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学科教学常规都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开展课外活动,每周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00字。事实上,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阅读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知识是广博的、互相联系的,尤其是语文。课本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学习,而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刺激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课外、课内便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意义。 然而,目前我们的
2、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有的是蜻蜓点水,聊胜于无;有的是花拳绣腿,流于形式;有的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还有的,则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一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课内知识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 3.使学生品味人间的喜怒哀乐,体验人生的滋味。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受到教育,得到愉悦,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二指导措施 要把课外阅读开展好,除了认识到位,还需要措施到位。没有得力的措施,课外阅读想得再好,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一有指导。包括常规指导和专题指导。常规指导,如
3、中学生适合读哪些书,在什么时间读,是精读还是泛读,怎样做读书笔记,等等(在写作课上进行)。专题指导,包括明确阅读目标、推荐阅读书目、布置阅读要求。二要注意方法1、提高科内阅读效率,研究课内阅读教学方法,建构课内外阅读和谐发展的运行机制,改革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加强课外阅读经典的前提。一定要充分认识课内阅读教学只是一条腿,要有课外阅读这条腿与之配合,才能走得稳走得快;一定要从繁琐的形式主义教学中解放出来,教课文要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紧扣一词,教活一篇;或抓住一句,串联整篇;或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要在“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上做文
4、章。 2、落实市教育局倡导的“严格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 3、育儿之成败,“养成”是关键。学校大队部在花大力气,开展养成教育;经典阅读教材中也有这方面的大量内容。因此将学校的大队部开展的晨周会、班队会、常规教育、养成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相机穿插弟子规、孝经等经典阅读内容加以诵读,使读教一体,融会贯通。通过引导孩子在读经典中,赋予孩子“经典”的生命之背景,确立一个对比圣贤之标准,则师长无忧矣。 4、这套经典阅读教材采用汉语拼音形式,利于学生认读,解决了阅读中古文拦路,偏字拦路的问题。但是文中的一些观点学生不懂,既不能强求全懂,也不能置之不理,教
5、师要有选择的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正式在阅读经典中的“经典”。阅读指导课目录第一课时:唐诗三百首解读 第二课时:上下五千年解读第三课时:边城 第四课时:红楼梦判词赏析第五课时:平凡的世界第六课时:白鹿原第七课时:千年一叹第八课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九课时:怀念徐志摩-吻火第十课时:谚语、俗语、歇后语赏析第十一课时: 精彩段落赏析第十二课时: 巴黎圣母院第十三课时: 学习论语第十四课时:读、译、背论语经典名句第十五课时:三国演义研究性阅读第十六课时:家阅读导读第一课时:唐诗三百首解读 设计理念: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俗话说:“
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开展唐诗三百首课外阅读活动,旨在通过揣摩、积累、和领悟古诗,使学生受到特殊语言和中国文化滋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弘扬民族精神及奠定语言、文化素养功底。活动准备:1、人手一册唐诗三百首,熟读背诵。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准备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活动片段(一):诗词知多少第一关画中有诗 1、(课件出示黄鹤楼的图片)师:这些美丽的图片,让你想起了哪首诗?(生:崔颢的黄鹤楼)2、指名学生背诵崔颢的黄鹤楼(出示古诗黄鹤楼)。3、课件出示蜻蜓小荷图,师:你觉得哪首诗最能体现这幅画的内容呢?(生:杨万里小池)。4、指名学生背诵杨万里小池,课件出示古诗小池
7、,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一起诵读这首诗吧。5、课件出示农民锄禾图,师:真辛苦哇!(生背李绅悯农)。6、课件出示雪天老翁独钓图,师:寒风呼啸、雪花飘飘、白发老翁独钓!让人不免想起(生齐背江雪)。7、出示有黄鹂、翠柳、白鹭、雪山、船等景物的图片,师:请仔细看图,这美丽的景色不禁让我们想到了(生:杜甫绝句)。8、学生背诵绝句(课件出示古诗绝句)9、师:看!多么漂亮的梅花啊!(课件出示墨梅图)这让你想到哪首诗了呢?(课件出示王冕的墨梅指名生读)10、师拿出石灰说:看到它,你想到哪首诗呢?(指名生背诵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大家要不要学习它的这种精神?(生:要)让我们好好读读它!11、师:这
