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81KB ,
资源ID:987798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9877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炳文学理论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炳文学理论试题.doc

1、4完整地提出并论述“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是:( )A马克思 B阿布洛夫C恩格斯 D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 答案:D5马克思提出关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交往关系的理论,成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点,吸收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并提出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的当代理论家是:( )A哈贝马斯 B 阿布洛夫C伊塞尔 D 姚斯 答案:A9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 的是:( )A女权主义 B结构主义C俄国形式主义 D英美新批评派 答案:C10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

2、的内在转变的是:( )A姚斯 B伊瑟尔 C哈贝马斯 D兰瑟姆 答案:B15刘勰在_中提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文论观。( ) A诗品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话 答案:C答案:A23由画竹提出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理论的是:( )A刘勰 B李渔 C郑燮 D苏轼 答案:D24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是:( )A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B巴尔扎克古物陈列馆、钢巴拉初版序言C别林斯基一八四别林斯基作品全集 D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答案:D32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的是:( ) A伊瑟尔 B伽达默尔

3、C姚斯 D哈贝马斯 答案:A37把文学风格分成二十四类:雄浑、冲淡、纤秾、沉著等等的是。( ) A钱锺书:淡艺录 B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C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D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答案:B42阅读过程中的“期待视野”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四要素的哪一个而言的:( ) A世界 B作家 C作品 D读者 答案:D43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专注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的意义 ,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期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这主要来自于读者的:( ) A求知动机 B受教动机 C批评动机 D借鉴动机 答案:C44提出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一个无限对话过程的是:( ) A 英伽登 B 伊瑟尔 C 伽达默尔

4、D 菲洛伊德答案:C46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是:( ) A伦理道德批评 B社会历史批评 C审美批评 D文化批评 答案:B54.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的是( C)。A女权主义 B结构主义 C俄国形式主义 D英美新批评派 答案:C82.提出灵感来源于“神赐的迷狂”的文艺理论家是(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劳森 D 伍尔夫 答案:A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1简述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答案要点: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文学风格多种多样,各

5、有各的审美价值,一般不分轩轾。 风格批评不妨推崇某种风格,也可批评另一种风格,这本来无可厚非,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行。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的。过去时代形成的风格类型,其审美价值并不随时代的变化而消逝。古今中外凡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作品,都以其不可重复的艺术独创性,不仅在文学史上取得应有的地位,而且在审美天地里得到千万读者的回响。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和未来都属于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第二,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它不取决于少数人的选择,而取决于时代、民族、阶级的选择。

6、一个抗争的阶级、苦难的民族、悲剧的时代,可能更激赏慷慨悲凉、沉郁顿挫的风格,而冷落闲适恬淡或华艳绮丽的风格,尽管被冷落被鄙视,但也自有其审美价值。沈从文小说中的原始纯朴,钱锺书小说中的机智冷峭,都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至今也仍然会有广大的读者群 3理智与情感的联系答案要点: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思维)。 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情绪与情感二者相互纠缠,亦相互影响,主体的态度、评价可能导致某种特殊的情绪,而先在的情绪体验也可能带来不同的态度、评价。在文学创造中,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感

7、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象力的负作用;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有将作家推向不知所往的可能。6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答案要点:以艺术概括创造艺术真实,是文学作为认识活动的价值追求。文学同时还是审美活动。审美属于对客体世界的情感评价。文学创造就是既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的。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情感则是基于人的需要、观念等思想意识而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然而文学在创造艺术真实时主体运用“内在的尺度”,就已经把情感评价融入其中,因而艺术形象都是认识与评价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真理揭示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在这里,认识不仅是情感形成的依凭,而且是饱含

8、着情感的认识,情感不只是推动认识的动力,而且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总之两者水乳交融般地化为一体。可见,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四、综合题1艺术构思中几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答案要点:(1) 回忆与沉思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

9、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2)想象与联想 想象就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3) 灵感与直觉 灵感,英文是inspiration,来源于“吸气”。古希腊人认为,“对某事物根本性质的突发性领悟”,是在“精神吸入”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inspiration又指领悟、顿悟。柏拉图视“灵感”为“迷狂”,认为它是个体之精神与理念之世界相交流的一种心灵状态。心理学认为,灵感的机制虽复杂,但并不神秘。它虽然是突发的和不可预期的,但产生于大

