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练习题第一章发酵工程2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8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8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14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20第一章达标检测24第二章细胞工程35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35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35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41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47一、动物细胞培养47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53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60第3节胚胎工程66一、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66二、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71第二章达标检测77第三章基因工程88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88第2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95第3节基因
2、工程的应用101第4节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106第三章达标检测112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123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123第2节关注生殖性克隆人128第3节禁止生物武器133第四章达标检测137第一章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基础达标题组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的概念1下列有关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的实质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把原料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各种产物的过程B传统发酵技术菌种的来源是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产生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C发酵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传统发酵技术不需要D腐乳的发酵就是经过毛霉等微生物的作用,将蛋白质
3、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答案】C【解析】发酵时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原料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产物的过程,A正确;传统发酵技术菌种的来源是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者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B正确;发酵和传统发酵技术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都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进行,C错误;腐乳发酵的过程就是毛霉等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等,将大分子的蛋白质、脂肪等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D正确。题组二泡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2下列关于泡菜制作过程中
4、材料和泡菜坛的选择,不正确的是()A泡菜坛要选择密封性好的坛子B选择的材料应质地鲜嫩,无烂痕,无虫咬C坛盖边沿的水槽应保持干燥,防止泡菜腐烂D坛盖边沿应注满水,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答案】C【解析】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在泡菜入坛后,要保证其发酵的无氧环境,需在坛盖边沿注满水,防止空气进入。3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B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C阻止尘埃,防止污染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答案】B【解析】泡菜腌制时需要乳酸菌发酵,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因此坛子加水密封的目的是营造缺氧环境
5、,利于乳酸菌发酵。4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B因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气体;气体为CO2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答案】C【解析】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腌制的过程中蔬菜主要失水而不是释放气体,B错误;泡菜的发酵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6、产生了CO2,C正确、D错误。题组三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过程5下列有关果酒制作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B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菌种C红葡萄酒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了发酵液中D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不能生长繁殖,而其他杂菌能快速生长【答案】D【解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A正确;在果酒制作过程中,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菌种,可以提高果酒的品质,B正确;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
7、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中导致葡萄酒呈现红色,C正确;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D错误。6下列关于醋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醋酸菌为严格有氧呼吸B醋酸菌有氧无氧都能生存C醋酸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其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D醋酸菌能将淀粉分解成醋酸【答案】A【解析】醋酸菌是严格的需氧型细菌,即使有短暂的氧气中断,也会使醋酸菌死亡,A正确、B错误;醋酸菌为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其分裂方式为二分裂,C错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是醋酸菌将原料中的糖类或乙醇转化为醋酸的过程,D错误。7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
8、要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温度对酵母菌进行的酒精发酵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进行的醋酸发酵影响不大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进行消毒【答案】C【解析】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时需要缺氧的环境,所以制作果酒时瓶口应该密闭,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所以制作果醋时要一直通氧,若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A正确;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B正确;温度对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醋酸菌的醋酸发酵影响都很大,C错误;制作果酒和果醋时,发酵瓶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D正确。
9、8下图所示为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挑选葡萄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A为冲洗,目的是去掉葡萄表面的污物,但冲洗次数不能过多B为果酒,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氧气和温度C为果醋,醋酸发酵过程中要间断通气D的制作过程中既涉及有氧呼吸又涉及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为冲洗,目的是去掉葡萄表面的污物,但冲洗次数不能过多,否则会冲洗掉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A正确;酒精发酵的产物之一是果酒,氧气和温度是影响果酒制作的两个重要因素,需要在发酵过程中严格控制,B正确;为果醋,果醋制作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发酵过程中如果中断氧气供应会抑制醋酸菌的代谢,甚至引起醋酸菌的死
10、亡,所以应持续通入空气,C错误;果酒制作既需要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以大量繁殖,又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正确。能力提升9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含量低B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发生变化C发酵过程中应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及时检测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D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降低【答案】D【解析】好泡菜的标准是咸淡适中、酸度适中、亚硝酸盐含量低,所以制作泡菜时要利用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新鲜蔬菜,A正确;发酵的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因
