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由逆转顺,近年来更是持续增长。对外贸易顺差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国内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资源价格、环境成本、产业群体、国家贸易政策、居民储蓄率、加工贸易的特点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外贸顺差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外贸顺差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提出了减少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对策和建议,这其中包括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同时还就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形势下,采取这些对策的具体方法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为切实的解决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真实可行的方法。关键词: 贸
2、易顺差; 货币政策; 外汇储备IAbstractIn this paper, continuing our current trade surplu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vealing the many years of accumulated surplus generat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especially the impact on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Chinas trade surplus in promoting the surge, high-
3、speed growth, the GDP of Chinas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operation posed a challenge. Analysis of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necessity, put forward policy proposals to ease trade surplus: the system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e use of tax lever open to adjust strategy
4、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so on. In recent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repeatedly asked China to revalue its currency, the yuan, to solve the trade imbalance. Balance of RMB exchange rate is objective existence, but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al economy, no one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equi
5、librium exchange rate of foreign trade surpl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ce of social work is to save the basis of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s that has little effect on China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otivation to revalue the renminbi, this rationally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6、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rade surplus; Monetary policy;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引 言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与他国完全隔绝的状态下生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立发展。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都与其外部经济密切相关。而对外贸易是联系各国经济交往的纽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在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它是一国参
7、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在实物形态上满足扩大再生产比例关系的需要,而且利用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较差异,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价值量。自从1992年的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由1992年的210亿美元(当年GDP的5%)增加到2009年6月的2.4万亿美元(接近当年GDP的一半)。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外贸顺差激增倍受关注,外贸顺差过大被视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不少西方媒体、学者甚至政府机构含沙射影,暗示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破坏自由竞争。过去两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进一步把这场争论推向了高潮。认为这是
8、导致他们国内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问题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在沉寂多年后重视。持续巨额的外贸顺差及其引发的贸易摩擦和汇率升值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研究意义l、贸易差额研究的理论意义首先,从研究视角来看,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对外贸易差额,这在国内是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本专著专门研究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倒是成百上千,但学术论文往往囿于篇幅限制,仅能就对外贸易差额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阐释和完善的政策建议,总有挂一漏万的缺憾。中
9、国的贸易顺差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生成,如果不把中国的贸易差额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以系统考察,难免造成对贸易差额的片面理解并在操作中造成决策与制度安排的失误,这就要求以系统论的视角来研究贸易顺差问题。其次,从研究内容来看,对外贸易顺差实质上是节约社会劳动。就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及获利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是研究内容的一种丰富。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总结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外贸顺差对宏观经济的利弊分析,映证外贸顺差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分析与概括,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2、贸易差额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一
