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9.29MB ,
资源ID:1111569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1111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大(支)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实用手册.docx)为本站会员(芳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大(支)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实用手册.docx

1、中天七建高大(支)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实用手册(第一版)高大(支)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实用手册目录1 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21.4 坍塌分析22 一般规定42.1 专家论证42.2 强制条文42.3 注意事项82.4 构造要求83 方案编制163.1 高大模板的方案编制164 施工控制234.1 高大模板的施工控制235 监测措施235.1.高支模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235.2 监测内容和监测要求245.3 监测报警指标245.4 监测方法245.5 处理方法246 附录256.1 论证范围的荷载组合与分析计算256.2 高大(支)模工程事故主要原因276.3

2、专家论证审查注意事项276.4 规范对比281 总则1.1 编制目的1.1.1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大(支)模板工程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伤亡事故。1.1.2 有关数据表明,因模板支撑体系问题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在所有工程施工伤亡事故中所占比例非常高,是群死群伤事故的高发地。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结合公司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管理人员都比较年轻,特别是技术负责人,大多处于一个被培养和提升的位置,经验还不够丰富,流动性也比较大,对高大(支)模板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充分和深刻,相关工作难以顺利展开),编制了该简要而实用的手册。1.1.3 本手册图文结合,对高大

3、(支)模板工程支撑搭设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坍塌机理、控制要点和处理措施等进行了说明,可作为技术、施工管理人员编制专项方案和组织现场实施的参考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规定,专家论证,方案编制,施工控制, 监测措施,附录等内容。1.1.4 本手册对高大(支)模板工程的论证范围从受力计算的角度进性了分析和阐述, 对模板工程专家论证范围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可作为项目部与监理单位、质量安全监督站等部门就高大(支)模板方案编制及实施情况沟通时的辅助说明材料。1.2 编制依据1.2.1 有关标准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

4、范JGJ130-20014.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2.2 有关规定2003.4.17 建设部建质200382 号建筑工程预防高空坠落、坍塌事故若干规定2009.5.13 建设部建质200987 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11.11 建设部建质2009254 号文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1998 粤建监字(1998)27 号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281.3.适用范围1.3.1 本手册适用于建筑施工中现浇混凝土工程高大(支)模板体系的设计、制作

5、、安装和拆除。1.3.2 建筑施工高大(支)模板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某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坍塌,造成现场作业人员伤亡1.4 坍塌分析1.4.1 坍塌机理破坏形式分为三种: 1.以水平剪刀撑设置层为反弯点的沿较弱方向的架体大波整体失稳。2.架体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3.架体顶步距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整体失稳常见形式:1. 架顶瞬间侧移:竖向剪刀撑可约束架顶侧移。(如图 1.4.1-1、2 所示)2. 架顶瞬间扭转:水平剪刀撑可约束架顶扭转。(如图 1.4.1-3、4 所示)根据满堂脚手架

6、和满堂支撑架结构的破坏特点,可以看出剪刀撑体系及其布置方式对于架体的极限承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分析表明,影响架体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 立杆的纵、横向间距(立杆的横截面面积立杆所支撑的工作面的面积)、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的布置方式和数量、纵横向水平杆的步距、架体上活荷载的加载方式。图 1.4.1-1 架顶瞬间侧移(立面图)图 1.4.1-2 竖向剪刀撑约束架顶侧移(立面图)图 1.4.1-3 架顶瞬间扭转(架顶平面图)图 1.4.1-4 水平剪刀撑约束架顶扭转(平面图)1.4.2 强条未执行剪刀撑设置不到位、自由端 a 值过大(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即 a 值

7、;规范规定:立杆自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托撑顶面的长度 a 不应超过 0.5m)、立杆接头采用搭接、水平冲击荷载作用、使支架出现局部立杆失稳和扣件崩裂破坏发生凹陷,进而带动整架急剧扭转后坍塌。立杆顶部未用扣件连接,造成自由端 a 值过大立杆搭接承载能力仅为对接承载力的 0.46 倍.1.4.3 计算不严谨:有少算荷载的、有未加算分项系数的、有错算立杆长细比的、有错 算钢管壁厚的,得到的错误的数据1.4.4 搭设不规范:未执行专项方案编制审查和专家论证程序、搭设时未作技术交底以 致实际支架与方案不符、使用了不合格的杆件和扣件等。2 一般规定2.1 专家论证2.1.1 论证范围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

