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194KB ,
资源ID:834540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834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毕业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毕业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1、辽宁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IV页辽 宁 科 技 学 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专题:小学教育教学专 业:小学教育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论文共 页,其中:专题 页,译文 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农村也大力推行机械一体化。于是,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地拥向城市,这就形成了 “留守儿童” 这一特殊群体。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的前景下,我们对“留守儿童” 更加地担忧起来,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

2、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多数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缺陷(孤僻、自卑、叛逆等)、心理障碍、人生观的转变及价值观的偏移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课题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研究。在研究其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基础上,还深入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并给予一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另外,农村留守儿童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课题以近几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为依据,综述了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关键词:留守儿

3、童,心理问题,成因,对策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has greatly improved,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rural areas vigorously mechanical integration. Thus,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continued exodus to cities

4、, which form the Children Left Behind, the special groups. I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 under the prospect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we are Children Left Behind more concern, especially whe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more prominent. Children Left Behind problem is

5、not simply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As the long-term living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 most stay behind the lack of parental care and child care, the long run, generate a character flaw (withdrawn, low self-esteem, rebellion, etc.), psychological disorder, life changes and a

6、 series of offset value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refore,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this issue there is a majo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 specific investigation. In the study of its exist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majo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ut also in-depth study of rural children left the c

7、aus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give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thinking. In addition, remaining in rural areas there is also a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in China and long-term existence of a special group. Article to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recent years on mental health researc

8、h, based on review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China Research of the future of Looking research to improve rural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left behind.Key words: Children Left Behi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uses, solutions目录一、绪 论1(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22、国外研

9、究现状2(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31、课题研究的方法3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3二、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及农村留守儿童现状5(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5(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61、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62、留守儿童生存发展问题7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8(一)价值观的偏离和人生观的转变81、价值观的偏离82、人生观的转变9(二)性格缺陷及心理障碍91、放纵自己,学习动力不足92、性格柔弱,内向自卑103、盲目反抗,缺乏安全感114、寂寞无聊,怨恨父母11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13(一)社会原因13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132、政府制度的缺失13(二)家庭教育的缺失141、缺乏父慈母

10、爱14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管教14(三)学校教育不到位15五、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17(一)重视社会教育171、政府要承担起关爱留守儿童的公共责任172、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173、开展大学生志愿活动18(二)强化学校教育181、要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18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183、重视班主任的作用194、开设心理课及开展有关活动195、建立留守儿童档案19(三)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201、选择合适的监护代理人202、经常与孩子沟通203、加强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20结 论22致 谢23参考文献24辽宁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25页一、绪 论(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

11、问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1985年我国中央1号文件打开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由此开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中国加入WTO之后,农村的隐性失业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将进一步上升,这也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等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等等,加之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布状况使得这种压力落到流动者身上,这就造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

12、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因此,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2005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的抽样数据推算,我国2005年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一亿,随着5年来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为此论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真正将社会、家庭、学校联合起来,形成三教合力

13、,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职能部门也应责无旁贷,心理和社会等专业人员也要积极的关注,给与技术和理论方面的可靠支持,使得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在现代教学工作中不应该只是口头实践,更应该付诸于实际行动,全面行动起来,这就是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从1994年“留守儿童”的概念第一次出现一直

14、到2000年,留守儿童问题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学者的研究,更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2004年以后留守儿童问题才真正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关注,各种有关留守儿童的报道、宣传和学术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认真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2008年6月2日,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何泽中看了团结报5月29日巴斗山留守儿童的呼唤报道后,当即做出重要批示,强调“我以我心我力关爱留守儿童”。另外,社会各界关心青少年的人士已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在研究中已获得了大量的有效数据,产生了一些

15、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比如:郑哲认为学校的教育影响是儿童入学后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叶峰、金绍军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中也明确指出:“从家庭教育角度看,父母应有完整的责任意识,要定期与子女沟通交流,更多关爱子女,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表达对子女的爱,同时取得社会和学校的支持。从学校的角度看,应该在关注他们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虽然广泛关注,但是,只意识到问题之所在,并没有形成真正完善的框架去解决问题!2、国外研究现状农村人口迁移流动是社

