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7 ,大小:1.76MB ,
资源ID:1088435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10884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框架筒体结构行政中心主楼施工组织设计.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框架筒体结构行政中心主楼施工组织设计.doc

1、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8第1节 建设概况8第2节 建筑特征8第3节 结构特征9第4节 场地特征10第5节 施工条件10第二章 施工部署11第三章 施工准备工作14第1节 技术准备工作14第2节 现场准备工作15第四章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16第1节 施工测量控制16第2节 土方工程22第3节 模板工程24第4节 钢筋工程29第5节 混凝土工程44第6节 脚手架工程57第7节 砌体工程651、 施工操作工艺662、 质量标准663、 成品保护67第8节 楼地面工程68第9节 地下防水工程70第10节 屋面工程711、 水泥砂浆找平层712、 保温层施工723、 PVC防水层72第11节

2、 抹灰工程741、 内墙抹灰742、 柱和顶棚抹灰773、 抹灰质量要求77第12节 门窗工程791、 木门安装792、 铝合金、塑钢门窗安装803、 填缝:83第13节 涂料工程83第14节 吊顶工程841、 吊顶类型842、 施工操作步骤85第15节 外墙干挂花岗岩881、 材料要求882、 作业条件883、 施工操作工艺884、 质量标准89第16节 金属饰面板安装901、 放线902、 安装固定连接件903、 安装固定骨架904、 细部处理915、 质量要求91第17节 玻璃幕墙工程921、 幕墙安装程序922、 安装控制943、 安装的允许偏差98第18节 预应力工程981、 预应力

3、专项施工准备982、 预应力施工993、 张拉质量控制1044、 技术措施105第19节 后浇带工程105第五章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106第1节 工期目标及保证措施106第2节 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07第3节 治理质量通病措施112第4节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14第5节 安装与土建专业配合措施120第6节 冬雨期施工措施1211、 冬期施工措施1222、 雨期施工措施123第7节 降低工程造价措施123第8节 降低环境污染措施125第9节 施工用水、电计划126第10节 临时设施及用地131第六章 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新技术应用135第1节 现代化管理方法135第2节 新技术应用136第七章 与建设、

4、监理、设计单位配合措施138第八章 成品保护措施140第1节 成品保护技术措施140第2节 各分部成品保护措施1411、 框架施工过程成品保护1412、 砌筑工程1423、 楼地面成品保护1434、 装饰成品保护1435、 门窗工程成品保护1446、 外墙保护1447、 交工前楼层成品保护144第九章 附表145第十章 附图151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1节 建设概况建设单位:xx市行政中心筹建办公室;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xx市新世纪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建设集团第四建安分公司。xx市行政中心主楼工程位于xx市城市新区,建筑面积为71762 。地下一层,地上十九层,建筑

5、最大高度84.750m,设计0.000 为黄海高程32.95m。第2节 建筑特征2.2.1 建筑构造2.2.1.1 墙体地下一层为C30 、S6 的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剪力墙,地上为加气混凝土砌块。2.2.1.2 屋面屋面分为上人屋面、非上人屋面和屋顶花园。2.2.1.3 内外墙面外墙为幕墙体系墙面,分为石材、玻璃和铝板墙面。内墙分为涂料、面砖、花岗石和吸音墙面。2.2.1.4 楼地面楼地面分为花岗岩、地毯、防滑地砖、树脂水泥和水泥地面。门厅、走廊为花岗岩,会议室为地毯、办公室、卫生间为防滑地砖、楼梯为树脂水泥,设备机房为水泥地面。2.2.1.5 顶棚顶棚分为涂料、轻钢龙骨防潮石膏板和穿孔铝板吊顶

6、。第3节 结构特征2.3.1 本工程建筑类别为级,设防烈度为7 度,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地下防水等级为级,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 年。2.3.2 结构体系和结构类型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部分梁为预应力结构。2.3.3 基础类型本工程基础为灌注桩+基础梁+片筏,采用两道防水措施,即:第一道为2mm 的PVC 防水卷材,第二道为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2.3.4 钢筋和混凝土本工程设计采用I 级、II 级钢筋。基础:混凝土基础强度等级为C30,防水底板、混凝土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内掺防水剂,抗渗等级为S6。标高17.950m 以下墙柱为C5

