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66KB ,
资源ID:970387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9703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步履艰难的湛江-改革开放年代的理性思考.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步履艰难的湛江-改革开放年代的理性思考.doc

1、步履艰难的湛江 改革开放年代的理性思考题论:只有当人们对过去的历史进行理性的思考之后,才有可能透见历史所昭示的方向。 序篇:辉煌与沉落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面对新旧交替,人们思绪万千。此刻,许许多多的湛江人,都在回忆着湛江在过去的20世纪的历史,思索着湛江在未来的21世纪的命运! 过去的一百年,雷州半岛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换了人间。这块土地上一座新兴的美丽的城市湛江市就是在这个世纪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百年来,湛江人民创造了奇迹,湛江市由原来的一个小商埠变成了中国南方著名的港口大城市。仅仅用一个世纪的时间,走过了许多城市数百年所走过的历程。这是令湛江人自豪的世纪。 历史的光辉令人振奋

2、,然而历史的阴影又令人沉思。20世纪的最后十多年,湛江在一个世纪中创造的辉煌被大打折扣。当我们用冷静的、现实的目光审视历史及历史所折射种种影像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这段历史感到极端的遗憾。湛江市在广州湾时代以及在1946年建市之后直到改革开放的初期,一直是广东省内发展速度最快,最为著名的城市之一。在70年代,珠江电影制片厂拍的电影片今日湛江,曾记录当时湛江市工农业、城市建设的一派兴旺景象,主题曲唱道:“湛江啊、富绕美丽的好地方。”此时的湛江令世人瞩目。80年代开始,中国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湛江市列入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列,给予发展的优惠政策,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但是湛江人却缺乏乘风

3、驶船的智慧和本领。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当珠三角地区以及大部分沿海城市以风暴的速度向前推进的时候,湛江市却几乎处于风暴的中心,中心附近在旋转,在推枯拉朽,而中心却沉闷得令人难受。曾经辉煌的湛江市,本来可以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成为屹立于中国大陆南端的巨人,但是机遇失去了。看到中国沿海城市、包括曾经远远落后于湛江的地方一个个快速跨越到湛江市的前头,湛江人的悔恨之意渐深,甚至成为了沉痛的心病。 历史不堪回首,历史应该回首。分析湛江的历史、文化乃至政治,冷静地思索,又深深觉得,湛江市在改革开放之后,所走过的这段不甚光辉的历程,有着一种历史必然性,是具有必然性的现实存在。“一切存在的都是

4、合理的”。 1984年,湛江在列入沿海开放城市的重要时刻,也就是地市合并的时候,此时的湛江市,已不再是原来的港城湛江市,而是管辖五县四区、农业人口占85%以上的农业大市。湛江的定位开始改变,湛江从港口城市变成了农业大市;湛江的文化主流亦开始改变,以红土文化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文化以及以小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工商业经济文化成为湛江市经济文化的主流,这种带着封闭性、狭隘性的文化主流,与改革开放之后从国外涌入的现代经济文化具有尖锐的冲突性和不可妥协性。由于本地文化传统力量之巨大,外来文化没有形成一股势力,无法形成对本地传统文化劣根性的冲击力。因而,经过漫长历史而形成的本土文化中的劣根性对新兴的现代文明形成了

5、一股惯性的阻碍力量,制约了湛江的改革开放发展,这就是湛江市在改革开放中处于弱势的、本质的、文化的因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时期,湛江市“上层”的错误决策及引导,使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生力量没有成为领导湛江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反之,体制落后、处于衰落状况的、以家族式经营为主的国有、集体企业一直领导湛江经济的主流,从而把湛江的经济发展引向了岐途。就这样,湛江市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没有出现隆盛时代,湛江就在这十多年时间里落伍了,落伍得令所有湛江人难以接受。 一、沉重的红土文化 20世纪的最后一年,一批专家来到雷州半岛考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古海上丝绸之路

6、始发港徐闻作出了结论性的肯定。徐闻人为之欢欣鼓舞,整个湛江人亦有自豪感。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徐闻,证明湛江这块土地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在古代已有人从 事商业活动。但是,徐闻这个一千多年前的港口,并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连一个码头、一 座城池也没有,这又不能不令人沉思:古代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是不是徐闻人呢?或许是外来( 南海)船只把这里作为一个补充粮食、淡水供给的小埠头?后来,随着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造船业发展了,以大船代替了小船,因而人们也就放弃了这个小埠头。这也许 就是徐闻港的本来历史面目。如果不是这样,西汉时期在这里设合浦郡,为什么到了东汉又 迁走呢? 据记载,宋代以前,雷州半岛的土著人

