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83.50KB ,
资源ID:984214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9842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和对策分析.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和对策分析.doc

1、前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不再高高悬浮于经济基础之上,而是一国的经济、政治互相交融,不可分割。文化作为软权利的作用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将文化纳入国家战略,使其成为提升一过综合竞争力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间的文化贸易与各国的国家战略、经济利益、文化政策等十分紧密。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新兴领域,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国际文化贸易的现象和它作为学科的地位形成都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国际文化贸易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上举足

2、轻重的贸易国,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总体上看仍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处于逆差现状。造成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早日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 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22 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32.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32.2缺乏能够占领文化市场的品牌32.3缺乏专业性的人才32.4国际营销薄弱43 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对策43.1提高政府政策支持力度43.2实施战略品牌,开拓国际市场63.2.1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企业63.2.2创造名牌工程73.2.3发挥名人效应73.2.4

3、充分利用现有的非文化产品品牌73.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73.4积极运用各种营销方式83.4.1关系营销83.4.2活动营销93.4.3整合营销103.4.4有形带动无形10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为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拥有了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文化贸易对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的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瓶颈作用也日益凸显。造成文化贸易逆差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缩小文化贸易逆差,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地位,需要针对这些不足采取措施。只要措施得当,各部门相互配合,我国

4、的文化贸易逆差现状将会逐步改善。本文从政府、企业、营销和人才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逆差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予采纳,并且推出一些有利于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政策,使我国的文化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摆脱长期以来的逆差现状。关键词:文化贸易逆差;政策支持;营销渠道1 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我国商务部2008年5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9.2亿美元,核心文化服务进出口额为37.2亿美元。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总量大概在878亿美

5、元,当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2180.1亿美元)。2009年5月商务部发布了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2009),2008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规模稳步扩大,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9.5%,达到48.26亿美元。综合以上数据可见,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只占据文化产业整体相当小的部分;在我国国际贸易体系中,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贸易额正逐年递增,但是在进出口总额中仍显得微不足道。 另据联合国五大机构2008年出版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显示, 1996年到2005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额从184.28亿美元增长到613.6亿美元,2005年中国已经占据创意产品

6、全球出口市场18.29%的份额,成为全球创意产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通过对具体出口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创意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如工艺品加工、设计产品加工等,而核心的版权内容产品输出仍然不足,尤其是视听内容产品及版权贸易还相当匮乏。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版权和许可证费出口额从8000万美元增加到1.27亿美元,增长96%;同期,中国的版权和许可证费进口额从12.81亿美元增加到53.21亿美元,增长315%。表1 2005-2008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逆差统计单位:万美元年份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出口进口差额出口进口差额20053287.1916418.

7、35-13131.162111933-172220063631.4418093.5-14462.06284.993079.31-2794.3220073787.4621105.44-17317.98180.514340.26-4159.7520083487.2524061.40-20574.15101.324556.81-4455.49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5-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5年至今,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以新闻出版总署自2005年起连续4年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为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核心文化

8、产品的贸易额逆差逐年扩大,如表1所示。2 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 2.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任何一个文化产品出口大国都有一整套经常调整、重在促进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其内容包括文化贸易的外汇管理、项目审批、商品结构、区位重点、税收优惠政策等等。而我国还没有这样完整的文化贸易法律和政策框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比如由于境内外音像制品原创和制作水平的差异,我国许多音像制品的发行销售商,对引进境外热门音像制品的版权热情很高,经济效益也很显著;但是版权出口方面却缺乏经验和人才,也缺乏出口渠道,畏于风险,步履艰难。我国目前还缺乏地方性法规及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支持和引导,如对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单位的

9、税收优惠、外汇优惠、版权优惠、收益分配优惠、出口风险担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2.2缺乏能够占领文化市场的品牌我们输出的文化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反映当代中国发展面貌、当今中国人核心价值观和精神风貌的文化作品有限,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院创作品太少,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代表国家形象的高端文化产品更是稀少。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仍停留在以展示剪纸、泥人、刺绣、大红灯笼之类的民俗作品和兵马俑以及其他出土文物等为主的阶段,在国外有影响的戏剧歌舞和影视作品也仅仅有屈指可数的几部,动漫产业与美国和日韩相比我们才刚刚起步。我国现在还没有能够吸引人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

10、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产品。而美国的品牌文化产品就遍布世界各地,可口可乐、麦当劳以及各种美国大片等。2.3缺乏专业性的人才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要有开放思维、国际视野,古今中外,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拟的,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开发的对象,如作为世界文化经济强国的美国对于我国历史故事花木兰的挖掘就值得借鉴,而像韩国对东方文化的诠释和传播同样值得学习,关键要有一大批从事文化经济的人才,涉及创意策划、设计,文化经济代理,文化企事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中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人才极其稀缺,一些剧团、演出公司、对外文化交流公司中绝大多数是艺术专业人才,管理专业

