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196.15KB ,
资源ID:834515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8345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oc

1、曲靖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作者、学号: 学院、年级:教师教育学院 2006级学科、专业:教育学 学前教育指 导 教 师:完 成 日 期:2010年5月29日曲靖师范学院教务处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作为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师幼互动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对幼

2、儿园师幼互动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不仅可以全面揭示其师幼互动的特点与普遍规律,丰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而且可以为深化幼教改革特别是促进幼儿园和谐师幼互动的建构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师幼互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实地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选取曲靖市几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并对其师幼互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联系当前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师幼互动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曲靖市幼儿园师幼互动良好而和谐的发展,最终为其它地区幼儿园师幼互动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师幼互动;对策On

3、Kindergarten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Analysis and MeasuresAbstract: In the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Guidelines”) clearly pointed out: “Teachers should be supporters partner, guider of early childhood learning activities,. Concerns the performance a

4、nd response of children in activities, detect their needs sensitively, and timely response in an appropriate manner to form a cooperative inquiry-based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 Human interaction as the the core of daily life of children,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form an important part of kinde

5、rgarten education, it is a valuabl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has a physical and mental advante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a deep and systematicly resarch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can not only fully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law of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rich theories o

6、f pedagogy and psychology, but also serve the evidence for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 especially the promotion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nd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s, so as to promote childrens healthy development.In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chi

7、ldren from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use of field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document analysis, to select several Qujing nursery schools and their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ve conducted a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ound the problems, contact the current global and regional teac

8、her and children developed an interactive experience, and connected the local conditions to make some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of Qujings Kindergarten teacher- children to harmoniously development, and ultimately to provide the feasibility reference for other areas

9、kindergarten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Key words: Kindergarten;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 Strategies目录引言1研究方法2讨论与分析3一、幼儿园师幼互动的概念、理论基础、特征、结构与意义3(一)师幼互动的概念3(二)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3(三)师幼互动的特征5(四)师幼互动的结构6(五)师幼互动的意义6二、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分析8(一)幼儿主体地位缺失8(二)师幼互动形式受限10(三)师幼互动效果不佳11(四)师幼互动存在差异14三、构建和谐师幼互动的对策及措施15(一)调整角色定

10、位,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是构建和谐师幼互动的基础15(二)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是构建和谐师幼互动的途径16(三)促成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是构建和谐师幼互动的关键17(四)正确处理差异问题是构建和谐师幼互动的保障19结论20参考文献21致谢22附录一23附录二24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引言师幼互动是师生间发生的交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作为幼儿园各种人际互动的核心,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仅在儿童的人际交往构成中占据独特地位,影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对教师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及深化幼教改革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谐的师幼互动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

11、性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的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1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需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完成,我们难以想象没有互动的教育,这种教育也谈不上是有效的。师幼互动渗透于幼儿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抽象的教育目标、教育原理,还是直观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案,都是借助于连续不断的师幼互动而逐渐成为现实的。研究表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事务性的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特征,2即教师与幼儿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施动与被动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国外对幼儿园师

12、幼互动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围绕师幼互动的特征、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模式探讨、影响因素和环境、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相比之下,师幼互动问题在最近几年才引起我国幼教界的重视,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起步不久,对幼儿园师幼互动的探究不多。客观的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幼教领域关于师幼互动行为、师幼关系的研究状况呈现出整体数量少、理论探讨多、实证研究薄弱的特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师幼互动中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分类、意义和主体性阐述。且已有的一些研究只从某个侧面进行理论阐述或探讨,系统性和指导性不强。然而,从目前师幼互动的现状来看,师幼互动中存在一系列的差异性问题和角色定位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而深

13、入认识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其教育潜力,提高互动质量来建构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当前幼教改革应着力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从幼儿园师幼互动出发,强调构建和谐师幼互动关系的重要性,调查分析了曲靖市六所幼儿园的师幼互动现状,最终提出关于构建和谐师幼互动的方法和策略,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幼儿园师幼互动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一)文献法通过文献法查阅中国期刊网1994年至今的期刊和论文,搜集国内外关于幼儿园师幼互动的书籍、论文、报纸、杂志等,了解研究现状和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通过比较、分析鉴定鉴别,对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二)观察法利用到幼

