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446.41KB ,
资源ID:840576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8405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充电系统设计.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充电系统设计.doc

1、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充电系统设计 摘 要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动车辆。电池的质量和使用是电动自行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充电器应以无伤害,长寿命为根本目标。论文研究的对象是全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采用先进的充电方法这是目前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本课题在分析比较几种充电方法后采用一种新型的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充电方法,硬件部分设计了半桥逆变型高频开关电源,通过对智能充电方法的研究,采用单片机做控制器,实时监控电压,电流使充电过程按理想的充电曲线进行,既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又使电池充满电的最优效果。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脉冲AbstractIn

2、 order to settl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many institutes have been developing the electric vehicle in worldwide. The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 limit the development. So the charging method of the battery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electric bicycle acceptan

3、ce by consumers. One new charging method, undulant variable current and voltage charge with positive-zero-negative and interval rest time,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onstant current charge, constant voltage charge, pulse charge, reflex charge, variable current charging with interval rest time and

4、variable voltage charging with interval rest time. Charging power consist of half-bridge converter and auxiliary units.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rocess are controlled by MCU t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safe full charge.Key Words :electric bicycle,lead-acid battery,fast charge,pulse目录第1章 绪 论41.1 铅酸蓄电

5、池快速充电理论概述41.1.1 快速充电的技术指标41.1.2 实现快速充电必须遵循的原则41.1.3 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法6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7第2章 总体设计思路及硬件选择82.1总体设计要求82.1.1 系统的设计要求82.1.1.1 系统的基本功能82.1.1.2 系统的理想技术指标82.2 系统硬件电路的实现82.3 充电方法的控制与实现的简单介绍82.4 硬件设备选择92.4.1 硅双极型晶体管的选择92.4.2 TL494的选择 9第3 章 系统硬件设计113.1 充电电源部分113.1.1 开关电源主回路设计113.1.2 平滑滤波电路113.1.3 半

6、桥变换器中功率变压器参数的设计123.2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133.3 辅助电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43.4 充放电及其控制电路的设计153.4.1 信息监测系统153.4.2输入输出系统163.4.3 充放电控制系统16第4章 充电方案的软件实现174.1 软件流程174.2软件编程18本系统由单片机做控制器,实时监控电压,电流使充电过程按理想的充电曲线进行,其程序见附录。结论18结论19参考文献20附录1 完整电路图21附录2 软件流程图22附录3 软件充电程序23谢辞33第1章 绪 论1.1 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理论概述1.1.1 快速充电的技术指标1快速性。评价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的重要

7、技术指标是完成充电的时间。2出气量和出气率。出气是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出气量是指完成蓄电池完全充电的整个充电过程中,在一个大气压下,正负极板析出气体的总和。出气率是指蓄电池充电的某一阶段,在一个大气压下,单位时间内气体正负极板析出气体的量。3温升。铅酸蓄电池在快速充电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温升。高温会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4寿命。快速充电由于充电电流大,容易出现出气率大和温升高的现象,影响蓄电池的寿命。应用快速充电时,蓄电池所能达到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是衡量充电设备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部颁标准JB1057-67(起动型蓄电池标准),要求这种蓄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平均值不应低于280次

8、,每块被试验的蓄电池寿命不低于220次。 1.1.2 实现快速充电必须遵循的原则1快速充电电流值不宜过大为了提高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总是要加大充电电流值。然而加大充电电流值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大的电流值容易引发下述一些缺点:(1)充电设备的容量将很大,而且充电电流值越大,在充电过程中大电流持续的时间越短,充电电流(平均值)下降的速率越快,充电设备的容量利用率越低。(2)国产的蓄电池结构上不适应过大电流充电。因为国产现有的蓄电池结构中的桩头、连接条等导电元件的电阻较大,因而充电电流越大,消耗热能越大,这些导电元件和整个蓄电池的温升就越高。(3)充电电流越大,充电脉冲宽度越小,从而充电电流有效值

