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一) 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二) 学制 全日制学制3年。学校可以实行学分管理的弹性学制,也可以根据农事季节,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种植业第一线工作的植物生产、服务和经营人员。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种植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
2、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二) 业务范围1. 自主择业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应聘(应雇)于县(市)、乡(镇)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部门,国营、私营及各种股份制公司的种植类岗位群,从事植物类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推广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工作。2. 自立创业 围绕种植业从事自立创业活动,如承包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林场圃,开办民营性质的农业经营服务公司等。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人才规格要求(一) 知识结构1. 基础知识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化学等。2. 专业通修知识 植物生产与环境、农业生物技
3、术、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等。3. 专业知识 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农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林果生产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等。4. 职业技能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农作物及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5. 选修其他学科的知识如选修养殖专业的课程等。 (二) 能力结构1. 通用能力 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争与合作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处理能力。 计算机、外语等的基本应用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 专业能力 识别植物、土壤类别等的能力。
4、 组织培养的操作及应用能力。 农业科学实验和新技术开发推广能力。 农业经营管理能力。 农业机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应用能力。 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能力。 蔬菜生产技术的应用能力。 林果生产技术的应用能力。 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初步能力。(三) 人才规格要求1. 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思想基础,有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文化素质方面 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并具备简单的会话能力
5、和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知识,并通过计算机初级水平考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经济、管理、法律、公关礼仪、哲学、美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3. 身体素质方面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经受挫折。达到国家制定的体育锻炼标准。4. 专业素质方面掌握与种植职业或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组织实施并指导技术性生产与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设计生产方案和总结成功经验的能力;熟悉种植行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通过考核获得国家行业工种的中级工资格证书。四、 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理论教学做到以应用为目
6、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整个教学活动分为5个模块,每一模块包含若干课程。(一) 文化课模块教学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教学要求:文化课教学应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应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并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各门课程教学之中都应重视融入德育内
7、容。文化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含实验时数)分配见表1。表1 文化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类 型序 号课程名称学 时 数必修课1德育1752语文2193数学181续表类 型序 号课程名称学 时 数必修课4外语2605计算机应用基础1026体育与健康1307化学1028人文科学概论96合 计12651. 德育(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8、;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2)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3) 经济与政治
9、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4) 哲学基础知识哲学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
10、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3. 数学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1、、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4. 英语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5.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
12、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6. 体育与健康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7. 化学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包
13、括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结构基础、溶液、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胶体、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和生物碱等内容,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8. 人文科学概论 主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和美育知识等。(二) 专业通修课模块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应对各专业课程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本模块课程应以综合化课程为主。其中,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综合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农业气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农业生物技术
14、课程综合了作物遗传、作物育种、农业微生物、作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课程综合了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农业推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通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含实验、实习时数)分配见表2。表2 专业通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类 型序 号课 程 名 称学 时 数必修课1植物生产与环境1172农业生物技术1103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 904农业经营与管理 605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 706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45合 计4921. 植物生产与环境 主要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与实现农业
15、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2.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使学生了解作物遗传变异和作物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农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作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3.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 主要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掌握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和一般生物统计方法,了解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和项目管理等。4. 农业经营与管理主要使学生了解经营管理的原理,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方法,资金、劳动力管理和签订经济合同等知识,以及农业生产诸要素的合理组织和开发利用的知识。5. 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 主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农用动力机械,