8、一幅幅图,多么感人的场面啊!看了这情景,你想到了哪首诗?(生:游子吟)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母爱是纯洁的、善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诵读这首诗吧。12、师:美丽的风景多么迷人呀!谁来背背关于这种情景的诗呢? 13、课件依次重现前面的画面 ,指名学生看图背诗。师:大家看的真仔细!背诵的也不错!第二关结对子1、课件出示题目:1、不识庐山真面目, ( )。2、相看两不厌, ( )。3、山外青山楼外楼,( )。4、黄沙百战穿金甲,(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 ( ) ,二月春风似剪刀。7、 ( ) ,天下谁人不识君。8、 ( ) ,人间能得几回闻?初唐时期有四位杰
9、出的诗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1、( ),代表诗( )。 2、( ),代表诗( )。 3、( ),代表诗( )。4、 ( ),代表诗( )。活动片段(二):分享-我最喜爱的一首诗1、师:读了唐诗三百首同学们都做了读书笔记,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2、“小书法家”上台表演书法。3、“演说家们” 诵读自己的读书笔记。 4、展示自己的诗配画作品,交流评比。活动片段(三):古诗考级学生分组考级,填写古诗考级卡.教学反思: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我认为,诵读古诗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在诗人眼里,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
10、一水都富有诗意,优秀的诗作充满了诗情画意,常常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活动中,“画中有诗”的环节, 我运用电教手段,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诗画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领略了古诗中的诗情画意。“分享”环节,则更多的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鼓励学生畅游诗海,选择自己喜爱的诗,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或写读书笔记,或制作诗配画作品,或有感情的诵读
11、学生或动手,或动口,但首先是动脑和动心的过程,这一过程无疑使学生加深了对诗的领悟,感受到唐诗古韵的独特魅力。活动中,适时的把课外阅读和学校的古诗文诵读考级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古诗文背诵考级不再是任务,而是一种乐趣。第二课时:上下五千年解读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对各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要求。上下五千年是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内容丰富,故事性极强,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而且自己也能读懂。结合我校科研主题,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和赏析表达方式的能力;教学难点是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鉴于本班学生采用了书
12、籍的不同版本,为了引导他们课外相互漂流,于是,我就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设计了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赏析课。本节课前我已将其书推荐给班级同学,他们依据我的要求,制订了读书计划,一边读一边填写了自制朝代故事人物表,充分体现了自主阅读的思想理念。教学目标:1、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2、使学生学会精读文章集中表现思想情感的语句;3、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和赏析表达方式的能力;4、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能力;教学难点: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略读上下五千年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读书情况,赏析优美语言:五千年的历史长廊,风云变
13、幻;五千年的文化长河,灿烂辉煌;五千年的人物长幅,千姿百态;五千年的战争长卷,硝烟弥漫。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然后说说从上下五千年的序言中知道了什么?指说引读。2、按朝代顺序,我们可以更有序地记住许多历史知识。3、出示,按小组讨论说一说。4、向大家汇报,一小组四人可以按次序地每人读一句,也可以一起读。5、比较赏析读:这样两段文字,你喜欢那一段?为什么?6、有感情地读。二、导入赏析人物形象:上下五千年不仅给我们塑造了流芳百世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形象,还毫无避讳地指出了暴君昏王、乱臣贼子的罪恶。(板书:人物形象)(一)同中求异:我们语文书中的司马迁给我们留下了发愤著书的形象,那么这本上下五
14、千年中的司马迁会是个怎样的形象呢?快速地读读其中的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比较两文的题目和内容,你一定会有奇怪的发现。(板书:比较)1、学生自读,比较发现。2、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同 异)什么原因呢?3、自主探究:中心不同,选材不同,品读不同。3、面对司马迁忍辱写史记,你认为提哪个问题,可以带领同学们精读此文?4、指说: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忍辱写史记?5、出示,快速自读勾画批注。6、交流1:他想到了孔子厄而著春秋、孙子膑而著作兵法、屈原逐而著离骚,这些伟人都是在遭逢了一场大难之后,忍受住磨难而著书的。我的史记一书刚刚开始,为什么不能忍辱负垢将它写完呢?这样,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这项伟大的工
