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76KB ,
资源ID:970240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9702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doc

1、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 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城市交通 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城市交通系统 是指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城市道路 (概念与作用)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

2、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五涂制 是“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周王城规划的道路系统功能“骨架”功能。道路网具有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功能道路分工。交通集散的方式有秩序的组织城市的交通,各类道路有不同的功能分工道路断面体现人车分流的思想。王城道路的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断面。TOD模式1990年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无序发展的现象,提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倡导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共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

3、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比较适于中心城市外围郊区有明显轴线发展的地方,不适于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城市组团)所需的合理规模的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简答)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交通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出行距离的不断加大。由于现代生活的不断加快和加快生产周转的需要,对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交通量的发展速度;现有的道路结构难以满足加快运行速度的要求,不改变传统的规划思想,不改变传统的

4、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就不可能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问题。规划思想的更新城市用地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相结合的新思想方法。(二者的脱节产生交通困境静态功能关系与动态功能关系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目的: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规划布局着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城市布局结构的合理

5、性)规划思想、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布局形态、交通形态和道路交通系统的影响关系。布局合理包括处理好城市用地布局与道路系统的合理关系,按照不同的交通需要和不同性质交通的功能要求,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交通。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通分流思想。把不同功能要求的交通流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不同类型的交通在交通网络和道路网上的分流)交通分流的基本形态 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 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 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交通分流”的概念主要是指不同类型交通在交通网络和道路网上的分流。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基本思路 分散交通(疏散城市中心区、城市功能分区、考虑机动车尺度) 分

6、离不同性质的交通(道路功能分工与结构变革、交通方式的选择、交通环境问题) 道路交通系统的系统协调及和谐发展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分析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居民交通意识问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对策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对城市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根据我国城市现状的交通政策主要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布局合理、结构合理、综合性、多层次,能适应各种交通要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7、;严格控制摩托车发展; 合理使用自行车(近距离、休闲、健身); 引导发展小汽车、出租汽车,实现小汽车与公共交通的差别化、互补性发展。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是交通分布趋于合理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结构 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要求; 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基本思路从交通“源”入手,减少交通的出行量和出行距离(减量)从城市具体的局部的交通问题要从交通需要和全局出发研究解决。提高交通设施的系统效率(提高交通效率)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组织各类交通,分散过于集中的交通

8、,提高交通设施的系统效率制定合理的城市交通政策 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化。城市道路分类(国标)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功能) 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交通目的)疏散性道路服务性道路第二章城市交通因素 用地人车(机动车、轨道机动车、自行车和其他非机动车)路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要素 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道路道路是容纳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包括路段交叉口。速度V 流量Q 密度D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速度h 40 30 20ST m 45 30 20服务水平(判断) A级,自由状态的车流。 B级,稳定状态的车流。

9、C级,稳定状态的车流。 D级,车流趋向于不稳定。 E级,不稳定状态的车流。 F级,阻滞状态的车流。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查,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布状况,以及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律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道路交通量调查包括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和行人流量及其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及设施状况的调查。OD调查OD调查就是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状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反映城市交通流动特征的OD调查主要包括居民出行抽样调查、货运抽样调查两类。交

10、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以土地使用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因素)出行分布(采用2种方法增长系数法 a常系数法b平均系数法c弗拉塔法d弗内斯法 综合分布模型法a重力模型b介入机会模型c竞争机会模型)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零一分配法转移曲线分配法多路线按比例分配法)第三章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2.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3.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 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A.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B.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

11、、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C. 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题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2. 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A. 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道路两旁及两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B. 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C. 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D. 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3.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4.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指标目前我国城市采用人均道路用地面积和道路用地面积率两项规划指标评价城市道路设施水平。但是,这两个评价标准是不尽妥当的。人均道路用地面积7-15人,道路用地面积率为8-15。分散与集中为了适应不同

12、的交通状况,经常采用交通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来说,旧城的用地布局较为紧凑,道路网络比较密而狭窄。密度高,交通可以较为分散,狭窄则可组织单向交通,也适用于分散的交通模式。对于大城市外围较为分散的用地布局,为适应出行距离长、要求交通速度快的特点,就要组织效率高的集量性的交通流,配之以高效率的交通设施,就需要有结构层次分明的分流式道路网络。疏通性的道路网要稀一些,以满足快速、畅通的要求为主;服务性道路网要密一些,以满足方便性的要求为主。城市干路网类型1.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优:施工方便有利于形成整齐的街坊交通流量均衡缺:道路功能不太明确交叉口较多对角线方向交通不太方便,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穿越中