10、,中国外贸顺差及其引发的贸易摩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到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外汇储备等诸多方面。众多现实问题的落脚点,都归结到了外贸顺差问题上,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二,只有对中国整个的外贸顺差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明确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着眼点和立足点,缓解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才能正确定位贸易政策,改变出口支持方式,改进贸易政策目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高自由竞争程度。这也应是今后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第三,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美国高
11、消费低储蓄的态势已经难以维持,美国经济的调整必然导致中国海外市场的大幅萎缩,极大地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可能使中国出现贸易差额逆转态势。而贸易差额事关国计民生,与一部分国人的就业休戚相关。对中国贸易差额的发展趋势予以预测以利于提前应对,这对于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并引发了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成因、影响、可持续性及如何改善等方面进行过深入地探讨,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样化的解释。本文先对这些观点做一个简单的梳理。1
12、、国外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成因分析对中国外贸顺差的成因,各国学者争论不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外观点有:(1)汇率低估说以莫里斯.戈德斯坦(Morris Goldstein)和尼古拉斯.拉迪(Nicolas Lardy)等为代表的海外学者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15%-25。他们认为,人为压低的人民币汇率使中国出口产品国际价格偏低,增强了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人民币应一次性升值15.25后,再允许有一个宽幅的波动区间(上下10)才能平衡经常项目。事实上,奥巴马政府也持此观点,并持续施压,欲迫使人民币升值。圆克鲁格曼(2009)认为“中国巨大贸易顺差是政府干预操控汇率
13、的结果,整个世界不可能继续接受中国现在如此大的贸易顺差数字,中国顺差可能不会持久。”(2)内需不足说以Mikinnon,Roach,Rogof,Browne等为代表。这一观点以宏观经济恒等式为基本依据,认为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造成旺盛的进口需求;而中国则内需不足,过度储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形成强烈的出口冲动。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导致进口增速始终赶不上出口增速,这是造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中国应该放弃“出口导向发展战略,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外贸平衡,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需的过度依赖。Roach认为,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态势难以维继,美国经济的调整必然导致中国海外市场的大幅萎缩,这会极大影响
14、中国的对外贸易。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损害了消费者信心,国际需求锐减,2009年中国的外贸顺差旋即骤减。(3)生产供应链说彼得.恩加迪奥,德克斯特.罗伯茨认为中国商品的低价格不完全是廉价劳动力造成的。例如,即使珠江三角洲的平均工资已高于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但是中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条,以及国内供应商之间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中国出口商可以迅速、低成本地获得原材料,从而在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仍然具有成本优势,外资企业仍更愿意在珠三角投资设厂。(4)外商直接投资说Burke.James、Taikun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大量外资跨国企业投资中国,跨国公司出口的
15、增加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2.国内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问题的观点 (1)产业转移说张薇,陈仲常等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使制造业加速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恰逢改革开放,给予外资较为优惠的政策安排,又具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从而吸引众多外商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外资企业一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推动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为中国引入了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将产品返销母国,并占领全球市场,同时导致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陈继勇、刘威则认为亚洲国家或地区对我国的持续产业转移间接扩大了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使贸易顺差加速虚增
16、。(2)贸易壁垒说黄瑞玲、黄忠平,彭有祥等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体现在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中,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高技术产品,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品。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较大,但一些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加强对华出口管制,对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设置种种出口壁垒,限制了中国进口规模的扩大,使美国丧失许多出口机会,从而人为扩大了中国的顺差。(3)政策鼓励说高敬峰、黄黎明认为我国外贸顺差的不断增加,除了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的因素外,对外开放中包含的许多奖出限入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政策以及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等,对进口则设置较多壁垒以保
