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2.50KB ,
资源ID:976675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9766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探究.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探究.doc

1、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探究 【摘要】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的学科,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必须正视社会需求的变化,本文阐述应利用整合的理念培养新型的人才。使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能够为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关键字:教育技术学 人才的培养方向 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 农民的技术培训一、 明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性质(一)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首先,教育技术是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有了本学科特有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和实践的队伍,并且以其独有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式立足于教育学科群体之中

2、.把教育技术称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是不恰当的,教育技术本身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范畴,并且教育技术的理论已经深入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各个环节.另外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尽管技术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 每一种技术的引入都是以教育的需求即以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作为出发点,教育学关注的焦点不是 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过程运用时所蕴涵的教育,教学的规律.认为教育技术是属于教育科学领域中的现在科学技术是不科学的.因此可以将教育技术认为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存在三中不同的研究层次,既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和教

3、育的技术层次.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问题的层次和目的差异.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提出,设计和描述人的发展思想;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而教育技术学研究在于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获得改善教学的处方,并且强调能够在相同教学环境中重复使用这种处方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技术的 本质可重复性.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三)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未了改变未来的教育获得更有效的学习而开发出有效的手段、方法、技术和系统,并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和手段,反复评价其效果,将它改善的更

4、加完善。教育技术学的特点在于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的系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方法”,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根据它的学科性质,我们可以知道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的学科,国内现行的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的特点是不成熟、多样化、变化快,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必须是动态、开放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必须正视社会需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中可以看到社会更需要掌握教育技术专门技能

5、的操作性人才, 因此本专业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门技术能力。二、如何培养具有为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一)如何培养具有为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教育技术人才教育技术学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专业,我们必须培养出具有专业不可替代、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由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而成,这种交叉学科的特质注定它遭遇一种尴尬境地,比教育,没有教育学专业好;比心理,没有心理学专业好;比技术,没有信息科学专业好等。从我校的情况看 ,教育技术学专业属于文理兼兼招 ,学生入

6、学前对专业知之甚少 ,而且动手能力较差 ,教学和考评注重理性知识 ,较少涉及实践操作。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事关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生死存亡。把教育技术和具体的项目结合起来,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益,促进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就是说利用整合的理念,培养新型的人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自于教育与心理 信息技术与传播 人文与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科的交叉性注定培养的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交叉型和复合型,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包含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因此,经由专业学习学生必须选择一个能统领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的落脚点,实现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7、。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服务已成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先进的信息服务手段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占多数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农村教育技术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村教育信息化落后。在教育大众化浪潮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社会呼唤具有为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的教育技术人才。教育技术学本身是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更良好的发展为目标,把教育技术学和农业信息服务方面的信息相结合。1.何谓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引进“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落后于欧美等国大约20年。早期农村信息化建设

8、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以及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又相继建立一批农林数据库。而农村信息化产业的起步更晚,与欧美等国的差距更大。直到1996年,在第一次全国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才明确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按照功能来分,可以将支撑信息发展的网络资源分为三类,即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前两者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后者为现代媒体的代表。两者综合起来构成现代农业信息传播的主要通道。农村信息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 A农村信息流动不畅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农民和政府对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定位在相互转换,农民由被动接受指令转向主动决策

9、,政府由决策转向服务。目前,这种转换还不完全到位。农民的生产决策,或是听政府指令,或是随潮跟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经济上遭受损失不可避免。农产品贮运、保鲜、销售亦是如此,由于信息不畅,贮不了,运不走,谷贱伤农,果滞坑农的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民对于农技、农资和产品市场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为农民提供一个崭新、快捷、全面的信息传递渠道,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制定前瞻性的生产计划,已迫在眉捷。 B农民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信息需求不强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工作的逐步开展,我国农民群众开始需求信息服务,但是,从整

10、体上、全局上来看,增强信息意识是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农业经济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个体经营、小农生产的方式。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在政府管理制度上的体现。这种经济基础上的小农生产,决定了单一的农业生产者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何种信息,造成了农业生产者对信息实际需求不强烈。农民信息意识淡薄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动员农民在信息化基本设施上进行投资非常困难。农民是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农村信息化进程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农民信息意识和经济实力的增强。C农村信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 目前我国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仍是广播、电视和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传