16、会变迁及城市化的产物。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与流动人口相伴而生的复杂的教育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涉及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太多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介绍的文献,但国外留守儿童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在许多方面有相似性,比如,德国教育家费尔巴哈根据教育心理学观点指出:“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感情对孩子就如学习一样都很重要,而且在其整个一生中始终是这样。”有证据清楚表明,一个缺乏亲情关怀的孩子其身体、智力、情感的成长以及其社会发展都会受到损害,并且父母的温暖与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也无法代替的,而留守儿童

17、往往缺少的就是父母的关爱。国外教育家詹姆斯莫瑞明确指出:“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值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往往在自己孩子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显而易见,国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是受广泛关注的。(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1、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的。文献研究法:围绕本课题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积累该课题的有关知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系统地了解专业理论

18、知识,不断提高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掌握教育理论,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研究能力,得出研究成果。个案分析法:对留守儿童进行个案研究,观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程度,对个别案例进行个案分析。经验总结法: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积累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提高。观察研究法:亲自深入学校,深入到学生中间,亲身去体会孩子真实的想法,通过观察使论文有可靠的理论依据。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使得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书面上的形式主义,更是真正落实到实处,这就是论文核心。论文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 留

19、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及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第二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第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第四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本研究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优点,克服缺点。明确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科学制定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指标体系,确保研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二、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及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明确的概念界定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但目前为止,“留守儿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留守儿童”在1994年第一次提出时是针对父母出国留学、工作而被留在国内的儿童,这和现在“留守儿童”的概念不尽相同。城市中有些因为父母在外经商

20、、求学,或者出国务工等原因,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城市留守儿童。但是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与城市留守儿童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同时,留守儿童与流动人口子女也不能等同,流动人口子女应该包括留守儿童,除此之外,它还包括另一个群体流动儿童,即被父母带到父母打工所在地生活、学习的儿童。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一些研究中也被称为留守学生、留守子女、留守孩等等,早期有些人将父母双双汇入出国潮导致儿童由祖父母抚养称之为“留守儿童”,但是我们这探讨的留守儿童意义已经不是这个了。比如: 1、李雯婷和段成荣(2005)等:将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

21、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2、刘允明(2006):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反应为小学和初中生。3、曹加平(2009):认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总之,虽然这些称谓不一,但是研究者们对留守儿童概念的本质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总的来说,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就是农村留守儿童:(1)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不能跟随着父母一起生活,而被留在户籍所在的农村与朋友、长辈一

22、起或独自生活的儿童,称为独立留守儿童。(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的农村,由父母委托他人代为监护的儿童,称为完全留守儿童。(3)父母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的农村,由父母一方监护的儿童,称为半留守儿童。其中母亲外出的,为母外留守儿童;父亲外出的,为父外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在这方面,研究者们也有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留守儿童是16周岁以下的儿童,还有人把留守儿童界定为18岁以下的儿童。显然,对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不一。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

23、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在我国,儿童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按照这样的推算,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年龄应在六周岁以上十六周岁以下。因此,本文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被留置在原籍的6至16周岁的未成年子女。(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这支规模日渐庞大的队伍,由于亲情的缺失致使教育环节失去了重要一环,这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处理得不好,会使这些留守儿童无法健康成长,成为缺失的一代,对整个社会也将产生长期的、消极的影响。因此,关注留守儿童、妥善处理留守儿童问

24、题是当前必需慎重思考和对待的问题。以下从两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的现状。1、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农村父母外出务工时,大部分是一个家庭只出去一个或者双双外出,那么就将尚在念书的孩子托付与人,从而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生活环境。从对孩子实施监护的托管人的层次与辈份,可把这种留守儿童新的“家庭”生活环境分为四类: (1)单亲监护型。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称为“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 (2)自我监护型。由于没有上面的条件、或其他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落在孩子自己的头上。这种方式一般的情

