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85.95KB ,
资源ID:1161146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11611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蒙古牧区贫困牧民的心理因素分析.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蒙古牧区贫困牧民的心理因素分析.doc

1、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4年第1期(总第138期)民族地区经济与现代化内蒙古牧区贫困牧民的心理因素分析吴群,张艾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摘要:内蒙古牧区贫困致因很多,其中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蒙古族牧民的心理因素影响牧民对贫困问题的认知、解决贫困问题的态度和脱贫致富的意志。这是影响内蒙古牧区贫困的深层次原 因,也是内蒙古牧区脱贫致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内蒙古牧区;贫困问题;心理致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44922 (2014) 01 009704 97 万方数据收稿日期:2014-01 -07基金

2、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内蒙古地区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研究”(12Xm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群(1968 -),女,内蒙古奈曼旗人,副教授,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张艾力(1966 -),女,内蒙 古扎鲁特旗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以牧业生产为主的区域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 积近1/3,从西向东延伸3000多公里,包括24个 旗市。牧业生产是蒙古族的主要生产方式,牧业 生产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 量。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内蒙古牧 区发展呈现出了缓慢发展的态势,有些地区甚至 出现了整体贫困化趋势。究其原因,面对社会转 型

3、,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的牧民产生心理失 衡及其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要消除 内蒙古牧区贫困问题,牧区民众社会心理优化与 调适具有重要意义。一、蒙古族牧民的心理特征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 民族形成的重要条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当人 类社会活动与之发生联系时,自然环境的优劣就会 加速或减缓民族发展的进程,也形成和改变着民族 的心理特征,自然环境是民族共同特征形成与发展 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蒙古民族受其自然环境的影 响形成了特有的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心理。(1) 崇尚自然的心理自然环境在影响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的同 时,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心理。自然环境为牧民 生产生活提供

4、物质条件,又以其自然要素的不同组合影响牧民的生产生活。内蒙古牧民所在的地 区是广阔的温带草原,地形起伏平缓,自然环境条 件呈现出冬季异常寒冷,气候常年干旱少雨的特 点。元史太宗本纪载:“朔漠大风雪,羊马驼 兽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餐人为奴蟀。”“是岁大 旱,河水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人不聊 生。”这是在史书中的记载,因各种因素共同作 用、综合影响,构成了蒙古高原的封闭、单调和自 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自然环境特点。 在这种生态环境下,形成了人畜承载力相对偏低 的独特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这些特点对蒙古族心 理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蒙古族牧民在广袤的 蒙古髙原上的生产生活受到自然环境

5、强烈的限 制,游牧业自然成为可选择的最佳适应方式,由此 产生了崇尚自然的心理。在对自然的崇拜中,以 “腾格里”(天)崇拜为最甚。蒙鞑备录说:“其 俗最敬天地,每事必称天,闻雷声则恐惧,不敢行 师。曰:天叫也。”在天神崇拜的基础上,崇拜由 天主宰的各种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 并由此产生了祭天、祭火、祭雷、祭星、祭神树、祭 敖包等祭祀活动以及相应的禁忌内容。黑鞑事 略记载:“崇拜日月山河五行之属,出帐南向,对 日跪拜、奠酒于地,以谢天地五行。”他们企图通过对自然的祈求,与自然达成一种共存的方式,逐 步形成了蒙古族长期信奉的习俗。在古今的蒙古 人心目中,有许多习俗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 法

6、和心理特点,成为全体成员自觉遵守和传递的 心音。这种把人们的一切行为同“天神”佑护的5 信仰观念相联系的思维特点,构成了蒙古族心理 特征。正像成吉思汗派速不台去消灭敌人时说 的:“你虽然远离了,但像在我身边;你虽然走了, 但是像在我的跟前。我们如果忠诚,上天会加佑 护的。”1人们认为只要以诚相求的话,天不仅会 给予坚定的意志,也会给人以必胜的精神力量和 信念。这种心理观念,长期影响着人们,并在实践 中依照这种观念开发自己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想 象,日久天长积淀成这种心理特征。(2) 顺应自然的心理脆弱的经济形成牧民顺应自然的心理,牧区 纬度偏高,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无 霜期短,且境

