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地理学科教材分析中学地理学科教材分析“课标本位”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地理教材分析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 地理教材分析的系统性原则是指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整体的方法分析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地理教材是由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过程、地理方法等多个要素组成的功能系统。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分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发挥教学各个组成要素的功能,发挥教材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性原则 教学性是教材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文本的基本原因。地理教材分析的教学性原则是指分析地理教材中所设计的具有教学逻辑的或隐含的引发教学活动的形式、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为运用教材和进行教
2、学活动设计提供依据。教学性决定和影响教材其他特性(如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教育性)的功能发挥。地理新教材在增加学生兴趣和教材的教学性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为地理教师用好地理教材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指导。开放性原则 地理教材分析的开放性原则是指地理教材分析的过程需要坚持开放和联系的观念,在更高的一个层面,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把教材地理科学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世界相联系,认识和分析教材的组成及其蕴含的价值,发挥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实现有效的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第四节,通过之前三节课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的学习,学生对于某一自然灾害的学习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节
3、内容在高一年级的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已经有所铺垫,可以前后联系,比如:季风与灾害、气旋与台风、高压与寒潮等。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旱灾,含“旱灾的灾情特点”、“旱涝关系”和“旱灾中心”;二是台风灾害,含“台风灾害发生频次”和“台风灾情”;三是寒潮灾害,含“寒潮频次”和“寒潮特点”。本节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及灾情程度,增强灾害意识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陈爱华,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2:82 案例本体模式经验模式要素模式复合模式整体模式 地理教材分析
4、的模式本体模式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本体模式是教师在进行地理教材分析时,主要是以地理教材为依据,对所要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做有条理的概要说明,或对教材进行具有学科逻辑的简要阐释。这一模式能为教师梳理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主要架构,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基本依据。这一模式的思想指导是教材为本,分析过程是基于教材,源于教材。其操作步骤是:(1)通读所要分析的地理教材内容;(2)概括地理教材内容的主体结构;(3)简要说明地理教材的内容联系。本节由前后紧密联系的三部分组成。首先,介绍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如何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为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奠定基础。其次,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5、。最后,分析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王维霞.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0:88 案例案例 本节教材设有三目,按照“回顾人口增长的历史 探寻人口增长的规律总结人口增长的问题”的思路编写。第一目“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首先通过图表结合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不同阶段的增长速度不同,然后具体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最后在知识窗中设计了“人口爆炸-世界人口平均递增数意味着什么”这一警示性的问题,对学生很有震撼力,增强了学生对人口快速增长的直观感受。第二目“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首先明确了人口增长
6、模式的含义并简明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其人口增长分别处于不同的四个阶段。接着,教材用图直观地展示了不同人口增长阶段其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吴昭洪,梁忠.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1课)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参考.2010,1:275 经验模式经验模式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经验模式是教师在进行地理教材分析时,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所要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做概要梳理或简要说明,并对教材中设计的具有教学指导意义的情境设计、活动安排进行解读,通过分析,明确教材的主体结构,为教学活动组织和过程展开提供思路。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教学思想比较明确,
7、依据教材分析内容结构和教学结构。其操作步骤是:(1)通读所要分析的地理教材内容;(2)概括地理教材内容的主体结构;(3)简要说明地理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联系。本节教材是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一节,也是地理必修I的最后一节,是对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收尾之笔。着重介绍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具体来说,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中国的洪涝灾害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认识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与危害,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通过对长江、淮河流域洪灾的分析,探究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及频繁发生的原因。新课标教材的突出特点是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8、,而本节知识又是“以洪涝灾害为例”进行的案例教学。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然灾害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联系实际案例组织教学。田希倩.“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及说明J.地理教学.2010,1:24 案例要素模式要素模式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要素模式是教师在进行地理教材分析时,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按教学目标要素或按表达形式要素,功能及其联系进行梳理,明确所分析的教学内容的教材地位,然后作简要说明,并对教材中设计的具有教学指导意义的情境设计、活动安排进行解读,通过分析,明确教材的主体结构,为教学活动组织和过程展开提供思路。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教学思想明确,依据教材,分析内容结构和
9、教学结构,尤其是对教材内容所处得教学地位和不同的呈现方式的解读,能为用好教材提供依据。这一模式进行教材分析的过程是:(1)通读所要分析的地理教材内容;(2)明确教材内容呈现的形式要素;(3)概括地理教学内容的主体结构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4)简要说明地理教材内容、形式要素和教学过程的联系。湘教版教材在本节的教学内容设置上采取了正文、材料、阅读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包括城市化的概念、标志、意义、动力机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及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在内的七个知识点,突出了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这两个重点,而且通过活动与材料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重视资料运用的要求。同时,本节内容位于“城市空间
10、结构”一节之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节之前,具有很强的承上启下作用。孙瑜.“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0,11:21 案例复合模式复合模式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复合模式是教师从教学内容在课程和教材中的地位、教学内容的组成及其内容联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教学意义、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等多个角度分析教材内容,具有复合意义。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复合模式体现了教师比较全面的课程观念和教材观念。从课程观看,既注意分析地理课程的内部联系,还注意把学校课程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丰富课程资源;从教材观看,既注意分析地理内容的内部联系,还注意分析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教学