11、微生物活动强弱而发生变化,所以应及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B、C正确;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再降低,最后保持在较低水平,D错误。10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由于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BCD【答案】B【解析】乳酸菌是厌氧型的细菌,在有氧时它的发酵过程受到抑制;氧气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这些需氧型微生物分解泡菜中的有机物而使泡菜腐烂。11下图中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乙是果
12、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图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B用图甲装置制作果醋时,发酵后期阀门a要关闭C图乙中过程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D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答案】B【解析】由于在制作果酒过程中,发酵初期需要的氧气来自装置中发酵液以上的空气,所以阀门a无需打开;果酒制作过程中,无论是有氧呼吸阶段还是无氧呼吸阶段,都会产生CO2,所以要偶尔打开阀门b,以排出装置中的CO2,A正确。由于制作果醋所需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阀门a要始终打开,B错误。图乙中过程是无氧呼吸(乙醇发酵)第二阶段,需要在无氧
13、条件下进行,C正确。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需要氧气条件,过程发生在醋酸发酵过程,也需要氧气,D正确。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自然的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获得的产品品质稍差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答案】D【解析】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A错误;应先隔绝空气进行酒精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错误;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的发酵菌种单
14、一,不易受杂菌污染,产品品质更好,C错误;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繁殖,同时提高发酵速率,D正确。13猕猴桃果实肉肥多汁,营养丰富,有“VC之王”的美称,由它制成的果酒和果醋富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颜色鲜亮,味道柔和,深受人们喜爱。下图是猕猴桃加工成果酒和果醋的简易制作流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用猕猴桃酿制果酒时,不可过度清洗,原因是_。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可能是_。 (2)工业上大量制作猕猴桃果酒时,接种的菌种是_,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目的是_。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
15、计测量),其原因是_。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_。 (3)开瓶后的果酒不及时饮尽会变酸且表面长有菌膜,原因是_。醋酸发酵区别于酒精发酵的环境条件主要是_。 【答案】(1)过度清洗会使猕猴桃表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大量流失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2)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营养物质被消耗,并且有水生成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3)醋酸菌大量繁殖温度高,需氧【解析】(1)果酒自然酿制用的酵母菌来自猕猴桃的表皮,过度清洗会使酵母菌流失。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CO2,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2)果酒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果酒工
16、业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有利于后期发酵。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被消耗,并且有水生成,所以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pH和通气量。(3)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造成的。果酒制作的温度是1830 ,果醋制作的温度是3035 ,果酒制作是厌氧发酵,果醋制作是需氧发酵。14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其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乳酸菌发
17、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_。(2)据上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_ _;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答案】(1)隔绝空气丙酮酸、H、ATP(2)亚硝酸盐含量已接近低水平乳酸含量增加(3)结果记录表如下所示(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食盐浓度/%乳酸菌发酵时间/d123456789104普通优选7普通优选10普通优选推测实验结论
18、: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更低最适条件是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时的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解析】(1)乳酸菌是厌氧菌,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以达到隔绝空气、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的目的;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丙酮酸、H、ATP。(2)分析题图可知,与第3天相比,第8天亚硝酸盐含量已接近低水平,因此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由于乳酸菌发酵产物是乳酸,因此在发酵过程中pH会逐渐降低。(3)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优选”乳酸菌和普通乳酸菌的在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最适条件,故表格的设计要体现不同时间不同食盐浓度下两种乳酸菌的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实验结论应是“优选”乳酸菌制作
19、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更低,并确定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时的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是最适条件。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基础达标题组一培养基的种类、成分及用途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功能划分培养基,有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B所有培养基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C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D牛肉膏蛋白胨只能提供氮源,不能提供碳源和无机盐【答案】C【解析】按物理性质划分培养基,有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A错误;并不是所有培养基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如培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不需要氮源,B错误;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正确;牛肉膏蛋白胨
20、既能提供氮源,也能提供碳源和无机盐,D错误。2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CO2既是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水是培养该微生物的培养基成分之一【答案】B【解析】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CO2是碳源物质,不是能源物质,B错误;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水是培养基的基本组成之一,D正确。题组二无菌技术3以下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皿、
21、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答案】A【解析】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都应进行灭菌操作,B正确;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C正确;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D正确。4下列有关消毒和灭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接种环、接种针、镊子等金属用具以及玻璃器皿只能用灼烧灭菌B干热灭菌法是利用高温使蛋白质等变性,从而使微生物丧失活性C针对某些实验器
22、具、餐具、饮用水可以采用巴氏消毒法D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属于物理消毒法【答案】B【解析】接种环、接种针、镊子等金属用具常采用灼烧灭菌,但也可采用干热灭菌,玻璃器皿适用干热灭菌,A错误;干热灭菌法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等变性,酶失去活性,达到灭菌的目的,B正确;针对某些实验器具、餐具、饮用水可以采用煮沸消毒法,C错误;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属于化学消毒法,D错误。题组三微生物的纯培养5下列关于倒平板及对菌种纯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倒平板时左手将灭过菌的培养皿盖完全打开,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1020 mL),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B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及培养基之
