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监测、报告的管理传染病监测、报告的管理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廷魁2005.4一、传染病监测的法律依据二、传染病监测的发展趋势三、传染病监测的基本特征四、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五、传染病监测的应用六、传染病监测的评估七、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的管理一、传染病监测的法律依据第十七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第十七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市、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对国外发生、国内
2、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第十九条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第十九条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第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第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第十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第十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对重大传染病流行趋
3、势进行预测,提出预防和控制对策,开展传染病病原学鉴定,建立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卫生评价。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包括以下包括以下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二)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工程竣工后,疾病预防控制工程竣工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机构应当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二、传染病监测的发展趋势美国CDC于40年代末开始传染病监测1946年 开始对疟疾;发病学监测与实险室检查结合-综合监测1955年 脊髓灰质炎疫苗监测计划1957年 流行性感冒1961年 病毒性肝炎及多种传染病监测19
4、86年 CDC列出监测的策略和目的,建立监测评价、研究和培训WHO1968年 第21届世界卫生大会讨论了国家和国际传染病监测全球: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广泛开展监测 从传染病监测发展到非传染病监测 从传染病发展到所有卫生事件的监测 从生物医学监测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监测 我国的传染病监测1950年全国疫情报告系统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监测1980年建立疾病监测点71145个单项传染病监测医院感染监测传染病监测的定义 也称流行病学监测、公共卫生监测;是指长期、连续和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三、传染病监测的基本特征只
5、有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传染病的动态资料,才能发现疾病发生、流行和分布的规律及发展趋势必需将原始资料整理、分析、综合成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信息,上报与反馈,干预与评价传染病监测与非传染病监测的不同传染病谱的“冰山”现象:传染病监测的目的传染病监测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为预防控制传染病,为卫生决策,为卫生干预提供信息。传染病监测需要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知识。也需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卫生经济、气象学和生物学知识。四、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一般人口学资料、出生、死亡、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教育水准、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的情况;监测传染病分布的
6、动态变化(人、时、地),包括传染病漏报调查和亚临床感染调查;监测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监测传染源、动物宿主、昆虫媒介及传染来源;监测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及耐药情况;评价策略和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传染病的病因学、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传染病流行的预测传染病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提高效率。1.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被动监测:指下级单位按常规向上级单位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如各国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的范畴。主动监测:上级单位根据特殊需要、主动进行的专项调查或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调查收集资料。如传染病漏报调查、零报告、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测等。主动监测质量明显优于被
7、动监测。主动监测质量明显优于被动监测。XX省传染病居民漏报调查结果(80年代)疾病查出病例数报告数漏报数漏报率%菌痢4497884361380.34百日咳38010127973.42伤寒1421285.71流脑27151244.44白喉21150.00合计49201003391779.61美国每百位医师按主动与被动监测报告比较(80年代)疾病主监测被动监测比例肝炎78272.9麻疹1181.4风疹732.3沙门菌4494.9合计140482.92.哨点监测某个特定的人群,即能灵敏反应总人群某传染病流行状况的有代表性人群组作为哨点人群,对哨点人群用统一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的监测。如:AIDS对性病患
8、者、吸毒者、暗娼和长途卡车司机等高危人群的监测,可大致了解我国HIV的感染状况和发展趋势。3.无关联匿名监测 利用为其他目的所收集的资料,在不识别个人身份的情况不开展监测。此类监测目的不是为了发现,而仅仅是了解人群中疾病的流行状况。如:收集医院检验科血样(无个人识别标记)进行HIV检测。某医院性病患者HIV感染率监测对象人数HIV(+)%自愿作HIV检测735385.2拒绝作HIV检测2313314.3合计966717.34.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直接指标:如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间接指标: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流感、通常用类流感发病、死亡5.动态人群和静态人群 动态人群:研究过程