8、高度 8m 及以上;搭设跨度 18m 及以上,板厚 400 mm 、梁截面 0.6 m2 的模板工程均须组织专家论证(详见附录 6.1 计算书)。2.1.2 相关说明1.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2. 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粤建监字(1998)27号) 所称的高支撑模板系统(以下简称高支模)是指高度 大于或等于4.5米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 该文件规定: 建设工程高支

9、模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应包括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搭设和拆除、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浇筑过程观测及安全控制要求等方面内容。技术方案必须由企业的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审 批签字并加盖企业技术和安全部门的公章后才能实施。2.2 强制条文2.2.1 高度等于及大于 4.5m 的模板支撑体系,不得使用轮扣式、门架式钢管架。 高度大于等于 4.5m,不得使用轮扣式支模架高度大于等于 4.5m,不得使用门式钢管支模架2.2.2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 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如图 2.2.

10、2 所示)。图 2.2.2 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立杆、扫地杆搭设示意图2.2.3 立杆、水平杆、剪刀撑斜杆的接头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如图 2.2.3-1 所示),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如图 2.2.3-2 所示),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如图 2.2.3-3、4 所示),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 500mm(如图 2.2.3-5 所示);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 1/3(如图 2.2.3-6 所示);模板支撑体系杆件不得与外脚手架、卸料平台等连接。图 2.2.3-1 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图 2.2.3-2 立杆必须

11、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图 2.2.3-3 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图 2.2.3-4 某工程支架整体坍塌发生后,查看残存支架,连续 4 根立杆钢管接头在同一高度图 2.2.3-5 同步内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 500mm图 2.2.3-6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 1/32.2.4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杆上(如图 2.2.4-1、2 所示)。图 2.2.4-1 严禁将上下段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图 2.2.4-2 严禁将上下段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2.2.5 梁底支架避免采用单数(比如 3 根)立杆支承,当梁截面较大时,应改用双数(比如 4)立杆

12、支承。图 2.2.6-1 严禁立杆顶托偏心受力图 2.2.6-2 梁下立杆缺失,未按要求设置2.2.6 顶托不得处于偏心受力状态(如图 2.2.6-1 所示),梁下立杆数量需经计算确定(如图 2.2.6-2 所示),并符合 2.2.5 的规定。2.2.7 支模架严禁与外架相连(如图 2.2.7-1 所示);边梁的支撑龙骨严禁搭设在外架上(如图 2.2.7-2 所示)。图 2.2.8 扣件钢管模板支架的两种受力基本形式(轴心受压与偏心受压)2.2.8 附加说明,立杆的轴心受压与偏心受压承载力相差甚大,严禁偏心受压。2.2.9 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30m,立杆间距 0.41.2m,架体高宽比2

13、.02.5, 结构跨数不少于 48 跨。2.2.10 其他未尽事宜请参照附录 6.4 中表格中的备注内容。2.3 注意事项项目(特殊部位)注意内容上层建筑物平面外轮廓与下层呈凹进关系上层结构的施工外脚手架很可能会落在下层结构的顶板上,应注意下层结构顶板的模板支架拆除的时间,外脚手架搭设的高度和荷载作用,或对此顶板进行承载能力验算。混凝土悬挑结构1. 竖直落地至自然地面上时,注意季节防范和抗倾覆要求。2. 当为斜杆支撑,落在下层楼板上时,注意斜杆底部构造,抵御其水平分力,另须注意立杆的稳定性构造要求。3. 此部位的支模架和脚手架要分开搭设,单独不共用。楼板上存在空洞(如采光井,管道等)1.空洞上

14、层顶板模板支架搭设的高度,不取楼层层高,应取待浇筑混凝土顶面至立杆底部支撑面之间的高度。2 当空洞边梁与空洞上层顶板的立杆共用时,应注意此立杆受力,须按最不利工况进行荷载组合。3. 空洞上层顶板的模板支架搭设时,应注意水平外连装置和洞口边防护设置。4. 管道井之类的施工脚手架或模板支架,应注意水平防护网的搭设。2.4 构造要求2.4.1 计算要求设计计算应包括立杆地基承载力、立杆稳定性等计算内容,荷载取值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等要求,同时考虑混凝土浇筑顺序、泵送混凝土等不利