23、后不需要再灭菌C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以防皿盖上的冷凝水流入培养基D平板划线法是首先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将稀释的菌种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上连续划线,从而将聚集的菌种逐渐分散形成单个菌落【答案】C【解析】倒平板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直接将盖完全打开,A错误;使用灭过菌的接种环及培养基之后仍需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B错误;平板冷凝后要倒置放置,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珠落入培养基,C正确;平板划线法不需要梯度稀释,直接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上连续划线,从而将聚集的菌种逐渐稀释、分散,形成单个菌落,D错误。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叙述中,不正
24、确的是()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B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C倒平板时将培养皿的盖拿开,以便于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D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答案】C【解析】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倒平板后需要将培养皿倒置,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B正确;倒平板时左手拿起一套培养皿,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培养皿底部,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皿盖并开启一缝,恰好能让三角瓶伸入,随后倒出培养基,C错误;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25、后若有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若无菌落,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D正确。7有关纯化酵母菌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B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C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答案】A【解析】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第一区域的划线末端,A错误;为避免杂菌的污染,第一步操作时需要灼烧接种环,B正确;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C正确;为避免细菌污
26、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D正确。8如何判断制作的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A看培养基是否透明B有没有消灭细菌菌体C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后有无菌落生长D是否消灭了微生物的芽孢、孢子【答案】C【解析】判断配制好的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通常在使用前将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后检验有无菌落生长,若无则说明灭菌彻底,C正确。能力提升9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
27、运动【答案】D【解析】菌落就是由单个细菌或同种细菌繁殖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群体,所以单个菌落只含一种细菌,A错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而促进真菌的生长,B错误;破伤风杆菌的异化代谢类型属于厌氧型,通入氧气会抑制其生长,C错误;半固体培养基中可以观察细菌的运动,D正确。10下面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五个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B划线操作时完全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以防杂菌污染C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会影响菌落的分离和观察D1、5区的划线最终要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答案】C【解
28、析】在五个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但培养基只是在接种前进行灭菌即可,A错误;划线时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以防杂菌污染,B错误;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否则得到的菌落形态会有所改变,C正确;划线时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5区)的划线与第一区(1区)相连,D错误。1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养基先灭菌后分装到培养皿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答案】D【解析】培养基灭菌后再分装到培养皿中,A正确;转换划线角
29、度后要灼烧接种环,冷却后再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进行划线,B正确;接种后的培养皿必须放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一般每隔12 h或24 h观察一次,C正确、D错误。12下表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成分列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H2O含量0.5 g1 g0.5 g100 mL(1)蛋白胨在培养基中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2)要用此材料配制观察细菌菌落状况的培养基,还需添加的成分是_。(3)表中各成分含量确定的原则是_。(4)培养基配制好后,分装前应进行的工作是_。(5)从配制培养基直到培养完成,所采用的预防杂菌污染的方法是_ _。【答案】(1)氮源、维生素(2)琼脂(凝固剂)(3
30、)依据所培养微生物对各营养成分的需要量(4)调整pH(5)高压蒸气灭菌、灼烧接种环、酒精擦洗灭菌、在火焰旁接种、棉塞塞试管口等【解析】蛋白胨中有大量的蛋白质降解而成的多肽类等物质,因而在培养基中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氮源和维生素。微生物菌落的形成是在固体培养基上,所以此培养基还需加琼脂。营养成分含量必须依据所培养微生物的需要而定。配好后,必须先调pH,再分装,整个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13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
3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_,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实验需要振荡几次进行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3)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在进行下一区域划线前要将接种环_。(4)研究人员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选用1104、1105、1106倍稀释液进行涂布平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设置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5)研究人员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水样中分离出的细菌。操作时,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划线的某个平
32、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平行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平行线上无菌落,其他平行线上有菌落。造成第一条平行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6)在示意图A和图B中,_表示的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答案】(1)筛选目的菌选择(2)化合物A异养需氧型(3)灼烧并冷却(4)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检验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5)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划线区域末端开始(6)A【解析】(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是为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分离出能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2)分析
33、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由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而成,因此化合物A为目的菌提供了碳源和氮源;目的菌是需氧微生物,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振荡培养,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3)平板划线操作的工具是接种环,对于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该是灼烧灭菌。(4)实验设计过程应遵循对照原则,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以证明培养基制备是否被杂菌污染。(5)对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其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渐稀释分散以便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接种环在使用前和每一次划线后要进行灼烧灭菌,造成划线