10、脑集中注意的优势兴奋之后却是肯定的。这就是说,它的发生虽偶然,却一定是长期思考的结果。从思维角度来说,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心理学发现,灵感往往发生于创造性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它爆发的时刻,常常是作家已经放弃了专注的沉思(再多的探索徒增紧张和焦虑)而干其他事情,甚至是静谧的睡梦之时。由于某种触发,暂时中断的神经联系突然接通,从而出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在不经意间蓦然浮现脑际。灵感爆发时,作家往往只注意无意得之的那一瞬间,仿佛天赐神授,而忽视了在此之前那长期且艰难的积累和思考过程。 直觉,

11、来源于拉丁文,本意指视线、外形。英文是inspiration,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正在领会或知道的方式”。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 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直觉在艺术思维中主要有两大作用: 第一,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往往是由直觉得来的。 第二,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或社会现象)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而这一内蕴就好像是为他准备、为他所仅见而别人毫无察觉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 其一,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其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

12、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其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4) 理智与感情 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思维)。 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情绪与情感二者相互纠缠,亦相互影响,主体的态度、评价可能导致某种特殊的情绪,而先在的情绪体验也可能带来不同的态度、评价。在文学创造中,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象力的负作用;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有将作家推向不知所往的可能。 (5)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

13、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无意识不是一种异在力量,它和意识共存于同一文学创造过程之中。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从之分,又是相互补充的。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是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谋求自身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革命活动中兴起和形成的。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力图通过对人类优秀的文学遗产和无产阶级自身文

14、学实践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更好地推动人类文学事业的历史进步和无产阶级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建设自己的新的、科学的批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又是开放地富于包容性的,也是严肃地坚持科学原则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文学批评的许多经典论述到诸如梅林、普列汉诺夫、瞿秋白、鲁迅等人的不少杰出的文学批评思想,都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以他们的批评实践树立了光辉的范例。在这些批评活动中,他们提出并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成为我们制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依据,指导我们正确地去开展有益于文学事业发展的文学批评。 (1)马

15、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首先,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批评的最高标准即一种方法论和原则,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具体地讲,有这样几点理由:一是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审美的作品,应该是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结果,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看它是否符合审美创造的规律,是否具有美的结构形态和形式韵味,能否充分地显示美的本质、特征和魅力;同时,一切文学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把握作品有没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从而

16、衡定作品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价值,这就必须要有历史的观点。二是对一切作品的微观解析和具体评价。其次,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基本内涵并相互联系的。就美学的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不是分别在起作用,而是综合地共同起作用的,即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任何美学观点总是一定历史过程中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性。 (2)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17、 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表现,是文学批评的基本任务,因而也要有相应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因此,可以说思想标准较为突出地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又是些什么呢?所谓艺术性是指作家的艺术才情、气质、修养、创造能力等各种因素在其所创造的产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平4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答案要点:(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从精

18、神生产领域看,文学创造、其他各种艺术创造和科学、道德、宗教等精神生产活动,都是人对于世界的意识活动。 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殊规律。以文学和科学两者相比较,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文学创造与宗教活动存在着不少相似性。它们都是对世界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具有直观

19、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等特点。文学创造与其他艺术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和发现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从中受到美的陶冶,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的价值。显然,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它虽然常常要借助于审美形式去征服人,但实质上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

20、而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则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 1、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包括两个方面,对文学作品的_层面的消费和_层面的接受。3、中国魏晋时期产生的古代文论巨著_中就系统地讨论了文学接受的诸问题,提出了有名的“六观说”。4、现象学美学的代表人物_在其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基础上,认为文学文本中充满着“空白”点,从而需要接受者的填充。5、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德国出现,70年代达到高潮的_是从理论上将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置于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主要理论代表。6、一般认为1976年_在康士坦茨大学文学教授的就职仪式中发表的研究文学史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