15、因素。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取 205N/m , 钢管按 48.3 3.6(JGJ130-2011)计算惯性矩、回转半径等截面模量,当所用钢管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应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2.4.2 构造要求图 2.4.2-3 现场搭设可调顶托示意图图 2.4.2-4 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 200mm图 2.4.2-1 立杆下设置符合要求的木垫板图 2.4.2-2 立杆支撑在仰铺的 12 号槽钢上1. 立杆落在地面时,须增设强度不低于 C10、厚度不少于 100mm 的混凝土垫层;当落在楼面时,楼面下应采取可靠的支顶措施。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底座宜采用规格不小于150mm150mm8m

16、m 钢板和钢管套管焊接组成。底座下应设置长度不少于 2 跨、宽度不小于 200mm、厚度不小于 50mm 的木垫板或仰铺 1216 号槽钢(如图 2.4.2-1、2 所示)。2. 立杆步距不应超过 1.5m,顶部应采用可调顶托受力(如图 2.4.2-3 所示),不得采用横杆受力,U 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如图 2.4.2-4 所示),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 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且顶托距离最上面一道水平杆不宜超过 300mm(如图 2.4.2-5 所示), 当超过 300mm 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立杆垂直度偏差应不大

17、于 1/500H(H 为架体总高度),且最大偏差应不大于50mm。3. 架体必须连续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固定。纵向扫地杆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mm 处的立杆上(如图 2.4.2-6 所示),横向扫地杆紧靠其下。图 2.4.2-5 钢管立杆自由端过长,极为不稳定图 2.4.2-6 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mm4.a.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如图图 2.4.2-7 外侧竖向连续式剪刀撑搭设三维图图 2.4.2-8 外侧竖向连续式剪刀撑搭设施工图2.4.2-7、8 所示),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 10m 左右设由下至上

18、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如图 2.4.2-15、16 所示),其宽度宜为 46m(如图 2.4.2-9 所示),斜杆与地面倾角应在 45 度60 度之间(如图 2.4.2-10 所示);b.当层高 820m 时,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三间增加之字斜撑(如图 2.4.2-17、18 所示),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增设一道水平拉杆(如图 2.4.2-11、13 所示);c.当层高 20m 时, 之字斜杆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如图 2.4.2-19、20 所示),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设一道水平拉杆(如图 2.4.2-9、11、14 所示);以上竖向剪刀撑顶、底部均须加设水平剪

19、刀撑(如图 2.4.2-12 所示)。图 2.4.2-9 竖向剪刀撑搭设示意图(1)图 2.4.2-10 竖向剪刀撑搭设示意图(2)小于等于200mm小于等于200mm图 2.4.2-11 水平拉杆设置示意图图 2.4.2-12 竖向剪刀撑顶、底部加设水平剪刀撑横向水平拉杆200mm200mm横向水平拉杆纵向水平拉杆底座垫板纵向水平拉杆底座垫板图2.4.2-13 最顶步两水平杆中间增设一道水平杆图2.4.2-14 最顶两步距水平杆中间增设水平拉杆四周连续式垂直剪刀撑四角竖向剪刀撑4.56m竖向剪刀撑底部顶部加设水平剪刀撑周边由下至上竖向连续式剪刀撑4.56m4.56m4.56m4.56m10m

20、4.56m图 2.4.2-15 层高8m 时,竖向剪刀撑设置平面图图 2.4.2-16 层高8m 时,竖向剪刀撑设置立面图四周连续式垂直剪刀撑增加一道水平拉杆四角竖向剪刀撑之字撑之字斜撑4.56m竖向剪刀撑底部之字撑顶部加设水平剪刀撑周边由下至上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纵横竖向连续式剪刀撑(隔10布6)剪刀撑之间加设之字撑4.56m4.56m4.56m4.56m10m4.56m图 2.4.2-17 层高 820m,竖向剪刀撑设置平面图图 2.4.2-18 层高 820m,竖向剪刀撑设置立面图4.56m四周连续式垂直剪刀撑四角竖向剪刀撑连续剪刀撑竖连续剪刀撑向剪刀撑底部顶部加设水平剪刀撑连续剪刀撑增

