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现当代文学教 案 “现代文学”部分绪论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一)中国的历史分期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近代:1840年1919年现代:1919年1949年当代:1949年后(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古代(古典)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是文学现代性的累积时期。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也有的将1917年后的文学统称为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编教材。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
2、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近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1840年后的文学。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晚清以来中国文学:一般指1840年后的中国文学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一般泛指的是近现代、当代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80年代后期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将近代、现代、当代文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看待,以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关于现代文学课程:1932年周作人在清华大学讲新文学的源流,是现代文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开始;1940年代,朱自清把现代文学作为中文系课程开设,一直延续至今。现为中
3、文及相关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历史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承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具有中国的民族性。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影响艺术的三因素:种族、时代、环境。(二)现代:现代性,时间上的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现代性是一种社会现象,标志着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它既是一个量的范畴,一个可以界划的时间断,同时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根据某种变化的特质来标识这一时段。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现代性总是和现代化过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化、世俗化、市民社会、殖民
4、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的种种指标。现代性赋予改变世界力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三)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学。(文学的艺术性质)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一)内容思想: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
5、文学意识并存。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三)代表作家:鲁迅、沈从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艾青、戴望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四)主要作品: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野草;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沈从文的边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赵树理的小说;艾青、穆旦的诗歌;张爱玲的小说等。四、中国现代文学的文
6、化生存背景(一)文学成为重大社会事件的构成部分,文学呈现出明显的阶级、政党、政治意识。社会革命和政治运动往往以文学作为发端和具体表现。(二)社会意识对文学审美意识具有重要影响,文学主体性弱化,文学有社会革命附属物倾向。(三)社会政治事件往往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源,引发文学创作和理论论争。五、学习和研究方法:历史的美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为此,要加强:(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树立历史观念和分析方法。(二)重要政论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生长的政治土壤。(三)具备较为广博的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知识。(四)注意作品原文的读解,不
7、虚推古人,不迷信权威“拿来主义”。也就是要:将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去把握其发生、发展,要把文学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时,要把文学作为艺术来进行研究。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避免“无限衍义”,一家之言和自圆其说必须建立在学理基础之上。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同时,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
8、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六、教材和参考书建国前的文学史教材主要有: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亚东图书馆,1924年1月)周作人的新文学的源流(人文书店,1932年9月)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华书局,1929年4月)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1935年)吴文祺的新文学概要(1936年)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年)等建国后的文学史: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开明书店,上卷1951年9月,下卷1958年8月)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作家出版社,1955年7月)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新文艺出版社,1952年11月
9、)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1955)刘绥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许志英、曾华鹏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孙中田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学生集体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59)复旦大学中文系1957级文学组学生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想斗争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文史教研室现代文学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1年)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等编撰的现代文学
