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639.34KB ,
资源ID:1161963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1161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首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首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1、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吉 首 大 学二一四年十月0目 录前 言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2(二)本科专业设置2(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3(四)本科生源质量4二、师资与教学条件4(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5(二)生师比6(三)主讲教师6(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6(五)教学经费投入6(六)教学基本设施6三、教学建设与改革8(一)专业建设8(二)课程建设9(三)教材建设10(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1(五)实践教学12四、质量保障体系13(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有效落实13(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14(三)教学日常管理与监控有序运行15(四)专业评估与认证有序推

2、进16五、学生学习效果16(一)学生学习满意度17(二)学生基本素质与基础能力17(三)学生创新实践17(四)本科生毕业与就业19(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0六、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特色与经验20(一)深入推进师范专业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卓越中学教师20(二)构建“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 能力22七、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24(一)存在的主要问题24(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24前 言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9月,是一所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

3、点建设高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中均获得优秀。学校办在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本部设在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学校占地面积161.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6亿元,藏书总量252万余册。现有教职员工1662人,其中专任教师1135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04人,博士340人(含在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66.43%。学校拥有文、史、哲、理、工、农、医、经、管、法、教、艺等十二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

4、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1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4个,专业硕士点3个;湖南省特色优势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招生。截止2013年底,学校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9992人、全日制本科生18071人、专科生40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62人,留学生12人。学校坚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

5、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秉承“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践行“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办学精神,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过硬作风,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办学56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2万余名。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2013年,学校突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线,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进专业改造、加强质量监控、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善教学条件,教学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学校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本科教育基础地位,以服务社会需求

6、为导向,人才培养为根本,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稳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务实作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面向: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基层。(二)本科专业设置2013年学校有本科专业70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理为基础,工、管、医、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见表2-1)。2013年招生本科专业共67个,新增金融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商务英语等3个本科专业,暂停教育技

7、术学、应用统计学、舞蹈表演等3个专业招生。表2-1:2013年吉首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学科门类专业数量所占比例(%)专业名称经济学45.71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法 学22.86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57.14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文 学68.57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英语、日语、商务英语历史学11.43历史学理 学912.86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化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物理学工 学1927.14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食品科

8、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软件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 学22.86园林、植物科学与技术医 学45.71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管理学912.86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学912.86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音乐学、舞蹈表演、舞蹈学、表演(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截止2013年底,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9992人,

9、其中本科生18071人,专科生406人,研究生762人,留学生12人,民族预科生74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0.39%。图2-1 全日制在校生结构图(四)本科生源质量2013年,学校67个本科专业面向国内31个省市(区)招生,共招生本专科生4474人,其中省内3801人,省外1473人。2013年学校的生源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学校在湖南省本科二批录取投档分数线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第一志愿上线平均录取率为17.27%,2013年学校在湖南省招生录取投档分数线情况见表2-2。表 2-2: 2013年吉首大学在湖南省招生录取投档分数线情况科 类分数线文史理工音乐(文)美术(文)体育(

10、文)体育(理)文化专业文化专业文化专业文化专业湖南省本科二批控制线502423327208403225368247318228吉首大学本科二批投档线540468660638691627在省外,我校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均超过当地省市(区)控线,其中浙江、福建等省录取分数线超省控线40分以上,安徽、河北、海南、广西等省超省控线2040分,山西、贵州、黑龙江、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超省控线1020分。二、师资与教学条件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建设,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图书资源进一步丰富,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校始终把师资

11、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以及政策激励等措施,建立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爱岗敬业且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2013年,学校有教职员工1662人,其中,专任教师1135人,外聘教师2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5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43%;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6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18%。师资队伍规模适度,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见表2-1)。表2-1:2013年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年龄及学缘结构情况统计表 项

