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鳌 江 四 桥 工 程 两 阶 段 施 工 图 设 计 全长 1.4 公里 第三册 共四册 第一分册 共三分册 全长 1.4 公里 第三册 共四册 第一分册 共三分册 二 一 五 年 二 月 鳌江四桥工程 施工图设计 第 三册 第一分册 鳌江四桥工程 施工图设计 第 三册 第一分册 鳌 江 四 桥 工 程 两 阶 段 施 工 图 设 计 全长 1.4 公里 第三册 共四册 第一分册 共三分册 全长 1.4 公里 第三册 共四册 第一分册 共三分册 鳌江四桥工程 施工图设计 第三册 第一分册 鳌江四桥工程 施工图设计 第三册 第一分册 主 任: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院 长:图表名称图表编号张数
2、备注图表名称图表编号张数备注图表名称图表编号张数备注图表名称图表编号张数备注上塔柱钢筋构造图S4-6-072总体总体塔冠钢筋构造图S4-6-085鳌江四桥施工图设计说明S4-136塔柱钢筋大样及材料数量表S4-6-095全桥主要工程数量表S4-24索塔横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S4-6-101桥位平面图S4-35横梁预应力钢束锚下加强钢筋、定位钢筋构造图S4-6-111桥型总体布置图S4-410索塔横梁钢筋构造图S4-6-123主桥上部结构主桥上部结构S4-5塔柱人洞及隔板人洞钢筋构造图S4-6-133主桥标准横断面布置图S4-5-012塔顶天窗及隔板钢筋构造图S4-6-142主桥加劲梁总体布置图S
3、4-5-023主桥索塔锚固区总体布置图S4-6-153钢纵梁构造图S4-5-0340主桥索塔锚固区钢锚梁构造图S4-6-1612小纵梁构造图S4-5-048主桥索塔锚固区钢牛腿构造图S4-6-179钢横梁构造图S4-5-0519主桥斜拉索锚拉板构造图S4-6-1811工地临时连接与合拢段锁定装置S4-5-062主桥斜拉索构造及索力图S4-6-193主桥悬臂梁总体布置图S4-5-072索塔承台冷却管布置图S4-6-201悬臂梁构造图S4-5-0821索塔承台钢筋构造图S4-6-212风嘴构造图S4-5-091索塔桩基钢筋构造图S4-6-221主桥桥面剪力钉布置图S4-5-101过渡墩一般构造图S
4、4-6-232主桥桥面板布置图S4-5-115过渡墩盖梁钢筋构造图S4-6-242主桥桥面板预应力钢束布置图S4-5-1212过渡墩墩柱钢筋构造图S4-6-252主桥预制板桥面钢筋构造图S4-5-1311过渡墩系梁钢筋构造图S4-6-261主桥现浇板桥面钢筋构造图S4-5-147过渡墩承台钢筋构造图S4-6-271主桥预制板吊装示意图S4-5-151过渡墩桩基钢筋构造图S4-6-281主桥桥面板预应力钢束齿板钢筋构造图S4-5-162过渡墩盖梁挡块钢筋构造图S4-6-291主桥索塔及下部结构主桥索塔及下部结构S4-6索塔及过渡墩桩基声测管构造图S4-6-302主桥桩位坐标表S4-6-011索塔
5、爬梯构造图S4-6-319索塔一般构造图S4-6-024索塔爬梯预埋板构造S4-6-321索塔承台及基础一般构造图S4-6-031钢主梁检查车示意图S4-6-331索塔承台剪力槽构造图S4-6-041索塔施工方案及主要流程图S4-6-341下塔柱钢筋构造图S4-6-054主桥施工流程图S4-6-354下、上塔柱连接钢筋构造图S4-6-063施工概略进度表S4-6-361鳌江四桥工程第 1 页 共 1 页总目录目目 录录第三册第三册 第一分册第一分册 共三分册共三分册 第一册 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监控系统;照明工程;给排水设计;防雷接地设计 第二册 绿化及景观设计;第
6、三册 桥梁工程;第四册 施工图预算本册目录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 施 工 图 设 计 说 明 1.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1.1 概述概述 温州市鳌江镇和龙港镇是浙江省南部重镇,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随着交通量的增长,目前仅有的两座大桥(瓯南大桥和龙港大桥)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物流需求。近期规划中的鳌江四桥、五桥以及拟改建中的龙港大桥,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满足城市交通发展,促进两大重镇经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构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改善鳌江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
7、的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跨江大桥投用成为两岸规划共绘、基础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的新纽带,浙江省成为带动南部地区崛起跨越的新龙头。图 1 鳌江四桥地理位置图 1.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鳌江四桥工程建设指挥部和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2)鳌江四桥(彩虹大道)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2011 年 4 月;3)鳌江四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 年 6 月;4)“鳌江四桥工可评审会议纪要”,温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1 年 7 月;5)“关于鳌江四桥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温发改审20145 号)