21、加一道水平拉杆周边由下至上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纵横竖向连续式剪刀撑(隔10布6)增设连续式剪刀撑4.56m10m4.56m4.56m4.56m图 2.4.2-19 层高20m,竖向剪刀撑设置平面图图 2.4.2-20 层高20m,竖向剪刀撑设置立面图图 2.4.2-21 架体两端与中间每隔 4 排立杆从顶层水平拉杆位置开始向下每隔 2 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4.56m5. 高于 4m 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 4 排立杆从顶层水平拉杆位置开始向下每隔 2 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如图 1.4.2-21)。6. 架体四周与建筑物应形成可靠连接,以减少架体搭设高度对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竖直方向按每层

22、楼面或沿柱高不大于 4m 设置一道连墙件,水平方向按每 3 跨 设置一道连墙件(如图 1.4.2-22、23、24、25、26、27、28 所示)。如周边无既有建筑物或构件, 可采用格构柱法或其他有效方法以提高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所有交接处均用扣件固定垫木框架柱支撑架立杆支撑架水平杆图 2.4.2-22 支架与混凝土结构连接示意图(方柱) 图 2.4.2-23 支架与混凝土结构连接大样图(方柱)图 2.4.2-24 支模架抱箍处理搭设图图 2.4.2-25 支模架抱箍处理节点图图 2.4.2-26 支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连接大样图(双方柱)图 2.4.2-27 支架与混凝土结构连接大样图(圆柱

23、) 图 2.4.2-28 支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对顶大样图7.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2)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8. 梁和板的立杆设置,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如图 2.4.2-29、30、31、32 所示)。模板支架与已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梁立杆板立杆模板支架与已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连接图 2.4.2-29 梁板的立杆纵横间距相等或成倍数图 2.4.2-30 梁和板的立杆,纵横间距布置大样图9. 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 3 跨。图 2.4

24、.2-31 板立杆间距梁立杆间距图 2.4.2-32 板下立杆间距2x 梁下立杆间距图 2.4.2-33 纵向、横向水平杆未拉通10. 纵向、横向水平杆应拉通(如图 2.4.2-33 所示),增强架体的整体性。2.4.4 其他构造措施支架类型相关措施超重模板支架1.增加立杆数:加大布置密度、采用双立杆 2.扩大基地面积3.加强整体稳定:与周边结构连接、架体自身设斜杆超高模板支架1.增加竖向加强带和水平加强带2.加强整体稳定大跨度模板支架1.适当增加架体内部竖向加强带2.加强整体稳定3 方案编制3.1 高大模板的方案编制3.1.1 编制依据施工图(标准图集)及合同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法律法规

25、及规范性文件, 工程标准规范等。(手册不能作为依据)3.1.2 工程概况 1.工程项目基本情况2.结构工程情况3.支模架设计范围(如表 3.1.2 所示)表 3.1.2 高大模方案论证设计范围:(举例)确认为高大(支)模板的区域部位及特点(层高、支模架搭设高度、梁截面尺寸、梁跨度、板厚、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等)、支撑地基情况及施工要求、技术保证条件。1、本方案针对负三层局部梁板:板厚 100mm,层高 11.25m;负四层梁板:板厚 500mm,层高 6.65m;立杆基础为地下室底板,1000 厚的 C35 钢筋混凝土结构板。2、本方案针对负二层局部梁板:板厚 150mm,层高 11.60m,立

26、杆基础为首层楼板,150 厚的 C30 钢筋混凝土结构板。3、本方案针对二层梁截面:位于C 与F 轴线之间的A7 轴线上的梁KL22(B)截面1400X2000/900(钢骨梁);4-11 与 B-H 轴之间的梁 KL28(B) 截面 900X2000(钢骨梁);8-11 与 A-B 轴之间的梁 KL24(B) 截面 1500X1400/900;位于 D 与 H 轴之间的 1/A2 轴线上 KL21(B)梁截面1400X900;2-11 与 A-H 轴之间的梁 KL20(B)、KL25(B)、KL26(B)梁截面均为 1000X1000。3.1.3 设计方案1. 基本设计:1)说明梁板底(分类

27、说明)小楞或次龙骨(可采用方木、钢管、槽钢等) 布置方向、布置间距(如表 2.1.3-1 所示);2)说明梁板底(分类说明)大楞或主龙表 3.1.3-1 支撑体系搭设参数:(举例)骨(可采用方木、钢管、槽钢等)布置方向、布置间距(如表 3.1.3-1 所示);说明特殊部位(后浇带、伸缩缝、沉降缝等特殊部位)模架搭设形式。14002000 的梁梁模板截面侧面梁侧内龙骨间距 200mm,内龙骨采用 50100mm 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 48mm3.5mm。对拉螺栓布置 5 道,对拉螺杆垂直方向间距 300+300+300+400+400,梁长方向间距 500mm,直径 14mm。梁底木方距离 2

