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9篇)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积极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科学教学方法。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有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和帮助。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把握学生好奇的心理,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课堂上,可以先讲解科学书上的知识,在课下,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真实的自然事物,
2、让学生把学到的与实际相比较,加深学习印象。例如,在学习“花的构成”这一节中,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校园里,认真观察桃花、梨花等花朵。让学生仔细观察,既了解了花朵的构成,也可以启发学生对不同种类的花进行比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对小学科学兴趣的培养,从而使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讲科学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要积极观察周围的事物,形成自己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三、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观察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教学中需要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尽力去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多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运用实物、模型、挂
3、图和学校现有的科学实验设备进行教学。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比如“细胞的构成”这一节中,就可以运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和体会细胞的构成结构。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授课,也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科学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篇: 小学科学教学感悟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观察是认识新事物的首要感知,观察也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那么观察具有哪些性质呢?客观性:这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教育学生对待科学要实事求是,观察时说实话,说真
4、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观察到的现象。持久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品质,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敏锐性: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全面性: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使其观察效果更全面。选择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抓住观察的重点,明确观察的方向。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准确、全面、细致地观察,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我们又如何培养
5、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指导和点拨。例如: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学生在模拟实验时,指导学生认识到要观察必须先确定观察点。在地球不自转绕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转、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四种实验中认真观察,观察点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点并没有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学生对出现的这些不同现象产生疑问,就更想了解,更想学习,老师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导到科学探究的道路上。培养学生观察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二、引导学生主动科学实践科学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6、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学习习惯。倡导“做中学”,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遇到问题,不是依赖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而是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自觉主动地去实践,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动手前先动脑,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活动中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养成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认识空气的教学中,空气和水一样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水占据一定空间,空气也占据空间吗?怎么感觉空
7、气的存在?学生根据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讨论、设计,先提出预测,提出实验方案,再选择方法和仪器、药品,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想。讨论后得出:刮风的时候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对于空气是否也占据一定空间的问题,意见不一致。同学们提出了几种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方案。拿烧杯、纸和胶布,在组长的组织下做空气实验,有条不紊地验证了猜想:空气占据一定空间。同时,教育学生要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和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 活动的感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获取了有关空气的很多知识,充分
8、体现了科学实践的快乐,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激励学生善于总结反思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时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要给探究者提供反思机会,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最终获得成功。例如:教学神奇的电磁铁一课,学生在进行组装电磁铁实验时,有时会出现电磁铁没有磁性。这时老师不急于帮助学生查找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可能导致电磁铁没有磁性的多种原因: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两节电池接反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找
9、到问题所在。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时,学生在模拟实验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地球不自转绕着太阳转时,观察点总是处于白天。学生通过与另外三种现象进行总结、对比,得出发生昼夜交替现象时地球自转是其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善于总结和比较,培养学生喜爱科学实践的精神。四、引领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可用资源,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家里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小学科学教学中,室外观察题、技能训练题、创造思维题大多与周围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