13、心区的交通。适用于地形平坦城市(中小型);特大城市的局部地区。2.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概念干路沿中心向外放射形成同心圆式的道路网结构)优:内部联系、内外交通联系紧密缺:容易引起外来交通在市中心集中形成不规则街坊,交通不太灵活引起城市扩张适用于特大城市。3. 自由式道路系统(滨水城市或者山丘城市由于顺应地势形成依山或水的灵活的自由交通系统。)优:能够良好结合地形形成良好景观建造比较经济缺:非直线系数较大4. 混合式道路系统不同形式的道路网系统所构成的道路网系统吸引以上各道路网系统的优点,克服了一些上述道路网系统的缺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布置城市中的公共停车设施按车辆性质和类别可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

14、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类。规范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包括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规划城市人口没人0.81.0,机动车的停车场用地宜占80%90%,自行车的停车场用地宜占10%20%。市中心和组团中心的机动车停车位应占全部机动车停车位数的50%70%,城市对外道路主要出入口的停车场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占5%10%。道路网密度城市干路网密度=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城市干路总长度包括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总长度。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总长度。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

15、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道路红线实际需要的宽度是变化的,红线不一定是直线。道路横断面类型1. 一块板道路横断面概念:不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的道路横断面优:占地小,投资省,通过交叉口时间短,交叉口通行效率高。缺:机动车的车速较低,事故多。适用范围:机动车交通量较小,自行车交通量较大,或机动车交通量较大、自行车交通量较小,或两种车流交通量都不大的状况下。2两块板道路横断面 概念: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为两部分的道路横断面优:解决对向机动车流的相互干扰问题,有较高的景观、绿化要求,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缺:不适合城市

16、中心或单边吸引人流较多的地区。3.三块板道路横断面 概念: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为三部分的道路横断面,通常是利用两条分隔带将机动车流和自行车(非机动车)流分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优:可以提高机动车和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保障交通安全可在分隔带上布置多层次的绿化,从景观上可以取得较好美化城市的效果缺:自行车车速受到限制机动车与沿街用地之间受到自行车道的隔离,经常发现机动车正向或逆向驶入自行车道的现象,占用自行车道断面,影响自行车通行,易发生交通事故自行车的行驶受到分隔带的限制,与街道另一侧联系不方便占地大,投资高适用范围: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有较

17、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路,不适用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路,和要求机动车车速快而畅通的城市快速路。四块板道路横断面概念:在三块板道路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中央分隔带优:可以提高机动车和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保障交通安全可在分隔带上布置多层次的绿化,从景观上可以取得较好美化城市的效果解决对向机动车相互干扰的问题缺:自身存在矛盾,机动车车速超过50小时,才有必要设置中央分隔带,机动车车流应是速度较快的车辆,而四块板由于没有低速的自行车道,故存在低速自行车流不时穿越机动车道的状况,故影响机动车的车速、畅通和安全占地大、投资高。适用范围:对于城市交通性主干路,需要同时满足其快速交通的通行要求

18、和慢速交通与两侧用地的联系的要求。城市道路网系统性分析城市道路网的系统性表现在:城市道路网同与之相关的子系统对外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之间的功能衔接、转换、偶合关系,城市道路网同为之服务的子系统城市用地之间的功能协调关系以及城市道路网系统内各组成要素协同配合关系等。城市生活型主干路宜布置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或分向通行的两块板横断面;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因素分析1. 城市区位的影响2. 城市发展阶段的影响3. 城市规模的影响4. 城市布局形态的影响第四章 步行适宜的出行范围4001000m,公共交通适宜的出行范围在20km以内。城市公共交通包括道路上的

19、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轨道公共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出租汽车交通。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思想1. 三大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2. 国内和国际理论与实际的证明,例如马丘比丘宪章3.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具体内容:合理的根据居民出行的需要来布置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在主要的城市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改善公共交通的运营和服务质量,改革公共交通的票务制度等。4.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思想是要在城市客运系统中把公共交通作为主体,其目标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客流,使城市交通结构更为合理,运行更为通畅。5.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能简化为公

20、交优先。所谓公交优先也主要是在资金的投入、建设的力度和管理的科学化上,把公共交通放在重要的位置,给予优先的考虑,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路权”一个问题。6. 因此,我们在强调“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也要保证和促进整个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特别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协调和健康发展。骨干线路要实现快速服务,就是快车线路;常规普通线路要实现方便服务,就是慢车线路。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的分类1地铁 2轻轨 3市郊铁路 4.其它轨道交通线路城市公共交通符合的原则1适应并能促进城市和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2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的需要,并留有余地。3与城市其它客运方式相协调4与城市道路系统相协调5运行快捷,使用方便、高

21、效、节能、经济。第五章城市道路设计内容一般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净空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一定的通行断面。限界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求街道和道理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行车视距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为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距离。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会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此时,驾驶人员视点高度离路面1.2米),一般会车视距常简化为按2倍的停车视距计算。视距限界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与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分为平

