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90KB ,
资源ID:877897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8778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oc

1、 目 录摘 要31 绪论41.1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及现状41.2 第三产业的发展62 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调整82.1电子商务环境的产业结构82.2我国进行产业结构变化调整的原因92.3我国现阶段应采取的产业政策导向103 信息产业结构的发展113.1信息产业的发展113.2产业结构合理性标准134 电子商务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164.1新行业的产生与发展164.2第三产业结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75 研究结论18参考文献19致 谢20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经济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商务活动的完美结合。而电子商务

2、的发展给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以及进行产业结构变化调整的原因及产业政策、信息产业结构的发展、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标准、经济全球化和当代产业结构的研究、电子商务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新行业的产生与发展及第三产业结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给第三产业提供了跨世纪的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结构1 绪论21世纪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企业的有力竞争手段。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比较晚,但发展速

3、度之快。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它的出现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带了飞跃式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其结构不断的朝着合理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1.1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及现状。1.1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与现状1.1.1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是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经济贸易框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因为:一方面,潜

4、在消费者的发展速度惊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全球英特网用户已达65亿之众。在中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调查结果只有62万,几年间增长了109。7倍。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是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则是这个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orrester估计,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大约为22935亿美元,到2006年将可能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额的18,年均增长率在30

5、以上。美国是电子商务应用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趋势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001年,尽管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美零售额中的比例仍低于3,但类似软件、旅游和音乐制品这些商品及服务的网上交易B2C部分已占到这部分交易额的18左右,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出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引用Anderson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B2B和B2C的交易总额将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数增长。当今世界,除电子商务市场以外,其他任何市场都难有如此高的增长率,因此,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1.1.

6、2 电子商务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自从新的科技革命开始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受到冲击,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遇到各种机遇。电子商务对于市场经济影响在于:首先,它将会淡化有形市场作为商品交换场所的概念和功能。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将改变人们对千百年来对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形市场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和地位无疑会淡化,而更加广阔频繁,多样化和实时性的商品网络虚拟交易市场将逐渐兴起和扩大。第二,市场范围会变得更加广阔,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商品交换活动当事人数量的增加,以及交换关系在空间上的扩展。第三,市场交易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商品交易活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和革命

7、,在未来的商品交易过程中,将大量使用包括电子目录,电子广告,电子交易系统,电子邮件,电子合同,电子商品编码,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电子库存管理,网上交易谈判,电子保险索赔和电子结算等在内的各种电子手段。1.1.3 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电子商务的搜索功能问提;在线商家希望保护商品价格的隐私权。因此当用户在网上购物时,不得不一个网站接一个网站搜索下去,直到找到满意价格的物品。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仍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数之一。电子商务管理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多姿多彩给世界带来了全

8、新的商务规则和方式,这更加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规范,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更能体现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的综合实力。电子商务的税务问题;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是在没有固定场所的国际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造成国家难以控制和收取电子商务的税金。因此,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电子商务的标准问题;各国的国情不同,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和手段当然也存在某些差异,而且我们要面对无国界,全球性的贸易活动,因此需要在电子商务交易过动中建立相关的,统一的国际性标准,以解决电子商务活动的相互操作问题。电子商务的费用支出问题;我们应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健全法制,建立信用制度,正

9、确引导人们改变一些生活习惯,为我国B2C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电子商务的合同法律问题;如何保证电子商务活动中合同的有效性及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的有效性,是保证电子商务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子商务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中长期来讲,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加以推动和引导: (1)做好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 电子商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其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给政策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研究,适时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应充分发挥自己联系政府和企业的纽

10、带作用,做好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协助政府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需要建设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手段,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等,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在坚实的环境建设基础上。要构建一个值得信赖并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的开放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改善国内用户环境。 (3)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和人才培养 目前,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方面力量严重不足:而没有各个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

11、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是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同时,面对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企业和研究单位制定安全技术,这是责无旁贷的。 (4)加强政府的示范和引导,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促进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发展政府部门之间的不是支付性电子商务,促进有关部门在电子商务实施中的关系协调,推动管理部门联网,实现商务管理电子化;发展政府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实现政府采购网络化。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加以推广。1.2 第三产业的发展1.2.1 第三产业的含义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英国