10、活中的科学资源。用小制作和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去探究问题的实质,进而获得结论。让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进而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现象的习惯。例如:汽车司机夜间行车时,驾驶室内不能开灯,为什么?教师因陋就简,巧借身边的事物来解释。晚上将室内电灯打开,让学生站在玻璃窗前观察玻璃:当电灯亮时看到的尽是室内物体,而看不到室外的物体;当电灯熄灭时隔着玻璃可看到窗外的物体,就看不到室内物体了。由此,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尝试说明汽车司机夜间开车为什么不能开灯的原因。五、总结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激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11、,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科学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善于利用课外资源,自主地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培养情感,培养素养,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作者:黄冰心 单位:平和县山格中心小学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内涵追求研究一、专心创设环境,生化自然观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这正是科学意义所在。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自然观的过程同样离不开生活,换言之,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就是给学生自然观形成提供沃土。这里的环境可以理解为两个层次,一是亲近自然的实践环境,二是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1.亲近自然的实践环境科学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研究的是自
12、然界最一般、最基本的规律。所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历自然科学是科学本身的要求。科学课程能够让学生有机会接近大自然,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发现和探索,是学生形成自然观的便捷途径。如三年级起始单元就让孩子们回忆自己从事过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发现生命的存在等等,正是为学生亲近自然不断创造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结合科学课程为学生多创设这样的亲近自然的实践环境。2.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变的,要培养学生能够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得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使学生
13、不断主动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其自然观发展。因此,我们平时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科学讨论、科技制作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亲历科学。学生在亲历科学的过程中,搜集资料、自主寻找科学证据、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获得科学结论,潜移默化地形成自然观。二、潜心挖掘资源,显化自然观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是自然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开展自然观教育,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挖掘,是十分重要的。1.教材内容为主将自然观具体化为教学内容是自然观教育的基本形式,纵观小学科学教材,体现自然观的素材很丰富。挖掘这些内容,创设有效科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观念的陶冶、体会自然的思想和方法。整个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
14、容都贯穿着历史上对于科学领域进行探索所表现出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主要体现在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的规律和人类探索这些规律的历程。2.课外资源为辅科学自然观的形成还要充分发挥课外资源的作用,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参观、游览等形式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课内学习与课外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就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针对性地接触相关阅读资源,如网络、图书提供的科普知识、科学历史、科学家传记等。还可以引领学生有目的地参观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艺术馆等公共场所,这些课外教育资源对学生有着很大吸引力,教育效果可见一斑。三、悉心
15、演绎课堂,点化自然观课堂是帮助孩子形成科学自然观的主要阵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直接决定了实际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学活动类型更加灵活多样,它的应用和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点化学生自然观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更需要关注科学探究、现场考察、实验、讨论辩论4种教学活动类型。1.科学探究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引领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能够围绕自然现象中的科学问题展开,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自然观。2.现场考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然观首先
16、就要让他们去多多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在大自然的陶冶中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直接的感受比间接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习的印象。现场考察就是一种很接近自然的形式。自然的情境给学生理解自然提供了形象的自然感觉,这种自然感觉有助于科学过程的想象,进而促进学生对于自然的深入理解。讨论辩论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分组的,保证每个人都要在有想法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学生在自主发表观点的同时也能够认真听同伴的想法,并在同伴的想法中进一步思考。让学生集体形成一种观点的表达、质疑、澄清、修正、补充的气氛。教师在讨论中适当进行帮助,并且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形成自然观、获得知识,这种同伴教育比听课更
17、加容易获得好的效果。四、总结科学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的对自然探究兴趣的鼓励,并对学生具体活动参与情况、投入程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老师应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认真程度适当地做出评价。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假设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应该记录在学习记录卡上。对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事件、体验、自我反思以及观念的变化都要记录在成长记录袋中。全面对学生的动态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跟踪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然观的发展。作者:许晓春 单位: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浅析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我们都是科学家为例,该单元的知识内容虽然较少,但必
18、须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包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名字、哪位科学家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及该理论又创造了什么、哪位科学家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哪位科学家发现了镭、本草纲目是哪位科学家撰写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等。从教学内容上看,与后续的单元相比较本单元更侧重从理论上为学生开启科学之门。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抓住并在教案中突出这一教学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可以在教学大纲与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先对整本教材的难易度、理论等有一个大致的分布了解,并根据每一单元的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以避免教学资源的分散。二、营造宽松严谨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指的是教师教、学生听这一互动活动所处的“