15、程,以坚强的隐忍精神和勇气投入到忘我的写作中去。 (1)出示,“忍辱负垢”什么意思?他是怎样才忍住的?读这些故事你可知道?(2)指说(读故事) (3)指读。交流2:司马迁的忍,体现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过程中的不屈不挠,体现了坚强的意志。这种坚强不是那种一折就断的脆钢,而是虽百弯而不折的韧钢。他把个人的痛苦、耻辱埋在心灵的深处,对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视而不见,用不息的奋斗,为人类写出不朽的诗篇,用坚定的脚步走向永恒。(1)司马迁的崇高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这一理想是崇高的?(2)为了崇高的理想,面对朝中一个个官员的嘲笑,他是怎样想的?为了崇高的理想,面对那些后宫太监的一句句风凉话,他是怎么做的?为了
16、崇高的理想,面对亲朋好友的一次次疏远,司马迁是怎样想的?(3)面对一次次的难堪、嘲讽、疏远,司马迁没有倒下,他勇敢地站起来,一心扑向自己崇高的事业。齐读(4)背诵。(5)这段话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6)出示,总结,这样文中的精彩语段,结合自己的启发,就成了一次绝好的读书笔记。7、把司马迁忍辱写史记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对照起来读:司马迁给你带来怎样的印象?8、这样通过对比读两篇都是写同一个人的文章,我们不仅能深切体会到中心与材料的关系,而且还能更全面地感受人物的形象。这种对比阅读方法叫“同中求异”。(板书)(二)异中求同1、让我们再来快速读读韩信忍辱的故事,再与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比较读,说说他们的相
17、同处。交流:忍辱负重,成就事业从哪里可以看出韩信是个忍辱负重的人?2、学生读,交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时的韩信心中想的是什么?学生说,读背诵韩信是不是他们所说的胆小无能的人呢?3、这样读两篇故事写不同人的故事,而归纳求得相似地方的阅读方法叫“异中求同”。(板书)(三)总结,读读后感上下五千年,能够为着自己崇高理想而忍辱负重的人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人?将这些故事的简要内容,与自己的感悟、体会、想象、启示等有序地整理,就能形成一篇较好的读后感。请你读读老师写的读后感,说说给你的启发。上下五千年中,不仅有许多忍辱负重而奋发有为的人,还有向郑和一样为国效命不畏艰险而出远门的人,如张骞、唐玄藏等,还有
18、许多君王,贤君与暴君可以对比读,英雄刘备与曹操可以连起来读三、自主作业:从上下五千年中,自选两篇写“帝王”(英雄等)的文章,自主阅读,想一想他们(她)有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写一写读书笔记。还可以相互交换书籍,读同写一个人的几篇文章,从中比较不同点,写一写读书笔记。第三课时:边城设计指导思想 处于“慢慢走,欣赏啊”这个专题中的边城(节选)是一篇散发着魅力的小说。这篇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历程中的一小段。专题名提示着读者要慢慢欣赏,欣赏什么?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波澜曲折的情节,要欣赏的是作者想展示给读者的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在设计
19、教学时,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小说环境描写的细致体会便成为把握的重点。在解读边城时,我们就要把目光投注到人物上,投注到环境上。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都是怎么展现的,他们处的环境是怎样的,环境的设置为人物性格的展现起什么作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人物又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怎样的联系,这些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的体现出来。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体验小说的环境美又成为重中之重。都说环境是为人物服务的,在这篇小说中,人物又何尝不是为环境服务呢?这可以在教学中点到。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学生能尝试鉴赏淳朴的人情,体会人物之美。2结合对文本后面链接的学习资料的研读,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以
20、达到深入了解文章主题的目的。 3欣赏作者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导入小说之中的表达方式,学习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初步了解沈从文的小说风格。2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重点把握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3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导入。二、作者简介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22年离开湘江只身来到北京。后来到北大当图书馆馆员,边拼命读书,边拼命写作。1934年发表边城,成为“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沈从文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很受关注,海外对其作品评价很高。是一
21、位由国外而红及国内的作家。他的作品表现的是文学最本质的东西,即“情”,这也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 三、情节概述1、了解边城全文的故事情节 根据课下注释了解情节梗概,有条件的话鼓励学生阅读边城全文。2、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节选部分的情节内容。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湘西过端午的风俗;翠翠与傩送的相遇;翠翠与天保的见面;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等。四、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1、这篇节选的小说你是否喜欢读?原因何在?明确:不管学生喜欢与否,原因都在于这篇小说情节的淡化和环境描写的渲染,这也是这篇小说与以往读的小说所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2、边城中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明。 明确:开
