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5 ,大小:362.50KB ,
资源ID:978412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9784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1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1995年开始招生,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史、历史人物研究理论、史学评论等为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学科专业拥有梯队完整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其中邓鸿光教授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专业教师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和论文100多部(篇)。本专业已培养硕士10余人,大都任职高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为高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教学、科研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培养

2、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研究能力和品学兼优的各方面人才。具体要求是: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要求上进,具有很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品行良好,立志为国家、社会甚至以及人类发展作贡献;2、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基本了解国内外对于本专业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掌握一门外国语,同时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并能够独立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此外,应不乏其它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三、研究方向简介序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史学理论本方向是本专业最早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丰富的培养经验,在历史人物研究理论、史学评论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研究,在国

3、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其它领域如历史教育学研究等也正在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2中国史学史本方向是本专业的基础方向,具有良好的资料积累和师资储备,培养体系也比较成熟。目前,本方向在史体和历史编纂研究、史学思想研究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相关导师在国内史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本方向在坚持凸显特色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3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本方向是一个新兴而又有很大学术潜力的方向,是本专业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一个拓展。相对于国内其它院校,本方向在研究水平、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与发展潜力,本方向努力在马克思主义史家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四、学习年限

4、 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五、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3638学分(其中包括外语、政治理论、实习等课程)。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践,即协助导师做本科教学的助教工作,或独立讲授专业课程,以独立讲授为主,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备课、讲授与辅导皆应独立完成,工作量为17学时,硕士研究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3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二是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一般包括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专题学术会议等,不少于8次,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要有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

5、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时间一般安排在第35学期,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两表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上交院系和研究生处,不合格者不能参见答辩。七、科研及学位论文要求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应完成4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指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

6、水平的要求为: (1)理论指导。学位论文必须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客观地考察、分析问题。同时,可吸收相关学科好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问题的研究。 (2)选题恰当。学位论文的题目既应具有可行性,又必须有探索的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难度,需要下工夫才能完成。 (3)内容创新。学位论文应通过自己研究,进行新的发掘,提出新见解、新观点;切忌重复前人的研究工作和已有的成果,更忌抄袭行为。 (4)内容详实。学位论文一方面要占有详实、系统的相关材料,另一方面必须具有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做到寓论于史,史论结合。(5)结构完整,逻辑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 总之,学位论文应该充分体现作者已经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的

7、能力。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指导小组集体培养、各方向具体指导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硕士研究生选修跨学科专业、专业的课程。专业课程要求主讲教师严格认真,实行规范教学,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同时,要求硕士研究生阅读一定量的原始材料和学术论著。每一位硕士研究生都应该多读、多想、多说、多问、多写。师生教学相长。九、其它 1、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出相应的读书笔记,由指导

8、老师进行指导与评定。 3、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4、硕士研究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6周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之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审核备案。5、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3422理论课部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4

9、21理论课部0003第一外国语136512公外系学位专业课109106010101史学理论与方法3421专家组109106010102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5132赵国华109106010103中国史学史专题5131李晓明109106010817西方史学史5132王震宇指定选修课109106010111历史人物研究理论3423邓鸿光109106010112历史教育史研究3422尤学工109106010113中国史学思想史3423尤学工任意选修课与导师协商,在其它专业的学位课程或指定选修课中选修,至学分满为止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13、4、5尤学工00015学术活动13、4、5尤学工wor

10、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2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我校一直为历史系本科生开设考古学概论、长江流域考古、文物鉴赏与收藏、博物馆学概论等课程,重视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近年又引进了考古学专门人才,考古教学科研力量不断加强。现整合师资,开设考古学专业硕士点。专业点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专业资料室1个。主要成果有出土文献探赜、蜀文化研究、通衢大道楚国的城市建筑与交通及考古学论文多篇。我院的博物馆有2000余件文物,是进行教学与科研的基地。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全面系统地掌握考古学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一

11、定的研究管理能力,能够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三、研究方向简介序 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商周考古以夏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类考古遗存如城址、墓葬、建筑、遗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层位学、类型学等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该时期生产、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2楚文化考古以楚文化的各类考古遗存为研究对象,运用层位学、类型学等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楚文化的聚落结构;人地关系;楚文化遗址的分期与特征;墓葬的分区、分类、分期;社会形态的演化;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等手工业的发展水平;社会意识形态特点等一系列问题。四、学习年限学制3年,符合有关规定者,可以提前0.51年毕业。五、课程设置与