7、主要是少数民族,城镇的居民有少数是流放雷州,并 居住下来的官吏家属,这些人常教雷州人讲“官话”。宋、元、明时期,由于造船业发展, 大批福建汉人从海路迁徙雷州,开发雷州的土地,赶走了少数民族。因雷州大多是火山土壤 ,比较肥沃,汉人又带来了先进的耕作工具,生产力比较发达,农业发展比较快。但雷州半 岛的农业一直是以自供自给为主,据宋代地方志记载,雷州人种植水果很多,但吃剩的留在 地上腐烂也没有摘到市上去卖。可见农业商品功能极低。 雷州虽然三面环海,但由于台风比较多,渔业经济并不发达,以浅海捕捞为主,加上历代的 “海禁”,雷州半岛蓝色海洋文化没有形成比较大的气候。 雷州明清以后土匪势力猖獗,外来雷州从

8、事商业活动的人甚少。由于对外交往少,流行于商 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广东的粤语,雷州人亦基本不晓。 古代,雷州人口并不多,且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较低, 几乎可以自耕自给,因而农业的商品性没有 得到很好的发育。在长期封闭的农业发展中,雷州半岛的农村形成了比较封闭、保守的农 业文化。 解放后,雷州半岛的农村曾经历过几次农业商品经济的冲击:从70年代开始,糖厂的建设 使大片土地从种甘薯、水稻、花生转为种甘蔗,甘蔗农业成为雷州半岛的主要农业。但是甘 蔗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虽然具有商品性,但这是国家计划下统一定价收购的商品,没有市场 竞争,农民并没有从种蔗中培育出市场的意识。在改革开放时期,周边不少地方的农业

9、产 品走向了市场,农业的市场观念增强了,而湛江市大部分地区正是由于甘蔗农业的大规模发 展,而制约了市场农业的发展,没有使农民培育出较强的市场意识。(2)70年代开始香茅等 南药种植及青椒等瓜菜种植,亦是由供销社定价收购的产品,同样缺乏商品竞争性。(3)80 年代的“两水一牧”农业、北运菜农业,使得部分农村开始走出传统自耕自给农业圈子, 农民开始孕育出商品的意识。但是这一时期大部分农村从事的仍是甘蔗、水稻、甘薯、花生 等农作物,甘蔗仍要计划收购,其它作物亦是自耕自给为主,传统农业占85%以上,商品 性农业未形成主流,大部分农民仍未建立起市场经济意识。 从总的发展趋势看,近十多年来,商品性农业已有

10、很大发展,局部性传统性农业逐步被商品 性农业 所替代,但这种速度相对缓慢。尤其是千万年来在农民中形成的“小农经济”、“小富则安 ”观念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得到根本的改变,其结果是人的意识跟不上改革开放,束缚了经济 的发展速度。 红土文化有其优秀的方面,比如勤奋和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其精华,但是其劣根性亦比较明 显,主要表现在观念保守落后性,以及利益的狭隘性。当然劣根性是相对现代性而言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下,雷州半岛的大 部分农民,仍在从事自耕自给的农业,“走出去”比较少,而且年轻一代中已有相当一 部分缺少父辈的勤劳和艰苦精神,他们既不外出谋生,亦没有扛起犁耙,没有拿起镰刀(而 是请外来民工代劳),

11、更没有引入科学技 术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而是成为好闲之辈。由于观念的落后,现代农业并没有成为湛 江农业的主流;由于利益的狭隘性,一些农村常为一块土地、一片山林大动干戈; 在城乡结合部,遇到外来征地办项目,农民往往寸土不让;在市区, 大部分的工人及干部来自本地农村,在红土文化中成长起来,亦受到红土文化劣根性的影响 ,思想观念解放度不够,影响了工作的开拓性。 这就是多年来湛江人思想不够解放的根本原因,这种文化的历史沉积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其 劣根性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它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 二、小商品文化与长不大的乡镇企业 湛江这块土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一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