14、儿园见习和实习的宝贵机会,在更为真实的情境中考察了师幼互动行为的基本情况与一般特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园师幼互动所包含的内容和潜在的性质,从而比较分析出了当前师幼互动中存在的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1.被试的选择本研究被试包括教师与幼儿,分别从曲靖市六所幼儿园(三所公立幼儿园:曲靖市一幼和二幼、麒麟区机关幼儿园;三所私立幼儿园:阳光幼儿园、向阳花幼儿园和晨光幼儿园)中随机抽取了小、中、大各一班,共18个班的700名幼儿和39名教师作为师幼互动行为观察的被试。幼儿被试和教师被试的基本情况分别如表所示:表1:幼儿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表年龄班3-4岁4-5岁5-6岁合计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人

15、数百分数男孩10851.212653.213453.236852.6女孩10348.811146.811846.833247.4合计211100.0237100.0252100.0700100.0表2:教师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表年龄观察被试受教育程度观察被试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20岁以下25.1普高及以下37.620-30岁2359.0职高(幼师)1846.230-40岁615.4大专1230.840岁以上820.5本科及以上615.4合计39100.0合计39100.02.观察方法与工具为了获取更加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确保教师与幼儿行为和互动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生并进行,以便获得可靠的研

16、究结果,笔者利用见习和实习期间进行了实地观察。由于本研究中被试选择较广,笔者特意邀请了三位同学在各自实习的幼儿园帮忙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正式观察前做了一定的准备和预观察。时间为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3:005:00,每班连续观察两个星期。观察步骤为:确定师幼互动行为观察的范围及操作定义;确定观察记录的维度(包括师生互动内容和行为结果);编制观察记录表。详见附录一。(三)访谈法随机选取不同年龄班的39名教师作为对象进行访谈,主要考察师幼双方在师幼互动中的相互认知、情感体验及对师幼互动过程中自身和他人行为的认识和分析等,以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师幼互动。讨论与分析一、幼儿园师幼互动的概念、

17、理论基础、特征、结构与意义(一)师幼互动的概念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师幼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这种互动直接关系着幼儿、教师及幼教事业的发展。它是发生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各种形式、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在游戏、教学、生活活动中基于课程内容、操作材料、人际交往而引起的认知、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其概念可作如下界定:师幼互动是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且建立在师生接触基础上的具有发起与反馈关系的双向人际交流。(二)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1教育学基础理想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主体间关系得到优化。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幼儿是接受者。但是,

18、对幼儿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形成幼儿的主体性。然而,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教师与幼儿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形成了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学活动中师幼间的主客体关系是复杂的,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师幼互为主客体的情形并非时刻存在于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和幼儿都可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作为主体的幼儿除了可以把教师当成他的客体外,还可以把活动对象当成客体。其次,在某些特定情境中,师幼间是互为主客体的。教师向幼儿传授知识时,教师即为主体,他把幼儿当作他“教”的客体;幼儿在接受知识时对教师的“教”作出了反馈,此时幼儿成为教师的主体,当教师再一次

19、根据幼儿反馈有意识改进教学后帮助幼儿更好地接受知识时,这时教师又成为了幼儿的主体。如此循环反复、交互作用,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互为主客体的关系中进行下去。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努力并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在模仿基础上重建的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师幼对话是教师引导幼儿的必要前提,只有当教师搭建和创建好平台后,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发挥其主体性主动建构,这样才会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 2心理学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根本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诠释。体现人的本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多种合理需求,最大限度的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以人为本的最大

20、特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有以平等、互动、创新为核心的和谐师幼关系作为保障,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原则为基础和参考,充分调动师幼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当代教育所要求的知情意统一完整的人。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一方面,师生双方各自的特征会影响其互动和由此形成的关系(即师生双方特征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师生互动不仅是双方特征和交往的简单总和,还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的综合反映。4因而我们可将师生互动理解为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双边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3社会学基础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

