确决策,是这十年虽屡经挫折但仍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为后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论十大关系(板书)教师

13、设问:有同学知道吗?毛泽东论述哪十大关系?学生回答后,投影展示:一、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者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党和非党的关系;七、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八、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结合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内容,教师继续设问:论十大关系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分析。背景:早在1956年春,正当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之际,党中央就已考虑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为此,以毛泽东

14、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方面思考着苏共二十大所引发的问题,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国家34个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毛泽东集中把它们概括为十大关系,并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师总结性提出思考题:你能否谈谈对论十大关系的认识?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回答要点。教师点评后小结: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若干方针。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调动党内外、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十大关系是我们党借鉴苏联经验并结

15、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物。报告的发表,反映了我们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开始,这为八大的召开和正确方针的制定做了准备。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板书)要求学生掌握大会的概况。1956年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引领学生分析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决策。投影展示:“中共八大的部分内容”。一、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了

16、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通过观看投影和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学生容易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总任务以及坚持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供大家探讨:第一,中共八大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重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是正确的?第二,试评中共八大坚持的“在综合平衡中

17、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因此,国内的主要矛盾必然要发生变化。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它的着眼点,在于指出国家的重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突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回答

18、第二个问题时,让学生从“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角度去理解,指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一五”计划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因为,从1955年夏开始,在经济建设战线上出现了一股急躁冒进的势头,有些工业部门甚至提出“提前实现工业化”的口号,1956年5月在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所以,中共八大又作为一项重要决策坚持下来。在此,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准确表述:“八大坚持了”而不是“八大制定了”。另外,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教师也可以首先通过提问:为什么中共八大是坚持了而不是制定了?从而让学生带着

19、问题思考,激发探究的兴趣。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翻阅“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一日关于大炼钢铁材料,进行点拨,以此来印证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的正确,使学生明白后来受到挫折的重要原因是偏离了中共八大的路线,违背了中共八大坚持的方针、政策。分析中共八大的意义。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集体朗读本目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着重强调两点:第一,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科学性。如在经济建设上,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

20、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贯彻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加强执政党的建设,1957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板书)本目主要讲清: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全党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变成反右派斗争,并且严重地扩大化。上述三项内容是先后发展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教师讲述相关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如外国侵略势力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

21、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而且中共八大已经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而正确的判断,即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人民内部矛盾就突出地反映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个前提下,1957年春天,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并将这一讲话作为全党整风运动的主要指导文件。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板书)着重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重要观点,提问:文章阐述了几个方面内容?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回答:a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b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c提出

2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为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列表进行比较。提问:为什么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只要关注学生回答的思路即可,最后补充串讲: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文化,巩固新制度,建立新国家。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科学地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评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23、问题一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进一步阐明了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标志着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这为开展全党的整风运动作了准备。2整风运动的开展(板书)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要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由于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缺乏经验,许多人习惯用阶级斗争的组织形式和处理方法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同时,在党内有一些同志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滥用党的威信,单纯靠行政命令办事,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因此,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

24、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风运动,以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水平,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利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整风运动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明确其性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延安整风运动,并进行比较如下:1942年与1957年整风运动比较表师生共同阅读上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出:1957年整风运动把反对官僚主义放在第一位,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易于滋长特权思想、骄傲自满情绪,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弄懂“整风到反右派的转变”,关键要让学生理解转变原因。可以结合小字内容阅读教材,进一步引导

25、学生掌握。整风运动的开展,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和成果。在整风运动过程中,党内外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提出了大量的批评和建议,但也有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肆意地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针对当时情况,为了分清大是大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反右派斗争是完全必要的。3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扩大化”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a从人数看,受害者达55万人;b从范围看,扩大到城乡社会各方面;c从性质看,由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到敌我矛盾。导致“扩大化”的原因分析。由于党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缺乏全面的正确认识,导致了惨痛的教训,说明我们党驾驭复