12、的城镇,主要有梅录、安铺、赤坎、石城、雷城、廉城、遂城、淡水等,它代表着湛江本土文化的另一支小商品经济文化。 梅录位于鉴江的出海口,因历史上内河运输的发达,而且有比较大的腹地,使这个镇成为商品经济发展最为肥沃的土壤。早在宋元时期,该镇已发展成为与佛山、石龙齐名的岭南大都市。在民国时期,曾设立广东省梅录市政局。梅录人对早期赤坎埠的形成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因受梅录的影响,整个吴川形成了浓厚的商业传统。人称吴川人是“湛江的潮州人”,“湛江的犹太人”。自古至今,吴川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想着赚钱,就是在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城镇不准从商,农村不准经营自留地、不准养牛的时期,吴川人照样经商,照耕自

13、留地,照养耕牛。体现了小商品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这一浓厚的商业传统,使得吴川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宽松环境下,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80年代初开始,全县大办个体企业、乡镇企业。1986年8月,在全省乡镇企业会议上,吴川县作了千家万户办工业的经验介绍,被誉为“吴川模式”,在全省推广。省委书记数度带队来吴川考察,各地纷纷前来吴川参观学习,珠三角地区的领导亦来学习。 湛江市的领导为此而风光一时。在“吴川模式”推动下,湛江各地大办乡镇企业风起云涌,其中,坡头区、廉江市等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办乡镇企业热潮,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全市各地蓬勃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充分体现了小商品经济文化在改革

14、开放初期的具大能量。对于当时整个湛江经济处于市场极不发达的时代产生巨大促进力,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巨大进步,有效地推进了湛江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然而,以“吴川模式”为代表的湛江乡镇企业发展,到了90年代,已是风光不再,此时,全国各地的不少乡镇企业,尤其是当年来吴川学习的珠三角地区的乡镇企业不仅数量上远远超过吴川,更重要的是质量档次上超过了吴川。这些地区的不少乡镇企业成为超亿元,甚至超十亿元企业,有的成为中国企业的巨子。而吴川乃至湛江的大部分乡镇企业一直长不大,而且日益衰落。 多年来,人们把吴川、把整个湛江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长不大的原因归罪于经济大气候、银根紧缩、领导不重视、资产流失等等,这些结

15、论并没有错。然而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小商业文化局限性的制约。 传统的商业文化的开放性是其精华的一面,然而,其狭隘性却是糟粕的一面。开放性,形成了活跃性,而狭隘性成为了前进的阻碍性。吴川早期最著名的博铺鞋厂,几乎是一家一个厂,全家成员组织生产和销售,有的请几个亲戚朋友帮工,这些企业大都没有注册,连基本运作的规程也没有,根本不是企业,就象解放前的家庭手工作坊,这就是“吴川模式”的先天不足。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吴川办起的一批糖酒工业企业,如后来的林屋机械厂,比早期博铺鞋厂起点高得多,而且具有现代企业的一些特征。但是,由于吴川小商品经济文化巨大的历史传承性,企业经营者文化层次低,基本没有接受过现代

16、企业理论的教育,观念难以跳出传统,或者说接受现代企业的意识比较慢,因而其在经营过程中,始终是以家庭式经营为基础,“亚姑哺奶”、兄弟姐妹占据管理层的管理体制根本无法使企业走向现代式经营。 可见,传统小商业经济的文化在90年代已经变成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绳索,束缚了企业的升级换代,这就是湛江乡镇企业共同的遭遇。在强有力的小商品经济文化制约下,湛江乡镇企业无论如何也难以长大。 三、半球、三星两个“家族帝国”的衰败 湛江市区的工商业与吴川及各地乡镇企业所受到的文化影响有所不同,市区工商业植根于城市相对开放的文化体系之中,其管理模式、企业档次均远高于乡镇企业,明显带有现代企业的某些特征。但是,始终跳不

17、出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发展到最后结果:现代企业的壳子,“家族帝国”的本质内容。 在80年代中至90年代的初期,半球、三星“两匹骏马”曾给湛江市的企业带来一股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气息。然而,在它们辉煌的背后,早已隐藏着失败的基因家族(亲族)式经营的体制。 半球及三星是我市国有企业(半球是属大集体性质企业,与国有性质基本相似)中的两个“家族帝国”。由于经营者受传统文化的制约,它们无法在市场经济的时代里完成企业现代性质的改造,而它们面对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企业,因而注定要走向衰败。 半球集团是我国比较早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在企业管理、机构设置、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计划经济不同的模