12、目分类类别教师数量所占比例(%)职称结构正高20417.97副高44539.21中级39434.71初级及以下928.11合计1135100学历结构博士17014.98硕士58451.45本科36732.33其他141.23合计1135100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36932.513645岁47241.594655岁25722.6456岁及以上373.26合计1135100学缘结构本校毕业16314.36外校毕业97285.64合计1135100(二)生师比截止2013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9992人,折合在校生数为22701人,专任教师1135人,外聘教师280人,折合教师总数1275人,生

13、师比为17.80:1。(三)主讲教师学校严格实行主讲教师授课制度,在严把教师准入制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岗位培训、青年教师教学促进计划、教学比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及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等,确保主讲教师的质量,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为100%。(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学校认真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基本教学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晋级与考核的基本条件,并对教授承担教学工作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最优质的教师资源用于本科教学。2013年度学校有教授(正高)174人,主讲本科课程教授159人,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1.38%;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门数为362门,占总课程门数的16.97%

14、;主讲的课程门次数为661门次,占总课程门次数的10.61%。(五)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切实保障本科教学经费投入,2013年投入教学经费共计7550.48万元,占学费总收入的74.7%。其中,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888.10万元,生均1598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851.01万元,生均1024元;本科实验教学经费574.20万元,生均318元;本科实习经费822.80万元,生均455元。(六)教学基本设施1、教学用房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161.77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1.30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9.59万平方米,生均14.8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4.61万平方米,生均7.30

15、平方米。2013年,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新增实验用房2475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12.54万平方米,生均6.27平方米。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学校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建设投入。截止2013年12月,学校有本科教学实验室3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0657.20万元,生均9099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102.40万元,增幅11.33%;2013年教学用计算机达5691台件,每百名学生30台件;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8447个,每百名学生92个。3、图书文献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9万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3000个,图书文献总量252.61万册,生均图书111.3册。其中

16、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156.93万册,电子图书、期刊95.67万册。当年新增图书21.34万册(其中电子图书、期刊18.01万册),年生均进书量9.4册。学校大力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电子文献成为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数字图书馆全天24小时开通,在校园网可无障碍访问40多个数据库。全年数据库使用量(登录、检索、浏览、下载)2207.93万人次,与2012年同比增长116.61%,并随时提供参考咨询、课题检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论文收录和引用检索、学位论文检测等各种信息服务项目,为学校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4、信息资源学校校园网全面覆盖,2013年校园网用户达3万余户,

17、校园网网络信息点数15000多个,校园网出口总宽带3.8G。学校校园网全面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数字化校园初步建成。建有校园“一卡通”、网络教学系统、网络学习平台、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网络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采用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了面向用户的一站式综合网络信息服务的校级信息门户。三、教学建设与改革学校围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专业建设1、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一是积极发展应用性本科专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8、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紧贴区域内行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发展工科、医学和应用性文科类专业,2013年新增设金融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商务英语等3个本科专业。二是建立专业办学的退出机制。根据生源情况、就业情况、办学条件等因素,学校2013年暂停3个专业的招生。到目前为止,工学、理学、管理学类专业成为学校的专业主体,专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2、继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学校按照“整体设计、分类推进、以点带面、内外联动”的思路继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一是以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商管理、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软件工程为切入点,系统推进管理类、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

19、学、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整体设计与改革。二是聚焦学校传统优势的师范类专业,以学生师范技能培养为着力点,以优化师范生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为抓手,系统推进师范专业综合改革。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构建的 “三结合”三段式学程模式,以专业能力测评为核心的质量监控模式,以及以办学经费包干制为基础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机制赢得了省教育厅主管领导的高度认可,湖南教育快讯进行了专门的报道。3、不断提高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学校继续实施服务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重点建设36个本科专业,分四年每个专业每年资助4万元建设经费。根据高等学校新本科专业目录规定,全面修订与调整了36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

20、案,优化了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和增加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课程87门,资助76名任课教师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公司去学习与挂职锻炼,聘请了区域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50余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新建学生实践实训基地23个。(二)课程建设 1、加强新开课程建设围绕2013年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落实新开课程教学任务,规范新开课程教学内容,明确新开课程建设目标,提高新开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实施了第三轮新开课程建设计划,确定多元统计分析等20门课程为2013年新开课程建设项目,确定病理学等2门课程为改造课程建设项目,每门课程资助2万元建设经费。2、优化选修课与实