21、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5在社会学领域,教学的课堂被看作一个微观的社会,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幼儿两种主要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师幼互动即为师幼两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由于传统的观念、制度性的角色身份及地位差异,“控制服从”成为师生间行为的主要属性,教师指向学生的行为其宗旨在于“课堂控制”,控制是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本质。课堂社会学的这种解释,赋予了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人际互动,尤其是同伴交往的特征,即师生角色带有社会规定性、特殊性和社会对师生角色的不同期望等,因而师生互动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定性和“控制服

22、从”的特征。但是在现实中仍存在相当数量的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平行影响与相互作用等。若仅仅强调“控制服从”,显然是不够全面的,也不利于理解师生互动中师生双向作用和交互影响的本质。6 4哲学基础我国从事主体性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主客体概念的界定是:“在任何实践认识活动中,作为实践和认识活动者、行为者的人是主体;而作为实践和认识对象的世界、事物和人是客体。” 7主客体关系只有在特定的实践认识情境中才会发生,而且,也只有在教育活动的每一特定情境和层次上分析师幼间的主客体关系,才能揭示具体教学活动和整个教育过程中师幼互动的辩证关系。抽象地谈论教师是主体或学生是主体都是没有意义的。教师与幼儿都是教育主体是

23、主体间性理论所强调的,“主客”和“主主”包含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只有恰当看待这种双重关系,我们才能区分师幼关系中的主客体,使教师和幼儿的主体性均能得到充分发挥。8(三)师幼互动的特征在明确了师幼互动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其特征,以便对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从总体而言,师幼互动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性。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本身所决定的,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无论是在与幼儿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是生活活动的互动中,教育性都是其首要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师生间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双方共同的促进和提高,尤其

24、是幼儿的学习、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以其特殊的地位存活于幼儿心目中,其有意无意间表现出来的对幼儿的态度、期望与评价,直接对学生的自我认识、社会行为、师幼互动及教育效果造成影响。第二,交互性与连续性。交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构成了师幼间的互动,他们双方总是基于对方行为来做出自己相应的反应。互动中双方的行为都会对彼此产生影响,具有双向交互性。然而这种交互影响不是某一时刻或间断性的,而是循环反复、连续不断的,前一阶段的互动还会对后一阶段的互动形成影响,是个链状式的交互循环过程。第三,系统性与综合性。师幼互动很少是一对一的,更多时候是一个教师与多个儿童间的互动,在这样一个网络系统中,师幼间双方关系的

25、影响具有辐射性和弥散性,师幼间的互动会影响着以后师幼双方本身的互动及该教师和该儿童与其他儿童、其他教师间的互动,甚至于其他儿童和教师以后与该儿童和该教师间的交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这样的网状互际又会包含于教学过程、日常生活、各种活动中的多种形式、丰富内容、特定情境的互动系统中。第四,组织性和非正规性。幼儿园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具有明显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为完成教育任务而有意识开展。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与交流则具有非正规性,这样的不正式有利于师幼间情感的充分与即时交流。(四)师幼互动的结构结合已有研究和思考,从师幼交往结构出发,师幼互动结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它们之间并

26、行于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之中。1.师幼互动的主体:教师与幼儿互为双主体共同参与互动。2.师幼互动的基础与条件:即师幼互动的具体情境和状况。3.师幼互动的过程:即师幼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4.师幼互动的结果:师幼双方对互动结果的认识、情感体验、满意程度及效果,对他人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影响等。(五)师幼互动的意义师幼互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效果。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茨在认真考察了瑞吉欧幼儿学校后提出这样的论断,仅仅通过考察师生关系就可以评价幼教机构的教育质量。和谐的新型师幼互动是沟通教师与幼儿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还是幼儿全面、健

27、康发展的支持系统。它不仅对幼儿发展具有多重意义,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幼教改革具有重大影响。首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认知能力获得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阶段,幼儿可以通过师幼互动获得教师所传递的丰富知识和各种技能,犹如花朵从大地中汲取所需的养分,这些养分可以帮助其认识周围的世界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是幼儿认识活动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教师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并精心创设活动的环境和平台,指导幼儿去认知和探究,教给活动的技能与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并懂得如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亚历山大(Alexand