16、基本掌握常用农机具的结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互适应的关系,合理使用农业机械,掌握作业质量的检查方法。6.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主要使学生了解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就业观念,职业素质、创业意识、创业品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择业技巧等知识。(三) 专业课模块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教学要求:各课程模块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17、要体现实用性,并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增加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使学生真正具备致富和创业本领。专业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含实验、实习时数)分配见表3。表3 专业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类 型序 号课程名称学 时 数必修课1农作物生产技术1202植物保护技术803蔬菜生产技术754林果生产技术705农产品贮藏加工50合 计3951. 农作物生产技术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产品品质标准,掌握播种、育苗、水肥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引进与繁育技术及品种良种化、种子标准化技术体系。2. 植物保护技术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
18、、草、鼠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3. 蔬菜生产技术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蔬菜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4. 林果生产技术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林果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5. 农产品贮藏加工主要使学生了解农产品贮藏和加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专门化方向(见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可参照上述要求确定。(四) 技能实训课模块教学目标:围绕专业通修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19、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教学要求:通过技能实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以及各类岗前培训等,使学生基本具备职业岗位(岗位群)所要求的应职岗位能力。技能实训分两部分安排,一部分开设综合实践课,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安排在第15学期进行,每周2学时,根据教学进程和农事季节组织安排;另一部分为生产实习,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在第35学期共安排8周,第6学期安排14周。技能实训课项目安排及学时分配见表4。表4 技能实训课项目安排及学时分配类 型学 期技能实训项目地 点周 数学 时 数专业技能1综合实践校内322综合实践校内383植物生产与环境校内外13农业生物技术校内外
20、0.53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校内外0.53综合实践校内304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校内外14农作物生产技术校内外14植物保护技术校内外14蔬菜生产技术校内外14综合实践校内305林果生产技术校内外15农产品贮藏加工校内外15综合实践校内3045暑期生产实践校内外36毕业生产实习(综合实习)校内外14合 计25160专门化方向的技能实训项目安排和学时分配可参照上述要求确定。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目前已经公布的种植类考工工种有:农艺工、农业实验工、园艺工、花卉工、绿化工、草坪工、果树工、蔬菜工、食用菌工、种苗工、制茶工、茶叶栽培工、植保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和农机燃油系修理工等。
21、学生可根据所学的专业(专门化方向)自行选择其中的一至几个工种申请培训、考核和鉴定。(五) 选修课模块教学目标:本模块是专业课模块的拓展、补充和完善。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专业(专门化方向)课模块以外的有关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及自立创业能力。教学要求:学生应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特色、自己的爱好和发展方向等在备选课中选择课程,为发展其个性特点提供条件。选修课模块总学时数为315学时。各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表5。表5 选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类 型序 号课程名称学 时 数选修课1美育402音乐403应用物理60
22、4公关礼仪405公文写作606市场营销407经济学基础608股份经济概论409农村社会学4010经济法概论6011乡镇企业管理6012统计基础6013会计基础6014农业产业化经营4015农业政策法规4016农业信息处理技术4017农业系统工程4018节水农业4019未来农业发展4020电子商务4021绿色食品4022农产品质量检验4023农用机电维修6024测量与绘图技术6025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6026草坪养护6027盆景制作6028插花艺术6029观赏植物栽培6030野生植物开发利用4031无土栽培技术4032食用菌栽培4033畜禽养殖技术6034水产养殖技术6035名、优、特菜和果、瓜
23、栽培技术60五、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一) 教育教学时间分配3年总周数约为150周。其中入学与毕业教育1周,军训1周,教学时间约为106周,劳动5周,复习考核6周,寒暑假26周,机动约为5周。具体时间分配见表6。表6 教育教学时间分配(供参考)学年学期时间分配/周入学教育军训课程教学公益劳动专业技能实训成绩考核机动寒暑假毕业教育合计一10.5116110.5626219111426二31512116264151411426三5151211626641410.50.520总 计0.518452265.0260.5150(二) 教学学时比例教学活动总学时数为3 287。文化课与专业课程(含专业通修
24、课、专业课、技能实训课和选修课)的学时比例约为46,即文化课为1 265学时,专业通修课为492学时,专业课为395学时,技能实训课为820学时,选修课为315学时,见表7。专业通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理论教学时数(762学时)与各类实践教学时数(1180学时)之比约为11.5。 理论教学(含实验、选修课)每周学时数为2830,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原则上按每周3040学时安排。学生在校学习(包括教学实习)时间原则上为5学期,集中综合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学期。表7 教学学时比例项 目学 时 数百分比 / %文化课1 26538.5专业通修课49215.0专业课39512.0技能实训课82025.0
25、选修课3159.5总 计3 287100(三) 教学时间安排六、组 织 教 学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原则上第13学期以文化课为主,第34学期以专业通修课为主,第45学期以专业课程为主,第6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具体安排时,应以专业教学为中心,按照农事季节组织教学,但应注意学生技能形成的顺序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内容尽量自然、连贯。2. 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35周内公布下学期各年级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情况,将学生申报情况汇总后,由学校教务部门在放假前公布选修结果。3.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
26、作用。4. 教学主管部门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教学活动按计划顺利执行。七、成 绩 考 核1. 对本课程设置所确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应进行理论知识或职业技能考核。理论成绩考核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为3门,其余均为考查课程。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考查成绩与实训技能成绩按优、良、及格、不及格4级标准评定。2. 每一门课程均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标准和考核方式进行严格的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取得毕业资格。允许学生对不合格课程进行补修和补考。3.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鼓励选修第二专业或其他课程,经学校批准可提前参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4. 对于在规定年限内难以
27、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发给结业证书。学生可在结业后23年内,参加学校认可的培训和考核,成绩达到规定合格标准的,可换取毕业证书。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基本要求(117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理解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与实
28、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学习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奠定基础。(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2. 掌握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4. 了解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环境的措施和途径。(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具有正确使用农业常用仪器的技能。2. 初步具有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测技能。3. 初步具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4.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类肥料的能力。5初步具有利用和调节环境资源,改善植物生产环境条件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
29、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 用 模 块第一单元 植物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 植物细胞和组织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的繁殖植物的组织与功能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的形态与功能茎的形态与功能叶的形态与功能营养器官的变态 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的组成和发育果实的发育与结构种子的发育、结构与萌发 植物的生育阶段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殖生长阶段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具备验证植物生产中根、茎、叶作用的思路及