9、中人口频繁地迁出、迁入。人群的计算要用人时(人年或人月)计算法。静态人群:无人口迁出、迁入或仅有少量迁出、迁入的人群。可采用观察期平均人口计算。6.实验室监测7.保密制度 疾病的发生有涉及个人隐私的要遵守保密制度。可以增加社会公众对监测工作的信任、支持与参与意识。五、传染病监测的应用了解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与人、时、地分布的动态及发展趋势,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和变化情况,颁布规律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全国报告发病率:297.24/10万 1.58:1监测点报告发病率:469.77/10万 2.18:1监测点漏报率:27.34%校正报告发病率:646.54/10万 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干
10、预措施例:预测传染病的流行、流行规模及卫生需求,卫生资源的投入。确定某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监测某传染病的暴露因素可以确定此传染病的危险因素;监测某传染病的人口学特征,可以确定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为制订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评价干预效果 通过传染病动态变化 监测,可客观地评价干预策略及措施的效果 如:大灾之后无大疫六、传染病监测的评估灵敏度:包括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占实际病例的比 例;监测系统判断暴发或流行的能力及时性:监测系统发现的传染病防治问题直到有关 部门接到报告并做出反应的时间间隔代表性:直接会影响制订策略的正确性简单性:资料的收集和监测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系统运作的程序简单灵活
11、性:对新发生的传染病防治问题,能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适应变化。可接受性:监测系统的参与者对监测工作的参与意愿达到的程度阳性预测值: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的比例。七、传染病监测、报告的管理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规划和方案;组织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监测的保障措施;主管与监督管理;传染病监测的责任单位各级CDC传染病监测的规划、方案结合重点传染病防治任务霍乱、EHF、腹泻、AIDS、流感、结核、脊灰、麻疹等计免相应疾病、血吸虫、消毒、病媒昆虫 .医源性监测等。监测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内容的完整性、可操作性、设置监测点监测规划、方案的实施情况、人员、设施、资料、运作举例:病毒
12、性肝炎的监测、规划:包括分型监测、高危人群的监测、人群的流行率、免疫水平、各型肝炎的危险因素监测、疫情监测、专题监测等监测方案的实施方案:疫情报告网络的健全与报告质量的控制、流行的敏感指标选择与动态、个案与暴发调查、综合分析与比较,分型监测、高危人群的哨点监测、危险因素的监测、健康人群的血清学监测,专题监测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案:重点预防、控制的传染病都应有预案、包括的内容:指挥部门的组成与职责;传染病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CDC与医疗机构的任务职责;暴发、流行的分级与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疫点、疫区现场控制措施、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消杀药品器械的储备与调
13、用传染病预警制度:预测、及时发现预警、公布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报告、传染病危险因素的监测等;网络、人员、制度、及时、正确、完整的疫情报告;迟、漏、瞒、谎报等及监测任务的实施情况与质量。学校、托幼机构、儿童监护人 配合相应传染病监测 预防接种证制度 主动积极协助免疫接种个人:接受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标本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传染病报告与管理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信息;研究流行规律,科学管理、专题研究;传染病监测、预测和预防、控制的基础;制订防治规划、工作计划、防治措施的依据;评价预防、控制效果;动员社会共同参与 原则与要求:属地管理原则;分级管理原则;责任报告单位、
14、责任报告人、义务报告;通报与公布;规定报告内容、程序、方式、时限;检疫、港口、机场、铁路、动物防疫机构等发现疫情与当地CDC互相通报;专门部门、人员、设施、网络直报、制度建设;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疫情信息、检查督促;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特殊疫情的报告;违法案例的调查处理;传染病报告分类经常性传染病报告病例种类报告:甲类:2个 乙类:25个;要分型、分期的5个 丙类:10个疑似、病原携带者报告订正报告死亡报告补报病例分类报告:1.疑似、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2.急性、慢性(乙肝、血吸虫)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事件重大疫情特大疫情一般事件: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发
15、生新出现的或本市已消灭又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确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以上、痢疾或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10例及以上。重大疫情: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或本市已消灭又重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在本市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确诊病例;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副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它乙类传染病30例及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特大疫情:发生肺鼠疫病例
16、、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传染病报告的时间要求传染病报告:发现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2小时内录入;其他乙类病例于6小时内录入;丙类病例于24小时内录入。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初步调查核实认为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初步调查核实结束后2小时内,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初次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每日掌握的事件有关情况信息,必须在24小时内按照国家突
17、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进程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初次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果发现和掌握新的、重要的情况信息,必要时随时做进程报告。事件终结,完成书面事件调查处置报告后2小时内,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结案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的流程逐级CDC防报科将传报卡登记、寄出、网上直报、检查门、急诊、(包括专科、住院部)诊断、填卡、登记、更正检验部门提供诊断依据(联系单)病史室提供检查核对病史责任报告单位职责 直报单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职责:法定传染病都要填卡、录卡,不漏报;(1)直报医疗单位的录卡人员认真核实,确实无误后确认上报,录卡要求及