18、式,当时,中国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常来半球考察,称半球是中国现代企业的代表,并带人来参观学习,推广半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经验。此时,半球的头号人物李秀森是企业界最有名望的人物之一。半球与吴川的乡镇企业毕竟具有本质的不同,李秀森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由于他的企业经营比较好,吸进了一批精英人才。在身边,还有一批经济学家经常作引导,他的两个儿子在美国留学学习西方经济学,这些人对促进李秀森的经营观念的变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李秀森经常到国外考察,接受西方企业文化的影响。这些原因,使李秀森经营下的半球集团向现代企业迈出了一大步。实际上,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半球已经具备现代企业的雏形,半球集团

19、是湛江市第一个引入CI策划、而且比较成功的企业。但是,半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并不彻底,根本表现在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上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框框,没有跳出传统。如在用人上,一方面他千方百计在全国招聘人才,而另一方面,企业的主要部门,如企业的决策层及销售公司、财务公同、证券公司、人事部等,基本上是用儿子及李氏,李氏家族、亲族掌管着整个企业的命脉。正是这种“家族式”的经营,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混乱,资产的严重流失和决策的错误。以至造成后来半球几亿元的贷款没有回收,半球证券公司的部分股民档案被盗,半球证券公司券集的几亿元股金亦被错误决策花光。 三星集团的兴旺在90年代初期,在罗平的经营下,钻政策的空子进口组

20、装汽车,因品种多,质量好而赢得了市场。企业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在机构设置、市场体系、人才政策、科研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同样带有现代企业的性质。但是三星集团的致命弱点也在于经营上的“家族式”,现代制度变成了空壳,个人的决策代替了班子的决策,造成投资上的极大失误,甚至在省决定由粤海集团收购三星,湛江市决定同意的情况下,身为市委常委的罗平还一意孤行,不同意被收购。三星的命运就因此而注定失败。 李秀森也好,罗平也好,甚至当时湛江的另一批企业领导人也好,他们都是在湛江的本土土壤上生长、培育起来的,带有浓厚的本土文化的根。同时,他们所从事经营的年代,各地的大部分企业所奉行的是“家族式”经营

21、,这种外部的环境与内在文化本质的结合,就变成了他们的作品“家族帝国”。湛江的“家族式”企业是建立在80年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市场仍未发育的时期。当时,只要思想放得开,胆子大,舍得花钱搞关系,企业的贷款可以轻易到手,产品的销售亦轻易解决。这样,一批企业上去了,80年代,湛江繁荣的企业经济就是这样出现的。然而,到了90年代,尤其是宏观调控,各项体制改革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发育比较成熟的时候,“胆量经济”、“关系经济”已经走投无路,因而建立起“家族式”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再无法适应竞争的形势。原来的在80年代闯出来的一代经营者由于其文化的局限性,根本无法完成湛江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政府虽然采取

22、了不少积极的措施推进企业制度的改革,但是由于企业经营者没有进行根本性的置换,因而,在90年代湛江市的企业一直无法真正进入市场,无法适应市场的竞争,湛江企业经济因而在90年代惨败。 今后,建设湛江现代经济的重任,将落在大批接受现代经济理论熏陶的新生代企业家身上。 四、脆弱的外来文化保守的红土文化与狭隘的小商品经济文化造成湛江在推进现代经济文明中的先天不足;同时,因远离港、澳、台地区,在引进现代经济文明中显得比较劣势,便成了后天不足。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80年代后期开始,珠江三角洲一带凭着“上帝”给予的有利条件,大量引进港澳台及外国的巨额资金,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亦随着资金进来。同时,全中国的

23、资金及人才精英亦“一江春水向东流”,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了势不可挡的经济大潮。原本比较落后的本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强烈碰撞下得到了快速的根本性的改造,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的上升,又进一步促进了外来文化的引入。在资金、人才与现代文明的共同孕育下,以新兴的深圳特区所领头的珠江三角州地区实现了短时期的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其它任何地区几百年历史自然发展没法达到的速度。今天珠三角地区经济文化的主流又代表中国现代经济文化的方向,这种文化将继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与此同时的湛江市,由于远离港澳台地区,虽经过每年举办招商引资活动、建设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渠道引资,但引资的数量很有限度。以现代企业管理为标志的外来商

