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石浪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概要主管单位:陕西省文物局主办单位: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项目性质:文物保护专项总体规划项目地点:陕西省洛南县城关镇东河村编制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协作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0年11月一、概况(一)花石浪遗址自然状况花石浪龙牙洞遗址位于秦岭山区洛南盆地浅山丘陵地带,平均海拔1200米。洛南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邻;南与丹凤、商州接壤;西与划线、蓝田交界;北与华阴、潼关为临。北接华山,雄视八百里秦川;南瞰秦蟒,扼中原进出秦巴之要道。洛河横贯其中。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气候温和,土质肥沃,享有“商洛山中小关中”的美誉。该地属暖温带湿润气候
2、,四季分明,年降水量754.8毫米,无霜期195天,平均气温11.1度;物产丰富,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种类繁多。花石浪遗址位于秦岭主脉南麓、黄河支流南河北岸、洛南县城东北3公里的城关镇尖角东河村村北。遗址所在的山顶部为南洛河3级阶地,高出河水面110米左右,绝对海拔高度1022米。龙牙洞洞口高出现代河面近43米,绝对海拔高度约950米,属南洛河及其支流二级河流阶地。洞口座北朝南,避风向阳,洞穴的北方即为地山区,而南部为洛南盆地的塬梁区,视野开阔,洞穴地理坐标340955N,1100920E.南洛河自西而东从南面流过,洞穴的西北方向为南洛河支流石门河,石门河在洞前下游不远汇入南洛河,再往下游不足5
3、00米县河,从南面汇入南洛河。南洛河为秦岭北部主峰以南唯一一条黄河水系的支流,在洛南县发源出陕西后进入河南豫西山地与洛阳附近汇入黄河。在这三河交汇的低山丘陵盆地,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利于古人类繁衍栖息。(二)花石浪遗址概况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最初发现与20世纪60年代。遗址范围包括龙牙洞内部以及洞外附近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门河二级河流阶地坡积物部分。龙牙洞为发育在石灰岩山体的裂隙型溶洞。洞内面积约20平方米。1995-1997年,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区文管会及洛南县文管会连续三年的发掘清理证实,龙牙洞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保存基本完整的、内涵十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中国科学院地质
4、研究所以热释光侧年发侧定其文化层堆积的时代为距今50-25万年间。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及遗物。它们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活活动踩踏面、用火遗址以及熊猫、貘、河狸、鹿、野猪、牛等10余种哺乳动物和鱼及龟化石。除此之外还出土有旧石器时代早期时代早期人类制造的石制品达6.5万件以上。这些石制品多以取此于河边的石英石、石英沙岩、石英等砾石为原材料打制而成。类型有石核、石片、打制石器形成的断片及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工具。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对中国乃至世界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早期先民的经济和生活类型以及第四级以来的生态环境变迁等课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花石浪龙
5、牙洞遗址位于南洛河北岸、洛南县城北3公里的城关镇尖角东河村村北山坡上,洞口高出现代河面40余米,洞口座北朝南,位于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门河二级阶地上。洞穴以北为底山区,南面石门河从阶地下自西北往东南汇入南洛河,地理位置优越。龙牙洞发育在寒武纪辋峪组灰岩山体上,为一石灰岩裂隙型溶洞,洞穴面积较小,发掘前洞口高3.4米,进度8.5米,洞宽23米,面积约20平方米。经过60年代村民两次集体挖掘破坏,洞内堆积现存厚约3.4米,其中1.5米左右为村民挖掘龙骨时翻动过的堆积物。经过连续3年的发掘,除清理龙牙洞内堆积物近20平方米外,还清理洞口部分约120余平方米。从地层上看,洞内堆积物可分为5个大的层位,自上
6、而下第1层为扰土层,厚约1.4米,其中包括大量的扰乱的石制品、动物化石;第2层为棕红色粉砂质土夹杂灰岩角砾层,厚1.6米左右,又可分为4层盖板,部分地方胶结严重,其中夹杂早期人类活动踩踏面和灰烬层,踩踏面呈水平层理,层理厚13毫米,土色灰黑,尤以上部第一层盖板下的第层生活面最为典型。生活面上的石制品分布密集,层层叠叠,排列有序,大的石核、石料、灰岩角砾散落于四周,而小的石制品、动物化石数量居多,极少石片渣,可排除为石器制造场的可能。在西北一角落还可见散落的大块经火烧烤的灰岩角砾堆在一起,部分岩壁也经火烤,推测为古人类保留火种的地方。第2层中部生活面有所不同,除发现大量石核、石片及石器外,还有很
7、多小石片渣,显示出人类早期曾在洞中打制石器;第3层为浅黄色沙质土夹杂灰岩角砾,厚0.45米,亦含有大量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第4层为灰色沙砾层,砾径约3厘米,厚约0.2米,向洞内方向减薄,含少量石制品和化石;第5层为早期风化灰岩角砾层,胶结剧烈,上部含少量石制品及化石,直接附着于洞底基岩之上。洞外堆积可分为6大层,其中第4层可与洞内第2层对比,只是无洞内第5层堆积物。在第4层上部发现不少动物化石,石制品也以此层最丰富。第5层浅黄色细砂土中石制品、化石较少。第6层上部石制品较多。获得的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包括熊、狼、鬣狗、巨貘、犀牛、东方剑齿象及鹿类、鼠类、豪猪、河狸、牛、马、野猪等,此外还有一些
8、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在洞中共获得各类石制品达3万余件,其分布的密集程度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绝无仅有。它们多以取自河滩的石英岩、石英为原料,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极少大型工具砍砸器,无石球、大尖状器。此外发现有烧石、烧骨、被食肉类和啮齿类动物啃咬的骨头及明显属人工打击的骨片等。根据动物群并结合洞穴发育及野外阶地地层上土壤堆积情况判断,遗址时代应属中更新世中期,大致与北京人时代接近。洛南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和发掘,不但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而且对中国乃至东亚旧石器时代考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三)历史沿革19631964年尖角东河村村民刘顺民首次在龙牙洞内挖掘