21、?一文是接受美学诞生的标志。7、期待视域的构成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可以大致概括为_、_和_这三个方面。8、从文学接受的动机出发,可以将期待视域分为_、_、_三大类。9、钟嵘在他的诗品序中提出“_”,认为诗有三义,即兴、比、赋。10、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还原文本的原意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一种接受都是对文本的“误读”。它又分_和_。_也即“合理误读”,_是对文学文本的曲解。12、_作为文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文学活动的最终完成。参考答案1、物质 精神 3、文心雕龙知音 4、英加登5、接受美学 6、姚斯 7、接受动机 对文学的“惯例”的掌握情况 语言经验 8、文学的期待 生活

22、的期待 价值的期待 9、滋味说 10、正误 反误 正误 反误 12、文学接受二、单选题1、( )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两者之间重要的中介A、文学生产 B、文学消费 C、文学批评 D、文学传播 2、“期待视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接受美学的( )提出的。A、姚斯 B、伊瑟尔 C、福尔曼 D、普莱斯丹茨3、( )是文学阅读最根本的动机。A、审美动机 B、求知动机 C、受教动机 D、批评动机 5、“预备情绪”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波兰现象学美学家( )首先提出来的A、英加登 B、伊瑟尔 C、伽达默尔 D、姚斯6、我国古代文论家( )从大量的文学实例出发,论述了“味欲其鲜,趣欲其真”的道理。A、袁枚 B、刘勰 C

23、、钟嵘 D、王夫之 7、我国古代思想家( )用“心斋”来解释虚静。A、 荀子 B、老子 C、庄子 D、管子8、( )运用“虚静”理论来对文学艺术创作思维进行剖析,认为虚静的状态乃是进行文学构思、创作的首要条件A、陆机 B、刘勰 C、钟嵘 D、王夫之9、( )论文之功用时说:“文之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于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A、 毛亨 B、萧统 C、魏征 D、 白居易10、古希腊的( )在诗学中提出了“净化”理论,强调艺术能使观众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A、 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贺拉斯 D、毕达哥拉斯参考答案1、D 2、A 3、A 5、B 6、A 7、C 8、A

24、 9、C 10、B三、多选题1、马克思在( )等重要理论文献中就将文学创作和阅读接受放置到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框架中来进行讨论,初步形成“文学消费”的观念。A、资本论 B、1875-1876年经济学批判 C、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E、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2、文学的传播方式经过了三个阶段:( )A、口头传播 B、文字传播 C、声音传播D、书写传播 E、电子媒介传播5、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包括( )A、文学生产是文学消费的前提B、文学生产的产品为文学消费提供对象,C、文学产品文学作品决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方法D、文学消费又反过来又制约着文学生产的展开E、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关

25、系6、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南部康士坦茨大学的教授,其中包括:( )A、姚斯 B、伊瑟尔 C、福尔曼 D、普莱斯丹茨 E、斯特里德7、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是( )A、姚斯 B、伊瑟尔C、福尔曼 D、普莱斯丹茨 E、斯特里德8、在文学接受的准备状态中,影响文学接受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A、期待视域 B、接受动机 C、预备情绪 D、接受心境 E、阅读兴趣9、根据接受主体的不同需求,接受动机可以分为( )A、审美动机 B、求知动机 C、受教动机 D、借鉴动机 E、批评动机11、从文学接受的动机出发,可以将期待视域分为( )A、文学的期待 B、生活的期待 C、价值的期待 D、形象期待E、意蕴期

26、待12、与文学文本的三层面相对应,文学的期待又可以继续划分为( )A、文体期待 B、 生活期待 C、价值期待 D、形象期待 E、意蕴期待13、文学阅读活动中的期待视域,从接受主体的情况来划分,还可以分为( )A、个体期待视域 B、集体期待视域 C、意蕴期待 D、生活期待 E、价值期待14、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对文学接受效果产生影响的还有一些情感的因素,其中包括( )A、预备情绪 B、接受心境 C、期待视域 D、接受动机 E、阅读兴趣15、预备情绪具有( )的特点A、审美性 B、模糊性 C、期望性 D、情感性 E、情境性16、从文学接受的不同程度来把握,文学接受可以实现文学活动( )的意义。A、体