28、00mm。梁底木方截面宽度 50mm,高度 100mm。梁顶托采用双钢管。两侧板厚为 150mm。梁底承重立杆 4 道,间距梁宽方向 0.60 米,梁跨度方向 0.50 米,立杆的步距 h=1.50 米,搭设高度 11.6 米。2. 文字说明模板支撑基本体系,各类杆件的参数以及立杆纵横距、步距、水平杆、扫地杆的布置;文字说明各类杆件搭设、连接的基本要求以及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连墙件等的布置。表 3.1.3-2 搭设材料及基本要求支架形式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双钢管+顶托木方规格50*100方向垂直与梁轴线托梁类型483.5数量双钢管竖向剪刀撑1.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

29、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 10m 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 46m; 2.当层高 820m 时,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三间增加之字斜撑;3.当层高 20m 时,之字斜杆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水平剪刀撑1.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在满足设计步距要求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 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可设一道水平拉杆;2.所有水平拉杆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3.层高 820m,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增设一道水平拉杆 4.层高20m,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设一道水平拉杆。水平拉结

30、在立杆周围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 69m、竖向间距 23m 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定点。扫地杆离地面 200 高,连续设置。表 3.1.3-3 梁结构对拉螺杆尺寸梁截面尺寸梁侧内龙骨梁侧外龙骨对拉螺杆规格间距双钢管规格水平方向间距50100250双钢管145001400200050100200300、300、300、400、400对拉螺杆垂直方向间距9002000对拉螺杆垂直方向间距300、300、400、400、40015001400对拉螺杆垂直方向间距300、300、4006002100200300、300、400、400、400对拉螺杆垂直方向间距9001200对拉螺杆垂直方

31、向间距300、4008002650对拉螺杆垂直方向间距300、300、400、500、500例如:1400x2000 梁模板搭设示意图(图 3.1.3-1)3. 梁底模板支撑架搭设参数一览表(如表 3.1.3-2、3、4 所示)(表格中蓝色标注的数值和文字仅作为实例展示)。600600600立柱垂直剪刀撑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梁跨方向间距200mm 3字扣斜撑,防止水平位移50*100方档14螺杆沿梁高方向间距300,300,300,400,400;沿梁跨度方向间距50018mm厚的九夹板1400结构板1002002000150数目纵向横向1400*200020040.500.60150011.

32、6150900*200025040.500.60150011.61501500*140025040.500.60150011.6150600*210015040.500.601500150900*120015040.501.001500150800*265015040.500.61500150表 3.1.3-4 大梁钢管立杆间距尺寸梁截面尺寸木枋间 距立杆水平杆步距层高两侧楼板厚度立杆基础备注:立杆基础形式为素土夯实,100 厚碎石垫层,150 厚 C20 细石砼(四周设置排水沟)或结构楼面。4. 板底模板支撑架搭设参数一览表(如表 3.1.3-5 所示)(表格中蓝色标注的数值和文字仅作为实例

33、展示)。表 3.1.3-5 板厚与立杆间距尺寸板厚尺寸木枋间距托梁150100250双钢管10001000150011.35结构板50050250双钢管90090015006.65结构板50100立杆纵向横向水 平 杆步距层高(m) 备注例如:h=500 厚楼板模板搭设示意图(图 3.1.3-2)50*100方木间距250500顶托上水平杆扫地杆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6650设置双钢管结构板1500150015018mm厚的九夹板140050*100方档14螺杆沿梁高方向间距300,300,400;沿梁跨度方向间距500 梁跨方向间距250mm

34、剪刀撑600600600图 3.1.3-3 梁模板支架搭设示意图图 3.1.3-4 梁对拉螺杆设置大样图垫 木图 3.1.3-5 梁模板支架侧立面示意图5.绘制支模区域立杆、纵横水平杆平面布置图;绘制支模区域竖向剪刀撑布置图(如表 3.1.3-5 所示)、水平剪刀撑布置图、连墙件布置图(立面、平面及节点大样)。6.绘制架体顶部梁板结构模板支撑大样图及支模区域立杆、水平杆立面布置图(如图b h 图 3.1.3-7 梁及楼板下立杆布置大样图图 3.1.3-6、梁、板纵横水平杆、立杆布置大样图图 3.1.3-8 柱帽模板体系立杆平面布置图3.1.3-6、7 所示);细部构造和其他模板大样图(如图 3