26、杂政治局势的艰难和实现政治生活历史性转变的不易。“扩大化”的后果和影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认识:a后果是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按敌我矛盾处理,压制了不同意见,压制了民主,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和整风运动开展的目的背道而驰。b. 影响:一是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这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二是被错划为“右派”的人,长期受到委屈和压抑,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损失。【本课小结】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此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27、。在这一阶段,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历史性任务。本课我们学习了论十大关系的提出;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整风运动的开展等内容,这些都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当时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初期,也发生了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那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将如何曲折前进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切入。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一、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党的八大

28、正确分析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坚持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正确分析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提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在整风运动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形势估计过于严重,结果导致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这种错误也影响涉及到经济领域。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板书)本目讲述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被称为“三面红旗”。重点把握总路线片面强调“多”和“快”,大跃进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所谓“三面红旗”,其实是党在建设社会主

29、义道路探索中的失误,教训是深刻的。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板书)提问:总路线是怎样提出来的?学生阅读教材后可能回答不够全面,教师补充:首先是反右派斗争的影响,党中央认为反右派斗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其次是“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一些农村、工厂的生产迅速增长,也使党的一些领导人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以更高的速度进行。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出经济建设的方针与政治方针是密切联系的。提问: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它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认识?前者学生回答肯定正确,后者回答有难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从主观上讲,总路线的提出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30、到经济建设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总之,它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自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后,“左”倾指导思想更加膨胀,于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轻率地发动起来了。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板书)教师注意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发动的主要原因。教师指导学生与前面所学内容相联系,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指导思想中“左”的错误不断膨胀,他们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

31、产的发展。“大跃进”的开展。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图,条件允许可放些历史资料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a主要标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b主要表现:农业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以至一二年达到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工业提出“以钢为钢,全面跃进”的口号,要求七年、五年以至三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c全面发动高潮: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是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前,对钢产量翻一番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已酝酿确定,但尚未形成全民运动。会后,一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32、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从而铸成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全局性的严重的“左”倾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教师必须向学生首先明确: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进而再阐明:当时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认为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指规模大,人口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所谓公,指公有化程度高。由于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运动开展过程中完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共产”风泛滥起来。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评论,然后再归

33、纳讲解。从总路线的提出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是我国力图在探索中打开一个新局面的标志。但是历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是:政治上“左”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即对阶级斗争问题认识上的错误与经济建设上违背经济规律而出现的曲折是交织在一起的。其危害是:“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在这十年中,我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存在严重的失误,政治领域的失误和经济领域的失误相互影响,政治上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影响到经济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经济上的失误又再次影响到政治领域,1959

34、年党又发动了一场“反右倾”的斗争。四、“反右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板书)本目主要讲述两个内容:“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尤其“反右倾”斗争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审定时删减变化较大,教师需要特别注意把握。1959年“反右倾”斗争是为总结“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经验,进一步纠正已经发觉的“左”倾错误,但却错误地引入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使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受严重损害,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严重、苏联的背信弃义,19591961年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反右倾”斗争(板书)提问:1959年中共中央为什么召开庐山会议(中央

35、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庐山会议召开的目的是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左”倾错误,因此,庐山会议的初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当时在指导思想上的错误程度较深,实际工作中只得到局部纠正,“左”倾错误依然存在,特别是对产生这些错误的根源和教训,认识还是很不够的。在庐山会议讨论中,真正客观地、冷静地研究经验教训的风气不是很浓厚,有些同志护短,不愿多谈缺点和教训,不能虚心接受对“大跃进”比较切实的批评意见,于是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意见。提问:彭德怀上书的具体意见是什么?教师投影展示彭德怀给毛泽东的信稿及部分内容摘要。现

36、时我们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就其性质看,这种情况的发展已影响到工农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和农民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具有政治性的。过去一个时期,在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主要是:1浮夸风气普遍地滋长起来。去年北戴河会议时,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造成了一种假象。大家都感到粮食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就可以腾出手来大搞工业了。浮夸风气,吹遍各地区各部门,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迹也见之于报刊,确使党的威信蒙受重大损失。2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样,为“大跃进”的成绩和

37、群众运动的热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倾向有相当程度发展学生回答后教师评述:彭德怀同志的这封信,体现了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反映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也得到党内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他的信是写给毛泽东“作参考”的,完全符合党的组织原则,但是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彭德怀的上书,实际上是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右”倾的表现。于是在接着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上,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认定他们犯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大会以后,在全国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内政治生活中一次重大的失误。“反右倾”斗争产生了严重后果。提问:“反右倾”斗争产生了什么严