34、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而烫死菌种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6)分析题图可知,A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基础达标题组一微生物的选择培养1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样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为选择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分别为()A伊红美蓝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B含青霉素培养基、含氨的无机培养基C含氨的无机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D含青霉素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真菌,通常可以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因为青霉
35、素能抑制细菌生长,但不能抑制真菌生长。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生物,能够利用氨转变为亚硝酸和硝酸所释放的能量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利用含氨的无机培养基可以进行选择培养。2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B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也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C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尿素作为唯一氮源D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的作用是提供无机盐和维持pH【答案】B【解析】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供微生物利用,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
36、尿素作为氮源,A正确;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微生物,不能利用CO2,B错误;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尿素作为唯一氮源,C正确;KH2PO4属于无机盐,作用是提供无机盐和维持pH,D正确。题组二微生物的数量测定方法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A菌落中的细菌数目是固定的B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C通过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与活菌的实际数目相同D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答案】D【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
37、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D正确。4下列关于统计统计数目的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D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为统计结果【答案】C【解析】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形成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计数,密度过大会使计数结果偏小,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涂布三个平板作为重复组,取其平均值计数能增强
38、实验结果的说服力和准确性。题组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5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分离、鉴别的营养基础,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及培养基的描述错误的是()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B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C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D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必须包含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及琼脂【答案】D【解析】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前
39、者是具有筛选作用的,A正确;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B正确;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不同,细菌大约占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C正确;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维生素等特殊的营养,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需要琼脂,液体培养基不需要琼脂,D错误。6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配制培养基从土壤中选择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液体培养基可用于选择和观察尿素分解菌B实验中设置对照,同时培养一个空白培养基可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C为获取11
40、02倍稀释的稀释液可将90 mL无菌水加入10 g土壤样品中D实验中若需要统计能尿素分解菌的菌落数目,接种时只能用平板划线法【答案】B【解析】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用于选择和观察能分解尿素的细菌,A错误;实验中设置对照,同时培养一个空白培养基可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B正确;为获取1102倍稀释的稀释液可将90 mL无菌水加入10 g土壤样品中,C错误;实验中若需要统计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菌落数目,接种时需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错误。7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104、1105
41、倍的土壤稀释液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D将培养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答案】C【解析】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A正确;取1104、1105稀释倍数的土壤稀释液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正确;选择菌落数在30300个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而不是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C错误;细菌培养时,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并在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D正确。8下列有关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取土壤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B
42、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102、1103、1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C鉴定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利用了尿素分解成氨,从而使pH升高的原理D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来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性【答案】B【解析】取土壤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A正确;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在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时,一般选用1104、1105和1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B错误;鉴定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该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从而使pH升高,使酚红变红色,C正确;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来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性,若有选择性,其上菌落数目要比对照组少得多,D正
43、确。能力提升9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能产脲酶的细菌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B图中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C培养基中可添加KH2PO4、Na2HPO4以提供无机盐和作为缓冲剂D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的作用是纯化培养能产脲酶的细菌【答案】D【解析】酶具有专一性,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A正确;稀释度越低,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多,稀释度越高,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少,所以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B正确;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无机盐作为营养物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可提供无机盐同时也可以作为缓冲剂,C正确;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通过加入酚红指示剂,判断菌落周围指示剂是否变红,不是用于纯化培养能产脲酶的细菌,D错误。10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配制步骤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步骤纯化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C步骤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D步骤挑取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