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3.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还常伴随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
2、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4.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5.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6.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7.不用手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8.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mL
3、)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9.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为防止塞子上残留的试剂腐蚀桌面,同时也避免塞子接触到桌子上的污染物,以免污染瓶中的试剂。所以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于桌面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是防止液体流到试管外或洒落。应该缓慢地倒,一是为了便于控制液体的量,二是为了防止液体飞溅。防止瓶口残留液体沿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标签。所以拿细口瓶倾倒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倒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为下一次取用提供方便,把瓶子放回原处?10.向烧杯或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滴管接触烧杯或试管内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要把滴管悬空放
4、在烧杯或试管上方。11.给试管里的固体物质加热,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热前应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分加热。(2)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因为有些固体试剂受热时会放出水蒸气,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3)固体物质加热完,应待试管冷却后,再直立试管,否则,管口处水滴倒流,试管会炸裂。(4)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12.(1)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2)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因底面积
5、较大,若直接加热会因因受热不均发生炸裂,所以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3)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1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查找原因,如是否应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直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14.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15.洗过的玻璃仪器上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了。第二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现象:
6、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2.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1)装置气密性要良好;(2)为了确保氧气被消耗完,红磷要足量;(3)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内,立即塞紧瓶塞,一是减少实验误差,二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3.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往往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1)红磷的量不够,未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2)未恢复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读数。(3)实验装置漏气。(4)导管中还有一段水柱没有被压入集气瓶中。
7、(5)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未立即塞紧瓶塞,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用红磷在集气瓶燃烧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红磷燃烧时的高温溅落物使瓶底炸裂,二是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三是可以降低反应后瓶内温度。5.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6.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主要是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的。7.氧气(O2)的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8.通常情况下,氮气(N2)是无色、无味
8、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其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9.氮气(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满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一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10.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 、氩气(Ar) 、氪气(Kr) 、氙气(Xe)和氡气(Rn),它们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11.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氦气可制造低温环境。12.氮气(N2)和稀有气体都可作保护气,原因是化学性质不活泼。能用于食品包
9、装中作保护气的气体,必须满足要求:无毒无害、廉价易得、不活泼。13.氦气(He)可用于飞艇和探空气球,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不会发生爆炸。14.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做纯净物。在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2)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3)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用N2来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用O2、CO2来表示,红磷用P来表示,五氧化二磷P2O5来表示。15.大气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SO2) 、
10、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 、可吸入颗粒物 和臭氧(O3)等。16.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呈淡蓝色,固态氧呈淡蓝色雪花状。17.硫+氧气二氧化硫;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硫在氧气燃烧实验中要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原因是: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且能溶于水,瓶底加少量水是为了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硫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不能用少量细沙来代替水,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18.碳+氧气二氧化碳;
1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红放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9.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铁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中,在瓶底预先放一些细沙或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燃烧过程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为了引燃铁丝。20.炭和硫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
12、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22.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易被觉察,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23.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24.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25.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6.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
13、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27.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28.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29.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注意以下几点:【分三次背,(1)至(4)第一部分,(5)至(8)第二部分;(9)至(13)第三部分】(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主要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2)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不能太长,稍露出橡皮塞即可,这样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有些固体试剂受热
14、时会放出水蒸气,试管口向下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4)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前,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让试管均匀受热。(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6)集气瓶移出水槽,要正放在桌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倒放会使氧气从瓶口与玻璃片的缝隙中跑掉。(7)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因为停止加热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会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8)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空气气法。采用排空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
15、口向上或向下,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时瓶口向上,叫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收集时瓶口向下,叫向下排空气法。(9)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氧气收集满了。(10)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这样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11)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各有优缺点: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缺点是含有水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收集到的气体比较干燥,缺点是不太纯。(12)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用热毛巾捂住试管。(13)如果某
16、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没等试管中的空气排净就开始收集;c.排水集气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d.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和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30.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入集气瓶口部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31.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长时间观察,如果一
17、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中下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二氧化碳,会把中部和上部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木炭不能继续顺利燃烧,甚至很快就熄灭了。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原子质量和体积也很小;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18、原子构成的,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4.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但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5.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O2)、臭氧(O3)、氢气(H2)、氮气(N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金属:镁(Mg)、铝(Al) 、铁(Fe)、铜(Cu)、汞(Hg);稀有气体:氦气( He)、氖气(Ne)、氩气(Ar);固态非金属:磷(P)、硫(S)、碳(C)、硅(Si)等。6.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
19、子);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性质都不变。7.常见离子符号:氢离子(H+)、钠离子(Na+)、钾离子( K+) 、镁离子( Mg2+) 、钙离子( Ca2+)、钡离子( Ba2+) 、锌离子( Zn2+) 、铜离子( Cu2+) 、铝离子(Al3+) 、铁离子( Fe3+) 、亚铁离子( Fe2+) 、氯离子( Cl-)、硫离子( S2-) 、氧离子( O2-)、氢氧根离子( OH-) 、硝酸根离子( NO3-)、硫酸根离子( SO42-) 、碳酸根离子( CO32-)、磷酸根离子( PO43-)、铵根离子( NH4+)8.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
20、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9.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不同种类的原子内质子数不同。11.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1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He为 2个电子)。13.我们把像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He为 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
21、结构,所以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非常稳定。14.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阴离子。15.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16.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17.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1.67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18.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 “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而“原子质量”指的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一般以“克”或“千克”为单位。1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0
2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2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一定发生变化,原子不发生变化,元素也不发生变化。2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是氧(0)、硅(Si)、铝(Al)、铁(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0),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是氧(O)、碳(C)、氢(H)、氮(N)。2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24.元素符号一般表示两种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氧元素符号“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有些元素符号表示三种意义,如Fe,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表示铁这种物质。25.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26.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概念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分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微观构成。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