12、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第三次产业)。当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主要是;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1.2.2 三大产业的关系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先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一、二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

13、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1.2.3第三产业发展特点及问题 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要采取分类指导和突出重点的原则;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应坚持产业转换序列的多元化模式;也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要重视国际服务贸易问题。 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许多发展中的缺陷与不足。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上。第三产业仍然以传统的服务业为主,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不大。其次是我国的服务业中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除比较落后外,比重也很小。我国加入WTO将不同程度地冲击国内第三产业的不同部门,同

14、时也给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我国第三产业找到更好的发展出路。 (1)抓住入世带给我们的机遇,扩大对第三产业资本和技术的投入。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比重较低的重要原因是资本和技术投入的不足。加入WTO将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使外国的资本和先进技术能较容易进入我国国内市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改善投资环境,主动学习和引进国际第三产业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服务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2)对国有服务业进行改革和开放 我国第三产业中发展滞后的行业,大部分是国家实行垄断或直接垄断经营的国有服务业。在对他们进行改

15、革的同时,取消或调整早已过时的限制性政策,控制相应地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政策,允许和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国有服务业的行业,参与竞争,促进各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国有服务业更高、更快地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服务业中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加大对科、教、文、卫、体等方面的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传统的服务业由于科技含量很低,导致高消耗、低产出这种投入与产出相矛盾的“畸形”。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能促进我国传统服务产业向高科技服务产业转移,提高服务业中的科技含量。因此,加大对医疗、保健、体育等发面的投入,促

16、进这些产业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将给这些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利于这些产业的优化升级。 (4)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由于我国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具有劳动禀赋的优势,第三产业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加入WTO后,新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需要我国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缓解或抵消入世对这些新型行业的冲击,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升级。 2 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调整2.1电子商务环境的产业结构2.1.1 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

17、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我国产业结构的现实状况及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所发生的影响是长期以来许多因素层层积淀而导致的直接结果。2.1.2电子商务环境的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带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又给产业结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第三产业的助跑机,它的到来给它三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它提供了无所谓有的机遇:使它能够轻易的与国际接轨;能够参加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大大的减少了成本;实现了全天候的服务与经营;优化了产业结构使结构更加合理化。但是产业结构必须立足

18、全球视角,而运用整体系统研究方法,从全球产业结构相互联系的角度,将国际区域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作为未来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定义、特征和封闭条件假设下的理论与度量方法研究,确立新的切入点或对象后首先对其定义及特征作出界定,是研究的基础;国际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关联机制分类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及演化模式的比较研究。结构变动与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动往往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2.2我国进行产业结构变化调整的原因2.2.1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产

19、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并能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调整是对外贸易结构改善的前提。 2.2.2 消费结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消费需求变动的趋势,并且要善于发现潜在需求,才能成长、发展、壮大。市场消费需求是新兴产业形成的基础,是产业升级的直接动因。市场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前提,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消费结构演变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

20、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2.2.3 产出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产出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机理:经济增长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各产业部门增长过程的综合结果,因此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要求各产业部门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产业结构的演进是衡量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飞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规模和深度日益提高,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产业正涵盖起愈加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包容进越来越多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次产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其中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又会有不同的表现,不仅第一次、第二次产业内部不断会有新的部门分离出来

21、进入第三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内部也会出现分化和重组,形成新兴的部门。随着社会信息化过程的展开,第三次产业中的部分部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次产业部门从数量到质量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将会加速经济增长模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2.3 我国现阶段应采取的产业政策导向在我国加人WTO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应在市场调节为主,并同时辅之以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尽快使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般是指各产业合理利用经济资源,经济效益好,产业间协调发展。就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政策导向来说,概括为以下几点。2.3.1积极调整传统农业结