24、业文化在这里并无法形成气候,甚至一些外资企业进到湛江后,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导致经营困难。第一家进入湛江开发区经营的外资企业三得利公司,刚进来的时候,很受重视,而经营若干年后,企业走向了关门。一些早期进入经营的鞋业公司,亦难以经营,只好迁往他乡。一方面,外来的企业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外来企业的文明没有形成一股大的主流,无法对湛江市尚未转制的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文化产生大的影响,没有在改造地方文化中作出较大的贡献,因而湛江的企业经营始终难以走上现代企业之路。同时,湛江外来人才的引进亦很有限,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三星、半球等企业引进过一批人才精英,但人才的数量少,加上人才没有受到重用,

25、这些外来人才又无力对湛江企业文化进行改造而大量外流。湛江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侵蚀性,甚至可以同化外来文化。 由于缺乏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湛江传统文化没有尽快地变异成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文化。湛江传统文化的缓慢发展始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而只能拉经济发展的后腿。 湛江的发展,有赖于大力引入外来的现代的经济文化,并使之形成一股潮流,以此改造湛江的本土文化,给本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五、市带县,市弱县虚 1984年地市合并,实行市带县的新体制,湛江市变成了仅次于广州的人口大市,但它又与广州市有着本质的区别,广州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湛江市却是以85%以上的农业人口为主体

26、,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原来的湛江市根本无力肩负起如此沉重的负荷,就象一个无力的火车头拉着一列长长的列车,其结果是拖死了湛江市,又制约了各县(市)经济的发展。 这种体制给湛江市造成的弊端在于:湛江市的定位出现了变化,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经济文化建设转向了农村经济的建设,主轴围绕农村工作而转动。王冶主政湛江市的时代正是地市合并的初期,发展“两水一牧”、大搞开发性农业的决策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台的,这一决策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切合湛江市作为农业大市的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因而,它对发展我市的农业经济具有划时期的意义。然而就是这个根植于湛江大市现实、符合湛江大市地情的决策,使得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小市

27、湛江市的建设受到严重的削弱。地市合并后,湛江市的领导面对的是广大农村,为了推动整个湛江市经济的发展,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研究五个县(市)的工作,甚至因为湛江市区各项事业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而放松了湛江市区的发展,把注意力集中于各县(市)。地市合并,原来旧湛江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领导全部退居副职,这批原来管理城市经济比较有经验的干部的才华得不到发挥,而原来在地区工作,以管理农村工作为主、积累大量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占据各部门的第一把交椅,他们用老地委的思维方式、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去经营湛江市,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形成了以农村工作为重心,而忽视城市发展,影响了湛江市区改革开放的城市经济建设。

28、市带县后,各部门的战线极长,在客观上,造成农村工作花的精力多于城市。由于湛江市区的经济发展慢,没有形成比较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市不仅没能力带动县的发展,还在管理上重重设立关卡,卡死了县,制约了县的发展。市带县之后,原湛江市已经没有一套管理体制,而把权利分割给四个区,各区独立性增强,但各自为政,互不配合,没有形成统一的决策和合力,因而原来湛江市的发展就没有了依据,湛江市区发展的落后就成了一种必然。 可以说,如果不是实行市带县的体制,湛江市还是原来的湛江市,改革开放之后,湛江市定能适应新形势,及时调整决策,集中力量发展城市经济,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湛江市也许不是今天的湛江市。也可以说,市带县之

29、后,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能够适应这种新的体制,明确它的本来意义,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今天的湛江市也不至于如此这般。 当然,历史是已经过去的现实,历史没有“如果”。但是从国内外城市发展史看,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核心,核心的质量越大,所具有的引力也就越大,引力场也就越大。湛江作为一个具有650多万人的广东第二大市,目前市区人口仅占人口总数十分之一,城市化、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核心引力明显不足,引力场半径范围也比较小,因而各种生产要素未能快速地向核心流动,未能成为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 市带县已经是一个事实,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它。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改变,我们的