11、播属于线性传播,速度快,播出信息不可任意回放;报纸属非线性传播,速度慢,但信息可以反复阅读。然而这些传统的媒体都是单向传播,只能把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却无法把农民的需求反馈回来,然后再主动向农民提供服务。农民只能通过另外的途径即电话和信函传递反馈信息,这种原始落后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缓慢的信息传递速度使不少信息既丧失了信息的时效性,又缺少了问题的针对性。D现代网络及技术在农村的普及仍需要很长时间 从全国情况来看,尽管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已经建成的网站很多。但是,面对经济实力低下,生活在温饱,甚至是温饱水平以下,文化素质又普遍比较低的农民来说,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费来添置并不太奢侈的农村信息服务设

12、备并支付数额不菲的运转费。因此,如何让需要农业信息的广大农民获得廉价的信息服务,是农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具有为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的教育技术人才是尤为重要的。(二)培养这一类的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培养对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优化,根据社会需求及学科特点,优化课程体系,就能以合理的教学付出使学生获得最佳的知识和技能。在培养能促进农业信息化的教育技术人才的时候,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样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设置不可忽视精神文明在课程改革方向和宗旨上的地位。教育首先培养的是 “人” 而后是 “才” 。 课程人文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怎样

13、才能在课程设置、 内容选择及组织上体现将社会的直接的应用性要求, 与人格和谐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人文性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还有一个重要启示, 就是高校的亚文化将对社会文化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科技时代要求在人文大基础的平台上设置课程。 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尊严。课程教学安排上,要把系统方法引进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有些课程之间有紧密关系, 这时就要注意开课顺序的问题;有些课程的部分内容是相同或相近的,这时就要考虑学习内容重复的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统筹兼顾,组织所有的教师参与讨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进行联系,避免重复或遗漏学习某一章节的情况。具体教学时,教育技术学教师要运用

14、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要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分别采取班级授课制、小组协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科学地选用教学媒体。在教学方法上,现在有许多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比较适合教育技术学许多专业课的教学。例如:在培养为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的教育技术人才时,就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效果就比课堂讲授法教学效果要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的系统思维会得到培养,学习者在以后工作中也会自觉运用系统方法,并且学习者的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15、辨别能力、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现在学校中正在实行的学生主体教育, 就是人文思想在教育中的反映。 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健全人格教育, 在引导学生 “学会做人” 和个性健全发展上, 通过提高人文素质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在培养这一类的人才时,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当中,就可以考虑将有关农业信息的课程以公开课的形式放进去,当然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主要的教育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还是最重要的。将农业信息服务方面的知识结构融合进去,而农业信息又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所以,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及时的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根据本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具体特点,设置适合

16、教育技术学学科和农科自身良性发展的内容和结构体系,将新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相结合。具体方案如下:1.引导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采集农业信息,了解农业信息采集的有效渠道,确保采集到的信息是准确的、权威的。更要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分析加工所采集到的农业信息的能力,提高所采集信息的使用价值。2.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要学会把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与实际相结合,不仅仅是跟着概念走,跟着技术走,以免造成投入巨大,收效甚微的后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中的最精华、最实用的不分,找到网络信息技术与本地实际的恰当结合点,建立本地自己的网页和网站,确保信息的更新速度,设置交互式的页面,以提高它的点击率。3.着

17、重培养教育技术专业信息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又要培养学生在农业方面的知识,尽量培养那种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出工业社会需要的知识型和知识应用型人才,能够去到农村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用教育技术理念去指导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造就信息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教育技术人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技术,完善和充实教育技术学,利用教育技术学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作用,培养大量具有现代信息素质的教育技术学专门人才。将教育技术与具体的项目(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起来,要从思想上对整合有正确的认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全面追求整合的形式(既要有信息技术,又有学科课程),强调对整合

18、的实质的把握(教育技术学与农业信息的有效融合)。在教学资源上: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育场所。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书本、计算机、网络等教学资料和设备以及教室、机房、宿舍、图书馆等教育场所。要改变教师业已习惯了的、把教学局限在教室、机房、书本、教参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教学资源观,改变教师垄断教学资源收集、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的教学资源建设观,将教学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由数字化资源延伸到所有数字化和非数字化资源,从独占走向共享,从学生的被动利用到主动参与。简言之,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一切教学的资源都应成为学生的资源。在教学环境上:

19、要整合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营造教育技术应用的积极氛围。教学环境首先包括物理环境(即各类的教育资源)要做到教育技术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整合,给学生一个方便的网络教室是很重要的,便于学生检索信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其次还包括教师队伍,当然除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外,有几个专业的农业知识的教师是很重要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让学生有那种氛围,学生之间不断的展开讨论,将自己发现的新信息,新方案与大家分享,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创建班级信息文化环境,打造一个方便的软件平台用它们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整合的连贯性,体现学科文化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将农

20、村信息化建设流畅地整合于教育技术学学科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人文与技术、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三、 为农民的技术培训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应做好哪些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只有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能工巧匠,才能将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搞好农民培训工作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最佳途径。要培养农民信息获取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农民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获得培训资料的手段。培养农民信息获取的能力要交给农民获取信息的方法:网上资料查询法;主要是学会使用农民信箱中的农业信息资源集成,从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鼓励农民在网上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还要培养农

21、民信息分析能力。所谓“信息分析”就是指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整理、分类。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农民来说显得至关重要,要引导农民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类,并交给他们分类的基本方法。最重要的是培养农民信息加工能力。农民只有把获取的信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织整理、内化存储才能使信息真正的服务于农业生产,才能产生效益。要培养农民信息的创新能力,通过上网查询、向农技人员咨询,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当然了,信息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把自己在农业方面好的建议与大家分享或者是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都会有很多的收益。农民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家上网学种植”已经成为可

22、能。 基于上述这些,要培养出为农民的技术培训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教育技术学人才。首先,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那是必须的,这就要求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定要达到,要有好的物理环境,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去探索计算机的基本的操作方法及常见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计算机学习氛围, 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能力的提高。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会上网,聊QQ,玩一些网络游戏等,他们自以为自己已经是电脑高手了,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屑,觉得自己本来都会,对于课程不感兴趣,对于这一类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法,对于能力较好的布置较难的任务,能

23、力较弱的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任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要善于观察,要多鼓励学生。其次,要掌握一定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利用的方法,能够快速的定位信息的需求,有效地检索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的。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最早提出来信息素养这个术语,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是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析、 加工、 处理和创造。培养信息素养, 是要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学习及终生学习的水平, 能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资源。能对所需文献或信息进行有效检索, 对检索到的信息能迅速进

24、行评估、 组织、 处理, 并做出决策。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着重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例如: 查询某地区今年小麦的收获情况;利用互联网检索收车个最好的经济类作物等等的,这样在培养了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是他们对农业方面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这种训练能将课程知识点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 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这对他们以后从事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服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当然,在培养这一类的人才的时候还要改进教学方法, 重在启迪智慧, 引领探究。 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是教学指导思想的改进,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过程中切实注重启发式

25、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知识、 技能和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方法的改进亦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 由教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由教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是指教师不能满足做一个教书匠, 而要做一个引导者,教师不再系统地阐述和讲解教材内容, 而是精心组织和再现教学情境, 指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形成主动性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习得知识、 形成能力, 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 处理、 分析、 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讲授法, 固然,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但是,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应当本着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目的,更多地考虑讨论法、

26、实验法、实践锻炼法、 案例教学法等的运用。总结: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对教育技术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且教育技术学也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将教育技术与具体的项目相结合,利用整合的理念培养新型的人才,是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最好的培养方向。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六页参考书目:教育技术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编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克抗、吴娟编著参考文献:1.谈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 邓云桂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2.21世纪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覃其兴1,覃奠仁2 ( 1.广西银行学校, 广西南宁, 530007; 2

27、.河池学院, 广西宜州, 546300))3. 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邹燕4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探讨 张倩5.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能力素质体系的重建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一) 杨果仁 四川宜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宜宾 644007 6. 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聂志成 (湖南科技学院 教育科学技术系,湖南 永州 425100)7. 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及对策 唐烈琼 (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 ,湖南永州 425100)8.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河西学院 王国俭 张有录 西北师范大学 李建珍 张 潇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