17、护民族工业发展都使我国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大,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最终客观上促进了顺差的扩大。王丽军、周世俭强调,政府应该进一步上调大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政府出台的出口刺激政策力度还可以更大。(4)要素价格说姚枝仲强调近年来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国内工资增长是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贸易顺差急剧扩大的内在原因。任晓娜、李伟伟认为由于国内水、电、土地等能源资源与环境要素价格过低,使国内许多产品生产价格仍然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利润的驱动下,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强劲增长,这也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吴晓灵认为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是在比较优势原则下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的结果。(5)发
18、展模式说张旭宏认为:消费品进出口差额也是外贸顺差的来源。我国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消费品数量巨大,而消费品的进口却很少。同时近年来我国国内一些产业如钢铁、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快速发展,已经部分实现了进口替代,导致进口减少,贸易顺差增加;谢敏慧则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入手,认为汇率不是导致中美以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贸易越来越不平衡的关键问题,而是由于中国一味仿效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走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才导致贸易顺差扩大。(6)产能过剩说任晓娜、李伟伟认为国内无法容纳的过剩产能,如纸制品、肥料、塑料、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生产能力,在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对外出口便成为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重要渠道。
19、这些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国际市场进行消化与吸收,以实现国内经济平衡。这必然造成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中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的文献,掌握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实践与理论成果;2. 比较分析法贸易顺差问题是一个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经济与社会等密切相关的问题。论文从历史回顾与现实观察、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作用等方面,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证明发展战略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密切关系。3. 静态分析法与动态分析法中国的贸易顺差既是国际收支在某一时段上的反映,又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目前既是一种失衡状态,又是一个发展过程的
20、结果。因此,对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研究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才能较全面地进行研究与分析。四、创新之处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闯题1.创新之处2.不足之处当然,本文仅仅是对中国对外贸易这一领域部分问题研究的初步尝试,尚有许多相关问题未能涉及。而且,即使是本文中涉及到的问题,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见识有限,在许多方面也远不够深入和前瞻,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收支双顺差下我国经济政策的选择与调整等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目 录摘 要Abstract前 言 一、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5二、贸易顺差对我国外贸的影响5(一)贸易顺差的优势6(二)贸易顺差的劣势6二、我
21、国外贸顺差产生的原因8(一)巨大的环境成本8(二)低廉的资源价格8(三)集中的产业群体9(四)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9(五)高储蓄率与外贸顺差10(六)加工贸易发展与外贸顺差10三、改善贸易差额的政策建议11(一)调整外汇储备制度11(1)管理外汇储备11(2)放宽企业及个人用汇政策,扩大技术创新用汇量11(3)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黄金储备11(二)调整开放策略,扩大内需12(1)运用税收杠杆,调整外贸顺差12(2)从战略上改变外贸依存度偏高,储蓄率偏高,内需不足12(三)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途径13(1)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走出富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13(2)改变外贸增长方式和管
22、理模式13(3)改善我国外贸的智力基础13(4)有效运用相关政策14结 论15致 谢16参 考 文 献17一、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自2002年以来,中国货物进出口已经连续5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8%;2006年外贸顺差177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据海关初步统计,2007年1月10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5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9858.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7734.8亿美元,增长19.8%。外贸顺差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23.7亿美元。巨额的顺差说明我国过分依赖国外市场,这就说明有必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币也面临继续升值的压力
23、。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分析,能更好的了解到其中的优劣,为最终找到最优的解决途径提供依据。(一)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中国的贸易顺差现状,令人民币一直面临着更快更大幅度升值的压力。事实上,自2005年7月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并一次性上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至今已经升值了将近6。但是美国和欧盟都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让人民币更快升值,以解决贸易不平衡。他们认为,人民币的币值被严重低估,从而为中国的出口工业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目前中国在出口贸易竞争中,主要还是依靠数量和价格优势竞争,企业科技创新和营销能力发展还很滞后。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日渐
