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一、术语 1、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1999。7.12(10.1施行)发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3号令)2010.4.6国家安监总局重新修订后发布30号令,2010.7.1起施行。详细规定了特种作业的类别和工种,分11类,51个工种,危险化学品作业为第9类,共16个工种,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是其中第16个工种,都是新增的特种作业。岗位特点:独立性、危险性、特殊性。从业人员要求:年龄、身体、文化、安全技术和技能、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安全基础知识、安全技能知识,100课时。考核:
2、考试(理论+实操)+审核 2、什么是化学品? 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加工的。如:氧气、水、糖水等。 3、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化学品中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如:硫化氢、硫酸、压缩空气等。 4、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指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5、MSDS 用以表述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等信息的说明书。 6、安全标签 指用于标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性注意事项的一组文字、象形图和编码组合,它可粘贴、挂拴或喷印在化学品外包装或容器上。 7、作业场所 指从事化学品生产、操作处
3、置、贮存、运输、废弃等活动的场所。二、化工生产过程安全基础知识1)化工生产过程的危险性特点:种类繁多,(全球已超过2600万种,其中64万多种已实现商业用途,日常接触25万多种,每年新出1000多种),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窒息)、腐蚀等危险性。生产工艺条件苛刻,高(低)温、高压、真空等毒害性大,物料大多具有毒性、环境和场所存在有害因素(噪声、高温、粉尘、射线等)。腐蚀性强,酸、碱、盐等强腐蚀物质大量存在。生产规模大型化,如千万吨炼油等生产方式高度自动化与连续化,从手工转向高度自动化。所以,安全生产在危化品行业更为重要。是事故多发、职业病多发的高危行业。2)事故特点;易发、突发、危害形式特
4、殊、救援难度大、事故原因复杂、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重、社会影响广三、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分类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危险化学品与危险货物 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与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 2006年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1987年危险货物定义: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贮存保管过程中,容
5、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 书中定义: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2、危险化学品特点 易燃性 易爆性 毒害性 腐蚀性 放射性 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 在运输、装卸和贮存保管过程中需要特别保护3、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危险化学品目前常见并用途较广的约有数千种,其性质各不相同,每一种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在多种危险性中,必有一种主要的即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1、危险化学
6、品的分类依据 1.1 GB13690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2009) 1.2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1.3 IATA 危险物规则 1.4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8版) 1.5 剧毒化学品目录 (2008) 1.6 GB694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2005) 1.7 GB12268危险货物名表(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1990)根据货物运输的危险性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并规定了各化学品的品名和编号。 w 爆炸品 w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w 易燃液体 w 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w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w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w 放射性物品
7、 w 腐蚀品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 GB13690-2009按物理危险分16类。按健康和环境危害分为11类4、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编号举例: 1、火药(硝化二乙醇胺)的危险货物编号为13013: “1”表示属于爆炸品; “3”表示属于爆炸品中第3类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013”表示在第3类中排序第13位。举例: 2、丙酮 (二甲(基)酮)的危险货物编号为31025: “3”表示属于易燃液体; “1”表示属于易燃液体第1类具有低闪点的易燃烧危险并的物质和物品; “025”表示在第1类中排序第25位。5、各类危险化学品介绍:
8、(略)6、化学品的危害性危险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由于物质本身是复杂多变的,其危险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所以一种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易燃性、易爆性、氧化性,还可能兼有毒害性、放射性和腐蚀性等。一种物质不会只有一种危险性,如磷化锌既有遇水放出易燃气体,又有相当强的毒害性;硝酸既有强烈的腐蚀性,又有很强的氧化性。 四、化学品的MSDS和安全标签1、中国化学品MSDS与安全标签的提供要求与依据1.1 化学品安全标签的提供要求与依据1.1.1 提供安全标签的依据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版,第十五条。1.1.2 要求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与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
9、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危险化学品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或栓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所载明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1.1.3 化学品安全的标签基本内容 根据GB 15258-2009的要求,安全标签应包括以下内容: 1)化学品标识; 2)象形图; 3)危险性说明; 4)防范说明; 5)供应商标识; 6)应急咨询电话; 7)资料参阅提示语; 8)危险信息先后顺序;1.12MSDS提供1.2.1 提供MSDS的依据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版,第十五条。1.2.2 要求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与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