11、意义,注意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这一模式进行教材分析的过程是:(1)通读所要分析的地理教材内容;(2)进行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3)进行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4)进行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教学意义分析。本章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人文地理的开端,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人文的概况,探讨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聚落”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加深学生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关系的认识,是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通过让学生观察聚落的景观图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这在整个世界地理学习中都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然而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太大,人们居住的
12、聚落也因各自的气候、建筑材料和文化习俗而各有千秋。因此,可以考虑充分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照片,来丰富教材内容。胡春波.“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0,4:11 案例整体模式整体模式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整体模式是教师以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从整体上分析教学内容在课程和教材中的地位,教学内容的组成及其内容联系,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教学意义等多方面分析教材,体现了教师的“课标本位”
13、意识,具有整体的、联系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在教材分析的操作流程上,可以归纳为:(1)明确“课标”要求;(2)通读教材内容;(3)分析教学内容在课程和教材中的地位;(4)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5)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地理环境整体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生物循环等不断进行着
14、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还有平衡功能。紧接着讲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二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可以就修建水库的利弊展开讨论,讨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本节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尊重自然的态度、人地协调观念和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本节课内容虽说难点不多,但知识点零散,因而在教学处理上一直是教师们感觉比较难的,教学时往往依据教材泛泛而谈,未能
15、深究教材,活用教材,学生对此课内容兴趣不大,从而达不到预想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目标。我从精心导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凸现主体三个方面对这节课做了设计和思考。案例汪红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0,3:24 地理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契合关系地理教材内容组织结构分析地理教材内容表述结构分析地理教材分析的内容地理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契合关系 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的重要成分,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得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是进行地理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对地理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分析地理教
16、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契合关系,既是理解地理教材的过程,也是深化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一方面是高中地理教材在内容要素的数量上必须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高中地理教材在内容要素的质量上完全符合课标准的要求。地理教材内容组织结构分析地理教材中地理知识与技能选择与组织的分析地理教材中地理知识与技能选择与组织的分析地理教材中地理过程与方法选择与组织的分析地理教材中地理过程与方法选择与组织的分析地理教材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与组织的分析地理教材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与组织的分析地理教材内容表述结构分析地理教材中叙述性课文分析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分析 地理教材中叙述性课文分析摘自:普通
17、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鲁教版.2008:3课程标准:了解区域的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分析 活动性课文是新教材的突出亮点。增加活动性课文不仅是教材编制的发展和变革,而且对教学观、学习观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认识活动性课文的基本特征,探索其基本功能对于用好新教材具有重要意义。活动性课文的基本特征:互补性和灵活性;开放性和参与性 活动性课文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设迁移应用情景、培养学生探究意
18、识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摘自: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0-113 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方法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方法地理教材的目标达成分析方法地理教材的“二次开发”分析方法地理教材分析的方法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方法 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方法就是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结构。通读教材可全面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把握教材的全貌,从总体上理解教材的基本关系。整体分析教材时可按教学需要将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展开分析研究。(1)研究教材的总体结构。地理教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新教材是可以与原有教材进行一些比较,了解新教材在整体上有哪些发展变化,分析教材是怎样按照人地关系的
19、主线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组织整体框架的。(2)研究教材由哪几个单元组成,每单元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教材某章(单元)由哪几节组成,每节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本章中的地位和功能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方法地理知识的分析 指对教材中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等的内在联系。这些内在联系往往表现为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层次关系、递进关系等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这些逻辑关系的分析,能为教学逻辑的建构提供依据。地理能力的分析 一般而言,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大小或强弱总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
20、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地理教材的能力分析指指对教材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现的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能力取向是新教材的重要特点和高度重视的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 教材具有教育性,这应该是教师树立的基本观念之一。地理教材的这种教育性既有显性的阐述,明确大要求,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教材内容,也有隐含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之中,如,地理观察、地理统计、地理调查等地理技能教学,这些教学对于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需要分析、挖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重点与难点的分析 教材中的重点是指与地理课程标准紧密相连的课文,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是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地理概念、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基本技能。教材中的难点是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存在一定困难的内容。每节地理课都应该有重点,但不一定有难点。有时候,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又是重合的。例如,必修1地球的运动,这部分教材涉及的地球自转运动及其规律、地球绕日公转运动及其规律,且这两种运动同时进行、呈复合状态,空间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对地球的运动在空间上所产生不同的地理现象,往往容易混淆,感到困难。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