22、构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耕作方式和农产品品种的竞争能力差。因此,应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土地、水、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体现规模经济,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多种经营,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大力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2.3.2加快传统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促进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过渡,将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工业的改造结合起来。要大力加强支柱产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主导产业,加强对朝阳产业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同时做好夕阳产业的退出政策指导工作。2.3.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3、一方面是指通过创造性的知识集约化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另一方面是指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出现经济服务软化趋势。以金融、保险、咨询、信息、旅游、房地产和高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代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应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以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 信息产业结构的发展3.1信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其实质就是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革,即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引起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这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是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但是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各产业部

24、门技术进步步调不一致,某些产业部门首先突破,然后通过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推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技术扩散、渗透和诱发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因此,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应是那些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较高的技术含量的产业;有利于产业技术装备更新和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产业;我国信息产业的崛起,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行业生产格局,并且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进程。3.1.1信息产业的定义及特征信息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人们对于何为信息产业还未形成一致看法,美国学者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定义为“从事信息生活、传播、处理、储

25、存、流通和服务的生产部门”。可以把信息产业定义为以现代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信息资源搜集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信息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其主要特征有: (1) 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本质就是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为职能的产业,其特点是以脑力劳动为重点的大量知识、技术的开发,它由许多新型的知识、技术、智力型企业组成。是处于尖端科学前沿的高技术产业,正是由于劳动对象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这种产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的要求较高。如果说其它技

26、术是人的体力的延伸,则信息技术则是人智力的扩展,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专业的高水平的人员来进行,也需要专业人员之间的联合协作。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 (2) 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当前世界经济的增长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70%90%的经济增长是靠创新引发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源于大量的发明和创造,是建立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基础之上。因而具有高度的创新性。例如,20世纪发明的半导体、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都是以高度创新性为前提的。同时,信息技术既是针对特定工序的专业技术,又是适合于各行业的通用技术,它融合于各

27、个产业部门,因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同时信息产业还催生了一些“边沿产业”,如信息产业带动了光学电子产业、医疗电子器械产业、航空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3)信息产业是产出高、效益好的高增值产业。信息产业是集资本、技术、知识于一身的产业,随着资本的投入、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信息产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例如,1997年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市场规模高达2万亿美元,并正在以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产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带来高产出,而且还促使规模经济的行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增值率就高。(4) 信息产业的

28、风险性高。前面论述的信息产业的高收益性是建立在高风险性基础之上的,其风险性表现在:第一,信息产业是高投入型产业,研究和开发信息产品需要巨额的资金,并且由于创造发明成功率的不确定性,巨额的投入有可能是血本无归,正是因为产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信息产业的高风险性。第二,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市场范围比较小,信息产品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不得不制定较高的价格,这就无形中限制了产品的市场范围。产品的专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销量。因为它们只适用于少数大企业或者政府机关,即使已经进入市场的产品也会因不符合特定需求而不被消费者所接受。 (5) 信息产

29、业是具有高带动性的产业。产业间都存有关联性度,信息产业也是如此,并且关联度很高,因此对其它产业有高度的带动性,比如,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信息产业内部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等产业的发展。在部门外部则带动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的发展。因为信息技术的高带动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产业,中等发达国家、新兴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6)信息产业的时效性高。我们知道,国际上集成电路的开发速度空前;计算机的发明虽不到50年,但现今第六代产品的研制已形成热点,微机出现才20多年时间,不仅设计工艺几经革命,而且新的机种也纷纷问世;特别是当前的数字技术革命正促使电脑、电信、电视等方面的技术走向大规模融

30、合,使信息产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 3.1.2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1)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新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形成,从而开辟新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在科技进步的作用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原有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某些产品或原有生产过程的某一阶段随着生产技术的变革和社会需求的扩大而分离出来,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新的产业部门不断涌现,这就使得产业结构的范围日益扩大,层次和环节不断增加,内容和分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加之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边缘、交叉学科大量涌现,推动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庞大的而复杂的体系,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产业

31、部门的形成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发端,以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化为基础,开辟了新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催生了计算机业、软件业、核工业等高技术产业群和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新兴服务业。 (2)信息技术促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来改造原有的产业,提高技术含量,改变生产模式,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我们以工业生产为例来具体阐述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应用所带来的效果。首先,信息技术使传统产业的生产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其次,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产业产品成份的构成。(3)信息技术导致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