19、软环境”。一般认为,小学课堂的氛围应当是活泼有趣,无拘无束甚至倾向于宽松随意。然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再活泼有趣的课堂还是应当具备基本的纪律性。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应当把握好轻松愉悦的度,营造一个宽松严谨的教学氛围,即该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学习时很舒服,很快乐,但这一切又建立在不论是知识内容、传授手段、课堂活动等都严谨的基础之上。以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为例,该单元将会介绍到动植物的属性特点,部分教师会巧妙地引入并借助动物世界这一科普节目,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完成学习。这一方式固然会极大地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但其丰富的信息也会在无意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对此,教师就应当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在观
20、看中做好笔录或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等,以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仍不忘记学习任务。三、采用手脑兼备的教学方式考虑到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会丰富教学方式,如游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等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保证学习的理性与严谨,特别是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平衡好趣味性、益智性、严谨性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采用手脑兼备的教学方式。以土壤与生命为例,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团队探究法这一教学方式,即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研究土壤的不同方面。其中有部分探究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去采集或观察土壤甚至进行实验才能得出结果,即具有“走出教
21、材,走进自然”的特点,它在创造知识趣味性的同时也借助实操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四、尝试资源互换的成果分享学习成果是学生学习后所收获的知识,假如单纯地通过纸笔方式或测试的方式去展示与检阅,则不仅少了互动性,而且也相对较为封闭。为此,教师可以打破常规,尝试以资源互换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成果分享。如上文提到的土壤研究,由于每一个小组的研究内容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除了本小组研究课题之外的其他课题知识也是需要掌握的,与其提交一份报告给老师或翻阅课本,不如在班级内举办一个分享大会,给小组上台展示成果的机会并与其他小组进行问与答的互动。这一方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的趣味性,同时由于需要与其他同学分享
22、,学生在研究时也会有意识地保证成果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从而很好地实现开心的玩乐与认真的研究两者的平衡。五、总结不论是教学风格还是课堂氛围,每一个教师都在努力寻找着严谨与有趣、严肃与宽松之间的平衡点,小学科学教师自不例外。为了能够在不影响学科趣味性、活泼性的前提下又保证学科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教师可以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营造宽松严谨的教学氛围、采用手脑兼备的教学方式、尝试资源互换的成果分享等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的知识价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作者:王晶晶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高效教学探究一、重视课前准备,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小学科学教学
23、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通过课前准备,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把握,同时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更适合让学生进行探究。在课前精心转变教学内容,可以让教师灵活的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高效、顺利的进行。例如,要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之前,我进行了全方面的精心准备。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设计教学的流程。在掌握了教学内容之后,我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对声音的认识。通过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递的过程不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时,
24、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知识水平用多媒体制作了教学课件,让学生在直观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探究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几个小动物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学生的积极性立马被激发出来,他们非常活跃地进行模仿。然后,把学生引入到科学教学的内容中,让学生探究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阅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充满趣味和探究的科学教学中,使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促使课堂教学顺利发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二、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
25、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形成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科学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学生进行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操作来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之后,他们会对科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他们能够看得到的、新奇的材料让他们进行探究和观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对科学学习的
26、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本质,使他们对科学学科充满兴趣,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三、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的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要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要通过对学生的表扬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积极学习的信念,更好地投入到科学知识的探究中,实现新课改教学中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进行口头表扬,还可以把学生的表现展现在具体表格中,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成就感,促使他们更积极的学习,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我采用奖励学生星星的方式
27、来对他们进行激励。1.在上课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品的学生奖励一颗星;2.教学过程中,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的学生奖励一颗星,被教师表扬的学生奖励一颗星。3.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过程顺利、有序的小组成员每人奖励一颗星。通过奖励制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进行思考和参与,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科学知识。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还要结合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积极的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四、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