30、工作方法可以改变,我们的战略决策也可以改变,以“变”来适应“不变”。 弗里德曼“核心边缘”理论:一个经济区域分为核心区和边缘区,经济区域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聚集和扩散过程,在核心区开始形成时,产生的边缘要素大量流入,扩大核心区,随着核心区的不断扩大,以至进入饱和状态。此时,核心区的生产要素又向边缘区回流,在边缘区内形成若干个二级核心区,这些区域除了吸收一级核心区的回流要素外,还吸收周边落后地区的生产要素,促进其工业化迅速崛起,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与一级核心区日趋一体化,便形成更大范围的核心区,不断循环往复,区域中心就形成。核心区形成与扩散的首要条件:变革,核心区必须是“变革中

31、心”,否则,核心区无法形成。21世纪,湛江市只有克服市带县体制所带来的弊端,致力经营好湛江市区,使湛江市区成为“变革中心”,加快湛江市的核心形成,才能形成幅射力和带动力,才能肩负起带县的重任,才能使湛江市尽快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六、决策的阴差阳错 凡论起湛江经济的发展,湛江市区的干部及一般市民一骂“两水一牧”、二骂“大口讲”。 透过骂声思考,深觉湛江市“上层”对改革开放之后湛江的发展落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两水一牧”的决策如上所述,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所产生,这一决策使湛江的农业从古老的传统开始走向市场。据最近对全市各县(市、区)调查,被调查的90%以上的干部群众认为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积

32、极的意义。而其错误在于:决策作为湛江市经济的整个大战略,立足点在于发展广大农村的商品经济,忽视当时湛江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当时,各地都在致力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通过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而湛江市却集中精力于发展农业经济,湛江的城市经济没有得到重视,国家给予开放城市 及开发区的 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地利用,造成了“农业热”,而没有“外向经济热”,因而外 向带动战略没有形成,湛江市就这样落后下去了。如果这个时期,除了把发展“两水一牧” 作为启动广大农村经济的决策外,还有一个外向带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决策,把一半的精力 用于研究实施湛江开发区及外向型经 济的发展,湛江市的发展亦不至于今

33、日。当然,不可否认,这一时期湛江市区的工业经济取 得较大成就,但这种成就本来应该可以增大数倍、十数倍。 关于“四大”的决策。这一决策并不是陈同庆个人的创造,1992年初,在湛江市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呼声下,市政协向省政府提出,由省政协组织一个“湛江市发展规划小组”,帮助湛江市搞1992年至2010年发展纲要。此后,省政协组织专家进行了5个月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湛江市的优势,提出了“围绕建设我国南方国际深水大港功能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国际化和现代 化,把湛江建设成为以大工业为基础,以港口建设为依托,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一、二、 三产业

34、全面繁荣,具有亚热带风光特征、多功能的国际海港城市。”实施“有湛江特色的海港型工业化战略”。战略方针是“以大港口带动大发展;以大工业推动大起飞;以大市场保 障大繁荣;以大科技实现大升级;以大综合促进大进步。”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些提法是合理的,鼓舞人心的。陈同庆来湛江任职,刚好碰上论证会,作了报告,但没有提到发展战略。会后,由于换了新班子,针对干部市民对“两水一牧”怨声载道的情况,湛江市确定了新的 发展战略,其依据就是省政协组织编写的纲要,把纲要提及的“五大”归纳为“ 四大”,简称“港口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曾使急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湛江人为之振奋。 有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是:当时人们奔走相告:“陈同

35、庆来了,湛江有希望了”,当年春节,全市上下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邓小平南巡,给湛江带来了新的希望:东海大型钢铁厂建设不断传来好消息,东海岛出现了圈地运动,几乎所有在湛江工作的东海人纷纷回乡圈地,甚至一些高干子女亦前来圈地。接着,在湛江开发区亦有来自广州、北京的公司圈地征地准备上大项目,来自深圳的政府代表团亦准备“ 承包湛江”开发;一批大型项目:50万吨木浆厂、海湾大桥、三星MPV项目等纷纷准备上马。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的湛江,“腾飞”在望,湛江的所有人都以为湛江市会很快 热起来,成为新的深圳、海口,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90年代是湛江年代”。 但是,热了一阵之后,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开始,银根