9、将比平均值大得多,发热就较严重。按照目前的电池结构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情况,0.8C的充电电流己经是比较满意的数值了。比如目前绝大多数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多为12V9Ah了,那么最高充电电流就应以6A为宜。实际设计中还要取得更低一些,这个和蓄电池品质的好坏有很大关系。2充电电流应随着充电的进行而逐渐降低由文献可知,充电电流如果能真实再现矩形充电特性,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情况。不但能够在短时间内充满电,而且设备的利用率高,对蓄电池的寿命也没有影响。但前文已述及实际上国内外都没有按照这种矩形充电特性曲线实施充电。这是由于实际中的实际需要、设备造价、难控制以及难再现这种充电特性等很多实际因素决定的。根据电极

10、过程反应速度基本公式可知,电极过程反应速度和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成正比。而随着充入电量的增加,蓄电池进行充电反应的极板真实表面积减小,交换电流密度减小。充电反应速度逐渐降低,充电电流也应逐渐降低,这是必要的。否则,蓄电池接受不了,必然造成出气和温升的增加。3充电过程全过程都必须采取适当的去极化措施(1) 在开始充电的同时,蓄电池可接受电流随时间呈指数规律下降,充电电流终究会超过可接受电流;若采用大电流充电几秒钟,最多几分钟就会因可接受电流下降而产生气体,故前期也应有去极化措施,始终不使极化过分严重。(2) 去极化措施应能自动地适应整个充电时间内的不同要求。在充电初期、中期和后期,蓄电池的极化情况

11、是不同的。如果只选择适合去中期极化的放电程度,则在充电初期放电就过多,而在充电后期又去极化不足。(3) 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也就是极化现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当停止充电,转向放电去极化。最好此去极化电压上限选在低于出气点电压,即去极化措施应能抑制超电势,使其达不到气体析出的电势。(4) 去极化应该是有限度的,收到一定的效果时,就应该适时停止去极化,转到再次充电。如何确定是否收到了去极化效果,简单控制应以电动势是否下降到一定值为依据。遵循上述原则,即可使充电全过程去极化效果适当,并能以较高的充电平均电流进行充电,还可有效地抑制气体析出。1.1.3 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正负零脉

12、冲快速充电法图11 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电流波形通过以上的讨论,结合了脉冲充电、快速充电、变电流间歇充电、变电压间歇充电法的优点,提出了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法。脉冲充电法充电电路的控制有两种:脉冲电流幅值固定不变,PWM(驱动充放电开关管)信号的频率可调,从而调节充电电流;另一种就是脉冲电流的幅值是可变的,而PWM信号的频率是固定的。本课题设计的系统中采用了一种不同于这两者的控制模式,脉冲电流幅值和PWM信号的频率都是固定的,而PWM占空比可调,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间歇停充阶段,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充放电电流波形如图11所示。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系统的面

13、向对象是电动助力车装配用的铅酸蓄电池。以铅酸蓄电池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目前大多数助力车所使用的蓄电池仍然是铅酸蓄电池,而且是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一般为两节或三节串连,每节蓄电池电压为标准的12V。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型充电方法的探讨。在对现有多种充电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波浪式正负零脉冲充电方法。二是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部分是对新型充电电源的研究,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半桥逆变型高频开关电源。三是探讨充电方法的控制和实现问题。采用单片机作控制器,实时监控电压、电流,使充电过程按理想的充电曲线进行,达到低温升快速充电、又能使电池充满的最优效果。第2章 总体设计思路

14、及硬件选择2.1总体设计要求2.1.1 系统的设计要求2.1.1.1 系统的基本功能(1)充电过程实施智能控制,快速完成充电,主要能进行断电和短路检测。(2)充电过程实时监测和显示充电状态。(3)电池充满后自动转入涓流补足充电状态。2.1.1.2 系统的技术指标根据实际的对象,设计的充电器应该满足对相应的铅酸蓄电池进行的安全快速充电。因此对本系统提出如下的设计要求:1电源空载输出电压36V可调。前文述及,目前电动自行车多配备23节12V7Ah蓄电池,其中又以2节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因此本系统充电器的电源输出达到36V并且可调,是能够满足目前电动自行车领域动力要求的。2电源的充电电流可在08A范围