21、践课的比例在保持专业课程体系系统性的同时,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在2013年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优化各学科门类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较好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各学科门类的选修课与实践课比例情况见表3-1。表3-1:各学科门类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学分及所占比例情况表序号学科门类选修课(平均)学分选修课(平均)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实践课(平均)学分实践课(平均)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经济学4124.80%38.523.26%2法学42.525.00%37.522.06%3教育学4827.04%5933.24%4文学382

22、1.95%3621.18%5历史学3419.88%3621.18%6理学3620.57%5531.43%7工学3318.85%6034.28%8农学3821.74%3822.35%9医学4518.75%8537.78%10管理学4627.06%4526.47%11艺术学4222.10%8142.63%3、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学校在拓展课程资源的同时,着力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一是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基本制度,在学校的年终教学考核中,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其聘用和考核的基本条件。二是实施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促进计划,为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规范,掌握教学技巧,站稳讲台,学校为75名青年教师配备专门的

23、指导教师,学校督导团专家对其进行跟踪听课和指导,通过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技能。三是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营造教师重教乐教的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13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全国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获全省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三)教材建设学校重视教材建设,严格执行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大力引进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教材选用质量高,使用效果好;教师积极编写特色教材,资助出版一批优秀教材。2013年学校使用教材1309种,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581种、国家级获奖教材105种,省级规划教材230种、省级获奖教材11种,外文教材35种,选用近3年出版的省部级及

24、以上规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精品教材等优质教材的比例为75.8%。学校注重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建设,2013年学校组织了精品教材申报工作,共评选和资助出版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17部。(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构建全员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体制机制学校以专业为单位,构建全员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体制机制。按照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中长期目标,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各类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和明细化,并将建设与改革任务落实到人。明确院长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教学院长是直接责任人。推行项目目标管理,将教师完成教学研究与改革任务情况作为教学工作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积极性,初步实

25、现了教学研究与改革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2、加大教学研究与改革经费的投入2013年,学校投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经费、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划拨的本科教学工程专项经费以及学院自筹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经费共计532.5万,比2012年增长了11%,实现教研教改经费逐年增长目标,教学研究与改革得到了有效保障。3、教学研究与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升。2013年参加学校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共967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2%,较上年度增长8.7%。二是教学信息化改革稳步推进。软件学院以云平台为基础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

26、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化学化工学院基于网络平台食品加工作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三是教学研究与改革推出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全年全校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42篇,核心期刊论文83篇,获湖南省第十届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五)实践教学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不断改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实验课程质量学校加大实验条件建设,2013年新建、改建实验室18个,目前学校有各级各类教学实验室47个,其中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

27、平台6个。实验设备完好率为97.3%,全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了实验室开放管理。2013年,全校开出实验课程共计417门,独立开设实验课程71门,实验项目数4895个,其中,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3396项,占总实验项目数的69.4%。累计完成课程实验3389375人时,必修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100%,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课程达到96.5%。开放实验项目1864个,开放学时达37218学时。设置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投入经费22.82万元。2、拓展实践教学基地,扎实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学校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现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204个,省级及以上

28、实践教学基地17个。2013年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3个,获省级“民族地区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吉首大学湖南纽瑞孚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吉首大学湘西州丰达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化学化工类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2个实践基地获省级大学生校企合作培养示范基地,为我校学生校内外实习(训)提供了良好条件保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建立完善实习、见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主要实践环节质量标准,改革创新实习模式,坚持校内与校外、集中与分散、专项与综合实习、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习模式,通过“计划审核-过程监督-总结考核”实施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和实习教学质量。20