12、学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63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不少于25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六、实践环节安排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实践和参加学术会议。七、科学研究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2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八、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从第1学期开始逐渐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论文资料,第4学期进行论文开题,经学位点同意后,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论文以考古学的理论为指导,结合考古学实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安排一定时间让硕士研究生到考古工地调研、实习,到博物馆、文化遗产地考察

13、参观学习,熟悉田野考古发掘研究的各项内容。九、培养方式与方法以导师指导为主,发挥各位任课教师的集体指导作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和科研的能力。十、其它硕士研究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6周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之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审核备案。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3422理论课部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421理论课部0003第一外国语13651+2公外系学位专业课10910601010

14、1史学理论与方法3421专家组109106010201长江流域考古3422黄尚明109106010202考古学通论3421黄尚明109106010301历史地理学概论5131张全明109106012213楚学概论3422蔡靖泉109106010203田野考古理论与实习5133指定选修课109106010402语言文字学5132109106010601中国古代史史料学5131赵国华等109106010414方志文献与文化资源3422李晓明109106010202文化遗产研究专题3424顾久幸任意选修课与导师协商,在其它专业的学位课程或指定选修课中选修,至学分满为止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13、

15、4、500015学术活动13、4、5补修课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文化史注: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有条件的系可结合需要自行开设。2、已有3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3、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要求通过考核,成绩合格,但不计学分。4、学位公共课及实践环节课程编号由研究生处提供,不能更改,其成绩由研究生处录入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其它课程编号由硕士研究生秘书在硕士研究生管理系统中查询,对于新设课程,由硕士研究生秘书按编号规则进行编号(注意不得与已有课程重号),并加入到硕士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去。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16、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3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地理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包括环境史与生态文化的一门同历史学和地理学都有密切关系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在继承沿革地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其学科理论体系主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近几十年间。按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它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技术地理三大分支学科等。研究历史地理学的目的是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为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的。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为高中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本学科高层次的专门教学、科研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和其它

17、部门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品学兼优的管理与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熟练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系统的历史地理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它方面专业工作的能力。三、研究方向简介序 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中国历史地理主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地理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等。其中重要的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文化地理以及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等。2生态环境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时

18、期的生态环境史与生态文化包括气候环境、水环境、植被环境、动物环境、土壤环境的状况、变迁和生态文化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分布、演变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等。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五、课程设置与学分1、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共3638学分,其中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习环节与补修课等。2、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成绩合格,不计学分。3、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研究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

19、其笔记或考查、考试等评定成绩。4、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5、硕士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3个月内,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审核备案。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其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六、实践环节1、这是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环节。教学实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协助导师做一些助教工作,二是独立讲授专业课程,以独立讲授为主,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备课、讲授与辅导皆应

20、独立完成,时间为4周,成绩合格,计1学分。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至少参加8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或学术会议等),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1000字以上相应的学习报告,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成绩合格,计1学分。3、野外考察是学习与研究历史地理专业的一个基本特点。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一般包括实地考察与田野调查等实践活动。实践时间一般安排在第35学期,调研目的必须十分明确,达到实效。七、科学研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间期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和

21、毕业论文等。对于论文质量,严格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操作。八、学位论文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制定学位论文写作计划。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选题适当、有价值。学位论文的题目既应具有理论意义,又要有探索的学术与实际价值,还应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才能完成。(2)论点科学、有新意。学位论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分析和评论论文中所涉及的基本问题。(3)内容翔实、有创新。通过自己的研究,应在学位论文有创新,或提出新见解,或引用新史料,或有新解释;切忌老调重弹,重复已有的成果,更

22、忌大肆抄袭;从而表现出该生所具备的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业工作的能力。(4)材料丰富、言之有据。论文中要有系统而翔实的材料,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5)结构合理、格式统一,注释具体,文笔流畅。(6)选题、写作、引文、注释等全部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7)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九、培养方式与方法1、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指导教师为主,分工负责。2、毕业论文的设计、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本专业鼓励硕士研究生选修跨学科专业、跨专业的课程;对于学位、专业选修课程则要求主讲教师严格认真,实行规范化的教学。3、学习阶段要

23、求每个硕士研究生读一定量的原著和学术论文(大致为100本著作和1000篇论文),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硕士研究生的读书笔记,解答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问题。十、其它硕士研究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6周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之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审核备案。历史地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3422理论课部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421理论课部0003第一外国语13451+2公外系学位专业课109106010101史学理论与方法3421专家组109