8、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 年 1 月 17 日。6)鳌江四桥工程(含栈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 年10 月;7)鳌江四桥工程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温州海湾水运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2013年9月;8)“关于鳌江四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的审查意见”(温港航2013190 号),温州市港航管理局,2013 年 9 月 6 日;9)平阳县鳌江四桥(彩虹大道)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11 年 7 月;10)“浙江省水利厅关于鳌江四桥工程涉河涉堤的批复”(浙水许201326 号),浙江省水利厅,2013 年 4 月 18 日;11)“关于鳌
9、江四桥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核准意见”(温海环审201313 号),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3 年 4 月 9 日;12)“关于鳌江四桥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函”(温环建2011147 号),温拟建拟建鳌江鳌江四桥四桥 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州市环境保护局,2011 年 12 月 27 日;13)“关于鳌江四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平水政审20121 号),平阳县水利局,2012年 1 月 17 日;14)“关于鳌江四桥建设工程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温土资预2012001 号),温州市国土资源局,2012 年 6 月 10 日;15)鳌江四
10、桥工程建设指挥部和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于 2013 年 6 月 16 日,签订的“鳌江四桥工程专项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委托)合同;16)鳌江四桥初步设计文件(报批稿),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 年 11 月;17)温州市发改委,温发改审设计201463 号文件“关于鳌江四桥工程设计的批复”;2.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规范和标准 2.1 主要规范、标准、规程主要规范、标准、规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0602004)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5)公路钢筋混
11、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0622004)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632007)7)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 D65012007)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交通部(JTG/T B02-012008)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1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2)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8)1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08)14)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1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
12、05)16)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 24-90)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8)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 10212-2009)19)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21)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52013)22)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2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762008)24)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25)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 7222008)26)铁路钢桥
13、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TB/T 1527-2011)27)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 177412005)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及技术条件(GB/T 122812312006)29)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 104332006)3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 3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02)32)桥梁缆索用热镀锌钢丝(GB/T 171012008)33)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 985.12008)34)钢筋机械