29、13年完成各类实习(实训)项目664项,其中课程实习(见习)285项,专业综合实习68项,毕业实习138项,其它专项实习(实训)173项。学生各类实习成绩合格率99.7%,优秀率20%,有873名优秀实习生、84名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受到学校表彰。 3、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按照吉首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严把指导教师关、选题关、开题关、指导关、答辩与成绩评定关和质量评价关,组织全校性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和抽查2次,将专家审阅与论文相似度检测相结合,确保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与水平。2013年全校共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4052篇,其中,65.50

30、%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生产实际需求,639名教师参加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64.2%,毕业论文(设计)的合格率为99.6%,优良率为63.61%。四、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线,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健全体制与机制、加强过程监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力、规范、高效,确保了本科教学质量。(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有效落实教学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一是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明确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并列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二是健全教学工作保障机制,2013年,学校党委会、校务会20余次讨论和研究本科教学

31、工作议题,及时解决了涉及到教学条件改善、教学资源配置、教师引进、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三是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学院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检查、参加期终考试巡视,通过课堂听课、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等了解情况,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意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学校政策导向凸显教学的中心地位。在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时,充分考虑教学工作的需要,确保本科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地位。在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经费安排等方面坚持优先确保本科教育;在校内津贴分配、岗位人事聘任等方面坚持重点向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在教师业务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以及评优评奖中,将教学

32、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在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考核中,严格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和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并将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绩效作为单位综合考核评比和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3年,学校围绕质量建设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完善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2013年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加强院级教学管理队伍、督导组织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质量职责,强化了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机制长效化。二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及保障制度。20

33、13年,建立完善了人才培养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专业设置与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教学奖励、教学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内容、规程和要求,为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三是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听评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强化教学质量保障监督、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途径的多样化。(三)教学日常管理与监控有序运行学校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过程检查与目标考核、专家评估与督导团督导、学校评估与学院自评相结合,围绕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和影响教

34、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监控。1、坚持教学日常检查。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常规检查常态化、制度化,重点对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组织安排、教学秩序、教学管理、考风考纪、教风学风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管理规范有序。2、加强专项教学检查评估。坚持对课程教学、考试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教学建设项目等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监控检查评估。2013年,学校组织了2013学年度93门理论教学课程的考试试卷专项抽查、2013届本科毕业生170篇毕业设计(论文)抽查评估、2013届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中期检查、2013年在建100余项“质量工程”项

35、目建设情况检查与评估等,共计开展各类专项教学检查评估10余次。3、加强教学督导。学校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督与导的作用,通过随堂听课、专项检查、专题研究等方式,掌握学校本科教学状况,发现和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013年教学督导累计听课1590余次,对全校75名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题听课,帮助教师找出问题症结,及时整改;督导参与学校教学专项检查评估活动20余次,对所联系学院教学工作进行指导,有效促进教学管理。4、实施教学考核评价。2013年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了学院教学工作考核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1)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修订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主要从综合管理、教学运行、教学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

36、、教学效果等5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通过学院自评、分析本科教学的基本状态和现场考察,评选出年度5个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并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教学工作评价的结果与领导干部年度考评、教学资源分配挂钩,有效调动了学院加强教学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规范和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切实推进学生评教、督导专家评教、同行专家评教等三结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学校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励教师加大教育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2013年度,组织开展了2次全校性的学生网上评教活动,评价覆盖全日制学生开设的所有课程

37、,全校受评教师有效3382人次,参评学生338906人次,学生评教结果和意见在全校进行了通报和反馈。(四)专业评估与认证有序推进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作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开展新增专业、特色专业评估。2013年,学校对园林、艺术设计等5个校级特色专业进行结题验收评估,食品质量与安全、文化产业管理等2个新增本科专业接受并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权评估。积极推进专业认证试点。学校2013年启动实施了临床医学、软件工程等专业的认证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对专业认证的要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规范管理,认证准备工作有序推进。五、学生学习效果学校按照