15、内调整。在充电的过程中,最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改变充电电流的大小。但是作为电动自行车配备的蓄电池专用的充电系统,为了减少设备的容量,降低成本,不应把输出范围定得过宽。前文述及0.8C的充电电流已经是比较合适的数值。最高充电电流应以6A为宜。2.2 系统硬件电路的实现系统硬件包括两个大部分:充电电源设备以及控制电路。硬件框图如图21所示。主要由半桥功率变换器、驱动器、PWM控制器、微处理器、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六部分组成,并具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结合软件还可实现电池接反和掉电检测。图21 智能充电系统框图采集到的电池端电压、充电电流、电池温度等状态信息,送入CPU后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判断,才能得

16、到相应的控制电压,单片机输出充电信号、间歇停止充电信号、放电信号脉冲到充电、放电电路,从而实现对蓄电池充电、停充和放电持续时间的控制,对各个阶段内充电电流以及充电电压的平均值进行调节,使其符合充电电流接受率下降的特点。同时在充电过程中,通过反馈电阻反馈信息到PWM控制器的内部电流误差放大器和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反向和同向输入端,实现充电电源输出恒流和恒压的控制,并且通过调节反馈电阻值的大小,实现限流值和限压值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蓄电池。2.3 硬件设备选择2.3.1 硅双极型晶体管的选择考虑到本系统的实际应用要求是小功率、低成本,开关频率(50kHz)不是很高,选用东芝(TOSHIBA)公司的

17、2SC3306N型硅双极型晶体管。具体参数如下: 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本系统所需的开关电源设计为250W,控制电路没有附加变压器供电,完全是开关瞬态自激启动,较小的基极驱动电流也可使2SC3306工作,而工作在高频时MOSFET则需要一定的驱动功率,不易产生自激启动。IGBT虽然集MOSFET的告诉开关特性、电压驱动特性和双极型晶体管的低饱和电压特性于一身,但目前由于价格方面的原因,还只能用在功率变换的场合。本文选择的东芝公司的双极型晶体管2SC3306的饱和电压最大值只有1.5,在高反压场合,双极型晶体管的饱和压降还是比较小。特别是成本也比MOSFET要低得多。2.3.2 TL494的选择

18、 TL494是一种脉宽调制型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它的特点:(1)推挽或单端输出;(2)最高工作频率为300kHz;(3)内部基准电压5V;(4)输入电压41V;(5)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TL494为-40-85,TL494为-20-85。其内部等效电路如图22所示。它由锯齿波发生器、D触发器、比较器1和2、误差放大器1和2、5V基准电源与两个驱动晶体管等组成。管脚分配如图39所示。脚1、2和脚15、16分别为两个比较器输入端; 脚3为相位控制端;脚4为死区电平控制端:脚5、6为振荡器的R、C输入端:脚8、9和脚11、10分别为两个内部驱动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通过它们发出的脉冲可以控制变换器开

19、关管的交替导通。脚13为输出状态控制端,当脚13为低电平时,两个内部驱动晶体管同时导通或截止,此时只能控制变换器的一个开关管,就形成单端输出:当脚13为高电平时,就可推挽输出。图22 TL494管脚分配图 TL494在工作时,其工作频率仅取决于外接在锯齿波发生器上的定时元件和的数值,一旦定时元件固定后,TL494输出信号的工作频率也就固定不变了。一般通过脚5、6分别接定时元件和。锯齿波发生器启振后,该锯齿波在片内分别被送到比较器1和2的同相输入端。一般开关电源的稳压控制、过流保护控制、过压保护控制等采样电压是加在误差放电器的同相输入端(脚1或16)或死区控制输入端(脚4)的。 因此,在片内误差

20、放大器的输出电平与锯齿波在比较器2中进行比较,而死区控制电平与锯齿波在比较器1中进行比较,二者的输出分别得到一串具有一定宽度的矩形脉冲。它们同时送门电路,经D触发器分频后,再经相应的门电路去控制TL494内部的两个驱动三极管交替导通和截止, 通过脚8和脚11向外输出相位相差180度的脉宽控制脉冲。工作波形如图23所示。图23 TL494个管脚工作波形第3 章 系统硬件设计3.1 充电电源部分3.1.1 开关电源主回路设计在本设计电路里,采用了半桥型功率变换器,其中开关管选用了双极型晶体管。交流输入经过滤波电路滤掉电网中的杂波,再经过桥式整流电路,得到一个高压直流输出。这个直流输出继续输入到一个