22、篇写道“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生活环境的太平。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环境的僻远使得边城的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用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体现边城之“边”。 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生活环境的相对隔离,也是民风淳朴的原因。 写端午节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写每到端午,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
23、脚楼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写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边城节选之外写到的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等等民风淳朴。 第四课时:红楼梦判词赏析1、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首诗写的是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这两句先是暗示了晴雯的名字,同时也就其命运做了一个总体的暗示,暗示晴雯结局也必如彩云般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两句是说晴雯虽然有着不俗的志向,但可惜身份只是一个小丫头,主要点出了晴雯的性格特征,在后面的描写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晴雯这个人物确实同其他的丫鬟不同,我想还是在于她高洁的志向吧。“
24、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这两句则是具体暗示晴雯年幼早夭,而原因则是由于“招人怨”和“毁谤生”,即别人对她的嫉妒和诽谤。关于这点,我想讲两句我个人的看法,毁谤生指的是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给晴雯下了绊子,而“招人怨”究竟是泛指,还是指的袭人,我在这里就不好妄下评论了。最后一句“多情公子空牵念”则是指宝玉对晴雯的感情了,其中也有着让人无可奈何的辛酸。 2、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首诗讲的是袭人。温柔和顺和似桂如兰是袭人的性格特征,而前面加上了枉自和空云两个字,则是暗示袭人最终也难以得偿她做姨奶奶的心愿。至于后两句,则暗示袭人最终的命运,袭人最后是要嫁
25、给蒋玉菡的,因此说优伶有福公子无缘。 以上两首诗出自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在这里我提一下,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女子都是小姐或者主子之类的人物,而副册中是姨娘,又副册中则是丫鬟。 3、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香菱,由于香菱是薛蟠的姨娘,因此将其列入又副册。这首诗先是暗示出香菱的名字,然后作者对其命运的评价是实堪伤,香菱从前的名字叫英莲(即应怜),作者在这里再次暗示了香菱的命运凄惨。而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则是暗示香菱最后将被折磨致死,而两地孤木则是一个桂字,因此后四十回中香菱被夏金桂逼死的遭遇与这首判词是吻合的。 4、 可叹停
26、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两首诗词都是讲的宝玉、宝钗和黛玉三者的爱情悲剧。停机德指的是宝钗,咏絮才指的是黛玉。而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暗示虽然最终宝玉会和宝钗成婚,但心却永远留在了黛玉那里,而宝钗则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下一首终身误含义与前一首诗相同,不再赘述。其中金玉良姻、晶莹雪齐眉举案指的都是宝钗,而木石前盟和寂寞林指的是黛玉。 5、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27、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词堪称红楼梦诗词中的经典,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宝玉是上界的神瑛侍者,黛玉则是绛珠仙子,为还宝玉一生的眼泪而下界,因此这首词的悲剧意味很浓。同时,作者也暗示二者的爱情最终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这首词字面意思不深,但含义隽永,感情真挚,需要好好体会。 6、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两首诗词写
28、的是元春。元春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但却是一股可以在背后操纵贾府命运的力量。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暗示了元春在宫中的地位,即后面所写的贵妃身份。三春争及初春景这句则是说迎春、探春、惜春都没有她这样好的命运,可她最后的命运又是怎么样呢?也不过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而已。关于虎兕相逢这几个字,按有些红学家推测该是暗示了一个特定的时间或者特定的事件,导致元春的死亡,在此可不必过多理会。至于后一首恨无常,含义与前面那首诗相似,其中加入了元春(或者说作者自己)的评论和劝戒。 7、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