28、何抓住课堂契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自然科学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二)加强师生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还做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要变“给学生压力”,由“权威”向“非权
29、威”转变。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时间,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课堂更精彩,可以说这样是一种最优方法。五、总结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要抓住教学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实现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效率。作者:陈立文 单位:河北省抚宁县茶棚学区茹各庄小学第六篇:小学科学教学活力探究一、激发兴趣,唤醒
30、探究意识兴趣是一种带有情趣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探究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并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性活动。例如:在教学教科学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物质的变化第五课“铁钉生锈了”时,我饶有兴趣地给学生例举了生活中的铁锈,再拿出样品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31、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生锈?”铁生锈与什么有关?在生活中怎样减缓铁生锈的速度?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他们纷纷动手观察、试验。最后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铁钉在水或空气中容易生锈,而在油中却不生锈。给铁加保护层(涂油漆或做成搪瓷)会减缓铁生锈的速度。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出发,想尽办法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唤起他们探究学习的意识,从而变“接受学习”为“探索性学习”,进而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二、积极参与注重探
32、究过程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科学课不仅是简单地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如教学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声音”第二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让每个同学先倾听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并描述自己听到的各种声音。进而思考:这些声音听起来为什么不同?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个橡皮筋、钢尺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方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亦激发了学生想主动探求
33、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三、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践行合作探究模式尝试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靠学生亲自尝试、探究获取的。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增强,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工具”。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识的探究欲,要培养他们去主动参与,善于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后,让同学们五人一小组,各自明确自己的任务,搜集有关水的知识
34、。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交流了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淡水和咸水的分布状况,以及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进而产生了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践行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四、科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结论。如在教学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磁铁”时,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
35、一些呢?五、创新拓展,探究科学规律要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身边处处皆学问。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在教学科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做一做实验,观察生活现象,进一步了解声音的有关知识,由于刚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没过几天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玩耍时发现:用棒子敲打盆子,盆子就发出声音,而棒子停止敲打后,盆子仍然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呢?”面对学生的疑问,让全班同学每人拿来一个盆子和小棒,亲自做实验:结果发现那位同学说得很正确,为
36、什么小棒停止了敲打,而声音仍然在延续呢?我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最后终于弄明白了:原来声音的产生不是敲打而是震动。并且震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越慢,声音就越低。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总结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得以加强。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
37、的真正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让科学课堂也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者:张进秀 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小学第七篇:小学科学教学板书升华一、于学生前概念之时,引入板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其不完整性。在这时,教师把课前所了解到的学生的不完整知识,及时板书在黑板上,非常重要,这可以为学生纠正自己科学知识的不足或错误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一次市级公开课上,毛老师的一堂水的蒸发中,教师课前了解学生对水蒸气的相关信息时,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衣服晾在阳台上会干,水都到哪儿去了?你们知道水蒸气是怎么样的吗?这时学生的
38、信息马上爆棚,而且收集到模糊、错误的信息,水蒸气是(白气)。这时,毛老师就及时抓住机遇,板书他们的信息。最后,一堂课下来,学生去掉错误的前观念,形成新的科学认知。这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本身的需求。二、于共同疑问之间,切入板书科学上伟大的结论,都来源于质疑。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来产生疑问,那么,这时正是切入板书的好时机。如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时,我出示一瓶啤酒、一瓶雪碧让学生观察,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然后提问:“面对啤酒
39、和雪碧,你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想研究他们为什么会冒泡,为什么他们要装在玻璃瓶里,为什么它们里面的液体没有装满等等。此时,教师应把学生的一个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一下子就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自己“创造”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三、于层层递进之中,写出板书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那么,在每个知识层次学习过后,适时板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获得的清晰路径。如一位骨干教师在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她是这样教学的: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先讨论,再实验,并实验汇报发现什么现象。她马上板书:气体。2.根据课本方法,分组实验这个