11、人员很少,外向型、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尤其缺乏。广播影视业中熟悉国际市场运作和海外发行业务的人才也极其缺乏。人才培养成了发展文化贸易的最紧迫工作。2.4国际营销薄弱当前我国文化贸易逆差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缺乏大量规模、实力较强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因而不能有效地沟通国内外市场无法密切、及时跟踪国际文化经济发展步伐。在我国,人们对中介公司有很大的偏见,中介组织发育迟缓,尤其缺乏能够在国际文化市场、网络之中进行创造、生产、推销的企业或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功能单一,与发达国家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全方位服务形成强烈反差。发达国家在文化商业运作过程中高度重视营销,纵观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大国

12、的成功,都离不开轨迹市场营销。而我国文化市场围观主体的市场观念总体比较落后,国内许多文化企业不重视国际市场营销。主要表现一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二是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不通畅,三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另外,中国对文化产品不重视包装,不能提供完善系统的宣传资料,这对提高文化产品知名度及进行品牌形象塑造极为不利。 3 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对策3.1提高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近年来,中国财政部、商务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在促进文化出口方面采取了一下措施:第一,降低门槛,为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开展、参与和从事文

13、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对从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文化企业销售人员、演出人员,简化因公除经审批手续,实行一次审批、全年有效的办法。海关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供通关便利。第二,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指导和服务。鼓励文化企业在境外设立出版社、广播电视网、出版物营销机构等,支持广播电视在境外落地,鼓励文化企业在境外购买媒体播出时段、开办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有关政府部门的网站应设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相关网页,介绍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相关信息。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产业协会性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商会,充分发挥商会维护会员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功能。成立全国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联

14、盟,整合企业力量,扩大对外宣传,加强行业自律,帮助企业开拓海外文化市场。第三,帮助企业解决出口资金短缺问题。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文化企业在境外参展、宣传推广、培训研讨和境外投标等市场开拓活动。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把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纳人业务范围。第四,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奖励机制。对出口规模较太、出口业务增长较快的文化企业,对积极引进我国版权的国外文化机构和企业,对将我国文化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做出贡献的国内外媒体、中介机构和友好人士,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但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有必要加大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优惠

15、政策力度。要规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贸易审批、统计报表、海关出入境、违规处罚等方面的管理体制,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竞争秩序,打击走私、盗版行为。(1)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保留并加强诸如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文化产业政策,扩大特许行业的市场准入审批等行政职能,将行业管理与自律、市场管理与监督等方面的职能分解到行业协会,以强化综合管理职能,弱化行业管理职能,推进国家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责任,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公司,

16、采取资本化运作,建立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自我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培育文化产业市场和文化产业组建,以实现文化的市场化和产业化。(2)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型投资融资体制,为文化产业部门加快改革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利用文化产业基金、国家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资本市场融资及各种民间资本的参与等手段,形成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增加文化产业的资本投入。近日,由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保险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鼓励保险机构进一步

17、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可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服务领域,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除此之外,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险公司可投资文化企业的债权和股权,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还可以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和保险资金融资功能。 3.2实施战略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品牌,是一种产品。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根本保证。在信息时代和眼球经济迅速崛起的宏观语境下,品牌的力量和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对于文化产品来说,品牌的意义更为重要。有人甚至认为:品牌出票房、出效益,只有品牌才能成就

18、一切。比如,“张艺谋”这三个字已经成了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已渗透到旅游、歌剧、广告、纪录片、申奥等诸多领域,成为“大众品牌”,与之相关,已形成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张艺谋的一部英雄开了国内票房2.5亿元的先河,海外市场有4亿元收入。还有音像版权海外1000万美金,国内1789万元,国内广告及小说、邮票版权转让等收入也超过了1000万元,向国家上缴了750万元的税金和2000万元的电影基金。这着实让中国电影在世人面前骄傲了一把。巩俐、章子怡迅速走红,成为国际影坛巨星,身价飙升,无疑是“张艺谋”这一品牌含金量最足的副产品。可以说“张艺谋”、“冯小刚”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著名导演的称呼,而是

19、一个市场品牌,并日益呈现巨大的品牌效益。他们是将观众的信任度、满意度、忠诚度集一身的产物,像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影片007等一样成为观众的一种心里期待。国际市场的普遍规律是20%的强势品牌占据着80%的市场。这一规律也同样适用于文化产业。好莱坞强大的电影品牌使得好莱坞大片主导国际电影市场;日本的动漫品牌使得世界动漫市场的60%被日本所占据。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的成功也得益于品牌战略的大力实施。韩国经济新闻在“品牌经营”专题报道中指出,在想到某个国家或企业时,首先浮上人们脑海的是那个国家或企业的品牌。现在,品牌具有的意义已经超越单纯的商标和标志,它不但是企业,也是一个国家竞争