14、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35)技术制图 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GB/T 122122012)3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7)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G D812006)38)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3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40)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4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42)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JTJ 31197)43)温州市市政工程设计导则 上述规范中被列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
15、性条文(城市建设、公路工程部分)的条款在设计中必须严格执行。2.2 设计标准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速度:主线 50km/h;3)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4)桥梁设计基准期:100 年 5)桥梁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 6)桥梁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A,人群荷载和非机动车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 10.0.6 条执行;7)主桥标准段桥宽:2.25m 人行道+3.5m 非机动车道+2m 挂索区+11.5m 机动车道+0.5m 隔离+11.5m 机动车道+2m 挂索区+3.5m 非机动车道+2.25m 人行道,全宽 39m;8)引桥宽度:起桥段K0+220
16、,0.5m 防撞护栏+11.5m 机动车道+0.5m 防撞护栏+1m 中央分隔带+0.5m 防撞护栏+11.5m 机动车道+0.5m 防撞护栏,全宽 26m;9)K0+200K0+500,2.25m 人行道+3.5m 非机动车道+0.5m 隔离带+11.5m 机动车道+0.5m隔离+0.5m 中央分隔带+0.5m 隔离带+11.5m 机动车道+1m 隔离带+3.5m 非机动车道+2.25m 人行道,全宽 37.5m;10)K0+780K0+990,2.25m 人行道+3.5m 非机动车道+0.5m 隔离带+11.5m 机动车道+0.5m隔离+11.5m 机动车道+0.5m 隔离带+3.5m 非
17、机动车道+2.25m 人行道,全宽 36m;11)K0+990落地段,0.5m 隔离带+11.5m 机动车道+0.5m 隔离+11.5m 机动车道+0.5m 隔离带,全宽 24.5m;12)设计洪水频率:1/300;13)通航等级:海轮 300 吨级,通航净空高度 12.5m,净宽单孔双向 100m;14)最高通航水位:4.83m;1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16)地震基本烈度:度;17)设计基准风速:45.5m/s;2.3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大桥的建设主要满足过境功能、完善路网、城市发展及旅游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结合平阳县、苍南县县域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大桥接线现状
18、道路等级,桥位处道路等级采用城市主干路,桥梁辅道采用城市次干路。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4 规定,主干路设计速度采用 50km/h,地面道路设计速度 30km/h。表 1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 目 主干路 地面道路 设计速度(km/h)50 3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400 300 设超高推荐半径(m)200 150 设超高最小半径(m)100 7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m)700 500 平曲线最小长度(m)85 7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45 35 停车视距(m)60 40 最大纵坡推荐值(%)5 6 纵坡最小坡长(m)140 110
19、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900 400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350 600 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700 45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50 700 竖曲线最小长度(m)40 35 最大超高横坡(%)4 2 3.专题研究专题研究 根据初步设计评审会议意见,本次施工图设计时,我院针对初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鳌江四桥工程专项课题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以下五个关键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结论,用于指导鳌江四桥的设计和施工。3.1 耦合受力状态下钢耦合受力状态下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及抗裂性能研
