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讲第五讲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内容提要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用地布局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o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o战略依据战略依据 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o战略愿景战略愿景 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进步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进步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生态环
2、境指标 o重点战略重点战略 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o战略措施战略措施 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o战略反馈战略反馈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在保证战略愿景大方向的前提下,根据已经实施的措施的绩效反馈,有计划地进行具体战略措施的调整和细化。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 (一)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一)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一)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一)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 城市发展战略关注什么城市发展战略关注什么城市
3、发展战略关注什么城市发展战略关注什么 o1 1、适于居住的城市:、适于居住的城市:城市中所有的居民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城市的政治经济生活并能从中获益。o2 2、竞争性城市:、竞争性城市:强调就业、收入、投资有着多样性的增长,从而使该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健全。o3 3、可信赖性城市:、可信赖性城市:主要强调政府的信用和透明、公正的办公机制。o4 4、治理和管理良好城市:、治理和管理良好城市:意味着城市社会中的所有群体都将在政府中得到代表,或者能参与其中。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二)关注城市的发展条件分析(二)关注城市的发展条件分析(二)关注城市的发展条件分析(二)关注城市
4、的发展条件分析 o制订城市发展战略必须考察城市发展的历史与传统、城市的区位与地位、城市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城市的产业状况与市场状况。o城市定位城市定位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o一是城市在不同尺度区域中的地位及空间区位关系,即城市区域空间定位;o二是城市自身的发展条件、基础、发展方向及城市特色(包括生活环境与质量)的确定,即城市基本功能定位;o三是产业定位,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及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的确定,即城市产业发展定位。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o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下,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理论阐述。该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发展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发展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发展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发展”。o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协调与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第二节第二节
6、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的概念(一)城市性质的概念(一)城市性质的概念(一)城市性质的概念o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o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主要职能所决定。一个城市只有一种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性质,而性质,而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可以多个并存。可以多个并存。在单一职能的城市中,城市性质与职能一致。多职能的城市性质较难辨别,需进行多方面分析论证才能确定。城市性质城市性质(二)(二)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o(1)国民
7、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景 规划和区域规划。o(2)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o(3)城市发展现状。o(4)城市发展远景。o(5)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城市性质城市性质(三)(三)(三)(三)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o确定城市的性质,就是综合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其特点,明确它的主要职能,指出它的发展方向。“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与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为主。o定性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说明城市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o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
8、的记住上,从数量上分析自然资源、劳动资源、能源交通及主导经济产业现有和潜在的优势。o 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o 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职工、产值、产量)o 主要部门用地结构的比重城市性质城市性质n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问题o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分析o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切忌主观想象,不要随意提出国际、国际化、大都市等o城市性质的表述应语言精炼、定位准确o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性质城市性质(四)确定城市性质的作用(四)确定城市性质的作用(四)确定城市性质的作用(四)确定城市性质的作用 o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使城市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发展,做到真正发挥每个城市的优势,扬长避短,协
9、调发展;o为确定城市合理发展规模提供科学依据,城市规模是否合理,主要表现在城市职能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o可明确城市内部及城市所在区域范围内,重点发展项目及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o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城市内部多是工业用地偏高,生活用地不足,应通过确定城市性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调整。城市性质城市性质(五)(五)城市性质的特征城市性质的特征 o动态特征:动态特征:城市地位与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性质所描述的是主要是城市未来的职能与地位,和城市现状职能可能存在一定的区别,甚至是较大的差别。o多元化特征:多元化特征:作为城市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城市性质中所描述的城市职能通常是多元
10、的,同时常常与多个具体的城市发展目标相对应。o纲领性特征:纲领性特征:作为描述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的一种方式,城市性质是对城市定位与职能的高度概括,具有指导城市建设的战略性意义。o主客观结合的特征:主客观结合的特征:对现状的准确把握和实事求是的科学预测是恰当地确定城市性质的基础。城市规模城市规模(一)城市规模的概念(一)城市规模的概念o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用地、建筑、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规模的综合。n实际上所有设施、用地的规模都取决于城市人口的规模,所以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n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总数,亦即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并使用城市各项设施的人口总数。n规划城市人口规模是
11、指城市规划期限末达到的城市人口总数。城市人口包括规划区内常驻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城市人口包括规划区内常驻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城市规模城市规模(二)城市人口的概念(二)城市人口的概念n城市人口o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职业o城市人口,农村人口 居住地o城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 综合n城市人口的构成o年龄构成 人口百岁图 o性别构成 性别比o家庭构成 家庭人口o劳动构成 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o职业构成 各个行业o文化构成 大学学历人口比重城市规模城市规模(三)城市的流动人口(三)城市的流动人口o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从我国公安部门统计城市暂住