7、内有各种自然灾害,土壤也有不同程 度的沙化,不适宜农业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恶劣 的自然环境,牧民选择了“逐水草而徙”的游牧生 产,这种流动的生产特点使其对土地利用和选择范 围广,从而形成了顺应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特点。牧 民的生产只能是利用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是一种 完全靠天吃饭的生产活动,形成了单一粗放的原始 游牧经济,使得游牧民族的食物供养主要来自于牲 畜,形成了游牧经济功能内在的脆弱性,体现在牲 畜上面,贮存财富的途径只能靠牧养牲畜。受这种 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牧民顺应自然的心理,这 是对自然力的崇尚到顺应的心理建构。(三)安于现状的心理从地理环境来看,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阴山 山脉为界与汉

8、民族的中原文化相隔;以东以绵延 的大兴安岭为界与东北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满 洲、夫余等文化相隔;西南以阿尔泰山为界,与羌 藏山岳文化相隔;以北与西伯利亚草原边成一片; 以西与广大中亚草原相通。这是一个典型的游牧 文化圈。可以说,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就是在这 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在相对封闭的 环境中,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文化,在这种环境与文 化的氛围中,形成的民族心理也是相对封闭的。 从采访牧区的羊倌的言谈中,就能领会到生活在 牧区民众的心理。“你放羊干什么?攒钱,攒钱 干什么?取媳妇,取媳妇干什么?生孩子,生孩子 干什么?放羊。”这是羊倌的回答。这里体现了 .98 .羊倌心理的封闭,由于长期

9、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 使这些蒙古族群众与外界联系较少,对社会的变 化关注少。这样,有些蒙古族牧民形成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与世无争的封闭性心理。蒙古族牧民的心理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 要从发展角度探讨蒙古族牧民的心理,分析其特点 和发展理念,寻找造成牧区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二、蒙古族牧民的心理因素对牧区发展的影响蒙古族牧民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进 程中形成了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意志 等方面的共同倾向性。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安于 现状等心理特点正是牧民在生产生活中共同心理 倾向性的结果。蒙古族牧民心理的倾向性等特点体现了牧民 的价值选择。这个特点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

10、 心理特点很难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往往体现出 排斥性和难以适应的特点,并在认识过程、情感过 程、意志过程中都有所体现。(1) 原有认知因素影响发展理念的确立蒙古族牧民心理的原有认识过程,在接受新的感觉刺激物的时候对信息的定向一抽取一比 较一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与传统的认识进行比 较,放弃传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新的认识。这是 对新信息不断的加工一存储一运用的过程,也是 对传统认知的批判和对新的理念的接受与运用的 过程。传统的认知心理是牧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 中形成的认识,这种认识已在广大牧民的心中扎 下了深深的印记,并且上升到信仰理念的层面,这 样的认知心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牧民将长期执 着地坚守着

11、阵地,不会很快退出原有的领地。受 传统的认知心理的影响,牧民在社会转型期,在接 受新的发展理念方面体现出滞后性,影响着对新 事物的认知与接受,影响着牧区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的步伐,这是导致牧区贫困不可忽视的原因。 认识过程的滞后是第一个层面的问题。(2) 原有情感因素影响发展心态的转变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是人 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 验,是一种主观体验。情感的哲学本质就是人类 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情感 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带有某种倾向 万方数据性,牧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

12、成了崇尚自然、顺 应自然的情感态度,表现出鲜明的态度体验,充满 着感情的色彩。对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保持已 有的生活态度方面,具有强大的支撑力。然而当 社会出现转型,对一个新的事物新的领域还不曾 认知的情况下,人们将对此事物、此领域产生冷漠 和警惕的态度,对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领域很难 达到快速适应和情感投人,从熟悉领域到陌生领 域,从认知到情感接受需要一定的过程。美国社 会心理学家沃斯特(Walster)2以“分阶段后悔” (regretphase)阐述了心态的历程。人们的心态也 是不断地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完善心态,促 进发展。蒙古族牧民对自然的崇敬与顺从的情感 因素,已深深地扎根于牧民