20、究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及抗裂性能研究 1)正常使用阶段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荷载效应的理论解 2)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及刚度研究 3)正常使用阶段组合梁负弯矩区有效翼缘宽度研究 4)连续组合梁的受弯全过程分析及抗裂措施的比较 5)考虑滑移效应的简支组合梁计算 通过对以上五个专题的研究,对耦合受力状态下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专门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裂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抗裂措施的比较,接合鳌江四桥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抗裂措施和方法。3.2 基于数值模拟的斜拉桥索塔锚固区钢锚梁受力机理分析基于数值模拟的斜拉桥索塔锚固区钢锚梁受力机理分析 应用两套空间有限元软件,分别
21、对鳌江四桥索塔的钢锚梁(分为两种型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和对比,可以得出,鳌江四桥索塔锚固区的钢锚梁,受力均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3.3 钢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剪力滞效应试验研究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剪力滞效应试验研究 根据子课题一“耦合受力状态下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的计算方法及抗裂性能研究”的成果,选择鳌江四桥成桥时主梁轴力较大的梁段(斜拉索 MC0MC3)所在的节段,进行 1:5 的缩尺物理模型试验。对钢混凝土结合桥面板剪力滞效应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合理、有效的构造抗裂措施,和材料选用指标。3.4 锚拉板疲劳性能研究锚拉板疲劳性能研究 选择鳌江四桥应力幅值较大斜拉索对应的
22、锚拉板,进行 1:2.5 的缩尺模型试验,对锚拉板的疲劳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进行了 2.06106次,未出现疲劳裂缝。可知,锚拉板构造设计,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3.5 主桥抗风性能研究主桥抗风性能研究 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5 通过对鳌江四桥成桥和施工状态的动力特性分析、颤振稳定性分析以及风荷载分析,可以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大桥桥位基本风速为 33.8m/s,设计基准风速为 36.4m/s,静阵风风速取为 46.6,颤振检验风速为 59.0m/s。2)针对桥梁典型成桥及施工状态断面,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折算风速下的成桥、施工状态主梁气动导数。3)结合桥梁成桥、施工
23、状态的动力特性分析结果,以及相应的气动导数,分别进行了成桥及施工状态(最大单悬臂、最大双悬臂)下的颤振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状态下的颤振临界风速都较颤振检验风速要大,说明该桥的颤振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4)数值模拟了不同风向角下主梁成桥及施工状态下的气动参数。针对该桥桥塔造型较为复杂的空间特性,进行了空间三维桥塔的气动参数数值模拟,得到各分段桥塔在不同风向角下的风荷载参数。5)对该桥的成桥状态、施工状态分别进行了等效静阵风荷载的作用分析。其中成桥状态进行了横桥向风和顺桥向风荷载的计算,施工状态分别进行了横桥向风荷载对称加载和不对称加载的计算分析,荷载分析结果可供该桥设计的荷载组合提供参考。4.
24、工程规模工程规模 鳌江四桥起至温州市鳌江镇疏港大道府前路交叉口,跨越鳌江后,与龙港镇已建彩虹大道连接。主桥桥位与主航线垂直,路线全长 1400m,其中推荐方案跨江大桥长 1105m,主桥130+150m 独塔双索面斜拉桥,引桥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接线长 295m。路线主要控制点有:已规划的府前路,建造完成的疏港大道和彩虹大道,鳌江两岸的码头和鳌江通航线。整个工程设计桩号为 K0+000K1+400,全长 1400m。鳌江四桥设计范围包括,鳌江四桥主桥、引桥、人行梯道桥、桥头引道、管线工程、桥梁检测、管理、养护、监控设计、灯光照明设计、附属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内容。5.