38、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效果好,毕业生就业率高。(一)学生学习满意度学校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反馈,通过座谈、问卷调查、教学信息员反馈、开设网上邮箱等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2013年度学校组织2次网上评教活动,评价课程3382门次,参加评教学生达338906人次数,课程评教平均分为95.3分。其中优秀3338门次,占98.70%,良好36门次,占1.06%,中等5门次,占0.15%,较差3门次,占0.09%。 (二)学生基本素质与基础能力学校注重学生基本素质与基础能力培养,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

39、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实施了分类、分层教学,课程考核成绩优良。2013届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合格率77.47%、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94.30%、普通话测试合格率99.60%。2013年本科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为93.04%,优良率为62.46%。2013年学生共有2160人次获得教师、会计、司法、导游、物流、市场营销、软件工程师、执业护士等各类执业资格及专业资格证书。其中2013届毕业生有共892人获得教师资格证,占师范毕业生98.4%;2013届法学专业毕业生54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占本专业毕业生56%;会计学专业毕业生301人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占本专业毕业生64.87%;旅游管理专业

40、173人获得导游资格证,占本专业毕业生93%;护理学专业443人获得护士执照资格证,占报考人数99%。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予以大力表彰和奖励。2013年,我校学生共有7338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各级各类奖励,金额达到809.03万元。(三)学生创新实践1、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践学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依托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建立了22个学科创新工作室,通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计划”、“本科生科研项目计划”、“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开放项目”等,鼓励支持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2013年学校资助“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

41、验”项目78项,获得省级立项16项,国家级6项;本科生校级科研项目52项,参与学生达600多人次,资助经费33.7万元;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0篇。我校学生在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创新论坛暨创新成果展获2项优秀成果,其中,“小功率无线电供电方案及其智能应用”获“十佳优秀论文”,“武陵山区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获“十佳科技作品”。2、学科竞赛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学科竞赛活动,将学科竞赛与专业学习、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有机结合,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开放平台,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学科竞赛活动。2013年学校组织各类学科竞赛9

42、3项,选派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59项,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达5万多人次。2013年我校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共31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2项,省级一等奖46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24项。如获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并代表湖南省参加2014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湖南省大中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

43、省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学技术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第十届“挑战杯”华罡科技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全国博创恩智普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竞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金奖4项、银奖11项,铜奖6项等。(四)本科生毕业与就业 学校严把教学质量关,学生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13届学校有本科应届毕业生4422人,4383人获毕业条件,毕

44、业率为99.11%;4383名毕业生中获得学士学位人数4296人,学位授予率98.02%。学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围绕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个目标,通过落实就业责任制、导师制和帮扶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拓宽就业渠道。2013届有本科毕业生4383人,参加就业人数4206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9.08%,年终总体就业率为95.46 %。其中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就业3354人,占总就业人数79.75%;考取研究生396人,占9.42%;参加国家、地方就业项目(特岗教师、到村任职、西部志愿者等)212人,占5.03%。图5-1 201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45、(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013年学校在湖南、广东、广西、北京、上海、浙江、重庆、贵州等省市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涉及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旅游餐饮、文化产业、卫生教育、公共服务等行业的237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6个方面总体感到满意,平均满意率为91.1%,具体见图5-2。特别是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等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各用人单位希望继续在我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图5-2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六、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特色与经验

46、(一)深入推进师范专业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卓越中学教师学校面向中学教育教学开设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12个教师教育专业。近年来,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学校深入推进了师范专业综合改革,着力培养符合国家要求、具有时代特征、适应区域发展的卓越教师。1、紧扣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一是创新校校合作培养模式。针对教师教育培养存在适应性不强问题,以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为主线,以合作教育为途径,与中学建立深度融合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一方面,通过获取中学对教师的需求信息来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并借助其教育资源,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适应中学的需求,契合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宣传合作教育的理念,并用培养的人才证明合作教育培养教师的现实意义,让对方在合作过程中感受自身价值所在。双方“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实现了校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创新协同共建合作机制。一方面,学校与基地中学建立了“三个机制”,深入推进双方合作。第一,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学校与中学长期合作培养教师教育人才;第二,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学校与基地学校每3年定期组织师范教育研讨、交流;第三,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教师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另一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