25、况是孩子里至少要有一个是上初中了。(3)上代监护型。即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如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这种模式所占比例不多。 (4)隔代监护型。父母均外出,且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家庭,基本上采用由祖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这种方式。 2、留守儿童生存发展问题 留守儿童特殊的监护类型定会形成各种特殊的生存问题。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三是教育问

26、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四是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五是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应该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该呼吁各界,不要只是口头上的响应,更因该付诸于实际行动。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对农村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

27、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无疑是留守儿童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本研究将遵循“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有效进行。在人类成长过程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与孩子共同生活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这是维系亲情和儿童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外出和家庭的变化势必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影响。有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另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觉

28、,但影响深远。有专家预言,21世纪心理健康问题将是人类的一大祸患。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威胁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这里就主要表现进行阐述。(一)价值观的偏离和人生观的转变1、价值观的偏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工给农村地区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提高。但是近年来,人们的急切致富心态却在迅速膨胀,民风民俗不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古朴敦厚,“拜金主义”同样在大行其道。就这样,在“打工潮”带来的“拜金主义”、以及经济条件越来越富裕的情况下,农村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呈下滑趋势,诸如偷窃打架、斗殴等现象,屡见不鲜,涉黄涉毒、杀人放火等恶性事件也时有耳闻。而这一群体的大部分成员则是留守儿童,原因就是,父母不在身边,他

29、们只是一味地想着补偿,给予了孩子卓越的物质条件。再加上,家长们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又很少,可以说,几乎处于缺位状态。这就使得孩子的价值观偏离,毕竟孩子的约束能力有限,不能判断约束自己的行为。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之以事,方能教之以理,不重视对儿童做人的教育,是目前农村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总之,价值观的偏离,同样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人生观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已经成为过去,只能说农村的教育也曾经红红火火过。在打工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打工者,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

30、钱。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还因为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人生观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单纯的知识改变命运,单纯的知识创造未来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打工潮”带来的冲击力是强大的,少部分打工者的暴富和大多数打工者过年回乡的风光极大地刺激了农村的孩子,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外出打工,于是有的孩子就开始在学校里混日子,不求上进。在铁岭市昌图县金家中心小学六年一班就发生了这样一个事件,王强是六年一班的体育委员,连续七天都没来班级上课,而且每次老师打电话家长都说孩子生病了,直到有一天,老师接到了王强妈妈的电话,才知道,王强要退学,原因是:由于家

31、庭条件不好,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奶奶身体又不好,再加上王强学习成绩落后,父母已经不抱有读书成才的希望了。王强妈妈说:“与其在学校耗着时间,还不如早点步入社会,打工学点手艺。我们村子有许多孩子初中没念完就出去打工了,现在每个月收入都还可以。”听了这些后,老师便努力地劝阻王强妈妈,但是还是无济于事。这不得不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反思,而最应该反思的还是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打工潮”使得许多人富裕了起来,也就必然使许多人随波逐流,盲目地追随、赶时髦。(二)性格缺陷及心理障碍1、放纵自己,学习动力不足放纵自己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一般视为隔代抚养的恶果,隔代抚养就是指由于父母双

32、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教育和管理的方式。在我国,“隔代抚养”现象已相当普遍,尤其在农村特别突出。这些被父母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的跟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过,有的寄宿在亲友家里。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得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我本身就是一个留守儿童,长达六年的时间都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生活,深深体会到了爷爷奶奶的培养方式以及疼爱方式的不同。假设犯了错误,他们不会像父母那样严格的管教,不会打你,只是告诉你这样做不对而已,这种教育方式对于一些自制能力强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许能懂得自我约束,但是,对于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孩子,这不过就是一个耳边风而已。祖父母和外

33、祖父母的溺爱使得这些孩子过度的放纵自己。同时,农村家庭的孩子,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普遍是有限的,就像我的奶奶就不认识字,又怎么会教育我学习呢,最多是提醒几句,这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无疑是一个严重缺失。孩子毕竟是孩子,要知道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另一方面,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教育意识不强,对于孩子的要求不高,这也成为了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本溪市高台子中心小学实习期间,我观察的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的危害。该生是我实习所在班级的一个男孩,名叫杨庚,实习的第一天我就特别关注他,因为他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班级每位孩子都有桌布,唯独他没有,而且经过几天的观察,无论老师怎么要求,他