25、其他事项其他事项 本次施工图文件编制是根据 2014 年 4 月 10 日,温州市发改委组织的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的审查意见,以及 2014 年 7 月 11 日,温发改审设计201463 号文件“关于鳌江四桥工程设计的批复”的精神。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发的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市政工程概算编制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编制的。对于桥梁结构,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进行设计。6.建设条件建设条件 6.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鳌江、龙港两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紧靠福建东北。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鳌江,流经两镇流入东海。此处属海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密布,航道基
26、本稳定,但淤积速度较快,通航能力逐年下降。本项目位于鳌江下游靠近出海口,受潮汐影响甚大,鳌江是全国三大涌潮江之一。鳌江两侧陆域现状多为道路、厂房,地表多填方。北岸地面高程一般为 3.13.9m,鳌江堤坝坝顶高程 4.75.0m。南岸地面高程一般为 3.03.9m,鳌江堤坝坝顶高程 5.35.6m。鳌江谷坡总体北高南低,低潮时北侧部分露出水面。谷底地面高程一般为5.03.0m。6.2 气象水文气象水文 鳌江四桥工程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每年夏秋之交常受台风侵袭,骤降暴雨,洪潮汹涌。多年平均气温 18,最高气温为七月份,多年平均28.3,极端最高气温 37.7(196
27、6 年 8 月 2 日),最低气温-5(1983 年 1 月 8 日)。多年平均降水量 1668.1mm,年最大降雨量 2341.1mm(1960 年),日最大降雨量 246.4mm(1960年 8 月 2 日),年平均降雨天数约 173 天,集中在 49 月份。年平均无霜期为 343.6 天,年平均结冰期为 14.1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3%。年平均雾日 20.7 天,年最少雾日数 9 天,最多雾日 30 天以 10 月至翌年 4 月为多雾日,每月多则 5 至 6 天,少则 l 至 2 天。据平阳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常风向为东风,频率 15%。春季及夏季为东、东南向风为主。秋季以东北向风
28、为主。冬季以西北向风为主。历史上曾出现过风速大于 24m/s,但无实测资料。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6 勘察期间在鳌江水域对涨潮、低平潮、高平潮不同时间分别采取水试样一组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水 PH 值为 6.87.6,水化学类型为 Cl-(Na+K),对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弱腐蚀,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强腐蚀。勘察期间在鳌江北岸堤边河水采取地表水样一组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PH 值为 6.0,水化学类型为 Cl-(Na+K),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干湿交替条件下具
29、中腐蚀。勘察期间在鳌江南岸公路边沟中(雨水为主,其他污水少量)采取地表水样一组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 PH 值为 6.6,水化学类型为 Cl-(Na+K),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干湿交替条件下具中腐蚀。6.3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 1)地层岩性 鳌江四桥工程沿线表层沉积第四纪堆积物,厚度巨大,钻钻揭露厚度约 130m,下伏基岩为花岗岩,风化层厚度大。第四纪地层主要为全新统上组海积层(Q43m)、全新统中组海积层(Q42m)、全新统下组海积层(Q41m)、上更新统上组海积、冲湖积、冲积(Q32m、Q32al+l、Q32al)、上更新统下组海
30、积、冲湖积、冲积(Q31m、Q31al+l、Q31al、)等。下伏前第四纪地层为燕山晚期侵入花岗岩(53)。?前第四纪地层 本场地内前第四纪地层主要为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53),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坚硬,属较硬岩,埋藏是第四纪地层之下,钻孔揭露基岩顶面埋深约 130m 左右。?第四纪地层(Q)广泛分布于线路所在区域。主要有:全新统上组海积层(Q43m)黏土、粉质黏土。全新统中组海积层(Q42m)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全新统下组海积层(Q41m)黏土、粉质黏土。上更新统上组海积、冲湖积、冲积(Q32m、Q32al+l、Q32al)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圆砾卵石。上更新统下组海积、
31、冲湖积、冲积(Q31m、Q31al+l、Q31al、)黏土、粉质黏土、粉细砂、圆砾卵石。2)地质构造 测区位于新华夏系构造一级隆起带上,在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一侵入杂岩之中,处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中的温州一临海拗陷东侧和黄岩一象山断拗之南。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由中生代火山岩系构成盖层,盖层下的基底为 6 亿年前形成的由变质岩构成的“华夏古陆”,苍南处于古陆的东缘。对本区有影响的深大断裂主要有松阳平阳大断裂、温州镇海大断裂。见图 2浙江省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分布图。松阳平阳大断裂?西起衢州之北,被江山绍兴深断裂截切后,又经松阳、平阳延入矮海海域,长约 200km。走向约 320,断面倾向不