27、味 B、教化 C、慰藉 D、认识 E、评价参考答案1、ABC 2、ADE 5、ABCDE 6、ABCDE 7、 AB 8、ABCD 9、ABCDE 11、ABC 12、ADE 13、AB 14、 AB 15、 ABC 16、ABCD、简答题1、如何理解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答:(1)文学消费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相对应,是主体对于文学生产的结果文学作品的消费,既包括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的活动,也包括对文学的物化形态的购买、占有的活动。狭义的文学消费专指精神消费即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或专指对文学作品的物化形态书籍的物质消费即不包

28、括阅读、欣赏活动而进行的对文学作品的购买、占有的消费现象。前者在文学理论中一般用文学接受的概念来指称,而后者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文学消费概念,在这里,将对狭义的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作一简单的分析。(2)二者之间的区别。文学接受是纯粹性的精神性消费;而文学消费则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消费本身并不涉及对文学文本的精神性追求。与此相应,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对于进行消费和接受活动的主客体要求也存在差别,文学接受要求作为接受的主体的接受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阅读能力等主观条件,要求作为客体的文学文本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一定审美的价值;文学消费则要求消费主体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拥有能够储藏文学文本

29、的物化形态空间,对于消费客体来说,则要求消费客体能够物美价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存在着密切的关联。(3)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关系同样非常密切,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重要条件,从一定范围来看,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前提。文学消费作为资本运行的一种表现方式,必然通过广告、宣传等途径来为产品的销售拓宽范围,而这种宣传本身在实质上为文学的接受提供了一个“先入之见”,也即构成接受者接受文学文本的“前理解”的组成部分,必然地对于接受者对文本接受受到或隐或显、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作用。文学接受本身对于文学消费同样存在着相当的反作用力,接受者尤其是专业接受者对于特定文学文本的接受结果如果进入公共传媒领域,必然对

30、于此一文学书籍的销售产生重要的影响,它将推动或阻碍文学消费的广泛程度、消费水平等。4、简要回答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反作用。答: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认为,生产与消费之间是一种辨证的关系,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同样如此。文学生产是文学消费的前提,文学生产的产品为文学消费提供对象,文学产品文学作品本身又决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方法;文学消费又反过来又制约着文学生产的展开,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文学消费的同时也是文学产品的生产过程。狭义的文学生产只指作家创作出一个文学文本,经过印刷出版而获得其外在的物化形态,但是文学产品文学作品只有在文学消费活动中中才能得到最后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消费

31、是广义的文学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缺少这个环节,文学生产就没有真正完成。(2)文学消费作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作为文学生产重要组成成分的文学消费必然地对于狭义的文学生产起到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文学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接受者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消费文学产品,这样,满足接受者对于文学消费的需求就成为文学生产的重要动力源泉,相应地对文学的欣赏、消费的需求量和水平也影响和制约着文学生产的规模。当某类文学产品由于“生产过剩”而出现危机时就迫使生产者作家和书商调整创作路径,改变创作方式从而推动文学生产力的发展。(3)文学消费对于文学生产的这种制约作用要求作家不能仅仅将文学

32、生产作为一种“自我的言说”,而应该观察和分析作为文学接受者的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最大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取向的接受者的文学消费需求。当然,生产本身并非绝对地依附于消费,文学生产也应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提高特定时期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水平,欣赏水平的提高作为消费者“消费水平”的重要组成成分反过来又推动着文学生产的向前发展。(4)文学生产以什么方式进行同样受到文学消费的制约。对不同的文体进行消费的方式是不同的,阅读一部小说和接受一篇诗歌、欣赏一部戏剧都是绝然不同的,如果文学消费的方式主要是接受者的文字阅读,那么作家在进行文学生产的时候就要重视文字的技巧、重视文学形象的塑造、重视故事情节的构造。而对于

33、话剧、电影、电视剧本而言,接受者除对于情节、形象的关注之外,还会考虑到它的演出效果,相应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除了注意文字、形象、情节等外,也需要注意表演的需要。总之,文学消费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文学生产活动的最后一环,也是文学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作为文学生产的重要推动力,体现着文学生产的目的,制约着文学生产的规模和方式。5、从文学接受的动机出发,谈谈你对期待视域的看法。答:接受动机由需要参照客观的语言及其集合体文学文本自身的属性,对它的分析相对较为稳定。从文学接受的动机出发,可以将期待视域分为文学的期待、生活的期待、价值的期待三大类。(1)文学的期待。所谓文学的期待是指接受者以文学的眼光审视文