29、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两首诗词写的是探春。前两句先是写出了探春的才华和志向,可惜生不逢时,正是赶在贾府即将走向衰落的末世。至于后两句,则暗示了探春最后的结局是远嫁。探春的命运在书中暗示的是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如在宝玉过生日的时候,探春抽签的判词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是又一次对探春命运的暗示。 8、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30、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这两首诗词是湘云的判词,至于其含义,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提过,有些热心的网友也给出了很有价值的补充,我就不在此赘述了。 9、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是妙玉的判词。前两句是写妙玉的品性,她曾把刘姥姥用过的茶杯丢弃不要,也曾在宝玉过生日的时候给他送去贺帖(一个出嫁女尼给一个王
31、孙公子祝贺生日,着实有些不伦不类),因此作者在此点明。而后两句则是对妙玉结局的暗示和感叹,也就是说妙玉会有一个很凄惨的结局,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两句是不是暗示她最终会被卖到妓院呢?至于后一首世难容则说得就更加明显了,先是对妙玉的才貌加以肯定,然后指出妙玉不被人喜欢的原因(李纨曾说过: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即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而下面的可叹和辜负两句则表明妙玉出家实非自己所愿,也是被逼无奈之举(这一点很多细节可以证明)。至于风尘肮脏违心愿我觉得同上面一样,是暗示了妙玉最终的结局。最后一句点明宝玉对她朦胧的感情。 10、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喜冤家中山
32、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这两首是迎春的判词,暗示了迎春最终的命运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而逼死迎春的这个人是谁呢?诗中称其为中山狼,按后四十回续书所写,是孙绍祖逼死了迎春,而子系这两个字合起来又恰是个孙字,因此续书所写与迎春的判词还是吻合的。后面一首词含义与前面相同,更多的是以迎春的口吻对孙绍祖的控诉。 11、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
33、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两首是惜春的判词,暗示意味很明显,是说惜春最后的结局是出家。在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表现作者的这种暗示,比如惜春和智能玩,她做的谜语,以及说的一些话,都能暗示其最后出家的结局。至于后一首,则是作者借惜春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表达一种宿命的观点,或者说想表现贾府最终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12、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
34、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这两首是王熙凤的判词,前两句点明王熙凤的名字(凡鸟即是一个凤字),同时也点明了她的才干。至于第三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历来争议颇多,也缺乏比较可信的说法,有人说是表现了王熙凤收服贾琏的三种手段或三个步骤,也有的说是作者在字谜中表达了一种特定的含义,总之这句诗是很让人费解的。而最后一句则是说明王熙凤最后的结局,我们也可以参看聪明累中的词句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可见,她的命运是与贾府的命运紧密联系的,贾府破落,她也必然难逃悲剧的结局。另外,这首词多是作者的感慨
35、,读来还是获益良多的。 13、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两首是巧姐的判词,是说最终贾府破落时巧姐会得到刘姥姥的极大帮助。类似的解析在前面也讲过,不再赘述。 14、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
36、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这首词讲的是李纨。李纨年轻守寡,只是守着儿子贾兰过日子,按作者的暗示,贾兰最后将会极有出息。但对于李纨来讲,也不过枉与他人作笑谈和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而已了。可见,虽然按中国传统观念看来,李纨最后的结局还是好的,可实际上又有谁真正了解她内心的苦呢?作者实际上是在这里对这一类社会现象做了血泪的控诉! 15、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这是秦可卿的判词。作者对其评价是必主淫,
37、可见其命运也是很悲惨的,至于后两句直接点出荣、宁二府中的龌龊事,含义就更明显了。书中有多处暗示,秦可卿与她的公公贾珍关系非同一般,这与这两首判词的意思是相符的。另外,在这里讲一句题外话,据说红楼梦初稿时,曹雪芹将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写了进去,后来可能是因为曹雪芹的一个好朋友很喜欢秦可卿这个人物,于是让曹雪芹将这一段改掉了。但或者是修改得不是很仔细彻底,或者是曹雪芹先生有意为之,书中留下了许多的细节可以供读者做出推测的。 16、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
38、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首词是总括贾府命运的,写得很有释家超脱的意味和宿命的味道,无论怎样,贾府最终的衰落都是必然的。也有人在此寻章摘句的分析说哪一句指的是哪个特定的人,我觉得没有必要,就是总括了贾府最终灭亡的必然,这样更加有思想性,我想也更加符合作者的本意吧!第五课时:平凡的世界一、导入二、作者简介:这部小说就是平凡的世界。获得过第三届矛盾文学奖。统计一下,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读过这部小说的?谈一下读过的感想。作者是路遥。路遥也是一个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的作家。后来当过教师,考上延安大学中文系,这些经历跟小说中的某些情节有