1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危险化学品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或栓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所载明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 GB/T16483-2008、 GB 15258-2009)1.2.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MSDS,是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所要求的,是一份关于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生态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作为为用户的一种服务,生产企业应随化学商品向用户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使用户明了化学品的有关危害,使用时自主进行防护,起到减少职业危害和
11、预防化学事故的作用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2.成分组成信息 3.危险性概述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6.泄漏应急处理 7.操作处置和储存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9. 理化特性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1. 毒理学资料 12. 生态学资料 13. 废弃处置 14. 运输信息15. 法规信息 16. 其他信息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化学品英文名称: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安全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年月日应急咨询电话: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部分纯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主要有害成分: 含量 CAS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
12、: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 汇漏应急处理
13、迅速撤离汇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露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14、,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 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不超过5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0C。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
15、许浓度:中国MAC(mg/m3):40【皮】前苏联MAC(mg/m3):5【皮】美国TLV-TWA:OSHA:1ppm, 3.2mg/m3ACGIH:10ppm, 3.2mg/m3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
16、状:熔点(0C):燃烧热 (kJ/mol) : 沸点(0C):临界压力 (MPa) :饱和蒸气压 (kPa) :爆炸上限% (V/V):临界温度(0C):爆炸下限% (V/V):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闪点 (0C):引燃温度 (0C):溶解性:主要用途:其他理化特性:相对密度 (水=1):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 畸 性:致 癌 性:其他: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生态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蓄积性:其他有害作
17、用: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废弃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UN编号:包装标志:包装类别:包装方法:运输注意事项: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参考资料:填表时间:填表部门:数据审核部门:修改说明:其他信息:五、危险化学品安全色与包装标签1、 安全色:红、黄、蓝、绿。2、 对比色:黑、白。3、 安全色与对比色相间条纹:红白、黄黑、蓝白、绿白。4、 化工安全色:油品、危险化学品、高压储气瓶、化学试剂、管道和阀门。六、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危险等级划分6.1原劳动部1995年1月22日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将爆炸危险场
18、所划分为特别危险场所、高度危险场所和一般危险场所三个等级。6.1.1特别危险场所指储存物质的性质特别危险,储存的数目特别大,工艺条件特殊,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职员伤亡,危害极大的危险场所;6.1.2高度危险场所指物质的危险性较大,储存的数目较大,工艺条件较为特殊,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职员伤亡,具有一定危害的危险场所;6.1.3一般危险场所指物质的危险性较小,储存的数目较少,工艺条件一般,即使发生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也较小的场所。6.2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的划分6.2.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危险程度分级(1)0级区域(简称0区):
19、指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2)1级区域(简称1区):指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3)2级区域(简称2区):指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然短时间出现的场所。6.2.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分级(1)10区:指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短时间频繁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2)11区:指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然短时间出现的场所。6.2.3气体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1)1区范围以厂房为界。透风良好时,通向露天的门窗外3米(水平和垂
20、直间隔)以内的区域划分为2区,透风不好时,水平间隔7.5米内划为2区;(2)2区范围也已厂房为界。透风良好时,通向露天的门窗外水平1米以内的区域也划分为2区,透风不好时,3米以内划分2区。6.2.4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1)10区范围以厂房为界。透风良好时,通向露天的门窗外水平间隔7.5米(透风不良时为15米),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区域划分为11区;(2)11区范围也已厂房为界。但通向露天的门窗外水平3米,地面以上3米,屋顶上方1米以内的区域也划分为11区。6.2.5与爆炸危险场所相邻场所危险程度的划分(1)与0区隔开两道墙(带门的墙,两道隔墙门框之间的净间隔大于2米)的区域划为1区;(2