32、。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产品的市场需求,而需求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信息产业的形成对其它产业的需求的变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由于信息产业是带动性极强的产业,它的发展会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它的发展必然引导其它产业的发展。第二,信息产业在其它产业的应用会提高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源的利用率。(4)信息技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力发生转移和改变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人类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随着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兴的产业部门,往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高的增长速度。3.1.3利用信息技术进步改

33、造传统产业的政策建议(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信息产业具有带动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它的发展直接带动和促进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引擎”,为了加速信息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加以政策扶持,为生产信息产品的企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2)加强信息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整合,在服务其它产业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国家应从战略角度出发,理清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思路,制定相关促进政策。 (3)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三次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扩展

34、性,把信息技术尽可能应用于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产品的创造中来,设备的改造、技术的进步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最后,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发展服务业,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管理,优化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3.2产业结构合理性标准近年来,对于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标准,经济学界进行了许多探讨。有的学者认为,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有轻型结构、舒展型结构、高效型结构,最近又有学者提出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开放型结构、自我调节型结构和可变型结构。在正式的文献资料中,关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论述部分,更多的是以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关系作为论据。以上的各种判断标准,

35、都是针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某方面的不合理现象而提出的,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细分析起来,感觉还是不够全面和系统。例如轻与重、高与低、封闭与开放、可变性强与弱,都是相对而言的,重型结构不合理很难说轻型结构就一定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例高、第三产业比例低,很可能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资源条件和消费模式等与发达国家不同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产业结构不合理未必就是导致三次产业比例不同的主要因素。3.2.1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适应性标准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满足消费需求是生产的目的,生产是满足消费需求的手段,这个关系必须要搞清楚。作为生产环节重要组成部

36、分的产业结构,是从产业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考察研究,产业结构直接决定了对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结构,从而间接地决定了可供选择的消费范围。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品或服务结构与社会消费意愿的吻合程度是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标准。由于社会的消费意愿很难测量,判断产品或服务结构与社会消费意愿的吻合程度也就变的很困难。一个简单的替代方法是,观测最终消费产品和服务中,是否存在短缺和过剩产品及服务,从而间接地判断产品和服务对消费意愿的满足程度。虽然这种判断方法无法区分消费者被迫接受产品和服务以及由于产品和服务质量、价格等原因压抑的部分消费意愿,但是在现阶段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按照上述标准,如果居

37、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消费意愿十分迫切,住宅需求是真实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那么技术含量不高、能耗较高的建材产业占较高的比例,也不能简单地判断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需求结构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产业结构对需求结构不仅仅是静态适应,而且要能够动态地跟踪消费结构的变化,这种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也应作为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由于消费需求和生产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消费需求决定生产,生产又反作用于消费需求,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还应当具有发现潜在消费意愿,引导消费需求适应当地资源条件,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功能。3.2.2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匹配性标

38、准生产是沟通社会大众消费和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作为生产重要实现形式的产业结构,在适应社会大众需求结构的同时,必须与各种生产要素很好地匹配。按照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生产要素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种。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人工和半技术人工等,这些要素是被动继承的,属于外生性的生产要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拥有的外生性生产要素条件差别很大,这种要素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某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特定产业上的优势和劣势地位。良好的产业结构应当是充分发挥优势生产要素的作用,尽量降低劣势生产要素的影响,为提高产业

39、竞争力谋求基础优势。例如,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比欧洲国家具有基础性的优势。在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地区,大力发展高耗水产业,造成工业与居民生活用水冲突,大量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高级生产要素通常是创造出来的,包括技术要素、人力技能要素、研究与开发要素、信息要素、规模经济和管理要素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原来对产业结构起决定性作用的初级生产要素正逐步让位于高级生产要素。除了在天然产品或农业为主的产业以及对技术要求不高或技术已经普及的产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低。一个国家或地区想要通过生产要素建

