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一、世界第一大洲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_北半球和_东_半球。 海陆位置:北临_北冰_洋,东临_太平_洋,南临_印度_洋;东北以_白令_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_大洋_洲相望,西南以_苏伊士_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_乌拉尔_山脉、_乌拉尔_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纬度位置:跨_热带_带、_温带_带、_寒带_带,大部分属于_温带_带。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_的洲,也是世界上跨_纬度_最广、_东西距离最长的洲。3.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4.会解释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
2、生活差异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 自然环境二、地形和河流1.地形特点:_类型多样_,以_高原_、_山地_为主;地势起伏大,_中部_高、_四周_低。2.河流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_高原_、_山地_,呈_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注入_北冰洋_洋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_太平洋_洋的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湄公河等;注入_印度洋_洋的河流:恒河、印度河等;这些河流的流向都受_地势_的影响,亚洲的中部多内流河如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最终不入海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的原因是因为那里距海洋远,降水少)3.亚洲的地理之最:_喜马拉雅_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_珠穆朗玛_峰世界最高峰;_青藏_高
3、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有“_世界屋脊_”之称;_里海_世界最大的湖泊;_贝加尔湖_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_死海_世界陆地最低点;_阿拉伯_半岛世界最大半岛;_马来_群岛世界最大群岛。_西西伯得亚_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_长江_亚洲最长河流;湄公河亚洲_流经国家_最多的河流。三、复杂的气候1.气候特点:_复杂多样_大陆性气候分布广_季风气候显著_2.形成亚洲气候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_纬度_位置: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_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_地形_因素: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3.亚洲_东_部和_南_部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
4、型的地区4.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差异:发源地风向性质_东南_风太平洋、印度洋东南、西南温暖湿润_西南_风西伯利亚、蒙古西北、东北寒冷干燥5.季风气候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_雨热同期_,对农业生产有利。不利影响:降水很不稳定易发生_水旱_灾害(夏季风过强易形成_洪涝_灾害; 夏季风过弱易形成_旱_灾)。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 日本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亚洲_东_部、_太平洋_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_太平洋_洋,西临日本海。2.领土组成:由_本洲、_北海道_、_四国_、_九洲_等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领土评价: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_曲折_,多优良_港湾
5、_,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3.地形特点:以_山地、丘陵_为主,_平原_面积狭小,多分布在_沿海_。4.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象征,是活火山。)日本位于_环太平洋_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亚欧_板块和_太平洋_板块之间,地壳活跃。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经济特点:加工贸易经济(进口原料加工出口工业产品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2.日本经济与世界联系密切(眼光瞄准海外市场)的原因:优势:便利的海运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劣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3.工业分布特点:集中在_太平
6、洋_沿岸和_濑户内海_沿岸。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最主要原因:4.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按自东向西的顺序:京滨工业区(首都东京和横滨),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会举例说明)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第二节 东南亚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组成:_中南_半岛和_马来_群岛2.海陆位置:位于_亚洲_洲和_大洋_洲、_太平_洋和_印度洋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必经之路,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主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二、热带
7、气候与农业生产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2.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具有_全年高温、降水丰沛_特点。3.主要粮食作物_水稻_,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_天然橡胶、棕榈、油棕、椰子、蕉麻_的最大产地。4.理解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保护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大河多_由北向南_延伸,具有_山河相间,纵列分布_的特点。2.河流与城市的关系: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_。3.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好处与弊端:好处: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B河流是水运通道。对外交通便捷;
8、C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水源;D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弊端:A丰水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威胁;B城市污水会污染河流。四、热带旅游胜地缅甸仰光的_大金塔_,_印尼_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_吴哥窟_,泰国曼谷的_水上市场_,_越南_的下龙湾,花园城市_新加坡_。第三节 印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印度是南亚面积_最大_的国家。2.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_12.1_亿,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印度的人口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_热带季风_气候为主。2.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每年10次年5月为旱季,
9、盛行东北季风;每年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3._西南_季风很不稳定,_水旱_灾害频繁:西南季风来得_早_、退得_晚_或风力强盛,易引起水灾;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或风力太弱,易引起_旱_灾4.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地形: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气温高的平原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气温低的高原地区。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1.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含量_高_、利润_大_
10、、资源消耗_少_等特点。2.软件外包业务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有世界办公室之称。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第四节 俄罗斯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1.世界上面积_最大_的国家2.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50N70N之间,领土大部分在_北温_带,北部有一小部分在_寒_带;经度介于20E180之间,是世界上跨经度最_广_的国家。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濒波罗的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国为邻。3.俄罗斯是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但传统上被视作的_欧_洲国家4.地形以平原为主,西
11、部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从西向东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是:东欧平原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分布最广的地形类型是平原。5.河流域湖泊:_伏尔加_河是欧洲最长河,被誉为俄罗斯母亲河;俄罗斯的_贝加尔_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6.气候:以_温带大陆性气候_为主。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年温差大,降水少。二、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1.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有色金属、等的储量和产量,森林的蓄积量,水能的蕴藏量都在世界名列前茅。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_能源_出口国之一,
12、被称为“_世界加油站_”)2.工业基础雄厚,部门较齐全。_重工业_发达,_轻工业_发展相对滞后。_核_工业和_航天_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3.主要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俄罗斯食品、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俄罗斯工业最发达)、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4.用实例说明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工业区形成与发展,与周边分布的自然资源有密切关系。(工业分布_靠近原料产地_)三、发达的交通1.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发达。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稀疏,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作“_亚欧大陆桥_”。2.亚洲部分西伯利亚铁路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原因:从地形上看,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增加了修建铁路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铁路建设的成本。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土壤结冰期长;而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从资源、工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来看,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此修建铁路,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发展。且南部人口城市更集中,且邻国众多,便于发展经济。3.俄罗斯客运以_铁路_和_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4.五海通航:伏尔加河连接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5.首都莫斯科是公路、铁路、内河和航空运输的枢纽;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