21、)与1区隔开1道带门的墙的区域划为2区。与1区隔开两道墙(带门的墙,两道隔墙门框之间的净间隔大于2米)的区域划为非危险区;(3)与2区1道带门的墙的区域划为非危险区;(4)与10区隔开两道墙(带门的墙,两道隔墙门框之间的净间隔大于2米)的区域划为11区;(5)与11区隔开1道带门的墙的区域划为非危险区。6.2.6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的地下场所危险程度的划分一般同与爆炸危险场所相邻场所危险程度的划分。若不能保证地下场所的风压高于危险场所时,地下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比相邻危险场所高一级。6.2.7影响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危险程度的因素(1)可燃物如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的燃烧爆炸特性;(2)可燃物所处位置;(
22、3)场所的透风状态;(4)设备、装置的布局及配置情况等。防火与防爆一、物 质 的 燃 烧1、燃烧的定义 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出热和光的现象称为燃烧。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见最普遍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2、燃 烧 的 条 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3、物质燃烧的过程与类型n 着火: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的燃烧现象。n 自燃:可燃物质虽没有受到外界点火源的直接作用,但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或由于物质内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热量聚集起来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n 闪燃:
23、这是可燃液体的特性之一,当火焰炽热物质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体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n 爆燃: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燃烧的特性n 完全燃烧n 燃烧热n 燃烧温度n 燃烧速度物质燃烧温度/ 物质燃烧温度/ 物质燃烧温度/ 甲醇1100丁烷1982一氧化碳1680乙醇180天然气2020二硫化碳2195乙炔2325石油气2120氨700乙烯2102原油1100木材1000-1177丙烯2065汽油1200烟煤2100-2250甲烷1963重油1000褐煤1400-1950乙烷1971氢2130丙烷1977煤气1600-1850二、物 质 的 爆 炸1、爆炸
24、的定义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2、爆炸的危害直接的破坏作用 (爆炸后碎片飞裂)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冲击波产生震荡作用)造成火灾(点燃爆炸后泄露的可燃材料)3、爆 炸 极 限n 定义:可燃物质与空气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Co在混合气体中所占体积/%燃爆情况12.53080不燃不爆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n 初始温度n 初始压力n 点火源n 含氧量n 惰性气体含量及杂质n 容器的尺寸及材质压力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初始压力/Pa爆炸下限/%爆炸上限/%1005.
25、614.310005.917.250005.429.4125005.745.7可燃气、蒸汽的最小点火能量可燃气或蒸汽浓度/%最小点火能量/mJ可燃气或蒸汽浓度/%最小点火能/mJ二硫化碳7.80.009丁烷4.70.25氢28.00.019己烷3.40.24硫化氢12.20.077环氧乙烷7.720.105氨21.8680环氧丙烷7.50.13乙炔7.70.019甲醇14.70.14乙烯6.520.096乙醚5.10.19丙烯4.440.282乙醛7.720.376甲烷8.50.28丙酮4.971.15乙烷6.50.25苯4.70.20丙烷5.20.25甲苯2.272.5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可燃物
26、的化学性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且三个条件共同作用n 存在着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汽或薄雾等n 可燃物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达到爆炸极限n 必须有足够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引爆能量三、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3.1 火灾与爆炸事故。 1.火灾定义:凡是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划分等级: 1)特大火灾 2)重大火灾 3)一般火灾 3.火灾的分类:爆炸事故及其特点n 爆炸事故的类型n 爆炸事故的特点n 爆炸事故的破坏作用n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区别和联系3.2燃烧与爆炸的关系3.3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与措施n 基本原理n 措施分类n 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措施1、消除导致火爆
27、灾害的物质条件2、消除或者控制点火源 控制四大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n 防火防爆安全装置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气体、蒸气、烟尘、雾和粉尘等形式存在,其存在形式主要取决于毒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生产工艺、加工过程等。1、阻火装置: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阻火闸门2、火星熄灭器3、防爆泄压装置:安全阀,爆破片,防爆帽,防爆门,防爆球阀4、防火防爆检测报警仪器:火灾探测器,可燃气监测报警器四、职业危害及主要控制措施1、毒物的概念 物体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
28、称该物质为毒物。2、工业毒物的物理状态3、毒物的分类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类,有的按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分类,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系统分类等。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是按化学性质和其用途相结合 ; 1)金属和类金属 2)刺激性气体 3)窒息性气体 4)农药 5)有机化合物 6)高分子化合物4、毒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呼吸道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皮肤吸收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 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 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16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