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实施办法XQ/ZG安05011 目的1.1为了全面实现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1.2通过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逐步建立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2 评价范围2.1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的常规和异常活动。.2.2正常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隐患、紧急情况以及事故。2.3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危害因素,包括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2.4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本单位从业人员、外单位学习参观人员以及外来施工人员等)的活动以及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
2、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5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危害。3 风险评价组织3.1公司总经理既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又是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和指导风险评价小组的工作。3.2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3.3为更好的落实风险管理,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风险评价小组,安全、设备、技术、生产、质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参与本部门的风险评价工作。3.4风险评价小组人员应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依据制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要鼓励从业人
3、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风险评价基本程序4.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为:4.1.1划分作业活动(业务活动);按照生产流程的阶段、按装置、作业任务以及部门划分或结合起来进行划分编制一份作业活动清单,并收集整理有关信息。4.1.2辨识危害和工作危害分析: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种作业活动,按照一定的辨识方法,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和潜在的危害因素。4.1.3确定风险和风险等级: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按照规定的评价方法和准则做出客观的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用于指导工作。4.1.4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健康安
4、全技术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4.1.5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实施控制措施并确保新的和现行的控制措施适当和有效。4.1.6评审计划措施的充分性:针对已经修订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是否可承受。5 风险评价准则和方法5.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风险评价的各种方法,确定公司内所有的评价均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或者两者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5.2依据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行业的各种规范、技术标准和本企业的各种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结合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生产规模、作业危险程
5、度等,确定公司风险评价准则。5.2.1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5.2.2风险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严重性S以及风险度R。 5.2.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的判断准则。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的判断准则序号判 断 标 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和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护装置
6、、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在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5.2.4事故后果严重性(S)的判别准则。表2 事故后果严重性(S)的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损失(万元)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大规模,公
7、司外都受影响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法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公司范围内严重污染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公司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事、慢性病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公司范围内中等污染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等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装置范围内污染公司以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没有污染形象没受损5.2.5风险等级(R)的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表3 风险等级(R)的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
8、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风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风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是需要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风险()无须采取控制措施,但需要保存记录。无需整改和治理表4 风险评估表R严重性可能性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说明:表中“绿色”表示稍有危险,可以接受;“黄色”表示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红色”表示显著危险,需要整改。6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要求6
9、.1由公司总经理或者总经理指派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促进和管理风险评价活动。6.2管理过程中应经常性的征询相关人员的意见,讨论应计划做什么病得到其建议和承诺。6.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评价人员对风险管理知识的需求和培训要求,并实施适当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评价人员的业务水平。6.4组织力量对风险评价的充分性进行评审,确定危害识别的全面性,风险评价是否合适、是否充分以及足够详尽且严密,控制措施是否适用、有效。6.5将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和风险评价的重要发现形成文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6.6进行与接触有毒物质和有害能量相关的风险评价时,对相关的具体数据必须进行现场测量,确保评价的指导性和真实性。6.7
10、日常生产活动过程中必须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对评价进行验证和评审。6.8当下列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风险评价。6.8.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6.8.2操作变化或工艺发生改变。6.8.3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6.8.4又对事故、时间或其他信息的新的认识。6.8.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动。6.9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危害辨识,识别设备设施,工艺过程,危险性物质,作业过程的危害,评价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有效,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7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7.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格式;记录评价发现的
11、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作业活动;危害;事故类别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水平;后果严重程度;根据评级结果所采取的措施;有关管理的详细资料,如评价人的姓名、日期等。7.2划分作业活动的要求是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分类。各生产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有计划的工作或临时性的工作;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确定的任务。7.3确定作业活动后,必须对各项作业活动的信息进行调查、问询和了解。各项作业活动所需信息可能包括以下方面。正在执行的任务的期限和频次;作业场所的情况;通常(偶然)执行此任务的人员;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他人员,包括访问者、承包方人员、公众;已接受
12、此任务的人员的培训;唯此任务准备好的书面工作制度和持证上岗程序;可能使用的装置和机械;可能使用的电动、手动工具;制造商或供应商关于装置、机械和电动、手动工具的操作和保养说明;可能要搬运的原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特征和重量;原材料须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所用的服务(如空气压缩机);工作期间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形态;与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危害数据表的内容和建议;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被认为适当的控制措施;被动检测资料;从内部和外部获得的与所进行的工作、所用设备和物质有关的事件、事故和疾病的信息;与此作业
13、活动有关的任何现有评价的发现。7.4进行危害辨识,必须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对所有危害进行分类。对危险、危害因素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7.4.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
14、、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 明火;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