24、106010301历史地理学概论5131张全明109106010302生态环境史3422王玉德109106010303历史地理文献学3423吴业国109106010202考古学通论3421黄尚明指定选修课109106010211历史人文地理5132张全明等109106012201区域文化研究专题3423蔡靖泉等109106010601中国古代史史料学5131赵国华等109106010603中国古代史研究专题5132吴琦等任意选修课与导师协商,在其它专业的学位课程或指定选修课中选修,至学分满为止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13、4、5指导组00015学术活动13、4、5指导组补修课中国古代史中国文

25、化史中国地理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4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是历史学的二级学科专业之一,也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包了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既注重对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又注重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本校是全国第一个设立历史文献学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单位,由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所开创,历经多年建设,在很多方面位居全国前列。本学科专业将发挥其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等特点,注重历史文献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结合,不断衍生出其它的学科方向,从而使之成为一门古老而常新的优势学科。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26、人格完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材。他们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胜任文化、文物、出版、古籍整理、图书管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三、研究方向简介序 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通过对古籍整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初步掌握古籍整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具体的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古代汉语的教学,对古代典籍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对传统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归纳分析和研究能力。2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学概论和中国文化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世界范围内各文化流派的主要观点,运用所学传统

27、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继承。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文化教学研究、文化管理及新闻出版等工作。3中国古代思想史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规律,主要侧重于先秦诸子思想和中国道家道教的思想文化研究和相关典籍的整理研究,掌握传统道家道教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情况。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宗教管理工作。4方志文献与文化资源通过方志学理论和有关方志文献的学习,熟练地掌握方志文献的基本规律,从而发掘传统方志中的文化资源,使之为现实的经济文化服务。能够从事方志编纂和管理工作、文化资源规划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文化产业相关工作。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五、

28、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638学分,具体分别为学位公共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14学分,指定选修课8学分,任意选修课4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2项。教学实践包括担任教师本课教学助教、参加古籍整理的实践和教学活动、参与文化考察活动等;学术活动包括协助并参加单位或教师的科研协助工作、参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参加各种各类的学术会议等。七、科学研究 要求树立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规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史料具有较强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结合专业方

29、向和课程内容,提倡多写多练,力争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符合学校有关规定、符合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特点,在撰写“开题报告”并获专业指导组同意的前提下开始撰写。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必须包括以下要素:研究前史及其成果和不足、自己研究的目标、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创新点和重难点)、研究的步骤、论文结构、资料状况。在正文和注释的格式上符合有关规则。每年的4月初为三年级硕士研究生提交学位论文初稿的时间。每年的4月下旬为研二年级硕士研究生提交开题报告的时间。九、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采用多种培养方式,主要有非定向、定向委培、自筹经费、在职攻读等方式。本专业培养方法以课堂讲

30、授与导师指导下的自学相结合,独立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古籍研究与整理相结合。强调各专业方向的贯通、一定的实际考察和调研能力。十、其它硕士研究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6周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之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审核备案。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3422理论课部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421理论课部0003第一外国语13651+2公外系学位专业课109106010101史学理论与方法3421专家组109106010401

31、历史文献学5131董恩林109106010402语言文字学5132刘韶军109106010403版本目录学5132张固也109106010404古籍名著研究5132谭汉生指定选修课10910601041120世纪文献学3423李晓明109106010412中国传统文化研究3423王玉德等109106010414方志文献与文化资源3424李晓明109106010415国学概论3421周国林 许刚任意选修课与导师协商,在其它专业的学位课程或指定选修课中选修,至学分满为止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13、4、5刘韶军董恩林00015学术活动13、4、5周国林李晓明补修课中国历史文选1、2导师组注:1、

32、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2、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要求通过考核,成绩合格,但不计学分。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5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是历史学八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历史学中专门类别历史的分支学科。与其它七个二级学科相比,专门史最庞杂,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是按国家区分的国别史,也可以是按,内容区别的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文化史、产业史,还可以按横向区别的断代史。我校很早就开设了专门史的硕士点与博士点,专门史硕士点主要研究文化史、哲学思想史、文化管理

33、史、文化产业史、文化市场史、文化策划史、社会生活史。硕士研究生进校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开展专门史研究。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为高中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本学科高层次的专门教学、科研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和其它部门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品学兼优的管理与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熟练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系统的专门史知识,熟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它方面专业工作的能力。三、研究方向简介序 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中国文化史了