10、三十年孔范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朱栋霖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胡国强、苏光文等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十四院校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等。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9、20世纪之交社会变革对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是文学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激变。(史学家认为,“变”有三个级度:一是十年期的时尚之变;二是百年期的缓慢渐变;三是不基于时间维度的激变或称为“剧烈脱节”,现代文学的“变”在三个维度上都有表现。)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西学动渐,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以此为基点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
11、时代主潮。2、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晚清社会组织机构的变革,引起文化机制和文学的变化。1)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2)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为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理性交往的空间,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传播基础。3)知识分子传统地位和角色的转换(科举制度的废除,传统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被阻断),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4)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使传统的文学接受主体发生变化,文学成为民众文化参与的工具,培养了多样化的读者群。3、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古典文学的式微,新
12、的文学形式的孕育。文学自身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二、文学革命的准备:文学观念的变革晚清社会的封闭: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称中国是“被称为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黑格尔说“中国只有在他人的逼迫下,才能重返历史”。马克思在鸦片贸易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清朝在落后中妄自尊大,在皇帝的批谕中却说南京条约是“妥为招抚”,被迫五口通商皇帝的批谕是“自宜酌量日期,暂令入城瞻仰”。晚清一方面是保守、落后,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科学的冲击下,又不可避免的要被
13、动接受西方新思潮、文化、科技的冲击和洗礼。文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准备的一场思想和文学观念的变革。1、晚清“诗界革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一次广泛的政治和文化运动。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梁启超是首倡的人物,黄遵宪为其主将。“诗界革命”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由于酒与瓶的不匹配要求保留诗歌旧形式的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黄遵宪:出生商人致富的官僚家庭。任过驻日、英使馆参赞,受西方文化、政治思想影响较深。提倡以我手写我口,把新思想新材料入诗。他最早提出了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诗界革命”在
14、观念上影响到后来(1918年)的新诗运动。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力求借鉴日本和西方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创造出一种“新文体”。其特点是思想新颖,文白夹杂,平易畅达,笔锋饱含感情,具有很强的鼓动力的文体。以把文辞从古文的“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经典章句的义理,以丰富的世界维新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文界革命”催生了大量政论散文的诞生。3、小说界革命:小说救国论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此“小说”指琐碎的言谈。汉书艺文志有“小说家者流,盖处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15、者之所造也”。 古代把小说视为“游戏笔端,资助谈柄”,小说在文学中一直处于边沿地位。一批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让小说承担社会教育职责,希望小说对现实社会政治改良有所补益。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6),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告小说家(1915)等文中阐释了他小说革命的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等观点,认为小说的不可思议之力具体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重点表达了他小说新民救国的主张。小说界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现代化变革进程,推动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发展和新小说的产生。强化了文学,尤其是小说
16、与社会、民族、政治的关系,初步确立了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社会价值模式。后来的五四文化运动基本继承了这一文学与社会政治结婚的思想,思想家、政治家常常把文学作为改良社会、育治人心,配合革命的工具,张显了文学的社会现实功能。4、白话文运动文言文已经无法表现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思想、精神和繁复的内心世界,无法表现现代人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当语言无法表现它的对象时,变革就成为一种必然。最早提出“言文合一”的是黄尊宪,他认为言文合一使西方国家文化普及,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中国言文分离是落后的根源,是愚民的工具。认为文言误国。胡适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一时代应
17、有一时代之文学”,“今日之文学应以白话文为正宗”的观点。主张做“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的“言文合一”的“活文学”。号召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5、新的文学观念的产生:鲁迅兄弟的文学观念,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提出“文章者,国民精神之所寄也”,强调文学的长远功效,而非现实的实用性,希望文学通过对民族精神、国民灵魂的熏陶和改造来达到振兴民族的目的。即鲁迅后来的文学“立人”思想。6、域外小说翻译运动:一批知识分子认为西方的强大主要得益于文学尤其是小说的教化与新民,尤其强调小说对政治思想的宣传与政治运动的配合。于是,翻译西方小说成风,使中国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广泛影响。晚清的器具革命和政治
18、改良维新的失败,自上而下的改良反而使社会更加病入膏肓,从对制度本身的改良转向新的革命,新兴知识分子寻找改造社会的新途径。器具革命、体制改良都是社会外部的调整,一些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知识分子希望从社会的外部手术转而为人内在精神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多数是文化批评者,以思想启蒙和道德革新为出发点讨论文学革命,所以容易导致让文学承担启蒙任务的功利目的和对传统文化一棍子打死的极端立场。三、文学革命前20年中国文学概况(文学的过渡性特征)成就最高,对后来文学革命造成了直接影响的是政论散文、小说翻译和创作。1、政论散文:以梁启超成就最高,梁启超把自己的新文体作为新民的觉世之文,以此传播西方
19、的政治思想,鼓吹立宪、新民、强国,是富含感情,汪洋恣肆的魔力文字。如少年中国说、新民说等。2、革命派散文:以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成就最高。文章动人心魄,自由尖锐,富于创造。革命派散文具有革命性、斗争性、鼓动性与通俗性的统一。3、政治、问题小说:宣传政治观念,关注社会问题。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等。4、谴责小说:讽刺带谩骂。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5、鸳鸯蝴蝶派小说:市井通俗言情、奇侠、黑幕小说,倡导文学是消遣的游戏的金钱的文学观念,主要以礼拜六杂志为代表。有影响的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