24、尴尬:一方面是接踵而至的各种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却是量增价跌后利润的日益微薄。长此以往,中国企业将陷入“悲惨式增长”的困境。 (二)贸易顺差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到了重重阻击:欧盟对中国皮鞋、彩电实施反倾销,对中国打火机实施新CR法案;美国对中国打火机进行“337调查”用四面受敌来形容“中国制造”的处境并不为过。“Made in China”让中国企业很骄傲,然而,辉煌的背后是让人羞于启齿的话题。中国的贸易顺差现状,令人民币一直面临着更快更大幅度升值的压力。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国贸易目的地集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战略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攀升等诸多弊端。
25、高额顺差加大中国经济增长风险,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引起各方警惕。目前中国在出口贸易竞争中,主要还是依靠数量和价格优势竞争,企业科技创新和营销能力发展还很滞后。(1)贸易顺差的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拉动GDP增长、扩大就业及促进技术进步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拉动GDP增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净出口对GDP的直接贡献。按照支出法GDP核算公式,净出口越大,对GDP的直接贡献越大。2005年,我国净出口将接近1000亿美元,创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顺差,对GDP增长的贡献将介于3%-4%之间,作用巨大,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充沛动力。第二,扩大就业。净出口扩大
26、,主要出现在出口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而进口增速放缓。出口的高速增长直接扩大了出口部门的就业工作,间接地扩大了国内相关配套行业的就业。第三,促进技术进步。近年来加工贸易结构正在发生着一定的改变,产品结构从最初的初级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逐渐走到了包含更多的IT产品、机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这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很快,其中90%左右是靠加工贸易出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贸特别是加工贸易对促进我国技术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1994年至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已连续13年呈现顺差,2007年这一势头仍将保持,这固然令人可喜,但亦是喜忧参半。贸易顺差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给经济政
27、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难题:不断积累的贸易审查对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产生很大冲击,反过来,企图抑制顺差的宏观政策措施却又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2)贸易顺差的弊近年来,巨额贸易顺差的负面影响逐步显露了出来,主要表现在:第一,贸易摩擦增多。与红红火火的外贸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是频繁的贸易摩擦。较大的贸易顺差,成为美欧等国对中国商品设限的主要口实之一。目前对我国纺织、服装、家电等反倾销调查此起彼伏,洞外末朝还呈现从贸易领域向投资、金融、汇率等领域延伸的趋势。对外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不仅会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还会对宏观调控和对外政治外交关系造成严重干扰。第二,进口资源依存度提高。我国出口产业的发
28、展主要以来粗放型增长方式,由于我国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战略资源对外依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多种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40%以上,如对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35%、36%和46%,镍和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55%以上。第三,贸易条件恶化。低下的出口效益问题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大多出口商品和石油存在比价关系,但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升,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却不断下跌,近几年,我国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14.2%。近年来,我国每出台一项出口鼓励政策,之后都伴随着外国企业对中国出口商的压价,而我国企业为了保住国外市场国
29、外市场份额,不得不屈从采取降价措施,使我国政府给予本国企业的优惠转手让渡给了国外,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第四,货币升值压力增大。巨额贸易顺差导致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已经成为宏观调控面临的棘手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大量的贸易顺差,一方面增加了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也增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3)外贸顺差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的具体表现外贸顺差的激增,对实现GDP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提出了挑战。 1.贸易摩擦升级。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到了重重阻击:欧盟对中国皮鞋、彩电实施反倾销,对中国打火机实施新CR法案;美国对追究打火机进行“337调查”,用四面受敌
30、来形容“中国制造”的处境并不为过。“Made in China”让中国企业很骄傲,然而,辉煌的背后是让人羞于启齿的话题。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反倾销报告显示,中国已连续11年称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WTO成员国所提起的反倾销案件中,高达六分之一是针对中国企业。 2.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中国的贸易顺差现状,令人民币一直面临着更快更大幅度升值的压力。事实上,自2005年7月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并一次性上调人民币对蜜源的汇率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至今已经升值了将近6%。但是美国和欧盟都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让人民币更快升值,以解决贸易不平衡。他们认为,人民币的币值被严重低估,从
31、而为中国的出口工业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3.外贸依存度加剧。据统计,198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12.5%,1990年超过30%,2000年达到44%,到2004年上升到60.0%,2006年达到67.3%的历史最高水平。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国贸易目的地集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战略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攀升等诸多弊端。高额顺差加大中国经济增长风险,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引起各方警惕。4.外汇储备膨胀。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6%。贸易顺差使得中央银行很难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为了保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