30、能力,对植物体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用专业术语表述植物的特征特性,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第二单元 光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光环境昼夜与四季太阳辐射光合作用与植物生产光合作用的意义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时间与植物生育的关系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植物的光合性能与产量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植物生产中光环境的能力;理解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意义,初步掌握提高植物光合产量的技术,具有对植物栽培群体产量问题深入学习的知识基础。第三单元 温度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
31、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土壤温度空气温度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点温度及生态类型植物生长的积温、有效积温及界限温度温度对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植物的温周期现象及应用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测植物群体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技术;能初步运用植物生育期间的温度因素阐明生育和产量变化。第四单元 水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水环境降水空气湿度土壤水分水与植物生长发育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植物的需水规律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32、,使学生具有判断对植物供水过多或不足的能力,能初步设计灌水方案及浇水时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解决植物生产中的水分问题。第五单元 土壤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土壤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结构土壤理化特性与植物生产土壤胶体与养分吸持性土壤酸碱度及调节低产土壤的改良与农业开发培肥土壤的途径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掌握土壤质地分类方法;具有田间判断土壤质地的能力;熟练掌握土壤酸碱度测定技术。第六单元 养分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
33、物生产的养分环境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植物需肥规律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种类化学肥料的施用技术配方施肥方法使用化学肥料的注意事项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作用有机肥料的种类、特点和施用方法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述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掌握植物缺素症诊断技术;具备科学、合理施用肥料的能力;具有定性检测植物主要元素的操作能力。第七单元 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净化作用农业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水体、土壤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危害与防治水土流失、土壤退化与水土保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
34、御措施旱灾及防御措施霜冻及防御措施冻害及防御措施冷害及防御措施洪涝与湿害防御措施干热风防御措施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生产对改善环境所起的作用,增强学生科学利用和保护农业环境资源的意识;能结合本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实际,初步提出防御对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模块(一) 基本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初步学会基本掌握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的观察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的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温度表的构造、安装与气温的观测土温表的构造、安装与地温的观测降水量的观测干湿球温度表
35、的构造与使用方法空气湿度的观察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植物营养缺素症的观察与诊断能力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科学分析、总结。(二) 选做实验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初步学会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叶面积系数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容重的测定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土壤速效N、P、K的测定四、说 明(一) 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种植类专业。2.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通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其中,通用模块、实践性教学模块中
36、的基本实验为必修内容;机动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使用。(二) 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 学 内 容学 时 数合计讲授实验实训机动1植物基础知识植物细胞和组织734植物的营养器官633植物的生殖器官633植物的发育阶段332光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的光环境33光合作用与植物生产844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333温度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624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884水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的水环境624水与植物生长发育10825土壤与植物生产土壤基础知识844土壤理化特性与植物生产8626养分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的养分环境532化学肥料1394有机肥料227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44主要农
37、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22机 动99总 计11772369(三) 教学建议1.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注意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2.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是通过实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让学生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环境与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增强学生对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 本课程涉及到几门传统学科的知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名词术语繁多。因此,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
38、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4.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要尽量利用实物、标本、录像、幻灯、图表、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来加强直观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分析归纳的能力。5本课程有1周时间的技能实训。主要实训内容为植物分类、植物标本制作和植物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分类、标本制作方法和具备识别植物的能力。6在实践性教学模块中对选做实验项目,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项开设。无条件开设的实验项目,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相对配套的实验设施。(四) 考核评价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
39、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基本要求(11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植物遗传、变异和植物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农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道德
40、培养。(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2. 了解植物遗传与育种的一般知识。3.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设备,掌握实验室的一般操作技术。4.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点和培养过程,掌握常用微生物的实用技术。5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培养过程,掌握经济植物组织培养的实用技术。6了解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进行植物育种的一般操作。2. 能使用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设备。3. 能熟练进行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一般操作。4. 能熟练掌握当地12种微生物的生产工艺。5能熟练掌握当地23种经济植物脱毒、优良种苗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6初步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新技术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2. 具有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 用 模 块第一单元 农业生物技术概述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农业生物技术的种类传统的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改善农作物产量及品质发展畜牧业生产第二单元 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和一般操作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实验室常用设备和用途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