34、都特立独行,比如桌布问题,老师连续五天都在提醒他带桌布,后来还是爷爷给送来的。经过与班主任刘英老师的交谈,才知道他的父母在北京开饭店,长年不在家,他平时跟爷爷奶奶居住,性格倔强,孤僻,我实习没到半个月,他打架两次,而且还是跟同班同学。刘老师告诉我,她已经与家长沟通,但是家长的态度就是不出事就行,家长的不配合让刘老师左右为难,因为在她的班级里她不想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直到有一天,杨庚在间操后的第三节课没有回到班级,老师把电话打到了父母那里,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来,刘老师和我在食堂找到杨庚,在交谈过程中,他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烦他们(他的父母),跟他们没什么好说的。”最终,孩子的母亲

35、从北京赶了回来,并且与刘老师进行了交谈,同时与校方取得了联系。在这之后,刘老师又对杨庚进行了心理疏导,并且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就这样,杨庚的心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可见,父母在他的心理已经不是避风的港湾,已经不再温馨,才以至于他最终过度的放纵自己,厌恶学习。综上所述,隔代抚养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孩子过度放纵自己和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应该受到家庭的重视,努力改善并解决这个问题。2、性格柔弱,内向自卑留守儿童一般是其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监管,这些监管人与其父母相比,在儿童心目中毕竟是亲疏不同的。留守儿童遇到一些麻烦事情时,会显得柔弱无助,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另外,从学校层面讲

36、,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能正常出席学校的活动,比如:家长会等,也会使得他们产生内向、柔弱的心理。而且,就儿童而言,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在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就这样,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网络容易由多元化走向单一,根据在浙江工业大学工作的人大代表汪晓村的一份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烦恼的时候会和照顾我的人说说”。从调查结果看,由于他们长期得不到基本心理满足,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渐显孤独,这种情感障碍的长期累积

37、就使得留守儿童产生了自卑心理。3、盲目反抗,缺乏安全感由于内心的情感得不到释放,不被理解,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另外,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由祖辈照顾的,由于祖辈抚养者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过程中,其自身就是一个需要照顾的老年群体,留守儿童在和祖辈生活中,认为祖辈并不能保护自己,缺乏严重的安全感,由其他亲戚监护的留守儿童则没有归属感,缺乏正常的家庭氛围,使得他们不爱交谈,性格抑郁,人际交往能力差。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下过于沉重的问题,在遇见不能处理的问题时,由于没有人帮助,使得他们害怕困难,所以

38、,他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内心不平衡。4、寂寞无聊,怨恨父母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少数孩子认为家里贫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亲情饥渴,毕竟,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稚嫩的,渴望关怀的。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在铁岭市昌图县金家中心小学调查过程中,当学校进行留守儿童调查时,一些孩子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留守儿童,而显示出落寞的神情。其中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据

39、公安部的调查,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这些充分证明了留守儿童的寂寞孤独及叛逆情绪,有个别孩子还有怨恨自己父母的情绪。我曾在铁岭市昌图县金家中心小学进行了走访,在了解走访中,一个个稚嫩的脸上总是挂着几分哀愁,一个个不同孩子,却又存在着相似的经历和遭遇。朱红颜老师的班级有64名学生,留守儿童有21个,其中有一个同学特别引人注意。他叫王欢,是一个小男孩,今年12岁,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喜欢打架,只要稍有同学不顺眼,便以拳头解决问题。当教师找他谈心时,还一副得理不让人的神情。经过长期交谈后得知,原来母亲自从生他以后便外出打工,至今只回过7次家。孩子误认为自

40、己被母亲抛弃,造成心理畸形发展,亲情缺失的感觉让孩子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同时,他也不爱让任何人提及父母,甚至不愿意与人交往。通过观察,我发现王欢性格及其孤僻,内心寂寞无聊,但是骨子里却仍然渴望温暖。我在实习期间特别关怀他,在临走时,从他的眼里我看见了不舍,甚至默默无语的他还开口问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这样的孩子不是没有感情,只是父母没有尽到关爱的责任,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抹上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使得孩子生活中寂寞无聊,亲情饥渴,进而怨恨父母。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归结起来就是: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方面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场所和影响因素,是儿童社会化