32、定,倾角 60-85。断裂破碎带宽 40m,为一系列的齐压透镜体、劈理、糜棱岩等发育,局部擦痕显示左旋扭动,沿断裂带充填的岩脉遭再度破碎。该断裂形成于燕山中晚期,白垩纪后期活动较为强烈。浙江温州镇海大断裂?总体走向为北矮 25,自黄岩县长潭水库往北经临海、宁海、镇海而潜没于灰鳖洋水域之下,这一段地表断裂十分醒目。南段地表显示较差,中段长潭水库宁海一带,由一系列北北矮向及北矮向断裂组成宽 510km 的断裂带,断面多向北西倾,倾角陡立。北段断裂带宽公 13km,切割了裘村、西店等燕山期酸性岩体。该断裂直接控制宁波、宁海、临海以及宁海等白垩纪盆地的形成和发育。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
33、设计研究院 7 图 2 浙江省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分布图 历史上温州、临海、镇海曾多次发生地震,南溪附近的温泉及深圳一带的陡崖深谷,表明断裂于挽近时期尚在活动。桥位处未发现全新世活动断裂,区域稳定性尚属良好。本工程处于海积平原区,中上部为海积软土,由淤泥和淤泥质土组成,中下部为黏性土夹卵石层,基岩埋深大。区域断裂对本工程影响较小。6.4 地震地震 桥位处新构造运动以差异间歇升降为主,但强度较弱。构造活动的集中表现是地震。测区及邻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温州地区多次发生有感地震,其中 4.75 级地震 1 次(发生于 1813 年 10 月 17 日,震中烈度度),33.9 级地震 6 次,小于
34、3.0 级地震大于 20 次。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见图 5(摘自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鳌江四桥桥位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区(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区)。工作区地震具有震级小,烈度低等特点。本工程区域 20m 以浅以淤泥、淤泥质土为主,均属软弱土,对地震波具放大作用,土层剪切波速 s150m/s,覆盖层厚度80m,场地类别属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m 以浅无饱和粉土、砂土存在,本工程可不考虑饱和粉土、砂土
35、的地震液化影响。路基工程建议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相关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桥梁工程建议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的相关要求进行抗震设防。6.5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受气象、地貌、构造及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动力特征,将场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可细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两大类。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桥位处场地表层地下水属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型,赋存于海积淤泥、淤泥质软土及黏性土层中,地下水径流条件较为复杂,主要由河水、鳌江江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并通过蒸发及下渗等方法
36、排泄。含水层透水性弱,地下水量较贫乏。地下水埋深约为 0.341.54m。本工程位置 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8 桥位处环境类型为类。本次勘察分别的鳌江北岸和南岸采用地下水样一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 PH 值为 7.58.0,水化学类型为 Cl SO4-(Na+K),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进行判断,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弱腐蚀。2)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 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赋存于场地中部及中下部河流冲积相的砂土、卵砾石层中,隔水层主
37、要为黏土、粉质黏土,具承压水性质,渗透性较好好,含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 1000t/d,受上部含水层及远处侧向基岩裂隙水或地表水补充,一般水质较好。根据钻孔揭露,含水层有多层,主要为5 层卵石、1 层卵石、8 层卵石等,厚度一般 520m,其中5 层卵石中间夹厚度 16m 不等的粉质黏土、黏土层。根据相邻工程地质资料,其承压水头一般在 25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6.6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 本工程共划分为 6 个工程地质层组,31 个工程地质层。各工程地质层组特征由地表开始、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描述如下:(1)0:人工填土(Qme)灰色,稍湿-饱和,松散。主