21、电阻电容均压网络中,从而为半桥变换器提供一个幅值为150V的直流输出信号。由于选用了普通双极型晶体管,为了得到适合的驱动信号,在开关管的基极各自加了一个加速开关电路,来加速开关管的导通。 3.1.2 平滑滤波电路考虑到实际的设计要求,特别是成本的考虑,在本充电系统里采用了低成本的无源滤波器。(1)输入滤波电路如图31所示,是一个双型LC滤波器。它是两个型LC滤波器的并联。整流输出的电流首先经过每个型LC滤波器中的电容滤波,然后再经型LC滤波器滤波,从而能够使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大幅度下降,滤波效果显著改善。其中L1是一个共轭电感,它有两个独立的却有相同匝数的线圈,绕在同一个铁芯上。图31 输入滤

22、波电路(2)输出滤波器的设计考虑到小型化以及成本,选用了相对简单的输出滤波电路,相应的设计了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主要有充电电源的LC输出滤波和辅助电源的RC滤波。参见图32。图32 输出滤波电路3.1.3 半桥变换器中功率变压器参数的设计 根据相关工具书,查验计算得: (1)变压器设计条件 开关频率: 输入电压:130V(130V-200V) 输出电压 : 输出电流: 最大占空比: 环境温度:25 允许平均温升:50 磁芯材料的最大工作磁感应强度: (2)变压器参数设计结果 按照上一节所述顺序,计算各参数得:次级电流有效值初级绕组峰值电流初级绕组电流有效值变压器各绕组输出功率铜耗因子变压器计算

23、功率所需磁芯结构常数查表,选磁芯规格EI40,有效截面积散热表面积,平均匝长。满足。确定绕组匝数初级绕组匝数(匝),(匝),(匝)导线规格计算如下:实际设计中先根据温升确定总损耗,因为变压器损耗最终转换成为变压器温度上升。考虑到设计的变压器要承受大约50的温升,查温升曲线17得单位表面所耗散的平均功率:式中变压器总损耗。因为设计的变压器要达到铜损耗和磁芯损耗相等,因此铜损耗按总损耗的一半计算,。计算铜重:;计算电流密度 ;初级绕组导线所需截面积;初级绕组线径,选用直径0.70mm的漆包线。同样的可以计算其它各绕组所需导线规格,次级绕组均选用直径0.60mm的漆包线。经过验算,温升只有40,满足

24、温升条件,实验运行证明所设计的参数也是满足条件的。3.2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TL494的外围电路的设计比较固定。图33 TL494外围电路设计(1)软启动保护 TL494的4脚是芯片的死区控制端。该脚上的落地电阻,还有跨接在14脚(内部基准电源端)之间的电容,在开机时,落地电阻上没有电流流过,上无电压。随着输入电源给电容的充电,上开始流过电流,即4脚上开始建立一定的电压,片子开始工作。这就是软启动。可见,充电电容的值决定了软启动的快慢。越大,软启动过程越短。而死区时间的大小由落地电阻上的电压决定,该值越高,死区时间越长。(2)限流输出 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电流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TL494

25、提供的内部基准电源和两个误差放电器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这些功能。在设计的系统里,在基准电源14脚和变压器输出地端之间连接了电阻和可调电阻。电流误差放电器的反相输入端15脚接在两个电阻之间,因此可调电阻上的电压就是15脚的电压。同相端16脚则通过一个的限流电阻和变压器地端相连。电阻约50K,可调电阻约1K,在空载或允许输出电流值之内,16脚电压总是低于15脚电压,也就是说电流误差放大器总是输出为0,两个驱动三极管输出固定宽度的脉冲,电源输出限定的电流值。如果输出电流过高,则16脚上(限流电阻)的电压将高于15脚,放大器输出高电平,降低驱动三极管输出的PWM脉宽,从而调节输出电流值,使之在限定值之内。

26、调节可调电阻的值,可以调节最大输出电流。(3)电压稳定输出 同限流保护类似,电压稳定措施也是利用了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和输出电压之间构能的负反馈。14脚电压经电阻分压接到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2脚,比如均压值2.5V,同相输入端接输出电压的反馈电路中,反馈支路由以及可调电阻VR组成。当输出电压在允许电压值之内时,误差放大器没有输出,驱动晶体管输出固定占空比的脉冲信号;一旦输出过电压,反馈到1脚的电压高于2脚电压,则放大器输出高电平,降低驱动晶体管输出脉冲的占空比,可以使出输出电压稳定。调节可调电阻可以调节最高输出电压。因此本充电系统可以实现一定幅度之内的变电流变电压充电,适应不同的蓄电池。(