41、的三大机制。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正是这三大机制的缺失所致。(一)社会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大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起到关键的作用,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从而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同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象,从而使得留守儿童的人生观转变,价值观偏离,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另外,大众传媒和网络的极强的渗透性,以及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也很容易影响到“留守儿童”,甚至有些家庭

42、,赌博风、迷信风盛行,有些大人不知其害,到了春节,甚至让子女参与其中,严重地污染了子女的心灵。这些家长认为,一年过去了,对于孩子的照顾与关怀太少,就在春节回家时,过分的满足孩子的物质与心理要求,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2、政府制度的缺失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成功经验的取得,政府部门开始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并实施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但对留守儿童问题却了解甚少,更没有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实行相应的措施,给予有效地政策。另外,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关注很少;同时,政府对网吧、舞厅、游戏室等

43、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也不够,不能有效地禁止未成年儿童的进入,导致一些“留守儿童”长期流连在这些场所,形成了很多不良行为。所以,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在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的子女更多的关爱。(二)家庭教育的缺失1、缺乏父慈母爱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留守儿童自年幼(有的甚至只有1、2岁)便远离父母,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

44、动,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这就使得亲情缺失,使得有些孩子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在我的亲属中就有这种现象,孩子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判断能力,自幼便与父母分开,必然会产生与非留守儿童不同的心理。而且儿童与父母都没有机会表达彼此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比如在铁岭市昌图县大兴中心小学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四年级的男孩吕健,今年11岁,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把吕健丢给年老的奶奶,平时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上小学二年级时就不认真学习,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经常打架骂人,说脏话。后来,他最亲近

45、的奶奶也因病去世,他就被寄居在伯伯家中。这就使得吕健的情况非常特殊,先是由隔代的直进亲属奶奶监护,之后又由非直进亲属伯伯监护,而且都是高年龄的监护人,由于内心的苦闷长期无人倾诉,于是,吕健养成了暴躁、极端、敏感的性格。只要有人说些有损于他母亲形象的话语,他就会和别人大打出手,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更加严重的是,伯伯担心他会继续出事,而把他送入寄宿班。三次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吕健更加暴躁、极端,几乎缺失的亲情更让吕健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毕竟他只是一个刚刚11岁的孩子,哪能承受得起这样残酷的现实。我们试想一下,假设吕健的父亲能多一些关怀,让孩子多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那么孩子就不会这样极端。

46、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更是需要感情的动物,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避风港。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管教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这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这就是所谓的“隔代亲”,即隔代监护型。这种情况最终必然会导致走上另一个极端,同时,由于代管人要么年事已高,要么是文化素质过低,根本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也就更谈不上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这就使得孩子产生学习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就像老家流行的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不能骂孩子”。另一方面,孩子的监护人由亲属朋友看管

47、,就是所谓的上代监护型。这就形成了另一种极端,过度的放任。毕竟亲属朋友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又不尽相同,他们不会过多的去管教孩子,因为涉及到心理障碍上的问题,毕竟仅仅是朋友而已。过分的管教(比如:打孩子,过重的言语批评等)会不会产生误会都是未知的,所以,大多数的朋友都不会过分的管教,只是尽到关怀,看管的义务。这就使孩子有着放任自由的环境及放任自由的心理。第三,就是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这是所谓的自我监护型。自我监护可谓是儿童的雪上霜。这些孩子大多出现在初中,这种孩子往往是最极端的一种类型,与前两种还不同,他们往往更多的缺乏爱与关怀,也缺乏最基本的约束,要知道,好孩子是管教出来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天资懂事聪明,试想,现在的我们遇事有时候都没有自己的主见,何况孩子呢,于是,这种现实使得孩子极度的放任自由。(三)学校教育不到位学校是培养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也是担负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当然也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现在仍是应试教育占主流,素质教育疏于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