28、er)、恩斯维尔(Entwisle)(1988)、艾里克森(Erickson)和潘恩塔(Pianta)(1988)等人在研究中先后证实了幼儿所经历的师生关系对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要促进儿童自我系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和品德的发展。9艾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既依赖于儿童的内部条件,也与强化和榜样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关。教师的言传身教是社会性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好像一面镜子,其示范作用会指导幼儿的社会行为,教师所教给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幼儿的许多诸如谦让、分享、协商、尊敬与

29、关心、谅解他人都是在与父母和教师等成人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师幼互动中,幼儿不仅从教师那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行为规范、交往技能,同时得到许多锻炼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示范、强化与帮助下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其社会性得到不断发展。再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并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存在着一种情感依恋关系。安斯莉(Ainslie)和安德森(Anderson)在研究报告中(1984)曾指明教师与其他养护者与幼儿之间主要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可有时也被认同为类似儿童与父母之间的那样一种情感依恋型关系,幼儿对教师的依恋与他们对父母的依恋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以情感为纽带的。若

30、教师能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怀与鼓励,使幼儿能觉察或感知到教师对他的爱意和关注,此时幼儿便会认为这个心目中的好老师很在乎他,那种幸福感会让他觉得这个老师真的很重要,于是依恋性情感便产生了。芬尼格丽斯坦森(Feeney,Christensen)和马拉维克(Moravcik)(1987)在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中认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的发展以及童年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与教师的诚实及他们对幼儿的尊重和细心照顾息息相关。因此,幼儿积极、愉快情绪的形成,安全感的获得,自信心与自尊感的发展与教师对他的尊重、支持、爱抚密不可分。当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获得安全感后,便会更加在意老师对其看法,幼儿往往更爱交往,与同伴

31、相处更为友好,这种交往经验和能力的养成将会影响到幼儿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方式与人际关系状况。最后,良好的师幼互动也会反作用于教师,它是教师在教育园地获得不懈耕耘的动力和源泉。苏格拉底曾说过,不是有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10教师与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当幼儿获得知识并快乐健康的成长时,教师便会欣慰的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在职业生涯中的倦怠可能也会得到消除。此外,和谐师幼互动还将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研能力的提升,继而将会对幼教领域的发展与改革产生重大影响。二、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分析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师幼互动

32、的宏观背景与微观过程相结合,在自然状况下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同互动背景下师幼互动的范围、发起、反馈、性质、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并对不同年龄班和不同类型幼儿园师幼互动特征作了深入比较与分析,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了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实质。(一)幼儿主体地位缺失1.从师幼互动行为的发起者看主体地位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反馈上都具有主动权,他们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但是,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却更多地处于主动者地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并未得以表现。由谁发起师幼互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互动双方在互动中的主动地位和重要性程度。本研究共观察和分析了4123个师幼互动案例,其发

33、起人的总体分布情况和各年龄班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表3:师幼互动中发起者的总体分布和各年龄班分布情况统计表年龄班频次发起者小班中班大班合计教师11249078012832幼儿5803923191291合计1704通过表3可以看出,由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在总体分布上和不同年龄班均远远多于幼儿 。在4123个师幼互动事件中,教师发起2832个互动,占了总数的68.7,可幼儿仅发起互动1291个,占总数的31.3。从幼儿发起的互动来看,小、中、大班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分别占幼儿发起互动总数的44.9、30.4、24.7,小班幼儿发起的互动相对更多一点,这与小班幼儿更需要寻求教师的关注和指导有直接联系,相

34、比而言,中班和大班幼儿较为独立,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小。相关研究也同样表明,发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师幼互动事件绝大多数是由教师开启的,共计407次,占师幼互动行为总量的69.1,而幼儿开启的互动行为事件(182次)只占总量的30.9。教师作为施动者所确立的互动行为主题被幼儿接受的比例高达95.8,而幼儿开启互动行为事件中被教师接受的只有66.5。并且,无论教师提出的行为主题事件为何种,都不会降低幼儿对教师的高接受取向,而教师对幼儿采取的反馈行为取向却因事件的主题不同而表现诸多差异。11因此,从师幼互动的发起者来看,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影响着绝大部分师幼互动的开启,使幼儿在互动中的行为受到