35、.1.3-8、9、10 所示)。可调顶托横向剪刀撑图 3.1.3-9 后浇带部位支架搭设示意图图 3.1.3-10 后浇带部位支模施工图(保留支架的双向水平杆不能少)3.1.4 施工部署 1.目标(质量、安全、工期)。 2.施工准备(材料、人员、机具)。 3.施工条件(施工前、工序转换时)。4.施工组织与总体部署。5.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劳动力计划。6.施工平面布置图。3.1.5 施工方法、技术要点与检查验收1.安装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 2.拆除顺序与技术要点。 3.立杆基础的施工。 4.材料验收与测试、过程检查与抽测。3.1.6 安全保证措施 1.保证高大模板安全的相应的钢筋、混凝

36、土施工措施。2.支承在楼面上的模板支架,在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对楼面采取的加固措施。3.搭设与拆除的安全措施。4.模板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过程及终凝前后对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控措施。5.组织保障、安全措施。3.1.7 应急预案雨季、台风、暴雨等施工应急措施、救援预案。4 施工控制4.1 高 大 模 板 的 施 工 控 制1.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取得专家论证。 2.应严格按专项方案进行交底、实施、检查与验收。3.脚手架搭设人员须经培训、持证上岗。 4.承重杆件、连接件进场应进行验收与抽检。(1) 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监测报告。(2) 抽检:表面观感、重量等物理指标。并

37、满足: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 30%; 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为 100%;并随机抽取不合格材料送检(见证取样)。5.搭设的构造要求、质量要求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及专项方案的要求。6.支撑系统的地基承载力、沉降等应能满足方案设计要求;支承在楼面上的模板支架, 在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对楼面采取的加固措施。7.混凝土施工方法应正确。(1) 严禁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同时浇筑。(2) 混凝土浇筑方法、顺序、速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确保混凝土均衡受力,应采用自中间向两侧浇筑,或自两侧向中间的浇筑方向,不宜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浇筑。对大梁和厚板应采取分层浇筑。 8.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实施荷载,

38、确保其分布不超过设计值。(1) 泵送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力。(2) 控制堆积料高度100mm 可不考虑。(3) 施工人员及设备,倾倒容器的大小。5 监测措施5.1.高支模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图 5.2-1 支架沉降观测点(1)图 5.2-2 支架沉降观测点(2)5.2 监测内容和监测要求 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以及地基稳定

39、性沉降观测。 2.测点布设:根据支架规模确定,一般沿建筑物纵向每 10-15 米布设一个监测剖面, 每个监测剖面布设 2 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3 个支架沉降观测点。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3.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施实时监测,监测频率 20-30 分钟一次。监测时间可控制在混凝土浇注前直至混凝土终凝。5.3 监测报警指标监测项目监测报警值支架沉降5mm支架水平位移10mm5.4 监测方法支撑的变形监测采用经纬仪、水准仪进行。做法是:在楼层柱的侧面标示出观测基准点,分别在支撑杆上标示观测点。在整个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安装专人在首层外围进行监测。5.5 处理方法当监测数据接近或达

40、到报警值时,立即组织有关方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6 附录6.1 论证范围的荷载组合与分析计算6.1.1 荷载参数支撑设计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杆件材质扣件式钢管荷载条件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 2G1k(kN/m )0.9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3G2k(kN/m )24.0钢筋自重标准值 G (kN/m3)3k楼板1.1梁1.5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 (kN/m2)1k2.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 (kN/m2)2k2.06.1.2 计算分析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 号文规定以下情况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 8m 及以上;搭设跨度 18m 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 及以上;集中线荷载 20kN/m 及以上。1. 施工总荷载:活载控制时荷载组合 S1=0.91.2(G1k+ G2k+ G3k)+1.4Q1k=0.91.2(0.9+24 h +1.1 h )+1.42.5=15 kN/m2解方程可得 h1=0.40m恒载控制时荷载组合 S2=0.91.35(G1k+ G2k+ G3k)+1.40.7Q1k=0.91.35(0.9+24 h +1.1 h )+1.40.72.5=15kN/m2解方程可得h2 =0.384m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