38、要由碎石、粉质黏土及少量建筑垃圾组成,碎石粒径以 10-20cm为主,约占 60%。分布在村庄、道路、堤坝表部,层厚 0.53.1m。土质不均一,路基施工时,建议清除或压实处理。(2)1:淤泥质黏土(Q43m)灰黄色,流塑软可塑,无层理,面较光滑,含植物根茎及腐殖物,含少量粉土,土质均匀,干强度中,韧性中,含少量有机质,含铁锰质斑。部分为粉质黏土或黏土。主要分布区陆域表部。顶板埋深 02.4m,层厚 0.52.7m。为地表硬壳层,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可加以利用,但应注意下卧软土层的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缩径问题。(3)1:淤泥质黏土(Q42m)黄灰色、灰色,局部灰褐色,饱和,流塑。无
39、层理,鳞片状,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匀细腻,易污手,含少量贝壳碎片,局部夹粉土、粉砂薄层,干强度中等-高,韧性中等-高。部分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广泛分布区测区上部。顶板埋深 1.025.0m,层厚 4.125.0m。含水量较高,压缩性大,工程地质性质差,为本工程主要地基压缩层,易造成地基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地基失稳等现象,须重点进行地基处理。可加以利用,但应注意下卧软土层的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缩径问题。(4)1 1:淤泥(Q42m)黄灰、灰色,流塑。切面光滑,具层理,局部呈鳞片状,夹粉土、粉土薄层,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中等高,韧性中等高,含少量贝壳。主要分布区鳌江河床表部。顶板埋深
40、08.1m,层厚 1.714.5m。含水量较高,压缩性大,工程地质性质差,为本工程主要地基压缩层,易造成地基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地基失稳等现象。可加以利用,但应注意下卧软土层的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缩径问题。(5)2:淤泥(Q42m)灰色,饱和,流塑。鳞片状,面光滑,土质细腻,易污手,含少量贝壳碎屑,干强度中,韧性高。全测区上部分布。顶板埋深 7.135.0m,层厚 5.236.3m。含水量较高,压缩性大,工程地质性质差,为本工程主要地基压缩层,易造成地基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地基失稳等现象,须重点进行地基处理。可加以利用,但应注意下卧软土层的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缩
41、径问题。(6)1 2:黏土(Q42m)灰色,软塑。黏塑性好,鳞片状,切面光滑,土质均匀,干强度高,韧性高,含少量贝壳残屑,含少量腐殖质。为2层的相变层,仅 ZKS21 钻孔揭露。顶板埋深 28.5m,层厚 8.5m。含水量较高,压缩性大,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可加以利用,但应注意下卧软土层的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缩径问题。(7)1:黏土(Q41m)青灰,灰色,软塑软可塑,无层理,黏塑性较好,鳞片状,面光滑,土质较均匀,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9 夹粉砂薄层,含少量贝壳碎片及泥炭,干强度中,韧性高。全测区中部分布。顶板埋深 29.060.5m,层厚 1.422.
42、8m。含水量较高,压缩性大,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可加以利用,但应注意下卧软土层的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缩径问题。(8)1 1:粉质黏土(Q41m)灰,饱和,软塑。黏塑性较好,鳞片状薄层状,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贝壳残屑与有机质,含粉土团块粉砂薄层。为1层的相变层,零分布区测区中部。顶板埋深 44.653.0m,层厚 4.010.7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9)2 1:淤泥质黏土(Q41m)灰色,饱和,流塑。鳞片状,面光滑,局部夹粉土薄层,土质细腻,易污手,含少量贝壳碎屑,干强度中等高,韧性高。为1层的相变层,零分布区测区中部。顶板埋深 36.837.5m,
43、层厚 6.58.2m。含水量较高,压缩性大,工程地质性质差。可加以利用,但应注意下卧软土层的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缩径问题。(10)2:粉质黏土(Q41m)灰,棕灰,饱和,软塑。黏塑性较好,鳞片状,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较多的腐殖物,含少量贝壳残屑,含少量粉砂。局部分布于测区中部,仅ZKS13 钻孔揭露。顶板埋深 55.2m,层厚 3.4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11)3:黏土(Q32m)灰黄、灰,饱和,软可塑。黏塑性较好,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砂。部分分布区测于中部。顶板埋深 60.561.0m,层厚 2.22.8m。工程
44、地质性质一般。可加以利用,但应注意下卧软土层的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缩径问题。(12)1 3:粉质黏土(Q32m)褐灰,兰灰色,灰黄夹灰白斑点,饱和,软可塑。黏塑性较好,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匀,偶见砾砂,局部含较多腐殖物,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粉土。部分分布区测于中部,为3层的相变层。顶板埋深 52.061.4m,层厚 1.27.5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13)1 4:中砂(Q32al)褐灰色,中密,颗粒较均匀,级配良好,主要有长石、石英组成,含黏粒。局部为粉细砂。零星分布于测区中下部。顶板埋深 52.564.3m,层厚 0.92.2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