35、了左右,致使幼儿常处于服从、依赖和被动地位。2.从师幼互动过程看主体地位师幼双方主体参与和发挥的程度在师幼互动中也有充分体现,师幼互动过程中的双方地位和重要性程度的异同将会影响着互动行为所得到的反馈,进而关系到互动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分析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对对方行为的敏感性程度和反馈行为对于理解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其次,师幼双方对互动内容的决定程度也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出其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笔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和相关研究者类似的结论,不管是在哪一个年龄段的班级中,教师对幼儿发起互动行为的敏感性程度均相对较低,对幼儿所发出的互动信号相对不是太敏感。教师面对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有

36、的是没注意或不知道,有的是知道和注意了但故意不反应或不理会,还有的是故意转移了“话题”或以下令禁行。幼儿对教师的各种行为和互动信号更为在乎和敏感,并能做出相应的反馈。尽管有时幼儿也具有一定的低敏感性,那是因为没听见所以没反应和不知如何反应或不敢作反应。同样的低敏感性反馈行为,教师的有意性和支配性更强。对于任何一个师幼互动总有其特定的内容,虽然发起互动的一方决定着最初的内容,但这一内容能否被保持和延续下去并得到积极反馈和回答则取决于师幼互动的进一步发展。通常情况下,是否反馈或反馈的性质会对以后的互动过程造成影响。就幼儿发起内容看,以请求或征询许可、告状和发表看法为内容的互动得到教师无反馈或消极反

37、馈居多,而展示活动或活动结果、寻求指导或帮助等内容将会得到教师较多的积极反馈。而对教师发起的互动内容,幼儿无反应或消极反应偏多的有纪律约束、提醒、要求、询问和指令等,而对提问或让幼儿展演等给予的积极反馈行为更多。在互动内容的反馈表现中,幼儿常处于被限制或争取主体地位的层面上。12由此可见,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师幼双方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师幼互动处于一种严重的倾斜状态,教师居于更为主动和优越的地位,幼儿却相对被动,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二)师幼互动形式受限师幼互动本是一种重要的人际间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它的互动形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无需受互动背景和范围

38、等外界因素的限制。而现实中,幼儿的互动被严格的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行为。13互动方式也只是单一的语言符号,没有更多的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它互动形式。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特点,可将师幼互动背景分为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笔者在观察和分析中发现,学习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占了很大比例,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最少,生活动中的互动比例居于前两者之间。如表所示:表4:不同互动背景下的师幼互动频次百分比互动背景合计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频次百分比频次百分比频次百分比互动频次及百分比4123174842.497423.6140134.0从表4可看出,在

39、6所幼儿园18个班所观察到的师幼互动总频次为4123次,其中发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互动频次共1748次,占互动总频次的42.4;其次是生活活动,为1401次,占34.0;游戏活动为974,占23.6。这表明师幼互动在不同互动背景中具有不平衡性。在这三类活动中,教师较为重视“正规”的教学活动,师幼间问答、配合机会多,故学习活动中互动频次最高;生活活动多中教师常为安全、习惯、纪律、常规教育与幼儿发生互动,所以互动频次较高;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强,自由空间大,故互动频次低。表5:不同范围的师幼互动频次及百分比互动范围互动学习个别小组集体合计学习活动825(47.2)221(12.6)702(40.2

40、)1748游戏活动394(40.5)336(34.5)244(25.1)974生活环节760(54.2)345(24.6)296(21.1)1401合计1979(48.0)902(21.9)1242(30.1)4123表5说明,从互动的范围来看,面向个别的师幼互动频次最高,为1979次,占了互动总频次的48.0;其次是面向集体,互动频次为1242次,占30.1,面向小组的互动频次最少,为902次,占21.9。这种情况在生活活动中表现最为明显,教师忙于解决违规违纪和照顾、引导儿童而不断与幼儿发生互动。小组活动中,幼儿间因合作、商讨而增加了互动频次,导致师幼互动频次减少,所以在各种互动背景下面向小