13、的心里,而且影响着牧 民的态度与行动。新的情感过程的确立还需要一 个复杂的过程,这是第二个层面的问题。(3) 原有意志因素影响发展目标的实现意志过程(willedproess)是指人在自己的活动 中设置一定的目标,按计划不断地克服内部和外 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克 服内外部困难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即人不 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但是,人的意志 并不是绝对自由的,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的。人 的一切愿望、行动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将 一事无成。人们在实践中产生了某种需要,为了 满足这些需要,人们有意识地认识与这种需要相 联系的

14、客观规律,以及这些规律与自己需要之间 的关系,并自觉确立行动的目的。然后依据确立 的目的,计划行动,并设法达到预期目的,并约束 或抑制自己与达到目的不相适应的愿望和行为, 通过不断变革客观现实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个 过程就是意志支配与调节下的意志行为。所以 说,意志及意志行为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正是因为意志的自觉性,人类才能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并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最终获得生活的真 正意义。蒙古族牧民原有的意志是建立在原有的 认知情感因素的基础上的意志,当他们对新的发 展理念还未认知的情况下,情感上不可能达到接 受的程度,这样原有的意志将是原有认知情感的 维护者,也是新的发展目标的阻碍

15、者。蒙古族牧 民意志力的培养,摆脱贫困,促进发展,这是第三 个层面的问题。三、摆脱贫困需要建构蒙古族牧民新的心理模式心理因素是导致蒙古族牧民贫困的不可忽视 的因素,摆脱贫困需要建构新的心理模式,从蒙古 族牧民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发展态度的端正及 实现脱贫的意志力等方面建构,摆脱贫困,促进生 产生活的发展。1. 加强发展理念的宣教,提高蒙古族牧民 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 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 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1.通过宣传媒体介绍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和 理念,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使牧

16、民对先进地区的发 展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存储和提取,在不断的比较 中了解先进地区发展的状况,寻找自己发展的差 距,找好自己的定位,形成一定的认识。2组织专家团深人牧区一线,以通俗易懂、言 简意赅的语言,将发展理念传授到牧民之中,帮助 农牧民建构合理科学的发展理念。3.带领部分民众考察先进地区,耳濡目染,亲 身感受发达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在原有认知的 基础上,通过牧民自身的感受,进一步强化牧民对 发展的认知。4提高牧区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牧民的文 化素质,开阔牧民的发展视野,从知识理念着手, 不断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改变牧民心理必须要 突破牧民的素质大碍,不然是不会自主认识到自 己存在的心理问题。5

17、多种刺激源的综合作用,提高农牧民的认 知能力。用多种因素的综合刺激,最直接作用于 牧民这一群体,落脚点在于认知能力的提高,不流 于形式,刺激源应不断地增强强度,从宣传媒体的 一般刺激到目标实地的考察,从发展理念的强化 到新的认知的确立,多种刺激源的安排应该本着 科学性、渐进性、深人性,最后达到有效性。2. 满足蒙古族牧民的心理需求,端正蒙古 族牧民的发展态度奥泡特(Allpott, 1935)3认为,态度是实践中 人们对与个人有关的东西的一种直接和生动的反 应。态度是一种承受。态度总是会直接和强有力 地影响个人的行为。态度不同于本能,态度不是天 生的,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态度是个体在 长

18、期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以及周围环境 99 万方数据的不断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态度形成以后,反过来 又会影响个体对周围事物和他人的反应,在这种相 互作用过程中,一个人的态度经过不断的循环和修 正,会逐步形成日益完善的态度体系。态度的形成与特定的需要是分不开的,需要 个体行为导向的前提即通常所说的内驱力,而各 事物是否符合需要及满足需要则直接涉及到相关 态度的形成。需要对态度结构中的行为意向因素 具有指导性及动力性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适 应客观世界。保障蒙古族牧民基本的生存利益,满足蒙 古族牧民基本的生存需求。牧区逐步实现以水草 为中心的草原建设,在保护和合理使用牧场、搭棚 建圈、防治畜疫