38、重后果?教师先让学生朗读教材两段内容,之后教师重点讲解:“反右倾”斗争是建国以后我们党政治生活中一次重大的失误。在政治上,它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错误地打击了一大批敢于实事求是地向党反映实际情况、提出批评意见的同志,助长浮夸、说假话的不良倾向。在经济上,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持续的时间更长。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至1961年所发生的严重困难,主要是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造成的结果。另外,建议教师为澄清学生对反右派斗争和“反右倾”斗争的模糊认识,可适时进行比较,以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掌握知识。反右派斗争与“反右倾”斗争比较表类别时 间起 因范围评价后

39、果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确有极少数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党内外反右派是必要的,但扩大化是错误的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这成为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反右倾”斗争1959年彭德怀上书毛泽东,指出“大跃进”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党内完全错误使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给经济建设造成更大的危害2三年经济困难(板书)教师强调让学生掌握两点: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和三年经济困难的表现,重点是分析造成的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提问:造成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

40、般能回答: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教师要注意强调;这仅仅是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那就是“反右倾”斗争的开展,使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已经认识到的错误的纠正工作中断下来,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生产下降,从而加剧了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形成。提问;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的具体表现如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分析下表即可。最后,指出三年经济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从而引导学生带着这一思考转入下一目的学习。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五、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板书)本目是本章重点内容,主要讲述三个问题:“八字方针”、七

41、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指导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七千人大会是党在经济上贯彻“八字方针”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的积极措施;十年建设的成就,说明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虽历经曲折,但总趋势是前进的。1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板书)教师通过分析讲清:调整政策首先从矛盾最突出、最尖锐的农村开始。1960年10月开始,党中央已部署在农村进行整风整社,以肃清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并以纠“共产”风为重点。这些对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教师进一步分析强调,使学生认识:“八字方针

42、”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是以调整为中心,整个工业、农业、商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都要贯彻执行。“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党在这个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指导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它是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为战胜困难而采取的重大决策。2七千人大会(板书)提问:七千人大会召开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启发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来回答。教师讲述: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动员全党更坚决地执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为战胜困难而奋斗。从中可知,“八字方针”是在经济上纠正“左”倾错误,为克服国民经济困难所采取的措施;召开七千人大会则是从政治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的重大举措。七千人大会主要成果

43、有哪些?有何局限性?教师可考虑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边讨论边归纳。主要成果:a初步总括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b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带头作自我批评。c.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正因如此,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历史局限性:大会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因而对实际工作中的错误不可能彻底纠正,对彭德怀同志的错案亦未予平反。3十年建设成就(板书)让学生认识取得十年建设成就的原因。提问:十年建设成就是怎样取得的?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十年中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顶住反华势力的压力,坚持独立自主

4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年建设成就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提问:概括十年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后,结合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农业生产增长简况、王进喜带领工人征服井喷、雷锋向孩子们讲革命传统等图表进行具体讲述,指出重点建设的成就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涌现,说明从物质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都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议教师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电视纪实片十年建设成就或走访长辈了解当时情况,从而使学生得出这样的总体认识:这十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屡遭挫

45、折,但总体上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本章总结】我们学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有关历史,这十年是我国开始社会主义探索的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的十年。请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并回答总结性问题: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重大失误有哪些?你认为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成就: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a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总任务: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c经济建设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46、题的发表a必须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b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3“八字方针”的提出和七千人大会的召开a1960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b1962年: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为“反右倾”中被错批的大多数人平反。4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a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b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建设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胜利、大港三大油田;c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d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失误: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成为后

47、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2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3。“反右派”斗争,使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受严重损害,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严重、苏联的背信弃义,19591961年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应当认清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如果违背有计划按比例的经济发展规律,就会造成比例失调,国民经济发展就会遭到挫折甚至倒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应当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注意为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说明】本章内容具有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头绪多、理论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首先让学生宏观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线索,然后再按教材编写的五个要目展开讲述。整个教学内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