41、组的互动频次均明显减少。(三)师幼互动效果不佳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既可充当互动行为的发起者,也是互动行为的反馈者,他们所发起的互动行为或反馈可表现为言语行为,也可表现为非言语行为,不管何种方式,在总体特征上都具有一定的性质倾向性,并带来不同的互动效果。师幼互动过程中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动的最终效果。结合师幼互动性质,笔者在借鉴了相关研究者的理论成果后认为师幼互动发起行为的性质主要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反馈行为性质则主要分为积极、消极、中性和无反应四种。其中,行为与当时互动内容相一致、与互动情景相适宜、正面有效、情感正向的为积极行为,而行为不适宜、反面无效或情感负向的为消极行为

42、,介于中间的为中性行为,而对对方发起行为没有任何反馈的归为无反应。14基于这一分类基础,笔者对师幼互动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深入认识师幼互动的效果。表6:师幼互动发起行为性质统计表发起行为性质积极消极中性频数9345182671百分比22.712.664.7由表6可以看出,师幼互动发起行为的总体性质以中性为最多,占64.7;积极行为次之,占了22.7;消极行为最少,占了12.6。表7:师幼互动反馈行为性质统计表反馈行为性质积极消极中性无反应频次9273712257568百分比22.59.054.713.8由表7可以看出,师幼互动反馈行为的性质总体分布仍然以中性为最多,占了54.7;积极行为次

43、之,占了22.5;无反应行为占13.8;消极行为最少,占了9.0。由图1可以看出教师发起行为总体以中性行为为主,其次是积极行为,最后为消极行为;而幼儿发起行为总体上也是以中性行为为主,其次是积极行为,消极行为最后,但是积极行为却明显多于消极行为。将教师与幼儿发起行为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幼儿发起的积极行为显著多于教师,而教师发起的消极行为多于幼儿。由图2可以看出教师与幼儿的反馈行为总体上均以中性为最多,积极反馈次之,接着是无反应行为,消极反馈最少。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幼儿,中性行为在互动反馈中都占了很大比重。师幼互动发起行为和反馈行为的性质分布情况说明,师幼互动中的中性性质的行为相对较多,且在很大

44、程度上多为一些空泛或无实际意义的互动,互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表8:幼儿发起的互动内容的性质和教师对其反馈行为性质的观察统计表互动内容发起行为性质(幼儿)反馈行为性质(教师)积极消极中性积极消极中性无反应展示活动或活动结果37.52.160.462.43.627.16.9寻求帮助与抚慰29.412.558.136.710.439.213.7寻求指导和帮助31.77.660.740.32.851.05.9请求或征询许可28.814.556.716.525.342.216.0发表见解47.65.447.031.48.751.28.7告状8.343.448.313.035.617.234.2提问、询

45、问15.20.484.424.033.037.65.4表白98.61.462.413.822.01.8表述客观情况30.517.352.228.421.342.18.2与教师共同游戏51.748.327.48.564.1告白46.653.421.918.442.017.7表8是在不同互动内容条件下师幼互动中幼儿发起互动和教师反馈行为的性质分布情况。由表可以看出,幼儿发起行为的性质多以中性为主,积极行为次之,消极行为较少。其中以告状和表白两项较为特殊,幼儿发起行为的消极成分在告状为内容的互动中明显多于积极成分,而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以表白为内容的互动中,幼儿发起行为的性质多为积极。深入分析后不难

46、得出,在这些互动中,教师的积极反馈更多集中于幼儿展示活动或活动结果、寻求指导和帮助、寻求关注和抚慰、表白等行为,这表明教师更愿接受此类行为。教师的消极反馈则集中于幼儿表述客观现象、告状和请求或征询许可等行为,表明教师对幼儿的一些自发性行为和愿望的不认可或不赞成。而对告状、告白等行为,教师在很多时候不给予幼儿任何反馈。表9:教师发起的互动内容的性质和幼儿对其反馈行为性质的观察统计表互动内容发起行为性质(教师)反馈行为性质(幼儿)积极消极中性积极消极中性无反应提问或让幼儿演示32.517.649.957.54.330.57.7指导或帮助34.83.961.336.57.448.37.8纪律约束6.253.340.58.431.037.623.0要求、提醒或指令13.038.148.918.821.342.517.4询问30.86.562.726.79.240.523.6评价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