27、4)其他5、6分别接定时元件和,构成三角波振荡器,其中,。三角波振荡频率为:。3脚和15脚之间、3脚和2脚之间的RC网络都是滤波电路,分别根据电容电阻设定值去除相应的频段的干扰。13脚直接接到14脚(5V基准电压),使两个驱动晶体管工作于推挽输出方式。芯片内驱动晶体管射级9、10脚接地,集电极8、11脚输出分别驱动外部电路中的晶体管,放大进而输出给驱动变压器,激励主开关管。3.3 辅助电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图34 辅助电源部分电路设计主电路开始工作后,输入电压经过双型滤波电路以及全桥整流之后,送入由等构成的半桥式变换器中,开关管在TL494的控制下,两管交替导通截止,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高

28、频振荡电压由变压器副绕组分两路输出。如图412所示,一路由MA651、R12、R13、C5、C6整流滤波,经输出滤波电感L、电容组成的LC滤波电路滤波得到约36V直流电压供给充电、放电回路,给蓄电池进行充电;另外一路由D5、D6、E5、E6、R14整流滤波得到约12V直流电压。这一路输出又分为两路,一支路供给脉冲宽度调制器TL494专用。其中E5, E6, R14是RC滤波电路,用于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和稳定性;另外一支路作为一稳压电源L7805C的输入电源,输出高精度5V电压。L7805C在很宽的输入电压(比如7-25V)内保持输出5V电压稳定,电压波动只有3mV左右。L7805C的输出电压即

29、作为控制电路中单片机的输入电源,又是充放电电路的驱动管的电源。因此,这个系统里不需要任何独立的辅助电源,可以方便的工作,电路简单,容易实现。3.4 充放电及其控制电路的设计为实现信息监测、输入输出控制、充放电控制等功能,中心控制芯片选用PIC系列单片机的PIC16C711微处理器,设计如图35所示。图35 系统中充放电电路图3.4.1 信息监测系统电池电压的采集是通过并联在蓄电池两端的两个分压电阻 (按1:6的比例采集蓄电池端电压),滤波电容构成的采集电路,然后送到单片机PIC16C7lA的A口(PORTA)的RA2脚。因为PIC16C71A有4路内置的A/D转换电路,因此不需要另外接A/D转

30、换器就可以实现采集的数据的模拟-数字化。通过蓄电池端电压的检测还可以实现蓄电池组短路检测。同样的,充电电流的采集是通过在充放电主回路中串联一个低阻值电阻 (约)和一个单电源运放LM358来实现的。上的电压经过放大器放大之后被送到单片机的A口(PORT A)的RA1端,再经内置的A/D转换电路实现充电电流值的来样。通过对充电电流值的采样,可以实现蓄电池组中是否有断电或接线故障的检测。3.4.2输入输出系统采用了简单低廉的发光晶体管组显示电池的充电状态。一共4个绿色发光管和1个红色发光管,组合起来可以实现多种状态的显示。如一开始绿灯亮表示充电,到最后红灯亮表示充满电;绿灯亮的个数表示了电池的充满电

31、程度,1个绿灯亮近似表示己达满充的20%,2个绿灯亮表示己达满充的40%,3个绿灯亮表示己达满充的60%,4个绿灯亮表示已达满充的80%,完全充满则用红灯亮表示。5个灯一起闪灭表示有故障,具体还可以区分是断电故障还是短路故障等,可以很方便的实现。RB1外接了一个风扇,一开始充电就启动风扇直到涓流充电,直至结束充电。3.4.3 充放电控制系统如图35所示,充放电电路中的主开关管采用的是MOSFFT管。在低压的开关管中,MOSFET的价格和普通晶体管的价格已经不差上下,工作在低频时MOSFET的驱动电路却要简单得多,且功耗小。单片机的RB2、RBO口分别驱动晶体管N3、N4,进而驱动两个MOSFE