20、力的源泉。要打造知名的中国文化产业品牌应着力做好一下几点:3.2.1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企业企业是文化产品的制造者和推广者,也是文化市场的开拓者,是文化市场的主体和跨国经营的承担者。没有知名的企业不可能打开国际文化贸易的局面,更不可能形成国际文化的竞争力。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实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较量。企业形象和市场信誉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培育和造就知名文化企业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之一,必须要下功夫培育一批文化的名牌企业,担当起我国文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3.2.2创造名牌工程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出去战略,在培育名牌企业的同时,还要创造名牌工程。如果还是按照政府出钱搞宣传、企业派人去旅游

21、的老一套搞文化,只能走到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路上去,这是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分量不足、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要想真正走出去,并且进入世界主流文化市场,必须按照文化生产、传播、消费规律办事,用名牌企业推动诸如中国文化周、孔子学院等名牌工程,创造和推销名牌产品。3.2.3发挥名人效应文化贸易中的名人效应是开拓市场的重要力量,是吸引文化消费者的重要手段。我们认识和喜欢外国的文化,都是从外国名人开始的。同样,中国的文化名人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几千年前的孔子、老子以及近代的鲁迅先生等至今仍是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所以要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必须要有中国的文化名人,并且要借助这些名人的形象推广中

22、华文化。 3.2.4充分利用现有的非文化产品品牌目前,与文化产品相比,中国家电、纺织等行业拥有更多的世界知名品牌。在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现有的非文化产品品牌,以有形产品品牌带动无形文化产品。比如,海尔、海信等家电产品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形成了家电产业的品牌效应。海尔集团曾投资3000万元、历时8年(19932001)拍摄了212集的长篇动画海尔兄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过程中,我们也应充分利用中国现有非文化产品的知名品牌,在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中注入中国创造的元素。3.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目前,相关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瓶颈之一。

23、在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方面,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设立相关专业。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与文化产业管理有关的学科专业的高校已达到50多所,文化产业管理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新开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今后教育部还将适当扩大招生规模,适度增加开设学校的数量,以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要。尽管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但是目前设立文化贸易专业的高校极少。2005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传媒大学开设国际文化贸易专业,这是我国高校第一个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在文化产业管理和国际文化贸易专业的设置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相关文化、传媒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在经济、贸易等方面存在较大缺

24、陷。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应只能过分利用高校资源,对文化、艺术专业和经贸专业进行整合,设立专门的国际文化贸易等相关专业,培养文化产业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2)为贸易人才的转向提供便利条件。与文化贸易相比,我国在其他产业贸易方面的经验和成就更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我国在农产品、纺织品等领域拥有大量能够熟练从事国际贸易和应对相关问题的高端人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其他领域已经成长起来的贸易人才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捷径。对内,商务部可联合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文化主管部门,进行有关培训;对外,可利用商务部现有资源,促成国内机构与国外文化企业的联合与

25、交流,邀请有关人员为国内非文化产业方面的高端贸易人才进行培训。同时,在资格认证方面为成熟的贸易人才转向文化贸易领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3.4积极运用各种营销方式 现在国内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国内国外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国内的如深圳文博会,国际的如法兰克福书展;还有一种是通过外国发行公司代理。这两种发行渠道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有其局限性:博览会在展览后经常性不够;依托国外的发行公司,好处是成本低、市场风险小,不足是丰厚的发行利润让人家拿走了,生产商实际上只赚了个吆喝,再有,你通过人家去发行,就总是原理市场,永远培养不起对于市场的敏感。所以,要让别国接受我国的文化产品,就必须积极

26、运用各种营销策略。3.4.1关系营销(1)加强对目标市场的市场调研。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具有人类共通性,比如,中国的纺织品物美价廉,这一点对于所有国家都是如此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落后国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生产的纺织品出口到不同国家。然而,对于文化产品来说,情况并非如此。文化产品以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为根本,这种文化内容若与目标市场过的价值观、审美趣味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该文化产品就不可能在目标市场国取得成功,因此,针对目标市场国加强调研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对目标市场国文化习惯、文化市场的深入了解,也是美国文化产品能够风行世界的原因之一。中国文化产品在走出去之前和走出去的

27、过程中,也必须有针对性的了解目标市场过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市场状况,做到有的放矢,根据目标市场国的实际情况制作、发行文化产品,以期达到事半功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2)鼓励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海外俱乐部会员。世界著名图书贸易企业贝塔斯曼集团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其拥有广布世界各地的大量书友会员。在国内出版界,上海人民出版社控股的东方书林俱乐部积极推进图书出版的关系营销,团结了20000多知识界人士,日均销售额达万元,其策划出版的东方书林俱乐部文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北京外研社读者俱乐部也推出了俱乐部版图书外延之声,并实现了封闭式销售。(3)利用文化产品品牌影响力积极培养海外忠实观众。超女参与