22、面弯道视距限界纵向视距限界交叉口视距限界。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平面交叉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零点。停车视距为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图略,见课本p18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分隔带组成。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剖面。城市道路路线设计包括横断面设计、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三部分。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的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人行道上的绿带和树穴的最小尺寸为1.25m。横坡道路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为自然排水均设置横向

23、坡度称之为横坡。横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铺筑的材料、纵坡和铺筑宽度。纵坡越大、横坡可以减小;铺筑宽度越大、横坡越需加大。城市道路平面设计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或城市用地的现状),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确定道路的直线、曲线线形,又称为“定线”);按照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地形、用地、建筑、管线的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排水设施(如雨水进水口)、城市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其它设施和交通划线的布置(又称平面布置)在内;确定各路口、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另进行交叉口设计和桥涵设计)。横向力系数u值反映乘客的舒适程度,一般不超过0.1城市道路纵

24、断面沿道路中心线方向的道路剖面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是根据城市竖向规划的控制标高,按道路的等级,以及道路沿线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水文、管线等条件,确定道路中心线的竖向高程、坡度起伏关系和立体交叉、桥涵等构筑物控制标高。道路纵坡道路中心线方向的纵向坡度,保证排水要求的条件下,设计中应尽可能的选用较平缓的纵坡,道路纵坡主要取决于自然地形、道路两旁的地物(建筑物出入口及散水高程)、道路构筑物的净空限界要求、车辆性能、车速、道路等级等。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折线而设的曲线。(图略,见课本p209)凸形竖曲线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曲线半径R、曲线长L=wR;切线长T=RW/

25、2=L/2;外距E=LL/8R.交叉口设计包括交叉口平面设计和交叉口竖向设计两部分。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A、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小路交叉口;B、渠化交通,即使用交通岛或交通划线来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常用于交通较小的次要交叉口、异形交叉口和城市边远地区的道路交叉口。在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配合信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C、交通指挥(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察手势指挥),常用于一般十字平面交叉口;D、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人行横道的最小宽度为4米,当车行道宽在68米以内时,可缩至2米。当人行横道的长度大于15米或单向机动

26、车道数超过3条时,需考虑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最小宽度为1.25米,最小面积为5。停止线设在人行横道线外侧12m处。渠化与导流岛设置布置交通渠化:使用交通标志线或交通岛(又称导流岛)等设施引导各类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车流沿一定的“渠道”通过。常用于特殊形状的交叉口,或主次等级差别大的道路交叉口。1、 缩小交通流的交叉面积,使驾驶人员注意力集中于若干个交叉口交织点,提高安全性。(减小面积)2、 尽量使交通流接近于直角相交,转弯车辆避让直行车辆,便于驾驶员辨别车辆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减少危险性。(增角度)3、 降低次要道路驶入主要道路的速度,避让主要道路上的车辆,保证速度相对快的主要道路上的车流畅通

27、。(降速度)4、 限制驶入方向,常用于单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限行)5、 设置左转避让车道,减少左转车辆与交叉车辆的冲突可能性。(设左转)图略。平面交叉口的改善1、 错口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变两个丁字形交叉口为一个十字形交叉,有利于交叉口交通组织,并消除了两个方向直行交通重叠交错的现象,可以提高通行能力;2、 斜角交叉改善为近似正交的交叉口,改善了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状况,有利于提高通过效率和行车安全;3、 多路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组织部分路口采用单向交通的形式,有利于交通指挥,改善交叉口秩序;4、 使主要交通流更为通畅,合并次要道路,再与主要交通道路连接。图略交织段长度进出环道的车辆在环道上有

28、一次相互交织,环道的设计必须满足车辆在路口间环道段交织一次的要求。交织一次的长度称为交织段长度。车辆沿最短距离方向行驶交织时的夹角称为交织角。交织角一般限制在2030为宜。环形交叉口中心岛一般不应该布置成游憩性的绿地,也不应该设置人行道,以避免行人频繁穿越环道,影响交通畅通和安全。中心岛上的绿化应注意不要影响行驶车辆地视距。中心岛半径取决于环道上行车速度和交织段的长度。立体交叉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排水设计街沟的坡度一般与道路纵坡相同。当道路纵坡大于0.2%0.3%时,雨水可以顺道路纵坡方向自流排除,当道路纵坡小于0.2%0.3%时,需设置锯齿形街沟,加大街沟的纵坡,以利于排水

29、。雨水进水口分为三种:平石式,侧石式,联合式。雨水进水口的位置:街道的汇水处,凸形竖曲线的低洼处,弯道切点附近,人行横道线的上游等处。一般雨水进水口的间距约为3060m左右,侧石式雨水近水口的间距要小一些,联合式雨水进水口的间距可以大一些。道路的路面由面层、基层和垫层三个结构组成。第六章大型公共建筑选址的道路交通规划问题大型公共建筑所带来的交通量的增加能否与规划的道路系统交通分布相协调,即建筑所依邻的城市道路是否有足够的交通容量容纳建筑所产生的交通量。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道路的交通联系方式。大型公共建筑由于交通活动频繁,应靠近城市干路布置,但必须避免造成对干路交通和交叉口交通的过大冲击,影响城市