45、引起塌孔、漏浆问题。(14)2 4:含砂粉质黏土(Q32al)灰黄色,灰色,饱和,可塑。黏塑性中等,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砂、砾。部分分布于测区中下部。顶板埋深 53.560.0m,层厚 2.03.5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15)5:卵石(Q32al)灰色,饱和,中密,卵石约占 50-60%,粒径 2-5cm,个别粒径大于 10cm,磨圆度好,成分为中风化凝灰岩、砂岩,圆砾约占 25-30%,其余为砂及黏性土。广泛分布于测区中下部。顶板埋深 54.572.3m,层厚 2.318.5m。工程地质性质良好,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塌孔、漏浆问题
46、。(16)1 5:细砂(Q32al)褐灰色,中密,颗粒较均匀,级配良好,主要有长石、石英组成,含黏粒。零星分布于测区中下部,仅 ZKS26 钻孔揭露。顶板埋深 70.5m,层厚 1.0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塌孔、漏浆问题。(17)2 5:粉质黏土(Q32al)灰色夹黄灰色,兰灰色,饱和,软可塑。黏塑性较好,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粉土团块,含少许砂,有机质。广泛分布于测区中下部,为5层的相变层。顶板埋深 62.569.4m,层厚 1.06.4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18)6:黏土(Q32m)鳌江四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47、 10 灰褐色,青灰,灰,饱和,可塑。黏塑性较好,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少量粉砂,含少量腐殖物。较广泛分布于测区中下部。顶板埋深 69.988.5m,层厚 2.013.4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可加以利用,但应注意下卧软土层的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缩径问题。(19)1 6:粉质黏土(Q32m)青灰,兰灰,灰色,饱和,可塑。黏塑性较好,切面较光滑,土质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有机质,含粉土团块及粉砂薄层。较广泛分布于测区中下部,为6层的相变层。顶板埋深 67.485.1m,层厚 2.115.2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20)7:粉质黏土(Q32m)
48、灰白夹兰灰色,可塑,无层理,黏塑性较好,切面较光滑,局部含少量粉砂,含少量腐殖物,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较广泛分布于测区中下部。顶板埋深 82.082.3m,层厚 1.47.4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21)1 7:粉土(Q32al+m)兰灰色,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切面无光泽,土质不均,摇振反应中,局部含较多粉砂,局部为粉质黏土,摇振反应慢,含植物朽木。较广泛分布于测区中下部,为7层的相变层。顶板埋深 87.095.0m,层厚 1.36.6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塌孔问题。(22)1 8:粉砂(Q32al)浅灰色,密实,颗粒较均匀,级配良好,主要有长石、石英组成,含黏
49、粒。分布于测区中下部。顶板埋深 85.195.5m,层厚 0.92.1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塌孔、漏浆问题。(23)9:黏土(Q32m)兰灰色,灰白色,饱和,可塑。黏塑性较好,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植物朽木。含少量粉土团块。分布于测区中下部。顶板埋深 87.390.9m,层厚 2.16.4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24)1:卵石(Q31al)灰色,饱和,密实,卵石约占 55%,粒径 2-4cm,个别大于 8cm,磨圆度好,成分为中风化凝灰岩、砂岩,圆砾约占 10-20%,其余为黏性土。分布于测区下部。顶板埋深 86.996.9m,层厚 0.3
50、9.8m。工程地质性质良好,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塌孔、漏浆问题。(25)3:黏土(Q31m)青灰色,灰绿色,兰灰色,可塑,无层理,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高,韧性中等高,局部含粉细砂。局部粉质含量高,为粉质黏土。分布于测区下部。顶板埋深 93.9102.4m,层厚 6.417.8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26)1 4:粉砂(Q31al)兰灰色,饱和,密实,砂质不均,含细砂,磨圆好,含少量黏土。零星分布于测区下部,仅 ZKS16 钻孔揭露。顶板埋深 108.2m,层厚 2.3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时,易引起塌孔、漏浆问题。(27)5:黏土(Q31m)灰色,兰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