40、气体的特点。当学生看到现象后,板书: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3.引出气体的名称。板书:二氧化碳。4.得出结论。板书:化学变化。学生在这样层层递进的板书线路指引下,感受什么是化学变化这个知识点,又在层层深化的思维下,提升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四、于偶然生成之机,插入板书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生的事情,有时就会碰到。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收获不错的效果,也许会成为课堂中的亮点。如在一次青年教师观摩课食物的营养中,教师在讲解食物的成分淀粉时,有学生读错淀粉的淀,把它读成“dng”。教师只是更正说了一遍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没有深入下去。结果,这个错音字充斥了整堂科学课。从科学课上的角度来说,他没有过错。
41、但不管什么老师,都应该教正确的知识。如果这位新教师能学习老前辈陆园执教的米饭这个细节,可能会好点。他偶然遇到这个问题时,马上在黑板上大大地板书:淀din。结果一节课下来,没有学生再读错。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就说,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相互渗透,科学学习能丰富其他学科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五、于思维碰撞之后,点出板书科学课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地方,有碰撞就有收获。如果我们把这个收获及时地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肯定,其一堂课的重点也一目了然,达到完美收官的效果。一次,观摩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时,一位骨干教师在教学测量水的
42、温度,测的是自来水、温水、热水。测好后交流自己的数据和收获。接着,继续10分钟的连续测温。最后,延伸到冰水的温度。每次学生思维碰撞后,这位骨干教师都及时板书他们的收获。这样,既肯定学生,又拓展和培养了思维。六、总结总之,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有必要记住板书这个环节,适时板书,优化自己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深深吸引着学生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作者:岑益松 单位:慈溪市附海镇中心小学第八篇:PAD助力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一、巧用投影功能,有效提升实验效果在科学课上,常常要做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
43、动地看到实验现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和现象,是上课教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教师常在投影仪下进行演示。然而,投影仪有位置固定、操作台狭小、投影角度有限等缺陷。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不得不把演示实验变成分组实验。IPAD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能从任意方向投影,用它来展示演示实验,在投影仪那里遇到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一部分教学中,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上课教师设计的实验是,在鼓面上撒上黄豆,敲击鼓面,听到鼓声,看到黄豆在跳动。按照传统教学安排,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教师会安排分组实验。分组实验的效果固然好,但每组一个鼓
44、,教师准备工作量大,分组实验时间也相对较长。此外,这一课实验多,一次又一次的分组实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而影响整堂课的进度。在采用IPAD同屏技术后,此处只要请一位学生做演示实验,其他学生在大屏幕上就能清楚地看到黄豆在鼓面上跳动,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在“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教学中,上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环节:把装有小苏打的无纺布小袋放入装有白醋的封口袋,看到封口袋慢慢地鼓起来,由此说明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一般的投影仪是从上向下投影,看不清封口袋鼓起来的过程。在采用IPAD同屏技术后,此处只要用它从侧面投影,大家就能在大屏幕上清晰观察到封口袋慢慢鼓起的全过程,解决了投影仪只能从上向
45、下投影的缺陷。二、巧用上传功能,即时分享实验过程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些中长期实验在课堂上是无法及时看到实验结果的。如三年级种植凤仙花、饲养蚕宝宝,四年级面包发霉,五年级种子发芽、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六年级制作一个大的晶体、铁生锈等实践活动。对此,学生可利用IPAD的拍照、录像功能,记录好课后在家完成的实验,并上传至班级博客,让大家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得到教师和同学及时点评。还有些实验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例如,“月相变化”一课,上课教师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拍摄或手绘看到的月亮图片。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手绘,能把每天看到的月相组合在一张图上,但学生绘图时可能会有误差。相机拍照真
46、实,但是一张张分散的照片需要整理、铺开观察和对比。此外,怎样拿到课堂上给大家观看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利用IPAD拍照,再用美图秀秀按顺序组合拼成一张大照片,上课前一天上传至班级博客,就成了很好的课堂教学资源。三、巧用拍摄功能,真实展示实验结果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猜想、假设、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事实依据,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记录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文字、画图、表格等。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因此学生对实验记录会感到困难。科学课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实验做得非常认真,也有很多发现,但是记录纸上却寥寥几笔。到了交流环节,大家都缩着脖子不愿
47、意讲,原因大多是记录没做好。IPAD具有拍照、录像等功能,上课教师能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随时拍下有价值的现象,以便交流环节使用,不仅大大降低了实验记录的难度,也节约了时间。例如,“简单电路”一课,让学生设计连接不同的电路。学生在操作一段时间后,连接出不一样的电路,有的是串联电路,有的是并联电路,而且不同小组的并联电路看起来还不一样。在交流环节,各小组要把他们的电路摆放到投影仪上,边展示边讲解。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为了方便管理,投影仪都是固定在讲台一侧的。学生把电路摆放到投影仪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还会出现在拿的过程中连接断开、重新调整的情况。为提高课堂效率,上课教师可以利用IPAD的拍照功能,及
48、时拍下各组连接成功的照片。这样,到了交流环节,就可以直接播放各组的电路连接照片了,大大节约了各组来回摆弄电路的时间。又如,“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课,比较吸进人体的空气和呼出体外的空气的区别。上课教师把点燃的小棒轮流插入装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通过观察发现,当燃着的小棒放入瓶中时火焰变小,近乎熄灭,再放入瓶中时火焰又变大。如果操作得好,就可以反复观看到两三次这样的现象。尽管如此,学生仍然只能模糊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排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而利用IPAD录像功能,通过同屏技术,不仅能让后排的学生在大屏幕上看清楚火焰的变化,而且可以重复播放,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四、巧用上网功能,轻松实现资料查询科学课教师
49、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超出预设范围,而且教师自己也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常常让学生课后探究,结果大多是不了了之。如果教师这时候能利用IPAD的上网功能,及时进行资料查询,很多问题就能立刻解决了。同样,如果学生在分组讨论分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能够利用IPAD的上网功能进行资料查询,从而大大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对于IPAD的以上功能,虽然我们可以借助传统的照相机、摄像机、台式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加以实现,但是IPAD不仅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而且携带方便、容易操作,使得课堂运用更加轻松自如,大大释放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潜能。然而,如何规避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深思的。例如,IPAD不能替代黑板,IPAD模拟实验不能替代真实的实验,IPAD不等于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