34、本产生的对文学文本的艺术形式或审美特质方面的期待,包括对作品的文学性的期待,对作品的文体、表现方法、结构技巧、语言特点、艺术感染力等多方面的期待。接受者面对一个语言的构成物文本,首先需要对自己所面对的对象是否是一件由语言构筑而成的艺术品文学文本做出判断。经由接受者所掌握的艺术“惯例”的判定,接受者确认其具备文学的属性,这样与之相关的文本艺术技巧、艺术水平、审美特质等文学性要素必然的进入接受这的期待视域,这就是文学的期待。与文学文本的三层面相对应,文学的期待又可以继续划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2)生活的期待。文学接受过程中还存在着生活期待,生活期待是指接受者对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和意

35、义的期待,求知动机在这里起主要作用。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作家对社会生活所生成的情感、情绪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和思想容量,接受者由于个人的经历和社会的经验的有限性,对自己所未曾经历过的生活、未曾体味到的情感必然有一种阙失感,这种阙失感就产生着相应的需要,进而产生生活的期待。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文学的期待是一种比较狭窄的期待,仅限于对文学活动自身的结构、语言、技巧等的关注,生活的期待则将文学活动纳入生活领域,是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生活的内容、生活的蕴涵产生的一种期待,是一种较广阔的期待。(3)价值的期待。所谓价值的期待是指接受者对文学作品价值的整体的期待,批评动机起主要的作用。接受者对文

36、学作品阅读之后,往往会对文学作品好、不好或一般等做出自己的主观的评价。但是接受者在对文学作品阅读之前也会对作品是好或不好有一种期待。由于文本经验和对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情况的了解、对于出版社的了解,图书装帧设计等给予接受者的直观影响都会对接受者的价值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使接受者以或积极的、投入的、虔诚的态度或试试看的态度去展开接受活动。(4)在具体的文学接受过程中,读者再创造的文学形象、情感、意境、情节等等指向和接受者的期待视域很少出现完全一致或完全相反的情况,而是往往介乎两者之间。二者完全一致时,接受者的期待视域就会一步被强化和巩固,但如果这种完全一致的情况反复出现而缺少变更,那

37、么接受者的阅读就会成为自动化的机械式的接受,从而觉得作品的平庸和无聊,缺少由于陌生化而产生的出人意料的惊喜和对文学创作的自由性、创造性的体验。另外一种情况是二者之间不一致时,有的接受者会由于习惯的阅读经验接受不了作品中的这种不合自己期待视域的因素而弃之不读。还有一些人一开始时接受不了,但随着理解的加深和期待视域的更新,已接受和认可了这些新形式,认为它们有着很高的创新价值。6、谈谈你对文学期待的看法。答:与文学文本的三层面相对应,文学的期待又可以继续划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1)文体期待是接受者由文学文本类型或某种外在形式特征而引起的期待指向。文体的期待源于接受者对于文学文学文体、体

38、裁的认知。文体作为一种文学的一种语言规范直观地表现为外在形式,当接受者面对具体的文学文本时,这一文本的外在形式就使得接受者根据自己对于文体特征的理解作出判断,从而产生对此一文体相关的特征的表现形态产生一种期待。(2)形象的期待是指接受者由作品中某种特定形象的描述而引发的一种期待指向。在叙述性文本中体现为一些“叙述标记”,也即在叙述性文本中所包含的可以引发接受者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整体认知提供线索的言语。接受者在接触作品时,面对文本中某个人物初步的语言、外貌、衣着描写,引发了接受者对这一形象的命运、性格进一步发展的某种预示,也即产生一种期待指向。这就是形象的期待。(3)意蕴的期待指接受者对文学文

39、本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就文学文本自身而言,意蕴层面是文学文本的最高层面。在进行文学接受活动之前接受者就是拥有着一定文学修养、审美习惯和一定道德倾向等等组成的复杂心理结构。所有这些必然地影响到接受者对于文学文本内在意蕴的期待,同时,由于接受者自身掌握着一定的文学惯例和文学知识,文学文本的篇名,题记,人物的姓名,作家的姓名等都会对接受者意蕴的期待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文学接受活动时接收者的再创造活动。答:(1)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是一种创造活动,接受者阅读与理解作品是在作家创造的结果文学文本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将文本中