32、T管Q4、Q3,实现对电池的充电、放电和停充停放。如RBO= 1时,N4导通,Q3受驱动而导通,输出电压得以对电池充电;反之,RBO = 0时,N4不导通,Q3关断,停止充电。RB2 = 1时,N3导通,Q4关断,放电终止;反之,RB2=0时,N3关Q4导通,蓄电池进行放电过程。3.5系统总电路图综合以上各部分电路的设计,设计系统的总电路图如附录1所示第4章 充电方案的软件实现4.1 软件流程本系统所提出的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方案,严格按照三个充电阶段执行。一是快速充电阶段,主要以较大占空比的正脉冲充电,当然也有零脉冲间歇,只是脉宽相对其它阶段较小,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充电电流平均值,以

33、达到在较小的时间内充进较多的电量;第二阶段是补足充电阶段。充电达到这个阶段,极化现象己经比较严重,因此应该采取负脉冲去极化,零脉冲给予蓄电池更多的反应时间以接受较大的充电电流,提高蓄电池的可接收率。这两个阶段可以充进90%以上的电量。第三阶段为涓流充电阶段,因蓄电池本身具有自放电特性。这个阶段充电器将以某一较小的充电电流给蓄电池补充电荷,让使用者在任何时候使用蓄电池,蓄电池总是处于充足电状态。附录3是软件流程示意图。可见在每个充电阶段中,应根据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端电压的变化率动态的调节充电脉宽、间歇时间和放电脉宽,以改变充电电流和电压的平均值,尽量对蓄电池进行柔性充电,减少对其的损伤,其软件流程

34、图如图4.1所示4.2软件编程本系统由单片机做控制器,实时监控电压,电流使充电过程按理想的充电曲线进行,其程序见附录。结论 本文针对电动自行车所配备的铅酸蓄电池动力系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柔性快速充电方式,能够有效地在较短的时间内(23h)充满电池,而且所充进的电量可以和小电流长时间充电相当,显示出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新型充电方法的提出 通过对蓄电池电化学机理的研究,特别是极化现象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用零脉冲和负脉冲去极化的充电方法;比较了传统的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方案,二阶段充电方案,以及正、零脉冲充电方案,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案,变电压间歇充电方案,在

35、充分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动态调节占空比和间歇时间以实现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方法。 (1)小电流恒流充电固然可以充进更多的电量,但由于充电时间过长,不适合于电动助力车,只适合直流配电柜等浮充状态下使用的电池; (2)大电流恒流充电由于不满足蓄电池可接受率下降的特点,很容易造成过充,对蓄电池造成极大的损伤。 (3)恒压充电虽然控制简单,也符合充电电流自动下降的特点,但往往由于极柱、连接条、极板、隔板、电解液、接触电阻以及极化现象引起的电压降,使得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准确地充满电。 (4)正、零脉冲充电方案、变电压间歇充电、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案,固然可以消除一定的极化现

36、象的影响,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极化现象越严重,蓄电池可接收率越低,越难以大电流持续充电。所能充的电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5)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负脉冲对于去极化是有帮助的。通过放电去极化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充电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充进更多的电量。通过调节充电脉冲、零脉冲、负脉冲的脉宽是实现调节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平均值,实现波浪式柔性充电。 2充电电源 研究使用了当前比较成熟PWM调制技术,设计了一半桥变换器,实现限压限流(其值均可调)输出。另外,系统使用了MICROCHIP公司生产的PIC16C71A单片机,实现对充电状态的智能控制,采集蓄电池端电压,结合软件可实现变电

37、压波浪式柔性充电,而且可以实现短路故障检测,电池接反检测;通过采集充电电流,可以实现变电流波浪式柔性充电,而且也可实现断电故障检测。参考文献1 朱绍文,王正强电动助力车发展现状分析M轻工机械出版社1999,1:35392 李开贵,电动自行车专用充电器的设计及实践J电动车用蓄电池专辑2000,1:12163 孙晓民,齐国光电动自行车关键技术研究及总体设计的几点体会J97中国电动车研究与开发北京,1997:121694 张延鹏,吴铁军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M第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43975 冯义一种智能充电系统的初步研究C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0:l606 伊晓波电动自行车用