15、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与缺陷);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
16、胶、其他易燃易煤性物质);2) 自燃性物质;3)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南);4)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0;5)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 传染病媒介物;3) 致害动作;4) 致害植物;5)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 健康状况异常;3) 从事禁忌作业;4)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17、;5)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6)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 监护失误;4) 其他错误;5)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7.4.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1)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
18、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 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 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用(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 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
19、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 火灾;9)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 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 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2)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3) 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
20、气体分解、喷雾爆炸);14) 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5) 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16) 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危险因素。)7.4.3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7.5针对每一个作业活动按照危害和危险因素的分类作出危害提示。7.5.1识别危害的三个问题。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谁(
21、什么)会受到伤害?伤害怎样发生?7.5.2识别个作业活动的潜在危害时,按照下属问题提是清单提问。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如可伤害眼睛的物质、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可通过口腔摄入造成伤害的物质;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如在平地上滑倒、从高出坠落、宜化或不平坦的场地、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等;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如工具和原材料从高处坠落等;是否存在照明问题;天气状况是否可能
22、对安全造成影响;是否存在产生有害能量和辐射的可能;是否有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和蒸汽等;是否存在车辆危害因素,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质,产生火灾和爆炸的可能性;是否存在与装配、市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害。7.6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以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7.6.1确定风险。通常用危害性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来表示风险大小。危害性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常用盐中度等级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根据危害性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相对地分为若干级,成为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表5 危害性事件的严重度等级严重度等级等级说
23、明事故后果说明灾难的人员死亡或系统报废严重的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或系统严重损坏轻度的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或系统轻度损坏轻微的人员伤害程度和系统损坏程度都轻于级表6 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可能性等级说 明单个项目具体发生情况总体发生情况A频繁频繁发生连续发生B很可能在寿命期内会出现若干次频繁发生C有时在寿命期内有时可能发生发生若干次D极少在寿命期内不易发生,但有可能发生不易发生,但有理由可预期发生E不可能极不易发生,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不易发生,但有可能发生当寻求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时,须考虑已实施和已符合要求的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此时,法律法规要求和操作规程是适用于特定危害控制的最好的参
24、考依据。除给定的作业活动信息外,通常还应考虑下列问题;暴露人数;暴露在危害中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服务(如水、电、气)中断;装置、机械部件和安全装置的失灵;暴露于恶劣气候;个体防护所提供的保护和个体防护设备的使用率;人的不安全行为;考虑意外事件发生的后果。7.6.2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通常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来决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指数为15的为不可接受风险,是公司不能承受的;69的为不希望有的风险,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具体事件决定是否可以承受;1017的为有条件接受的风险,需要经过评审后方可接受;1820的为不徐评审就可以接受的。表7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严重性可能性(灾难的)(严重的)(轻度的)(
25、轻微的)A(频繁)12713B(很可能)25916C(有时)461118D(极少)8101419E(不可能)121517207.6.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该项任务主要是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和实施的时间期限,而且控制的投入和紧迫性英语风险相匹配。表8 风险水平与控制措施、时间期限匹配表风险水平风险控制措施及时间期限不需评审即可接受的风险毋须采取措施而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有条件接受的风险通过评审决定是否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如需要,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同时,需要通过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不希望有的风险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
26、的时间期限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在该风险与严重事故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的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该事故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已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不可接受风险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了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的工作时,就应该采取紧急应急措施。7.6.4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如果可能,应完全消除危害或消灭风险来源,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等;可能的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能力;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用于保护每一个人不受到危害;将技术控制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往往是必要的;
27、引入计划的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对于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只有在所有其他选择的控制措施均被考虑之后才可作为最终手段予以考虑;应急安排的需求;建立应急和疏散计划,配备必要的与危害有关的应急设备;主动测量参数对与检测是否符合控制来说是必要的。7.6.5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所有措施计划在实施前都必须予以评审,评审应考虑下列因素:修订的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达到可承受的风险水平;是否会产生新的危害;是否选择了成本效益最佳方案;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修订后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修订后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在面对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都不被忽视。7.6.6改变条件和修订。危害辨识、风
28、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必须得到持续品审核修订。如果条件发生变化,使危害和风险受到显著影响时,则应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进行重新的评价和评审。8 附则8.1公司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责任人必须对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自己和本单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水平,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8.2各部门必须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危害辨识,并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经过评审后进行整改,不断完善控制措施。8.3本办法由安监处起草编辑,由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审核通过。本办法解释权属于安监处。8.4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9 -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