28、的文化产品,其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是拥有广大的歌迷俱乐部成员。尽管歌迷或影迷团体大多是自发形成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与举办方或制作方的内部运作、策划有着极大的关系。对于海外市场而言,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某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有意识的发展俱乐部会员,培养中国文化产品的海外忠实观众。(4)鼓励文化企业加入海外相关协会。目前,很多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行业协会,加入这些协会,与其会员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加快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3.4.2活动营销活动营销对文化产品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提升品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活动营销在当今文化产品营

29、销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6年,国内各大电视台更是加大活动营销的力度,有的电视台甚至提出每个部门一个活动,每周一个活动的目标。活动营销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界最为火热的关键词。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活动营销,以某一文化产品、文化企业或中国文化样式为中心,在目标市场国举行相关活动。通过相关活动的举办,使国外受众熟悉该文化产品、维护企业或文化样式,从而达到推介的目的。3.4.3整合营销著名导演特吕弗曾感叹“好莱坞善于将一部影片炒作成一场社会运动”。这种将某一文化产品炒作成社会运动的做法是典型的整合营销策略。目前,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也迫切需要立体整合营销。有关人士指

30、出,文化产品的整合营销有四个关键因素:(1)是否以消费者为中心,是否以消费者需要什么,而不是以消费者在哪里来决定产品和卖点;(2)是否有以高效就是传播的理念并将它付诸实践;(3)是否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资料库;(4)核心环节整合。中国文化产品的营销,也应该建立在这种新营销体系:从整合的高度,去俯视、构建文化市场;从整合的视角,去生产、营销中国文化产品;以整合的思维,去营造文化消费的氛围和市场环境。3.4.4有形带动无形当今世界,任何一种产品的贸易都不是单一的与其他产品分离开来的。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是整体性的。一国可以将自己力图推出国门的产品作为附加的谈判条件,通过自己的强势产业,通过自己的强势产

31、业带动其出口。在文化产业的国际贸易领域,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我们可以利用有形的经济援助带动无形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在援助内容与文化相关时,可附之以相关的文化内容,比如,援助广播电视等有关硬件或援助资金用于有关项目时,可附带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在受援国落地等方面的条件或谈判内容。在提供优惠贷款、混合贷款、合资合作等援助方式时,可将是否接受中国文化产品与贷款利率挂钩。就以有形援助带动无形文化产品走出去而言,我们的主要目标国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目前的文化消费可能不高,但是,要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这些国家也不应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的文化市场会不断扩大,

32、抓住一切时机,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兴趣,对中国文化产品争夺国际文化市场也十分有利。结束语中国要改变目前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之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几乎所有企业和行业都受到影响和波及。金融危机带给文化产业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发展的机遇。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文化产业生命力较强,我们可以利用目前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早日扭转长期逆差的局面。参考文献1 杨吉华.我国文化贸易逆差及其治理对策.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

33、8(7)2 杨宇婷.中美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第2期 3 潘强.文化出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软肋.中国改革报.2009(12)4 吴祥宇.中国文化对外贸易逆差现状分析J.经济前沿.2007.第11期5 赵书华、王华强.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J.对外经济实务.2008年第4期6 刘国华、张小龙.对外贸易中的文化交流.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2期 7 张颖.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1)8 魏雪莲.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8期9 李运祥.文化贸易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4、(6)10 魏婷、夏宝莲.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经济问题.2008年第1期11闫玉刚、李怀亮.中美文化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与对策.国际贸易.2008第10期12李雍.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现状逆差及对策研究J.今日南国.2009.(7)13戴莹星、高文奂.浅析当前我国文化出口贸易.消费导刊.2008年(6)14王学成、郭金英.关于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的思考J.国际贸易2007年第12期15王海文.我国文化贸易产业基础构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国际贸易J.2010年第2期16王仙婷.文化贸易:当代国际贸易竞争的新焦点J.现代商业.2008年第17期17任靓.文化贸易中国今后几的新亮点

35、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第3期18何芬兰.中国酝酿文化出口促进政策.国际商报.2008.(1)19刘阳.六大措施推进文化产业.人民日报.2009.(9)20易运文.文化产业机遇大于挑战.光明日报.2009.(5)21乔申颖,让优秀文化产品大步走出国门,经济日报,2010.(4)致谢三年前,大学校园是我的梦想;三年后,微笑回首来路,一幕幕宛在昨天。当我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觉好像一切都尘埃落定。即将给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一个分号,之所以说他是一个分号,是因为我对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还有无比的怀念,对单纯美好的校园生活还有无比的向往。感谢我的母校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闫瑞军老师。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闫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一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在学习期间给予我极大关心和帮助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朋友。13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