36、紧缩,湛江终于无法真正热起来,之 后一个个项 目搁浅,湛江又失去了一次时机。后来的若干年,项目上不了,原来的一批比较著名的国有 集体企业纷纷出现经营困难,尤其是被称为“两匹骏马”的半球、三星以及华威、湛机、 、泰伦和各糖厂纷纷一蹶不振,湛江人在一次次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期望中失望,因而“四大 ”战略变成了“大口讲”,成为多年的笑柄。 “四大”战略是当时形势的产物,它的提出有其合理性一面,它反映了湛江人民强烈要求加 速发 展的愿望。然而这一战略生不逢时,如果推前8年,即在1984年,湛江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 之初提出并实施,那么,很有可能是一个英明的决策,或许可以在之后的十年时间内实施得 比较好。几

37、年前,一位来广州的经济学家幽默说:“八十年代,处处大抓工业的时候,湛江却全力发展 农业;到了90年代中期开始,不少地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的增长点的时候,湛江又千方 百计发展工业。” 这是决策的阴差阳错,湛江为此而滞后了若干年,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 七、生产力遭到屠杀从1993年开始,湛江市从原来大搞开发性农业转向“大港口、大工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港口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使全市人民转变了观念,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但是后来根本无法实施,其原因除了受到经济发展大气候的影响外,最根本的就是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时期,珠三角的企业同样受到银根紧缩的影响,但他们抓住

38、时机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从人才置换开始,完成了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亦已比较成熟,企业的机制已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活跃。但是,这一时期,湛江市的企业并没有进行人才的置换,没有集中力量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的发育度极低,甚至“家族式”经营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力遭到严重的扼杀,企业死气沉沉。 由于买官卖官之风盛行,有人搞“批发”,有人搞“零售”,用人观念严重扭曲,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才能重金钱。当官观念亦严重扭曲,人人都想分享权力,分享权力所带来的利益。企业经营好坏一个样,严重损亏的企业,经理厂长照当,甚至可以升职,因而企业经营思想亦严重扭曲,不

39、求效益求得益,不走市场走官场,国有企业经营的目标形成了多元化:保住官位,谋求进升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不少厂长经理的积极性建立在榨取国有资产的基础上,通过上项目,搞建设,进设备,买材料,销产品而取得巨额回扣;同时,通过安排企业人员、通过产品、资金与各部门搞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大大受损,企业的各类人才及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亦大大受损,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流失,使国有企业的经营如老太婆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与此同时,我市在经济行政管理上,由于机构臃肿、职能交叉、办事人员利益观念膨胀,形成了利益主义、形式主义之风,造成政策不灵、政策不活、办事难的恶果,影响了投资经营的环境,同时,城市的脏

40、乱差及“三乱”严重,又使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在这一环境下,新生的代表先进的经济力量没有得到扶持培育。 正是在这样一种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环境下,湛江市的经济发展始终缺乏活力,难以快速发展。 八、曙光初现公元1996年,湛江市受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超级强台风袭击,气象台测量台风的仪器已经无法测出它的风力,据估计风力达16级以上,可能是世界上所发生过的最大台风之一。这次台风使湛江经济损失百亿元以上,是全市5-6年的财政收入。 台风过后,市民纷纷推测:一是湛江市有可能要面临一次诸如大地震之类的大灾难;二是湛江市有可能迎来一段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推测果然有一定的预见性。公元1998年,湛江市经历了

41、一场历史性的“政治大地震”“9898大案”震动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台风过去了,“地震”也过去了。百废待兴的湛江市终于出现了丰调雨顺的好年头。 公元1998年12月31日,省委书记李长春带领省四套班子领导和省政府各部门领导来湛江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为湛江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出了实质性的帮助,还为湛江的发展提出战略性的指导: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湛江新班子对湛江的发展有了新的理念和策划: 988科技兴湛计划编制和实施,力图通过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湛江经济的升级。 993整治软环境计划,力图改善湛江的投资环境,使湛江具有更强的投资吸引力。 999湛江教育产业发展计划,力图通过教育产业的发

42、展,快速培养人才,提高湛江人的文化素质。 西南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及99湛江经贸博览会,并组织湛江产品参与西南地区的交易会,把湛江与西南地区的合作推上了新阶段,使沉闷多年的湛江,获得了为世人所认识的机会;使死气沉沉的经济出现了一丝生机;使湛江的市容环境出现了全新的面貌。 实施市政建设工程,彻底改造南桥河、北桥河,美化街道街景,建设金海岸观海长廊、金沙湾观海长廊、会展中心、大型绿化广场、海洋公园等等。大大提高湛江城市的品位。 海湾大桥建设柳暗花明,可望2001年上半年开工。 打黑除恶,使湛江的黑恶势力得到遏制,治安环境好转。 推进企业改革,一部分已经关门的企业如万里汽车集团等又开始重振旗鼓;糖业的改

