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高层住宅主体结构工程监督管理模式改进摘要:高层住宅的建设能够有效减少土地使用量、整合有限资源、增加住房容积率、提高住宅的供应量。但与此同时高层住宅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工程管理,尤其是涉及到结构和使用安全的主体结构质量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作为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部门,如何加强高层住宅主体结构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关键词:高层和超高层建设模式;施工周期长,抗震性能要求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一、前言随着近几年土地的减少、地价的走高和需求量的上升,住宅工程的建设模式已由过去多层形式基本全部变为高层和超高层建设模式。高层住宅的建设能够有效减少土地使用量、整合有限资源、增
2、加住房容积率、提高住宅的供应量。但与此同时高层住宅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工程管理,尤其是涉及到结构和使用安全的主体结构质量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作为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部门,如何加强高层住宅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二、本地区高层住宅工程质量的现状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抗震性能要求高,工程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高层建筑的质量监督就要背负着更多责任。又因其基础深,形体高,结构复杂,工艺、技术难度大,所以质量监督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部门过去对于多层主体结构的监督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层主
3、体结构质量的控制管理了。以本地区在建某高层住宅小区工程为例:主要对影响主体结构质量的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及墙体砌筑四个分项工程进行现场质量情况调查,结果如下:本次检查共抽查质量控制点210个,合格162个,合格率仅有77%。三、高层住宅工程质量问题多发的原因分析根据对现状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历次停、巡检记录的对比,从施工和监理单位的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等因素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找出了高层住宅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多发的原因:1.施工单位:(1)部分施工单位没有高层住宅工程施工的经验,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缺乏人员、技术、设备、制度管理、保证措施等方面的有效应对,前期准备不充分。(2)施工、管理人
4、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对于高层住宅主体工程突然提高了的各项技术、质量要求,不能完全按设计、规范及施工程序组织施工。(3)质量保证体系的资料中,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尤其没有对重要部位、关键环节的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且导致工程实体常常出现较为严重的错误。(4)工程质量控制责任制度不健全、对检验评定标准掌握不清,没有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致使部分分项工程质量较差。保证资料与现场进度不同步,甚至有缺项、漏项现象。2.监理单位:(1)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监理实施细则对于高层住宅工程中的重要部位,关键控制点交代不清(2)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配备不合理、到
5、位率不高。(3)监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施工经验,对施工工艺、标准规范了解不多,不熟悉设计图纸,责任心较差,存在不作为的现象。(4)监理项目部的相关规范、标准和必要的设备、仪器,配备不够齐全、使用率不高、监控手段不完善。(5)监理项目部各层次的巡视、平行检验、旁站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切实履行其职责。现场监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3.设备检测:参建各方缺少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测的水准仪、回弹仪、钢筋测厚仪等设备的配置。部分管理人员对上述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标准规范缺乏正确的认识。四、高层住宅工程质量问题的控制及预防1.编制监督计划,做好监督计划交底及前期审查工作。(1)编制监督计划,监
6、督计划应对高层住宅主体结构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的巡检、必检、停检点作出明确的划分。细化主体结构工程验收,高层建筑层数多,为便于质量控制,原则上可以每五层进行一次主体结构工程检查验收。对于影响主体结构质量的钢筋、模板、混凝土、砌体工程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2)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单位的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等文件的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及可操作性。审查参建各方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审查参建各方单位及管理人员资质证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并做好审查记录。2.改变监督模式,变被动为主动。(1)以往的住宅工程主要以多层为主,工程量相对较小,监督检查验收仅分基础、主体、竣工三个步骤
7、进行,检查验收也主要以被动接受报验为主,较少进行主动的巡检检查。这种监督模式明显存在重停检检查轻巡检检查、重外观质量检查轻隐蔽工程检查、重关键部位检查轻施工过程检查等弊病。相对于高层住宅主体结构工程较高的施工技术难度和复杂的施工工艺,这种旧的监督模式显然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深度和广度。(2)做好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工作,加大工程质量巡检监督力度。以停检为点,把巡检做面,在有效控制重要部位、关键环节质量的同时,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变被动为主动、变关键环节控制为施工过程管理。再根据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质量监督活动频率,组织相关监督人员深入施工一线,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违反标准规范,不符合施工程序的质
8、量问题,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后由监理单位进行确认。对工程中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关闭。这种停检、巡检相结合,关键环节控制和施工过程管理的监督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避免重大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保证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完整性。3.加强仪器、设备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检测。(1)检测设备的配置。水准仪、回弹仪、钢筋测厚仪是工程施工中经常用到的检测仪器,这些仪器能够科学、准确的检测出结构内部的质量缺陷,是目测、敲击等结构检查方法的有力补充。各参建方应按实际情况相应配置上述检测仪器,并有效落实到质量检查中去。(2)熟悉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检测设备。
9、有的参建方虽然配置了检测设备,但仪器却因存在损坏、未效验等问题而无法使用,部分管理人员对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标准规范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仪器形同虚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弄虚作假。因此,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正确使用各类检测仪器,是工程质量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公正的保证。4.监督检查资料的编写和整理。分类收集、整理、编写好高层住宅工程的监督检查记录,保存好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建立一套高速、快捷的信息系统,确保工程质量信息的动态、闭合循环、反馈落实。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质量监督现状,确保工作目标明确。五、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目前,新的监督模式还在发展、完善中,推广区域仅限于本地区在建某高层住宅小区工程,下一步我们将修改完善新的监督模式,使其能够全方位、系统化地应用到高层住宅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