40、的文字符号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再创造形成接受者心目中的形象和情感,由于接受者的再创造活动夹杂了个人的生活经历、时代特征等等主观性的因素,所以接受者心目中的形象和情感都不可能是作者心目中的形象、情感绝对的还原,而是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2)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第一,接受者的意识不是处在真空状态中,而是每个接受者都以一种充分个性化的方式进入到对文学文本的接受,接受者对于文学文本的接受不可能与作者的创作原意达到完全一致的水平,接受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完全还原是不可能的。第二,作者试图在文学文本中表达的意义,在文学形象的物化过程中,由于作为文学传播媒体语言文字自身的特性

41、,文学语言不可能不造成距离。也就是所谓“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还原文本的原意是不可能的,在这种再创造活动中,接受者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与思想情感,对文学文本中的图式化形象加以补充、丰富和改造,使作品中的形象得以具体化。(3)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一种接受都是对文本的“误读”。误读又分正误和反误。正误也即“合理误读”,也就是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提出某种富有创建的新解。对文学文本中的内在意蕴的发掘,对文学形象的再创造和对情感的再度体验大多都属于一种“正误”的情况。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字的含义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接受者由于各自的生活

42、经验、文本经验所形成的期待视域的差异,再创造的形象也会是千差万别的,接受者再创造形成的形象充满了个人的猜测与虚拟,更多具有接受者个人的主观色彩。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再创造活动不仅表现为将文学作品中抽象的文学符号转换为脑中具体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是表现为作家已体验过的情感的创造性的再度体验。接受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者对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的再度体验的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接受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受到感染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作者创造文学作品时的情感体验并不是等同的,接受者情感的再度体验已夹杂进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命运、心境的感叹。(4)反误即彻底背离作品,不受作品本身的束缚而完全自由的进行发挥的接受方式。但

43、也有一些接受者,由于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文学的独特的审美属性,而是将文学作为生活的实录或是看作科学的记载,这样从文本中读出一种似乎是“新”的意义,但这种新的意义实质上彻底背离了文学文本的艺术的属性,完全是接受者牵强附会,任意的发挥,这种误读就是一种“反误”它是对文学文本的曲解。反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接受者以生活真实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作品的真实,以致接受者对作品发生叛逆性的误读,也即误解。将文学的语言看作科学的语言、用生活的真实、科学的真实来衡量艺术真实,由此造成对作品的根本性的背离,同样属于反误。(5)文学作品具有话语蕴藉的特点,具有多种意义生成的潜能,但应该注意的是无论读出多少新的意义来,在

44、文学接受的范畴之下,都不应该脱离文本中所潜在的意义,而天马行空似的任意衍申其实正是对文学本体的背离。或者说只有合理的误读、正误才是真正的创造性的接受,有助于接受者对文本意义的挖掘和理解,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反误则由于对文学自身的背离,只会误导读者,不利于接受者真正的理解文学,是不足取的。2、论述文学接受的意义。答: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文学作品中体现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评价与判断、歌颂与揭露,但是所有这些价值在未经接受者阅读之前都只是潜在于文本之中,只有接受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通过文本符号的解读进入到作品的内在空间,充分感受作品中所展示的世界,从中获得知识、愉悦,受到感染、

45、教育,甚至人生的启迪和顿悟时,文学文本的潜在价值才最终成为显在价值在接受者身上得以展现。文学接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在于此,从文学接受的不同程度来把握,文学接受可以实现文学活动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体验。在再创造和再体验的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接受者体味着与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所体味的同样的言说满足与情感的激动,在这满足和激动的状态中,接受者暂时摆脱了世俗的烦恼与不安,进入到自由想象的境界,获得极大的审美快感。在体味文学文本中的美的同时,接受者可以扮演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扮演的新角色,在这里弱小者可以享受到战胜与征服的喜悦,失败者可以获得成功者的感受。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体味,是文学作品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一部作品只有能打动接受者、唤起接受者的想象,使接受者神游于作家所创造的美妙的世界中,去感受、去体验,文学的其他诸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