34、解与研究中国文化的基本典籍,文化史的演变,各个时期的文化传承与特征。如社会生活史,要了解历史上的衣、食、住、行、娱等习俗,了解人们的信仰与观念。2中国思想史了解与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思想史的发展特点;熟悉儒、道、释等各家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关系;掌握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3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了解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资源,对这些资源给予分类和恰如其分的评价。结合文化资源,研究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产业的开发,研究文化市场的管理,研究文化的策划。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23年,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五、课程设置与学分1、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共3638学分,其中包括学位

35、公共课、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习环节与补修课等。2、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成绩合格,不计学分。3、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研究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或考查、考试等评定成绩。4、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5、硕士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

36、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审核备案。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其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六、实践环节1、这是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环节。教学实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协助导师做一些助教工作,二是独立讲授专业课程。其中,以独立讲授为主,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备课、讲授与辅导皆应独立完成,时间为4周,计1学分。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至少参加8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或学术会议等),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1000字以上相应的学习报告,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

37、对其进行考评,计1学分。七、科学研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间期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对于论文质量,严格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操作。八、学位论文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第2学年下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制定学位论文写作计划。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选题适当、有价值。学位论文的题目既应具有理论意义,又要有探索的学术与实际价值,还应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才能完成。(2)论点科学、有新意。学位论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分析和评论论文中所涉及的基本问题。(3)内容翔实、有创新。通过

38、自己的研究,应在学位论文有创新,或提出新见解,或引用新史料,或有新解释;切忌老调重弹,重复已有的成果,更忌大肆抄袭;从而表现出该生所具备的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业工作的能力。(4)材料丰富、言之有据。论文中要有系统而翔实的材料,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5)结构合理、格式统一,注释具体,文笔流畅。(6)选题、写作、引文、注释等全部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7)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九、培养方式与方法1、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指导教师为主,分工负责。2、毕业论文的设计、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本专业鼓励硕士研究生选修

39、跨学科专业、跨专业的课程;对于学位、专业选修课程则要求主讲教师严格认真,实行规范化的教学。3、学习阶段要求每个硕士研究生读一定量的原著和学术论文(大致为100本著作和1000篇论文),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硕士研究生的读书笔记,解答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问题。十、其它硕士研究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6周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之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审核备案。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3422理论课部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421理论课部0

40、003第一外国语13651+2公外系学位专业课109106010101史学理论与方法3421专家组109106010501中国文化史研究5131姚伟钧109106010413中国古代思想史5131刘固盛109106010503文化学经典5131王玉德指定选修课109106010511文化资源与文化策划研究3423姚伟钧王玉德109106010504文化产业研究3422陈波、李林、纪东东等109106012212文化遗产研究专题3423顾久幸蔡靖泉109106010512道家道教研究专题3422刘固盛109106010513宗教与社会研究专题3423梅莉任意选修课与导师协商,在其它专业的学位课程

41、或指定选修课中选修,至学分满为止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13、4、5指导组00015学术活动13、4、5指导组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6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曾是国学大师钱基博、张舜徽等曾经执教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多年来涌现出诸多全国知名学者,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梯队,学术方向呈多元发展格局,并日益与学术前沿接轨。专业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部省级人文社科项目以及各种横向资助项目在研。本学科专业已培养上百名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主要去向包括在以高校为主的各级

42、学校任教或担任行政工作,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出国深造。其中,不少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更广泛和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大量阅读原始文献材料和今人研究成果,并一定程度涉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结构,逐渐具备独立从事创见性研究的能力。治学与做人并重,在专业训练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心,以及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三、研究方向简介序 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秦汉史立足于统一王朝的开创时期,关注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并向前后拓展。近年来,对兵学与

43、各类群体进行了较多的研究。2魏晋隋唐史全面深入研究魏晋至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尤其注重对于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和社会变动的研究3宋 史全面、深入地考察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近年来对于宋代经济予以了较多的研究,并逐渐与中国古代生态环境史进行交叉。4明清史在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整体背景下考察具体问题,尤其关注社会群体与地方力量与社会的互动。近年来多从社会史的视角开展研究。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如果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其它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于每年10月填写申请表,经导师和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需延长学习年限,于每年10月由硕士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经导师和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厂学习年限,并在此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