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5.87KB ,
资源ID:1101451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11014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小****库)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docx

1、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1)车务安全知识 1)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2)行车基本闭塞法 行车基本闭塞法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法。 3)列车的分类和等级 列车按运输性质可分为旅客列车、混合列车、行包快运专列、军用列车、货物列车、路用列车。每类列车又分不同的等级,如旅客列车分为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等;货物列车分为五定班列、快运货物列车,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保温和小运转列车等。 4)编组列车的一般要求 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

2、规程(第十版)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编挂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列车重量应根据机车牵引力、区段内线路状况及其设备条件确定;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并须预留30m的附加制动距离确定。 5)调车作业的有关规定 车站的调车工作应按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调车作业计划进行,并要固定作业区域、线路使用、调车机车、人员、班次、交接班时间、交接班地点、工具数量及存放地点。车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统一领导,调车作业由调车长单一指挥。 6)二车站接发列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车站应坚持安全、迅速、准确、不间断地接发列车,严格按运行图行车的基本原则。接发列车时,车站值班

3、员应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接车或发车。接发列车应在正线或到发线上办理,并应遵守以下原则:客运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应接人固定线路;特快旅客列车应在正线通过,其他通过列车原则上应在正线通过;原规定为通过的客运列车由正线变更为到发线,一接车及特快旅客列车变更进路时必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预告司机。 (2)机务安全知识 1)机车装设行车安全等设备的规定电力机车须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客运机车还应加装轴温报警装置;牵引特快旅客列车的机车,应分别向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和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提供风源。 2)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的制定原则 机车乘务员

4、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规定机车乘务员自待乘、出勤时起,到退勤时止,全过程的程序性作业标准。 3)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机车运行资料分析 监控装置记录的运行信息,实行退勤、日常两级分析和运行干部辅助分析。退勤分析由退勤调度员,对乘务员趟车文件中所记录的非常信息进行核对并作好记录;日常分析是按相关规定,对列车操纵、行车安全、作业标准化等问题进行分析;运行干部的辅助分析,由车队、车间和段技术管理等干部,实行逐级复检、抽查的检索分析。 4)机车“三项设备”运用管理的规定 运行机车上必须安装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简称“三项设备”)。 5)机车乘务员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担当

5、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6h的乘务员,必须实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h,待乘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持IC卡到达待乘室签到,按指定房间休息;段、车间值班干部每天必须检查乘务员待乘休息情况。 (3)工务安全知识 1)铁路线路类别 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2)线路标准轨距和曲线线路加宽、超高限度 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300m半径350m,加宽5mm;半径300m,加宽15mm。曲线地段外轨最大超高,客货共线的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mm,单线地

6、段不得超过125mm。 3)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高、最宽的限度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至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4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3400mm。 4)铁路线间距的基本规定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相邻线间为5000mm;线路允许速度140km/h以上至16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200mm,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为5000mm,牵出线与其相邻线为6500mm。 (4)电务安全知识 1)信号机的基本类型

7、 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2)联锁设备的基本类型 联锁设备分为集中联锁(继电联锁和计算机联锁)和非集中联锁(臂板电锁器联锁和色灯电锁器联锁)。 3)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规定 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1000m;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m;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400m;调车、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200m。 4)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的基本条件 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

8、岔不可能转换;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上开通时,有关信号机不可能开放(引导信号除外)。同时,集中联锁设备,在控制台上应能监督线路与道岔区段是否占用,进路开通及锁闭,复示有关信号机的显示。 5)道口自动信号的技术要求 道口自动信号应在列车接近道口时,向公路方向显示停止通行信号,并发出音响通知;如附有自动栏杆(门),栏杆(门)应自动关闭。在列车全部通过道口前,道口信号应始终保持停止通行状态,自动栏杆(门)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5)车辆安全知识 1)车辆的基本类型 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除雪车)等。 2)

9、旅客列车安装轴温报警器的基本规定 编人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旅客快车的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 3)车辆轮对基本限度 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3533mm;车轮轮厚度,客车25mm,货车23mm;车轮轮缘厚度23mm;车轮轮缘垂直磨耗高度l5mm;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8mm。 4)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的基本规定 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主要包括:全部试验,简略试验,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 5)列车中关门车的限制规定 编人货物列车的关门车数不得超过现车总辆数的6%,超过时要计算每百吨列车质量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280kN。列车中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3辆之内,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

10、超过2辆,旅客列车不准编挂关门车。 6)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30km设置。 (6)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1)接触网工作电压的限度值 接触网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最高工作电压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kV。 2)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限度 接触网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5700mm;编组站和区段站,不少于6200mm;客运专线为53005500mm。 3)接触网带电部分与固定接地物、机车车辆及货物的距离限度 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少于300mm;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少于350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少于500mm。 4)电气化铁路道口限界架的高度规定 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4.5m。道口两侧不应设置接触网锚柱。 5)人员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规定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少于2000mm。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