20、侠传、广陵潮等。6、翻译小说: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等,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等。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文学革命的兴起“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一九一七年二月。1、 肇始于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旨在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对人的精神束缚)。五四精神一是主观精神,二是人文精神,三是启蒙精神,四是科学精神。民主和科学是两面大旗。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时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
21、运动的开端。早期所刊文章全部为文言,1916年起,白话文开始增多。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20年编辑部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3年迁往广州,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1926年7月终刊,前后共出版63期。最早新青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评论刊物,是青年的总动员令,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重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后提倡文学革命陈独秀、胡适等在上面发表文章和通信,初步宣扬了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还广泛介绍了俄国等外国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后的文艺思潮。1918年5月第四卷第五期上发表了鲁迅的狂
22、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端。主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傅斯年等(都是学贯中西、学养深厚,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知识分子)陈独秀:敬告青年,是新文化振聋发聩的宣言书。向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伪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文学而新政治、新社会;要写平民、写实、社会的文学,废除贵族、古典、山林的文学。“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23、,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触及文学形式而忽略人心和精神的变革是其局限。陈独秀主要以一个社会革命者来谈论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阐释文学的进化论,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号召。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胡适主要侧重于语言、形式等文学外部因素谈论文学变革。胡适(18911962):诗人、学者。1891年生于浙江绩溪,1904年到上海读书,信奉进化论。1910年考取清华学堂庚款留美管费生,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修习农学、哲学、文学,师从主张实用主义哲学的哲学家杜威。1915年获博士学位,1917年毕业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24、、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1938年任驻美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名誉顾问,哈佛、哥伦比亚、加利福尼亚、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获得过35个博士头衔。1958年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一生在文学、哲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等方面卓有成就。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在于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周作人以人道主义的观念,从文学与人的精神联系出发谈论文学变革。2、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西方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大量翻译著作的进入,在落后与先进的碰撞中导致文学的改革。胡适从欧美的意象派诗歌的启发下提出了文学改良刍议的主张,胡适、陈独秀都受到西方进化论的影响,推行文学的历史进化论。周作
25、人从欧洲文艺复兴中找到了人道主义的“人的文学”观念。李大钊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确定了后来革命文学的观念。文学革命的发起和参与者大多有翻译西方文学的经历,西方文学的题材、创作手法、表现方法等广泛影响了早期新文学作家的创作观念。外国文学为新文学提供了滋养和借鉴,为中国新文学提供了榜样,也培养了新文学的读者群。但外国文学是在特定的时间广泛进入中国的,由于时代对文学启蒙的功利化要求,以及译介者对外国文学的不全面充分了解,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学接受的片面性和有限性,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纳是在匆忙中进行的,从古典到现代,从一流作品到三流作品金子和泥沙俱入,造成了外国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的复杂性、
26、丰富性和驳杂性。(带有吃得过多过杂而消化不良的倾向)3、文化革命发难者的特色所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鲁迅他们处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交替,封建王朝解体和共和交替时代,青年心理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努力探索中国的新出路,他们深感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对人精神的闭锁和弊害而要求文学革命。这是处于历史中间地带的知识分子常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义和良知意识。(二)文学革命的过程1、前期:(19171918)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大力倡导白话文。1917
2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提出三大主义:平民的文学、写实的文学、社会的文学。2、后期:(19181921)沈雁冰现在文学家之责任是什么、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现在的文学应该是为人生(普通男女的悲欢离合)的文学,后形成文学史上的人生派文学。周作人: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新文学应该有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瞿秋白俄罗斯短篇小说序言中,提出文学必须是社会的反映,作家必须是社会的喉舌,提出了文学的道路问题。重视文学的宣传效果,认为文学的道路是与社会革命结合。李大钊和瞿秋白企图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文学,在当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但影响到后来革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28、。(三)文学革命的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求得了语言和文体的解放,解放了禁锢上千年的文学形式。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思想),提倡新文学的观念(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是人学”)。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注重吸收苏俄文学的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影响到后来文学的发展潮流。4、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主要方法。(四)文学革命的实绩1、文言统一: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态环境,新文学社团大量出现,文学思潮的论争和文学创作逐步出现繁荣。3