32、,央行不得不用大量2票据或其他手段来进行对冲,购进外汇,放出人民币。这样就使得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到限制,在某种程度上,货币政策操作的独立性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外汇储备管理难度加大。 5.中国外贸企业陷入“悲惨式增长”。目前中国在出口贸易竞争中,主要还是依靠数量和价格优势竞争,企业科技创新和营销能力发展还很滞后。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日渐尴尬:一方面是接踵而至的各种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却是量增价跌后利润的日益微博。长此以往,中国企业将陷入“悲惨式增长”的困境。二、中国现阶段外贸顺差持续的原因导致中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因素有很多,如低廉的资源价格、巨大的环境成本、集中地产业群体、国
33、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外汇储备的原因、加工贸易发展等等。(一)低廉的资源价格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在劳动力资源与初级产品资源方面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低廉的价格已经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国一直采用廉价的资本使用价格(很低的利率)“补贴”了“工业生产传导链”上的上下游利益主体。传导链的上游它不仅享受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而且还享受了廉价资本带来的“补贴”效应。这些生产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企业就愿意控制价格增幅(实现更多的竞争利益),卖给工业链条下游企业。(二)巨大的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我国现在疯狂
34、的追求GDP的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用“青山绿水”换来的。我国现在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在生产过程中,更多的是片面的考虑经济效益而没有考虑到环境成本。这种县乡同时透支着当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利益。长期以来,我国以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出口为导向、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模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为了维持进一步的发展,必然会加剧我国资源环境的压力,给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严峻挑战。 资源的开发一半会引发环境问题,使我国近年来逐渐开始重视环境税的征收,使环境税成为影响资源价格的重要部分。尽管目前我国已存在若干具有法律基础又具有环境和紫资源意义的税收政策与渠道,但与国外相比及与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相比
35、仍差距甚大。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没有把煤炭消费纳入到征收范围内,石油产品的总体税负低(仅占总价格的25%以下),超标排污收费明显偏低、收费项目不全和收费覆盖面不够等。因此,完善环境征收体系将对资源价格的合理确定具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对紫云的节约、资源消费品种的选择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三)集中的产业群体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或是直辖市,对三资企业实行政策优惠,目的在于形成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产生资源急剧效应,降低社会成本,有利于企业间学习与交流创新,可以提高品牌效应以及培育分工协作的竞争机制。 具体来说,产业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
36、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处于保护本国的优质产业和就业水平,平衡国际收支,保证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等一系列因素,我国在当前的对外贸易中采取了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这种保护下的贸易使我国的部分产业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虚假繁荣。另外,对外贸易对我国从1985年4月开始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影响深远,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产品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从而使本国产品以不
37、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与外国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四)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转自易纬部分文摘: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以产业集中度作为反映市场竞争程度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它的基本逻辑是:较高的集中度表明更多的销售额活其他经济活动被很少一部分企业所控制,从而这一小部分企业拥有相当的市场支配力,特别是价格支配力,使
38、市场的竞争性较低。但非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对这一逻辑提出了障碍等其他因素有关。正如保罗撒谬尔森所指出的那样,一个由耽搁企业构成的产业的集中度可能为100%,但是如果潜在的供给弹性足够大的话,该厂商的垄断势力可以为零。如果存在着一种能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那么现有的垄断就会收到新进入者活该产业中原有边际厂商扩张引起的冲击。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如潜在的供给弹性足够大),集中度高并不意味着市场的竞争性弱,高集中度可能与激烈的竞争并存,尤其是在当今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五)高储蓄率与外贸顺差 按宏观经济学原理,外贸差额应与储蓄与投资之差相等。即X-M=S-I,这里的S是宏观意义上的国民储蓄,是一
39、个流量指标。企业利润、政府预算盈余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都属于宏观意义上的国民储蓄。居民、企业、政府三个部门的国民储蓄形成国内投资的资金来源,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部分形成经常帐户的盈余,其中主要是贸易顺差,所以国民储蓄越是大于国内投资,贸易顺差就越大。中国近年来一致呈现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企业储蓄率“三高”局面,并且储蓄率一直高于投资率。储蓄是一定要转化为投资的,国内吸收不了的储蓄就决定了中国必然以出超的方式将资本借给存在储蓄缺口的国家,从而形成对外债权。所以,高储蓄率是外贸顺差的根本原因,可以预见,只要国民储蓄率高于投资率的情况不变,贸易顺差就将延续。(六)加工贸易发展与外