30、干路的畅通性、快速性和通行能力,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大型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在交叉口上或快速路上,如果必须在快速路上开口,则应严禁左转,并设置减速道或辅助道与快速路连接。 大型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应尽可能布置在汇集性道路或次干路上,如果必须在城市主干道上开口,则应使出入口与城市主干路交叉口保持相当距离,出入口距交叉口停止线不得小于50m(交叉口出口段位置)至100m(交叉口进口段位置)。如果进出建筑的车流量很大,则以不在主干路上直接开口为宜。大型公共建筑与同一条城市道路的连接应避免同时开设两处车辆出入口。临近建筑交通的组织及其空间的规划要求 既要与建筑内部的布置有好的功能关系,又要与城

31、市道路呈有秩序的联系; 尽可能减少人流之间、人流与车流之间及不同性质车流之间的交叉和相互干扰,减缓对城市干路的冲击; 有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停留空间; 做到各种交通流线清晰醒目、方便短捷。停车设施停车设施指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停放场地和停车库。停车场是指停放汽车的露天场地和构筑物。城市公共停车设施 路边停车带路外停车场停车设施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是按当量小汽车进行估算的。露天停车场为25-30停车位,路边停车带为16-20停车位,室内停车库为30-35停车位。车辆停发方式 前进停车、后退发车。辆就位停车迅速,但发车较为费时,不易做到迅速疏散。常用于斜向停车方式的停车设施。 后退停车、前进发车。车

32、辆就位较慢,但发车迅速,是最常见的停车方式,平均占地面积较小。 前进停车、前进发车。车辆停、发均能方便迅速,但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很少采用,常用于倒车困难而又对停发迅速要求较高的停车设施,如公共汽车停车场和大型货车停车场等。车辆停放方式 平行停车方式。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平行,是路边停车带或狭长场地停放车辆的常用形式。平行停车方式的停车带和通道均较窄,车辆驶出方便、迅速,但单位车辆停车面积较大。 垂直停车方式。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道路垂直,是最常见的一种停车方式。垂直停车方式的停车带宽度以车身长度加上一定的安全距离确定,通道所需宽度最大,驶入驶出车位一般需倒车一次,尚属便利,用地比较紧凑。

33、斜向停车方式。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成30、45、60或其他锐角斜向布置,也是常用的一种停车方式。斜停方式的停车带宽度随停放角度和车身长而有所不同;车辆停放比较灵活,驶入驶出车位均较方便,但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车方式大。第七章城市交通管理三原则1、 符合交通规律 2、有利于提高路网、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3、交通秩序良好城市交通的控制可以分为区域控制、路线控制和时段控制三类,所有的控制都不包括对礼宾公务车、警车、清洁车等特殊车辆的控制。 交叉口交通信号设备有指挥信号灯、车道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信号灯灯制“红黄绿”灯制。红灯表示禁止通行;黄灯为腾清交叉口的变灯过渡信号,表示只许驶出交叉口

34、,禁止驶入交叉口;绿灯为通行信号。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是指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我国现行的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辅助标志。辅助标志是设于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的标志,不能单独使用。交通标线城市交通标线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共70种。其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可以与标志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交通标线的分类(功能分类)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交通标线的标划白色虚线:划于路段中时,用于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或作为行车安全识别线;划于路口时,用以引导车辆行进。白色实线:划于路段中时,用于分隔同向行驶的机动车

35、和非机动车,或指示车行道的边缘;划于路口时,可用作导向车道线或停止线。黄色虚线:划于路段中时,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划于路侧或缘石上时,用以禁止车辆长时在路边停放。黄色实线:划于路段中时,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划于路侧或缘石上时,用以禁止车辆长时或临时在路边停放。规范当量小汽车 以4-5座的小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种型号车辆换算道路交通量的当量车种。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2取值。 道路红线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公共停车场为社会公众存放车辆而设置的免费或收费的停车场地,也称社会停车场。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

36、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自行车最远的出行距离,在大、中城市应按6km计算,小城市应按10km计算。路段每条车道的规划通行能力应按1500辆/h计算;平面交叉口每条车道的规划通行能力应按1000辆/h计算;人行道宽度应按人行带的倍数计算,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5m。在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的路段上,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的间距宜为250-300m。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城市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有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七度地震设防的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道路网节点上相交道路的条数宜为4条,并不得超过5条。道路宜垂直相交,最小夹角不得小于45度。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快速路应与其它干路构成系统,与城市对外公路有便捷的联系;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0.9-1.2km。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