19、、改良畜种、建立兽医网点、开辟缺 水草场、推广定居放牧,以及取水、打草、药浴、剪 毛、畜产品加工的牧业机械化等方面,不仅能够满 足牧民的生存需要,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 期以来形成的这种模式,已形成为牧民的生存意 识,保障牧民的生存利益是牧民生存的第一需求, 所以地方政府在牧区发展规划的设计上,要针对地 区实际,坚持以保护牧民利益为本,这是必须遵循 的底线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贏得牧民的信赖和支 持,只有这样才能让牧民感到政府的政策是为牧民 考虑和服务的,才能贏得牧民的信任,并且为下一 步工作打好基础,也能使牧民的态度逐步的改变。满足蒙古族牧民的需求,帮助蒙古族牧民 确立长远的发展理念。国家的民

20、族政策中有许多 帮助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业的措施,这些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牧区民众一定的依赖性。 我们应激发民众自身能量,帮助牧区发展理念的 确立,帮助牧民主动思考如何发展,不断挖掘自身 潜力,确立正确的发展意识,端正发展态度,这才 是长远之计,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不断 提高生产生活水平。3. 实践正确的目标,增强蒙古族牧民脱贫 的意志力人们总是通过社会实践来维持自己的社会存 在,而社会实践又总是在一定心理状态支配下进 行的。因此,有不同的心理目标,就有不同的社会 实践活动。心理目标是实践的原动力和归宿点。目标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

21、支配自己的 行为的心理过程。目标与实践过程存在着十分密 切的关系,其中意志起保证作用。人们要获得成 功必须以意志力作保证。牧民要想达到脱贫致 富,必须需要意志力的支撑,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这是极其重要的。帮助实现近期目标,使蒙古族牧民看到发 展的希望。从认知理念的确立到态度端正及克服 困难的意志力,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帮助 牧民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首先帮助牧民实现近 期目标,使牧民在践行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对政府 的信任感,能够看到希望,能够勇于克服困难,坚 定实现目标的决心。在此基础上增强实现目标的 意志力。增强信心与发展理念,使蒙古族牧民实现 脱贫致富。脱贫致富是牧民的发展目标,怎样实

22、现这个目标,从认知过程到情感过程再到意志过 程,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实现, 其中增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意志力培养的 关键环节。实践证明,信心是迈向成功的关键,每 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 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 另一次挑战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也能使 自信心增加一分,能为再一次克服困难提供一个 坚实的“立足点”,为下一步的成功打下基础。蒙古族牧民的心理因素影响牧区的发展,这 是造成内蒙古牧区贫困问题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 素。所以,应该增加牧民参政的动力与能力,确定 牧民在牧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增加牧民的社会 认同度,增强牧民主人公意识

23、,促进城乡居民平等 发展,牧民的贫困现状才能改善,牧区建设才能又 好又快发展。所以,政府在进行分析决策的时候, 要善于从深层次寻找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有 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 策达木丁苏隆.蒙古秘史M 谢再善,译北京:中华 书局,1957:98、51、29.2 Walster. E. The temporal sequences of post - decision process - es. US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age: 112 - 128.1964.3 Taylor. S. E,Peplau. L. A.,and Sears,

24、d. Social Psy-chology, USA: Prentice - Hall, Inc. 2000.责任编辑都永浩 100 内蒙古牧区贫困牧民的心理因素分析作者:作者单位: 刊名:吴群,张艾力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黑龙江民族丛刊英文干刊名: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年,卷(期):2014(1)参考文献(3条)策达木丁苏隆;谢再善蒙古秘史1957Walster.E The temporal sequences of post-decision process-es 1964 3. Taylor.S.E;Peplau.L.A;Sears.d.o Social Psychology 2000引用本文格式:吴群.张艾力内蒙古牧区贫困牧民的心理因素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1)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