40、贸顺差 加工贸易迎合了产品内分工的国际化要求,而中国也具备产品内分工的禀赋优势,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因此产生了产品内分工时代背景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互动关系:加工贸易作为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得以迅速发展,正在形成以中国为加工中心,以东亚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欧美为核心的技术研发方和主要市场的新的产业链,特别是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实现与参与的加工贸易真出口的半壁以上江山。加工贸易的发展,是构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因此,加工贸易积累的贸易顺差可以理解为使中国经济开放成长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可持续现象,具有经济合理性。加工贸易造成的贸易顺差很难通过宏观调控解决。加工贸易是中国
41、企业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产物,是中国重点发展的贸易方式,目前,国外的投资正往高新技术方面不断增加,说明产业转移还没结束,这一经济结构还将持续,况且,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需要加工贸易的继续推动。三、改善贸易差额的政策建议 鉴于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持续、过快增长,政府需要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调整外汇储备制度(1)管理外汇储备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关系体制是央行几持有储备又经营储备。从信托角度讲,相当于集受托人与托管方于一身,这样具有潜在的道德风险。借鉴国际上和东亚储备管理的基本框架,可以按照“安全、灵活、保值、增值”的外汇储备管理原则,将储备分为投资头寸
42、和流动头寸两部分。央行持有流动头寸部分,用于满足支付和稳定货币政策的需要。投资头寸部分由新成立的中国外汇投资有限公司按市场化方式管理和运作,可用于国内外(主要是国外)参股,更具有增值、盈利的倾向。对于从央行期债券获得。这样,过量的外汇储备将由专业不投资公司“疏导”到境外进行投资,而过量外汇储备导致的人民币放款也回笼到央行受众,不断积累的外贸顺差对常规货币政策制约的矛盾便能得以缓解。(2)放宽企业及个人用汇政策,扩大技术创新用汇量 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过量的重要原因是现行的结售汇制度。我国汇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愿结汇、藏汇于民,但是,完全的意愿结汇需要资本项目放松管制,现在条件还不具备。可以
43、遵循渐进法则,逐步放松外汇结汇制度,允许部分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自愿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资产,这可以减轻贸易顺差给央行造成的外汇占款和对冲压力。通过制定一些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利用外汇资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支持个人到技术先进国家学习和深造。还可以动用现有的外汇储备向本国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注资,让被注资以外汇购买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也可以公用现有的外汇储备收购某些国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等。(3)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黄金储备 当今世界上,黄金仍然是最具魅力的保值增值投资工具。在金价稳中有升,美元未来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黄金储备,不仅有利于抑制因美元贬值而导致的外汇储备缩水,而且进口黄金可以
44、减少外贸顺差。(二)调整开放策略,扩大内需在工业化过程中,扩大内需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扩张性经济政策除了针对即期萧条状态之外,进一步的意义则在于,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城市化进程具有不断加速的趋势,这些特征客观上决定了采取必要的经济政策往往是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产出水平有着普遍的、持续的影响 力,有力地支持了“发展是硬道理”观点。这是迄今为止出台各项经济政策和应对各种危机办法的基石,也是政府大有作为的理论依据。但是,迄今为止,不财政政策的作用力为何这么有限,带动经济增长的力度,持续的时间为什么这么短暂?可以摆出统计数据来说明这一结果:从1998年
45、下半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来,政府性投资并没有引致民间私人投资,虽然工业产品产值仍然增长较快,但,投资开始出现断层现象,现在人们紧紧盯住物价,看物价能否回升,产出能否持续增长,担心仅凭已实施的那些财政政策的力量其不足以引致民间私人投资,显然,这就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运用税收杠杆,调整外贸顺差 适当改变长期以来坚持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开放策略。减少和取消出口退税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和取消其他进口限制性措施,从而实现进出口贸易差额的缩小。 (2)从战略上改变外贸依存度偏高,储蓄率偏高,内需不足的状态 内需不足是外贸顺差的重要因素之一。遗憾的是扩大内需的口号喊了多
46、年,居民的最终消费率还是偏低病人下行,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62%下降到2005年的52.1%,社会分配不平衡,20%的人占有80%的储蓄,这种储蓄结构决定了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储蓄率偏高,从而导致对外需的过渡依赖。必须把扩大内需问题上到战略层面来规划:应加快和完善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为扩大内需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储蓄转变为多元化的金融资产,实现储蓄、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三)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途径 在工业化过程中,扩大内需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对于发展中国家
47、来说,扩张性经济政策除了针对即期萧条状态之外,进一步的意义则在于,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城市化进程具有不断加速的趋势,这些特征客观上决定了采取必要的经济政策往往是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产出水平有着普遍的、持续的影响 力,有力地支持了“发展是硬道理”观点。这是迄今为止出台各项经济政策和应对各种危机办法的基石,也是政府大有作为的理论依据。但是,迄今为止,不财政政策的作用力为何这么有限,带动经济增长的力度,持续的时间为什么这么短暂?可以摆出统计数据来说明这一结果:从1998年下半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来,政府性投资并没有引致民间私人投资,虽然工业产品产值仍然增长较快,但,投资开始出现断层现象,现在人们紧紧盯住物价,看物价能否回升,产出能否持续增长,担心仅凭已实施的那些财政政策的力量其不足以引致民间私人投资,显然,这就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走出富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比如,我国现在“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状况,可以向日韩在化道路上品牌塑造汲取游泳经验:严把出口商品质量关;坚持自主品牌,重视技术创新;重视产品的形象宣传;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品来带动产品出口;重视人才的培养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才会逐步实现。(2)改变外贸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改变当前对外贸易的粗放型状态,转向集约型经营,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