9、龙骨(动物化石),从而发现该洞。1969年东河村村民于该洞进行第二次挖卖动物化石。19731974年东河村村民大规模挖取龙牙洞内化石。花石浪遗址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西北大学薛祥熙教授来洛南进行新生代古生物地层考察时,在龙牙洞内采集到一枚直立人牙化石和两枚大熊猫及貘的牙齿化石,后来她经过多次考察论证,首次称其为“洛南猿人”。1995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洛河盆地进行旧石器调查,对东河村花石浪龙牙洞进行重点调查。同年8月由洛南文物旅游局组织的“洛南猿人及其遗址查证落实工作”全面展开。1995-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洛南县博物馆联合组成“洛南考古队”,对
10、花石浪一只进行了为期3年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收获,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在不足20平方米的龙岩南洞里出土了7.7万件旧石器时代早期人工打制的石制品,曾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8年2月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汉花石浪遗址)等10项发掘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6月25日,国发【2001】25号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中花石浪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4日洛南县花石浪洞穴遗址文管成立,但是目前花石浪遗址文官所尚无编制,遗址保护管理暂时由当地文物保护小组负责。2007年3
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区文管会、洛南县博物馆出版了花石浪(1)洛南盆地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群研究(科学出版社),花石浪遗址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二、花石浪遗址价值1、历史价值花石浪遗址是陕西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续蓝天人、大荔人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花石浪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洛南是人类较早的发源地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填补了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空白,对研究中国乃至东南亚旧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演化,以及旧石器时代先民的经济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2、为研究我国南方砾石时期工业和北方石片工业二者的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花石浪遗址所在的洛南县位于秦岭
12、主脉南麓的黄河支流南麓南洛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在中国极为特殊。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分界线,此前据此将我国旧石器早期文化划分为南北两大文化传统,这次在洛南盆地发现有南方长江流域旧石器文化面貌的大批野外地点,这在黄河流域尚属首次,虽然野外地点的文化面貌不乏北方传统的因素,如大石片砍砸器、大石片制成的尖状器、石球等,但野外地点的石器品除较晚的商州腰市上级地点外,无疑更接近于长江流域的砾石工业传统。各类大型砍砸器、大尖状器、“手斧”、石球、砾石石核是其显著特征,对于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交流、发展、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给研究旧石器时代人际关系以及聚落形态方面带来新的突破。花石浪龙牙洞
13、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址、遗物,其石制整体面貌显现我国北方常见的旧石器类型,没有石球、大尖状器,极少砍砸器,这些与洞外旷野地点的石制品形成强烈反差。另一方面,洞内一些大石核、大石片又与洞外旷野地点同类并无二制,结合地层堆积层序,这类似暗示二者有一定联系,果真如此,它对于研究旧石器时代先民的经济、生活类型,恢复早期人类的经济生活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这种差别是时代早晚不同所致,还是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同使然,或是同时代的聚居周围人类所面对的生产对象不同从而导致对工具选择的差异,值得深思,目前进一步的发掘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遗址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区域性的早期人类聚落系统。洛南盆地的发现大
14、大丰富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内涵,对这些遗址内涵和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将会在旧石器文化技术传统,人地关系以及聚落形态方面带来新的突破。4、对研究我国这一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沉积环境、恢复这一时期的生态景观意义重大。花石浪动物群中,动物的特征表现出南北过渡地带的特点,如生活在我国南方中更新世的东方剑齿象、巨貘等动物成员在这个动物群均有发现,为研究秦岭山区和黄河流域古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研究我国这一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沉积环境、恢复这一时期的生态景观意义重大。5、对开展小流域考古,探索早期人类生活与聚落形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整个南洛河流域从上游的洛南盆地到中游的卢氏,甚至三门峡、灵宝一
15、带直至下游的河南巩义都有旧石器旷野地点发现,时代从中更新世中晚期到更新世,也即有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制品由大到小。这些沿洛河流域分布的大量旧石器旷野地点的重要发现,对研究整个南洛河流域旧石器时代聚落考古及古人类从山区到平原地区迁徙过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三、花石浪遗址现状及主要问题1.取土烧砖及道路建设对花石浪遗址保护造成严重威胁。花石浪遗址268处旷野地点遗址的发现,多数是因为现代砖厂取土,导致了石制品被挖出暴露在地表,才被发现的。另外,新修公路开出的剖面上也有石制品被发现。从这些遗址的发现过程就可以看出当地取土烧砖对遗址的破坏程度,且取土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如不采取措施遗址将