38、铅酸蓄电池质量分析及标准的制定与研究J蓄电池,2001,4:30337 朱松然蓄电池手册M天津大学出版社第1版1998:1778 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等译国外快速充电资料选编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1版1979,1979,10:1819 姜绍信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84,1:132710 陈体衔VRLA蓄电池变电流间歇快速充电方法J电池厦门大学化学系1998,12:6811 王鸿麟,钱建立,周晓军智能快速充电器设计与制作M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1,9:61212 王先泉,张海呈PWM型开关电源中的损耗与谐振型开关电源的进展J国外电子元器件1997,10:3613 张占

39、松,蔡宣三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第1版1998,10518614 胡铭,陈折有源滤波技术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667015 彭龙商,邓亚美,姚长安摸拟与数字电路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84:53454016 电子变压器专业委员会编电子变压器手册S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98:38139717 何希才新型开关电源及其应用M第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394518 蔡纯洁,刑武PIC16/17单片机原理和应用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4版1997:l12719 王有绪,许杰,李拉成PIC系列单片机接口技术及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

40、2:179附录1 完整电路图附录2 软件流程图附录3 软件充电程序1快速充电阶段RAP_CHARGE: JBC FLAG, FNOBATT RETREPEAD_RAP: BS P5, CTRLRE_RC: MOV A, CNTXOR A, 0JBS R3, ZJMP RC_1MOV A, 0B00001110IOW IOCA0MOV A, 0MOV ADCON, ACLR A IOW IOC90CALL DELAY1MSBS ADCON, ADPDCALL DELAY2MSBS ADCON, ADRUNJBC ADCON, ADRUNJMP $_1BC RF, ADIFBC ADCON, AD

41、PDMOV A, I_AD3MOV I_ AD4, AMOV A, I_AD2MOV I_AD3, AMOV A, I_AD1MOV I_AD2, AMOV A, ADDATAMOV I_AD1, AMOV A, 1MOV CNT, AJMP RC_ISLOWRC_1: MOV A, CNTXOR A, 1JBS R3, ZJMP RC_2MOV A, 0B00001110IOW IOCA0MOV A, 2MOV ADCON, ACLR AIOW IOC90CALL DELAY1MSBS ADCON, ADPDCALL DELAY2MSBS ADCON, ADRUNJBC ADCON, ADR

42、UNJMP $-1BC RF, ADIFBC ADCON, ADPDMOV A, T_AD3MOV T_AD4, AMOV A, T_AD2MOV T_AD3, AMOV A, T_AD1MOV T_AD2, AMOV A, ADDATAMOV T_AD1, AMOV A, 2MOV CNT, AJMP RC_ISLOWRC_2: MOV A, 0B00001110IOW IOCA0MOV A, 3MOV ADCON, ACLR AIOW IOC90CALL DELAY1MSBS ADCON, ADPDCALL DELAY2MSBS ADCON, ADRUNJBC ADCON, ADRUNJM

43、P $-1BC RF, ADIFBC ADCON, ADPDMOV A, P_AD3MOV P_AD4, AMOV A, P_AD2MOV P_AD3, AMOV A, P_AD1MOV P-AD2, AMOV A, ADDATAMOV P_AD1, AMOV A, 0MOV CNT, ARC_IS: BC P5, CTRLMOV A, I_ADCALL RAP_TABLEMOV D_CNT, ARCI: CALL DELAY200USDJZ D_CNTJMP RCIMOV A, 0B00001110IOW IOCA0MOV A, 1MOV ADCON, ACLR AIOW IOC90BS A

44、DCON, ADPDBS ADCON, ADRUNJBC ADCON, ADRUNJMP $-1BC RF, ADIFBC ADCON, ADPDMOV A, U_AD3MOV U_AD4, AMOV A, U_AD2MOV U_AD3, AMOV A, U_AD1MOV U_AD2, AMOV A, ADDATAMOV U_AD1, AMOV A, P_AD1MOV R4, ACALL AVERAGEMOV A, R_ADLMOV A, R_ADLMOV P_AD, ASUB A, _5V4JBC R3, CJMP POW_NORMALABNORMALT: BS FLAG, FABNORMALTJMP RE_RC ;转至快速充电阶段ABNORMALP: BS FLAG, FABNORMALPJMP RE_RCPOW_NORMAL: BC FLAG, FABNORMA;PMOV A, T_AD1M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