18、时、完整、正确;(2)每天做查重、更正工作,及时补报:剔除重复时,选择姓名、性别、病种等条件查重,参考现住地址来确定是否删除重复;一旦病例的分型、病种有所改动应立即上网修改,做到更正及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登记、核对、自查、奖惩制度;报告病种必须正确,尤其稀少、重点病种的报告必须谨慎,不得错报、漏报;提高肝炎分型率 门诊部:明确诊断 住院部:及时登记、填报更正卡 检验部门:检出阳性,及时通知 防保科:每天收卡、登记、报卡,上网做更正报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质量控制“一院一册”九个率(电子版):“九个率”要求达到:及时率=100%、准确率=100%、完整率98%、更正率=100%、肝炎分型
19、率80%、死卡复活率90%、重卡率=0%、联系单簿符合率=100%、漏 报 率 市 区 0.5%、郊 区0.75%、郊县1.0%;医疗机构各科室检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内容:住院部:准确率、完整率、更正率、肝炎分型率、漏报率;门(急)诊:准确率、完整率、更正率、漏报率;肠道门诊:准确率、完整率、更正率、漏报率;肝专门诊:准确率、完整率、肝炎分型率、漏报率;化验室:联系单簿符合率;防保科: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更正率、死卡复活率、重卡率、漏报率。区、县CDC职责:(一)传染病报告(1)对本辖区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的授权与维护:硬件要求:要随时可以根据中国CDC要求,通过VP
20、N(HTTP:/10.254.254.229)登录国家传染病直报系统;通过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妥善设置本区县各级网络直报用户的授权工作;(2)全面负责本区县传染病网上直报,制定疾病控制中心内部网上直报管理办法,协调好各报告、管理单位关系,包括横向:性防、结防、眼防等;纵向:直报医院;(3)质量监控 每日12点前至少审核、确认一次网上直报的传报卡,并且剔除重复卡;更正必须及时,一旦发现疾病分型(如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病种的改动立即上网修改记录;做到每日两次(12:00、16:00)对稀少、重点病种的观测、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核实、处理、上报;(4)加强对直报单位的督导、检查和培训;(5)熟
21、练使用直报系统的其他功能:包括实时统计、图表、统计报表、资料分析等;(6)认真做好数据备份:包括个案年库、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妥善保管;(7)对辖区内直报医院网络直报的质量控制工作完成传染病电子季报表和督导检查表:各区县CDC检查医院时将结果填入督导检查表和一院一册的质控表和季度报表,检查医疗卫生单位的传染病网上登录内容与防保科掌握及有关科室核对是否一致;不得随意修改电子表的内容和格式;(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般事件的初始、进程、结案报告由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完成;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指定2名报告责任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的一般、重大、特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次报告
22、,一般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每日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夜间由值班人员负责报告。(1)、初次报告 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进行初步调查、核实,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初次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下载和备份。(2)、进程报告 对初次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积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原因分析外,每日要掌握新波及地区、新增病人数、新增死亡人数、事件已采取控制措施等情况,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进程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下载和备份。(3)、结案报告 对报告的传染病
23、突发公共卫生一般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疫情,及时撰写调查报告,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结案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下载和备份。市CDC职责:(一)传染病报告 (1)全面负责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负责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肺炭疽等疾病的审核确认(上午9点、下午4点)工作(包括对全市重点传染病的监控);(2)负责区、县CDC网上直报培训、督导、检查工作;重点抓好各区、县CDC的网上直报审核确认、查重、订正工作;(3)及时做好上海市传染病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的统计、下载工作;(4)负责上海市传染病网上直报
24、数据库备份工作;(5)市CDC的防疫、计免、结防、性防、寄防、卫生统计室等各科室部门,共同管理好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遇重大、特大突发事件由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初始报告,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进程和结案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指定2名报告责任人员负责本市重大、特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日进程报告、结案报告。夜间由值班人员负责报告。(1)、进程报告 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次报告的重大、特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组织相关人员和事件发生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原因分析外,需掌握报告的事件的每日新波及范围、新增病人数、新增死亡人数及事件控制等情况,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进程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下载和备份;对初次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果发现和掌握新的、重要的情况信息,必要时随时做进程报告。(2)、结案报告 对报告的重大、特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组织相关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针对性控制措施,控制疫情,并根据调查处置情况及时撰写书面调查报告,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结案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下载和备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