16、面临着被破坏殆尽的危险。2.花石浪遗址保护机构不健全2001年12月4月,洛南县花石浪遗址文管所正式成立,编制2人。但目前为止,花石浪遗址的管理事宜仍由县文物旅游局负责,文管所的人员设置、保护管理工作尚待落实。目前在该遗址区只有文物保护小组2个成员负责遗址的安全保卫工作。文保小组一旦发现安全问题,除了可用电话向文物旅游局或县博物馆反映情况外,没有任何办法。3.花石浪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不够全面深入19951997年主要对花石浪龙牙洞遗址进行了发掘,整个洛南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情况,只根据暴露在地表的石制品进行了确认,且多数采自砖厂取土场和修建现代道路暴露出的地层断面上。其他地方没有暴露石制品或
17、没有踏查到地点遗址分布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发掘。四、制定花石浪遗址保护规划的迫切性及必要性鉴于花石浪遗址文物保护存在的上述问题,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文物保护规划。制订花石浪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为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法律保障,使文物保护有法可依。尽快制订花石浪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可以有效推动和科学指导古代遗存遗址的保护,制定保护措施,为今后的遗址保护维修提供科学的规范的指导。尽快提出文物保护规划,确定文物保护区划,防止新增的自然和人为破坏,对抑制文物保护区域内的盲目建设,避免建设性破坏和不当保护造成的破坏,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编制花石浪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充分展示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原有内涵,发挥文物的
18、自身价值,并借以促进洛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文物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五、前期准备情况(一)考古调查、发掘花石浪遗址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西北大学薛祥熙教授来洛南进行新生代古生物地层考察时,经当地村民介绍,在龙牙洞内采集到一枚直立人牙化石和两枚大熊猫及貘的牙齿化石,后来她经多次考察论证并发表研究论文,从而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花石浪遗址查证落实工作于1994年年底由洛南县原文化馆馆长卫迪誉先生发起,在县文物旅游局的权利协助下,六次赴省,寻找薛祥熙教授。1995年7月28日薛教授亲赴洛南,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落实,查证工作圆满完成。19951997年由陕西省考过研究所,商洛
19、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洛南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经费由省考古研究所承担。发掘人员主要有省考古研究所王社江、洛南县博物馆张小兵等,经过连续3年的考古发掘,除清理龙牙南洞堆积约20平方米外,还清理洞口外侧堆积约120余平方米,出土了7.7万件旧石器时代早期人工打制的石制品及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另外还发现早期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等。(二)文物保护、管理2001年12月4日,洛南县花石浪遗址文管所正式成立,编制2人。鉴于目前花石浪遗址文管所正在建设筹建过程中,花石浪遗址管理事宜暂由县文物旅游局负责,文管所的人员设置、保护管理工作有待日后逐步落实。目前在该遗址成立文物
20、保护小组,成员由东河村村民刘顺民、崔保娃组成,并设立有固定通讯电话联系。花石浪遗址出土文物由省考古研究所收藏,相关陈列、展示工作有待日后逐步实施。2001年6月25日花石浪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南县人民政府落实了花石浪遗址“四有”保护管理措施,修订了花石浪遗址“四有”记录档案,划定了花石浪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花石浪龙牙洞为中心,西至花石浪页沟,东至花石浪虎头崖,南至石门河北岸,北至花石浪山顶,总面积40000平方米。A重点保护区:龙牙洞(南洞、北洞)主体及洞穴前端及其两侧所在彼岸,总面积360平面米;B一般保护区:以A区为中心,东西外延200米,南北外延
21、50米,总面积250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一直保护范围外延10米以内的范围。(三)规划编制准备情况2007年11月1516日,西北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花石浪遗址保护现状进行了现场勘查,搜集整理了花石浪遗址的文献资料、考古发掘研究资料和地理地形资料,并同洛南县政府、洛南县文物旅游局,洛南县博物馆等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对编制花石浪遗址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范围、规划的重点、文物保护措施、环境整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制订了花石浪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大纲。六、花石浪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主要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和规划性质2各类专项评估(文物遗址、
22、基础设施、保护现状等)3花石浪遗址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评估4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5各专项规划制订(遗址本体保护、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6遗址保护管理规划7规划实施进程安排及项目经费估算七、规划编制工作计划1、2011.12011.3前期资料准备,野外调研2、2011.42011.5资料整理,制定规划大纲3、2011.62011.9规划编制,专家咨询4、2011.102011.12规划编制,专家评审八成果形式1、规划文本;2、说明书和图集。九、项目费用:单位:万元项目支出明细预算序号明细支出项目预算申请表合计¥69.701现场调查费用¥4.202资料费¥2.003地形图测绘费¥24.004数据处理¥2.205咨询论证费用¥5.606规划图编制费用¥5.207规划编制费用¥23.008管理费用5%¥3.50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