12、人口的时间标准来看,城市暂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城市居住三天以上的人口。城市流动人口可分为正常流动人口和非正常流动人口两大类。城市流动人口可分为正常流动人口和非正常流动人口两大类。城市流动人口可分为正常流动人口和非正常流动人口两大类。城市流动人口可分为正常流动人口和非正常流动人口两大类。o正常流动人口包括探亲访友、旅游、求学、公务、劳务等类型的外地人员;o非正常流动人口则包括盲目流人城市的无业游民、乞丐、逃避计划生育的夫妇,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和逃避通缉的罪犯等。(三)城市的流动人口(三)城市的流动人口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3、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o第一,流动人口规模大,一些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常往人口;o第二,经济性流动人口比重高,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湖”;o第三,人口流动周期长,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滞留时间普遍加长;o第四,经济发达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且流动人口的构成日趋多样化。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双重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双重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双重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双重影响:o一方面,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o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急
14、剧增加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城市规模城市规模(三)城市人口的变化(三)城市人口的变化o人口自然增长o自然增长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加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城市规模城市规模(三)城市人口的变化(三)城市人口的变化(三)城市人口的变化(三)城市人口的变化o机械增长 o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
15、差值。机械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本年迁入人口-本年迁出人口)本年迁出人口)/年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o人口平均增长率o人口平均增长率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四)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四)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四)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四)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n影响自然增长的因素o医疗条件 婴儿成活率高、老人死亡率低o福利条件 劳保条件、产假、脯乳期o计划生育政策 五十年代关于人口的争论、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o认识观念 多子多福一个子女不要子女n影响机械增长的因素o国民经济发展要求 50年代大发展,60年代初调整,改革开放o国家政策
16、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回城,农转非n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的要求o每人用地近百平方米,住宅约20平方米o城市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o投资数万至十万元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用地布局(一)城市用地的分类(一)城市用地的分类o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10大类 46中类 73小类 10大类:居住用地 R 公共设施用地 C工业用地 M 仓储用地 W对外交通用地 T 城市道路广场用地 S绿地 G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特殊用地 D 水域及其它 E其中前九类为城市建设用地R R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o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R1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
17、、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3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不叫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的用地;R4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的住宅为主的用地。C C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C1 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用地 C11 市属办公用地 C12 非市属办公用地 C2 商业金融用地商业金融用地 C21 商业用地 C22 金融保险业用地 C23 贸易咨询用地 C24 服务业用地 C25 旅馆业用地 C26 市场用地 C3 文化娱乐用地文化娱乐用地 C31 新闻出版用地 C32 文化艺术团体用地
18、 C33 广播电视用地 C34 图书展览用地 C35 影剧院用地 C36 游乐用地 C4 体育用地体育用地 C41 体育场馆用地 C42 体育训练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医疗卫生用地 C51 医院用地 C52 卫生防疫用地 C53 休疗养用地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61 高等学校用地 C62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C63 成人与特殊学校用地 C64 科研设计用地 C7 文物古迹用地文物古迹用地 C9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其它公共设施用地城市用地评定城市用地评定城市用地评定概念城市用地评定概念o城市用地评定,是指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
19、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o城市用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和经济性评价。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oo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就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就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o一级一级 适宜于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适宜于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
20、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o二级二级 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宜建设的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宜建设的用地: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的用地。o三级三级 不适于建设的用地不适于建设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说来用地条件极差。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oo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o(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21、方面o(2)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o(3)在社会构成方面,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的密度,以及城市各项物质设施的分布及其容量,同居民需求之间的适应性。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oo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是指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与安排提供依据。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o影响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基
22、本因素层基本因素层,包括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及其他因素等。(2)派生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即有基本因素派生出来的子因素,包括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城市规划等子因素,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基本因素的作用。(3)因子层因子层,从更小的侧面更具体地对土地使用产生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空间结构与形态城市用地布局的空间结构与形态 o城市用地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采取何种布局形态,需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类城镇的性质与规模等进行具体的论证。(1)集中式又可分为单中心
23、块聚式和多中心组团式;(2)分散式又可分为带状、星状、放射状和环状等。集中式集中式集中式集中式o采取单中心块聚式布局的城市,如果城市发展到较大规模,仍然采取这种布局形态,不断向外“摊大饼”,不断蚕食近郊菜地,势必要出现人口过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大城市病”。o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由相距不远、互相分隔的几片用地组成,每片用地内生产生活配套,相对独立(如武汉三镇)。城市用地布局的空间结构与形态城市用地布局的空间结构与形态分散集团式布局分散集团式布局分散集团式布局分散集团式布局o在市中心区外围发展相对独立的工作、居住配套的集团,集团之间、集团与中心市区之间保留菜地、绿化隔离带,使楔形绿地得以向中心延伸。集团规模不能太小,服务设施要完善配置,与中心区有便捷交通(如北京)。o带状布局受自然条件限制,城市沿河谷、公路等交通走廊发展,纵向交通组织较困难,有过境交通穿越城市。可利用山坡地或公路两侧土地横向发展,把纵向用地分为若干段,分段安排服务设施(如兰州)。o星状(或掌状)布局,为集中式布局与带状布局的结合,把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结合起来,沿放射状交通干线每隔一定距离形成一个卫星城,如同手指的关节。卫星城之间保持横向联系,“手指”之间保留森林、农业、绿带和娱乐用地(如哥本哈根)。放射状和环状则不太多见。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