29、、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命命鸟、郁达夫沉沦、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汪静之惠的风等出版。(五)文学革命的特征1、 理论预设,创作滞后;2、 功利为主,审美为辅;3、 反封建,重启蒙为主,文学自身本体追求为辅;4、 语言、形式变革为主,文学的内涵更新相对滞后;5、具有未完成性。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目标,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是去实现其目标的过程。(六)文学革命的意义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旧到新的伟大转折点,它宣告了承传几千年的中国旧文学的终结和一个新的时代的民族文学的开始。1、体现了思想解
30、放和思想启蒙特征。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与中国社会、人的思想意识变革紧密结合,彻底批判和否定了封建制度及其整个思想文化体系。2、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发生发展于五四运动前后,紧密配合了政治革命,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3、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文学和文化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文学获得了古典文学语言和文体的解放,使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成为可能。实现了中国文学的思想革命,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产物,建立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之上,在“儒释道”的背景上生长;现代文学建立在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科学民主观念基础之上。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广
31、泛吸收了世界文学的影响,一开始就与世界文学潮流汇合起来,成为世界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附加:五四“新文学”的“新”的涵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主题,新的内容,新的人物,新的语言,新的形式,新的传播,新的队伍,新的成绩。在五四文化启蒙的时代氛围中,启蒙文学显示出激切的功利性,内蕴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文学负载着启蒙的重任进入现代化的历程,启蒙和革命的话语霸权造成了文学的排他性;对文学社会功利性的强调,演变成后来革命文学对文学政治工具性的进一步强化。二、社团流派与文艺论争(一)文学社团流派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
32、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的人生派。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论争,形成了现代文学中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对打破其对文坛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2、创造社:1921年6
33、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刊物:(19211930)前期创造(季、月、旬、日)刊1925年后,洪水、文化批评、流沙、星星文艺等主张: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1926年后,一些成员投身革命活动,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
34、思想的建设。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前后期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就是在同一时期,也存在含混和矛盾性。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和人际关系都不是十分和谐一致。在革命文学的倡导过程中,由于受外国左倾思潮的影响,曾错误的批判过鲁迅、茅盾作家。在理论上、组织上表现出较多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倾向。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前期创造社文学创作作品丰富,成就较高。3、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成员较复杂,文人、银行家、政客、交际花都有。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
35、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4、语丝社: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周伏园创办的语丝(主张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语丝社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丝社可以将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的创刊到1930年3月10日该刊停刊的时间作为该社的存在时间。语丝社没有严密的组织
36、和宣言,更像一个以语丝为核心而集合起来的同人团体,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在艺术主张和艺术追求上显得较为驳杂。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上也存在一些一致或相近的主张:如“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对“五四”新文化战斗精神的继承,提倡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将矛头指向迂腐的封建礼教、落后的封建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虚伪的文风等,积极倡导美的艺术的生活,鼓吹思想和言论自由等。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成就最高的是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随笔、小品散文等,承续了“五四”“随想录”的思想精髓,更为洒脱“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
37、,要竭力加以排击”。形成了“语丝文体”排旧促新、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格。“语丝文体”最突出的特点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鲁迅语)散文创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锐利活泼的杂文;二是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默冲淡的小品文。杂文创作是语丝作家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共发表杂文500多篇。成就最高首推鲁迅。鲁迅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发表在语丝上。这些杂文锋芒锐利、意蕴深刻,体现了语丝杂文犀利脱俗的基本特征。鲁迅的野草最初也发表在语丝上,这部表现鲁迅心路历程的散文诗,后来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诗的经典性作品。语丝社散文,其成就最高的当
38、数周作人。5、莽原社:1925年4月在北京成立,因创办莽原周刊而得名。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都是受到鲁迅指导的文学青年。6、未名社:1925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鲁迅,主要成员有韦素园、高长虹、李霁野等,以“率性而言,凭心而论,忠于观世,望彼将来”为主旨。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文学。7、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林如稷,成员有陈祥鹤、冯志等。注重创作,侧重于内心世界的挖掘,作品充满了苦闷、彷徨和伤感情绪。8、沉钟社:1925年2月浅草社解散,同年秋原成员陈祥鹤、冯志等汇集到北京重组的社团。注重翻译和创作,广泛介绍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思潮和作品,创作上写五四后觉