40、立起产业的强大且持久的竞争优势,则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日本就是充分利用其科学技术、管理等高级生产要素优势,避开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劣势,取得经济飞速发展的典型。 优势生产要素是否已充分利用,短缺生产要素和资源是否被过度开发使用,是判断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结构是否匹配的重要标准。优势生产要素是否充分利用和优势生产要素是否短缺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前者是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而后者不是。欠发达地区和国家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差距,不仅是优势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优势生产要素缺乏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落后地区或国家,优势生产要素的培育是比产业结构调整更为紧迫的问题。例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

41、在科学技术要素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我们需要下大力量培育科技要素,缩小差距。但是科技要素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没有取得科技要素优势之前,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小,就不能当作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标志,因为优势生产要素缺乏带来的问题不可能通过生产要素配置的办法来解决。3.2.3产业内部之间的协调性标准不同的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各产业内部以及各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是否协调是评价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在理想的产业结构状态下,应当是每个产业所需要的投入(实际为其他产业的产出或自然资源的投入)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即不存在瓶颈产业;每个产业的产出又刚好能满足其他产业投入和最终消费的需求而且没有过

42、剩,即不存在过剩产业。同时存在瓶颈产业和过剩产业,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标志。 如果只有瓶颈产业而没有过剩产业,则说明生产要素已充分利用,仍存在无法满足的需求,这属于生产要素不足的范畴,不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应该是增加要素投入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而不是产业结构调整(既生产要素的配置合理化)。同样只有过剩产业而没有瓶颈产业,也不能简单判定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瓶颈产业意味着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已没有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开发新的需求、扩大现有需求,手段主要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既要素配置)手段解决需求不足的矛盾,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4 电子商务对第

43、三产业结构的影响4.1新行业的产生与发展4.1.1 软件行业的发展中国软件产业始于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上计算机技术有了飞速的成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产品价格也开始大幅下降;同时冷战时代彻底结束,巴黎统筹委员会消失,国外计算机产品大量涌入中国,致使中国硬件市场高速增长。但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却发展得相对缓慢。1997年10月,由国家计委,科委,教委,电子部,中科院,技术监督局等6部委联合在天津召开全国软件产业工作座谈会,会议把软件产业提到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的高度,并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欲推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软件园的建设有所加快。 软件产业是典型的知

44、识经济产业,与以往的工业经济产业有很大的不同。未来有可能保持长期稳定高速增长。中国政府推行的信息化建设已使国内计算机硬件市场高速发展,也造就了潜在的软件市场。目前中国软件业的处境是:需求巨大,政策不足。从发展阶段看,中国软件业现在似处于初创期的后期。鉴于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地位,未来中国政府有可能推出对软件行业的优惠政策,并将导致该行业进入扩张期。未来软件行业将以至少30%的平均年增长速度发展。在各类软件中,国内市场和应用软件(含系统集成)将是中国软件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鉴于中国软件行业的高成长率和中等的投资回报率,因此该行业是一个较好的投资对象。若未来政府推出类似印度的较好的优惠政策,则

45、该行业将会有更高的成长率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成为一个极好的投资对象。4.1.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电子商务是现代化物流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物

46、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在实现电子商务特定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所需位移的商品、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设施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电子

47、商务物流的概念是伴随电子商务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出现的,它是辅之于电子商务真正的经济价值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商务所独具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等特点,以及高速、廉价、灵活等诸多好处,使得电子商务物流在其运作特点和需求方面也有别于一般物流。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能否真正体现电子商务优势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电子商务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电子商务物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态势很好。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可行措施和有力对策,大胆探索,就能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缩小与

48、发达国家物流业之间的差距。 4.2第三产业结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2.1经济的发展作用于第三产业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其产业结构也进一步得到了优化,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第三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要求其产业结构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变化,不断的优化、标准化、合理化。电子商务的出现给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能够轻易的实现国际化、跨国化、实现跨国经营,拥有与大型企业竞争的机会,间接的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总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都在促使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子商务的出现更是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遇。4.2.1第三产业结构反作用于经济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以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