39、相似之处。所以可以说这部小说跟作者的家庭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三、作品简介: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横向包括两个方面:1、社会领域:城市、农村、官场、学校等等。 2、情感: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其他情感。纵向方面:19751985年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生活状况、思想状态以及精神面貌的变化。通过黄土
40、高原人们的生活的全景式描绘,折射出整个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每一个时代总会带给人相应的烙印。四、人物关系:故事地点:陕西省黄原市原西县石圪节公社(乡)双水村三家人物(重点两家)孙玉厚:孙兰花、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 田福堂:田润叶、田润生 田福军:田晓霞、田晓晨五:故事梗概: 孙少安:家境贫寒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六岁开始干活 成绩优异 十三岁辍学 父亲的愧疚(原文第十九页) 与润叶的关系 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因辍学伤心离别 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少安与润叶的感情发展 李向前的出现 润叶与少安的幽会“河畔的风(59页)润叶难开口 少安难理解 纸条“一辈子和你好”少安的矛盾与苦恼。
41、润叶的思念之痛 几下双水 少安不理睬 不般配 天福堂的压力 整少安 劝二弟 少安结婚(过程)秀莲的贤惠、体贴、孝顺、勤劳(体现人性的光辉)开砖窑 红火 辛苦操劳(427页) 盈利 夸富会 给妹妹送钱 家庭烦心事 野地痛哭 贫困使人痛苦 有钱使人痛苦 振作(430页)田润叶少安结婚打击 精神崩溃边缘 神态(154页)伤感追忆(156页)对向前一家的回避搪塞 精神恍惚 徐国强出马明确:从古至今,人世间有多少这样的阴差阳错!这类生活悲剧的演出,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一个人的命运,而常常是由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造成的。 结婚不同床 分居 走黄原 向前对润叶(196页) 孙少平高中的贫困生活 窘迫 与郝的爱情火
42、花 共读书 越走越近 流言蜚语 感情定位(71页)失恋后的苦闷 失去感情寄托 灰心失望(76页) 金波报复顾养民 郝为改变家境 顾的气度使少平想通 少平与晓霞的结识 高中毕业少平的想法(184页)着重分析:明确:一种对知识的渴求 一种奋斗的渴望 个人才能的施展 年轻人心中迸发的激情和干劲思想教育:正年轻或者曾今年轻过 珍惜年轻时的激情 为青春歌唱 为年轻干杯村中教书 与晓霞书信联系 纵谈横论 高考落榜 教学生涯完结 痛苦 渴望寻找自己的生活 独立!独立!(295页) 思想矛盾:外出闯荡或者留在家里? 最后闯荡(296页)明确:从少平身上,我们一直能够感受到一种火一样的激情,一股青年身上所特有的
43、闯劲和魄力。这一点已经足以让我们佩服这个在农村长大的穷小子,后面会让你更加佩服。与晓霞断联系 两条路 黄原偶遇晓霞 借书看 入迷 为了生活拼命劳动(385页)李向前痛苦 少言寡语 酗酒 润叶易受幸福伴侣的刺激(403) 向前致残 润叶转变 李情绪不稳定 润叶安慰 生活的愿望和信心(606)作者喜爱的角色 向前修鞋(680页)孙少安(续)砖窑扩大 点火仪式 晴天霹雳 砖窑砸 众人弃 少安与秀莲 患难中的抚慰(637页)思考这几例爱情 通过贷款重新振起 包下乡里的工厂 拍电影 建学校 落成典礼 秀莲肺癌孙少平(续)与晓霞关系确定 如煤矿 进省报 两年后的约会 古塔山 杜丽树 煤矿生活 少平的坚持V
44、S富家子弟卖物品(518)尽管与晓霞联系 少平悲观(519页)她的出现打消了悲观念头 爱情顶峰(529页)约会 南方城市洪水 晓霞牺牲 少平想着那个约会 激动等待(628页)读报获悉 万分悲痛(630页)日记(632页)仍赴约会 黄原河 古塔山 杜丽树(635页)少平受伤 拒绝金秀 惠英嫂六、总结。这样一部巨著我就基本分析完了。当然我讲的仅仅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小说所涵盖的内容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的。所以还需要大家去仔细阅读,希望大家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东西。第六课时 白鹿原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白鹿原的情节。 2、仔细阅读课文,分析白嘉轩、鹿子霖二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二人
45、性格上的差异。 3、理解文中朱先生、白嘉轩“耕读传家”“仁义”和“礼义教子孙“的思想。 4、比较白鹿原与家的思想倾向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全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确白嘉轩复杂性格,能够做简要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立足于“民族的秘史”,对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所抱有的深深的怀恋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白嘉轩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格。、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朱、白“耕读传家”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也许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太长久了,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秘密太多了,几千年来,能够被公认为“民族秘史”的小说迄今寥寥可数,而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一部。 中外文学界高度赞扬陈忠实的成就,认为:“白鹿原凭其恢弘的规模,严谨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真实的力量和精细的人物刻画,成了当代小说林中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作品。”“白鹿原把陈忠实的个人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艺术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