39、醒但尚未突破个人生活圈子的知识青年的悲凉心声,主要倾向忧郁和感伤的创作。1934年解散。9、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发起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主张纯真与热情的诗歌创作,善于写抒情小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出版有蕙的风、湖畔、春的歌集等诗集。“我们歌笑在湖畔,我们歌哭在湖畔”湖畔扉页题词10、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上海成立,发起人有茅盾、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有戏剧月刊,强调戏剧的社会作用,进行戏剧理论的探索和传播。1921年10月戏剧停刊,社团解体。11、北大歌谣研究会:1922年11月成立,周作人主持工作,主要成员有: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胡适等。
40、主要收集、征集、整理民间歌谣。创有歌谣周刊。(二)文学论争1、 与复古派的论争:文白之争、新旧文学之争。文学革命向纵深发展时,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与守旧文人、复古派之间进行的一场进步与落后、前进与倒退的思想论争。为使新文化运动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刘半农、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引起了保守派的攻击。林纾发表论古文白话之消长一文,公开反对新文学、北大教授刘师培、黄侃创办研讨国学、反对新文学的刊物国故,1919年林纾写了文言小说荆生、妖梦来影射攻击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怂恿北洋军阀出来镇压新文化运动,同时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覆孔孟,铲伦常”,说白话文是“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土语”,“鄙俚
41、浅陋”,不能用来写文章。对守旧文人的复古活动,新文化领袖人物进行了坚决的反击。蔡元培写了复林琴南书,驳斥了林纾的恶毒攻击,鲁迅以自己的国粹观,形象的阐明了白话文的意义和价值。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对林纾的指责作了有力的反驳。在新文学阵营的猛烈回击下,林纾企图以军阀势力来对抗新文化运动的梦想成为了泡影,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复古派的主张彻底破产。1919年下半年,白话文的刊物逐渐兴起,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文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2、与学衡派的论争由于对异域文化思潮的择取与认同,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和对语言文学性质的认识,以及对文化价值和意义理解之间的产生的新文学阵营内部的论
42、争,也是重守旧与重革新之间的斗争。1922年1月,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创办学衡杂志,称其宗旨是“论究学术,阐明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在具体批评中,全面否定新文学创作。学衡派以学贯中西自居,在哲学上崇拜孔子和亚理士多德,在文学上鼓吹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维护文言文和旧体诗,反对白话文和新文学。认为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建设新文学,认为“天理、人情、物象,古今不变,东西皆同”,新文学是“文学体裁之增加,实非完全变迁,尤非革命也”。学衡派鼓吹文化精英论,认为学术文化的进步只能依靠少数精英分子,指责新文化提倡的文化平民主义,反对包括文学革命在内的一切激进的社
43、会变革。鲁迅、茅盾、郑振铎等对之进行了批判。鲁迅发表估,一是之学说等文章对学衡派进行了嘲讽和批判。3、与甲寅派的论争 1925年,时任北洋政府司法、教育总长的章士钊恢复甲寅杂志并改为周刊,以此为阵地攻击白话文和新文学,连续发表答适之、评新文学运动、评新文化运动等文章,对新文学和白话文进行攻击,为文言辩护摆好,提倡“读经救国”,“废除白话”,主张文言,宣扬复古。鲁迅、茅盾等人撰文对之进行了批判,在进步思想界和新文学界的反击下,甲寅派遂将偃旗息鼓。4、“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论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文学内部的论争。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一九一九年六月,胡适利用军阀政府
44、对革命知识分子逮捕通缉的机会,接编每周评论,取消了刊物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而以特大标题刊载杜威演讲录,并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攻击和污蔑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他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宣传马克思主义说违背了他们“不谈政治”的君主协议为由,主张研究一些琐碎的具体问题,而放弃对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提倡“实验主义”,以遏制马列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批驳胡适的改良主义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变革、革命改造的思想。胡适又发表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新思潮的意义等文,继续鼓吹“一点一滴进化”的改良主义。而李大钊和其他许多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则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对实用主义的主观
45、唯心主义反动本质作了有力的批判。这一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新文化运动中革命派与改良派、马克思主义者与实用主义者分化的开始。1923年胡适由大力提倡“整理国故”,开始背离五四精神。1924年现代评论标榜自由主义,主张妥协。他们遭到鲁迅等人的批判。三、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一)胡适的白话文学论和历史文学观1、胡适在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侧重文学语言形式的变革。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白话文学史中表达了他的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和工具。“中国今日需要的文学革命是用白话替代古文的革命,是用活动工具替代死的工具的革命。”(胡适,逼上梁山,中国新文
46、学大系建设理论集,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第10页)2、宣扬个性主义,采用写实主义,主张诗体解放。用西方的少年血性汤来挽救濒于死亡的中国文学的命运。易卜生主义对西方理想精神的推崇,以此作为联结中西的桥梁。(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1、以人道主义观察、研究、分析人生诸问题2、文学是人性的3、文学是为人生的:人的文学4、文学性散文(美文)的提出:在理论是确定了散文的地位,把散文作为文体概念进行了规范。(三)李大钊、瞿秋白等人宣传、介绍的马克思文艺观注重马克思的文艺反映论,把文学看成现实社会革命斗争的工具。四、本阶段文学整体特征文学发展三阶段: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主要是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理论准备,创作还属于尝试和印证新文学的理论假设。创作较贫弱。19201926:文体大解放和创作活跃期,现代文学的第一批作家登上文坛,新文学以创作的实绩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创作流派形成。创作繁荣期。19261927:文学创作的青年逐渐投身革命,创作沉寂,革命文学的理论建设为30年代革命文学的勃兴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风貌如下:(一)理性精神文学即思想启蒙,文学成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秉承五四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于文学创作之中。文学不再只是抒情言志,个人玩抒性情抒情酬答的工具。文学成为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工具。开创了文学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先河。(二)感伤情调历史转型期知识分子思考、彷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