43、革调整,使糖业真正真上了市场经济之路,经济效益开始好转,多年的“打白条”不再出现。 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使靠天吃饭的雷州半岛干旱得到了根本的治理,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好的开端。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出现。 南亚热带农业旅游观光带建设工程启动。 蓝色海洋产业聚集带建设启动。 湛江港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启动,大型油码头、矿砂码头建设即将动工。 粤海铁路、广湛高速公路建设顺利。 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人才工程启动。 2000年湛江海洋经济博览会即将召开。 代表湛江商业进入新时代的湛江国贸大厦,在国内外招商引来百多家著名企业经营的成果下将于9月份开业。赤坎最大的商业大厦世贸大厦也正筹建。 一批来自国

44、外、国内的投资者加盟湛江建设,一批私营出口大户正在迅猛发展。 代表湛江现代企业的冠豪集团,当陈阳旭勇于把经营得很好的属于自己的企业股权出让51%给实力雄厚的市外优势企业之后,企业走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冠豪的上市申请又通过了中科院的论证;新建的冠龙将要投产,预计几年后,它将取代原来的三星。 这一切有目共睹,这一切也刚刚开始。当我们在热衷于对某某领导评头品足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看看湛江近几年来的事实,湛江确实在蜕变中出现新生。如果这样走下去,并有更大的手笔,湛江的跨越式发展不是没有希望的。 曙光出现之后,太阳会不会升起? 九、支点、扛杆与作用力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如果有一条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

45、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扛起来。他的理论源于力学的原理:力力臂=阻力阻力臂。如果地球的质量为m,而支点(O)到地球的距离为A1;人的作用力为n,支点(O)到作用力的距离为A2,那么mA1=nA2。如果地球质量和作用力是定量的,要根据杠杆的长度确定支点;如果支点已经确定,则应根据作用力的大小确定杠杆的长度。在亚里士多德的命题中,地球的质量已经确定,作用力也确定,如果支点距地球越近,那么所需杠杆的长度就越短。 今天的湛江,如同一个沉重的地球,历史沉积下来的困难与问题具有很大很大的质量,要把她扛起来,推动其快速前进,必须找到支点及足够长的杠杆,找到强大的作用力。 近十多年来,湛江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

46、州地区,目前,这种落后距离正在一步步拉大。经济发展中有两条著名的效应定律:一是“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有一句这样的话:“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是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夺去。”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马太效应”,意指两极分化加大的现象。二是齿轮效应:当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要转许多圈。亦是指两极分化。目前,湛江并没有成为“富足”,无法形成良性的“马太效应”;同时,湛江经济总量仍比较小,属小齿轮,经济发达地区增长10个百分点,等于我们需要增长几十个百分点。可见,湛江要在目前失去政策优势的时候赶上经济发达地区,已很不容易。要改变这种被动状况,推动湛江经济飞速发展,必须找出支点、杠杆和

47、强大的作用力。 湛江发展的支点,是要致力把湛江建设成全国一流环境的城市,成为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从而使别人把“连他所有的”亦赐给你。 湛江发展的杠杆,是湛江发展的战略决策和策划,是“好的理念+一定的资本营运。” 湛江发展的作用力,是650万湛江人民的力量以及各种外来的积极力量,是湛江先进的生产力,包括资金、科学技术、人才、关系、资源等。湛江领导阶层属于湛江人民群体的一个高级阶层,这个阶层的重要性在于他们有战略决策权、政策制定权、政府投资权、人事任免权等,他们的决策及行为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与制约作用,因而,领导者的高明与否是一个关键。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灿烂的盛唐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壮丽。历史学家把功劳归于唐太宗李世民,是他创造了“开元盛世”。李世民的精明在于他积极推行一系列措施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力空前解放,农民、私营手工业者、庶族地主、富商巨贾、官僚贵族等各个阶层的生产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加强了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开展与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使贞观至开元年间经济社会发展达到鼎盛。“开元盛世”的历史给我们一个很值得借鉴的经验: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力的活跃,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对湛江的发展曾提出过一个很好的建议,他认为,湛江的经济实力比不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