7、0;梁板为C30,标高17.95041.950m 之间墙柱为C40,梁板为C30;标高41.950m 以上墙柱为C30,梁板为C30。2.3.5 变形缝本工程在2 轴、13 轴、8J 轴和13J 轴之间设变形缝。第4节 场地特征现场较宽阔,无临时道路,无施工用临时水、电。第5节 施工条件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工期紧,共需设两台TC4208、两台QTZ63塔机,方能将工作面基本覆盖,具体位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目前临建、水、电已基本完成。第二章 施工部署3.1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和项目管理人员组成3.1.1 项目部组织机构及职能图3.1.2 项目部管理人员名单及专业分工如下:3.2 施工力量安排根据

8、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各工种劳动力,安装与土建密切配合,主要阶段主要劳力计划见附表三主要阶段劳动力计划表。3.3 施工区段划分根据施工的需要,分为两个自然流水段;从主楼的7 轴8 轴之间的后浇带划分成两个自然段。3.4 施工顺序3.4.1 基础部分:定位放线 挖土 垫层 防水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基础地下层框架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地下层顶板防水回填。3.4.2 主体、装饰部分:框架主体砌体封闭预留预埋和安装屋面、楼地面内外装饰门窗安装竣工清理。3.5 施工重点本工程施工重点是冬期施工中的混凝土工程、地下室抗渗混凝土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屋面、钢骨混凝土、玻璃幕墙、室内高级装修。3.6 机械设备配置主体施工

9、阶段设2 台TC4208、2 台QTZ63 塔吊和2 台人货两用电梯,2台物料提升机。CJ 轴处,2J3J 轴间,18J19J 轴间分设一台人货两用电梯。CJ 轴处,7J-8J 轴间,13J14J 轴间分设一台物料提升机,位于A 轴处的2台QTZ630 型塔吊,坐落于A 轴以南的基础底板上,A 轴以南部分施工至地下室顶板,暂停施工,待主楼施工完毕,塔吊拆除后进行此部分的施工。装饰阶段设2 台人货两用电梯,供9 层以上装饰用,另设2 台物料提升机,供9层以下装饰用。现场另设集中搅拌机组JS1000 及BP800C 配套电子计量配料器两组。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整个工程选用主要机械设备见附表四拟投入

10、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表。3.7 周转器材配置详见周转器材表3.8 材料供应与管理措施3.8.1 由技术人员确定材料的种类、数量,材料员负责采购。3.8.2 现场材料及加工件的堆放、储备位置见平面布置图。3.8.3 现场的材料按计划、进度实行收、管、发制度。3.8.4 库内、场内的各种材料按规格,型号分类堆放整齐。3.8.5 加强管理,防止材料的浪费、丢失。废料、下脚料等及时回收。第三章 施工准备工作第1节 技术准备工作4.1.1 由该项目工程师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发现问题,纳入图纸会审。4.1.2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做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报建设单

11、位、监理审批。4.1.3 做好定位放线,并经规划、设计、建设单位、监理部门验收。4.1.4 准备施工需要的技术资料、图集、规范,施工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施工规范,制定现场施工管理制度。4.1.7仪器和工具本工程测量仪器采用校核合格并在有效检验周期内的1 台GTS-311 全站仪、2 台光学J2 经纬仪、2 台DS2 水准仪。第2节 现场准备工作4.2.1 场地及道路场内按平面布置图的位置,修筑施工临时道路,道路两边设排水沟,表面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场地四周按文明工地标准进行围挡。搅拌机场地,按总平面图进行布置,使用前调试至正常运转。4.2.2 施工临建详见第6.10临时设施及用地4.2.3 施工临

12、时用水详见第6.9.1施工用水4.2.4 施工临时用电详见6.9.2施工临时用电第四章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第1节 施工测量控制本工程造型复杂,曲线较多,成立放线小组,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直接领导,配备先进的全站仪、经纬仪和水准仪。5.1.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5.1.1.1 北侧5J16J 轴间圆弧定位放线5.1.1.1.1 圆心点坐标计算根据已知点已知条件R=66.149 和S=26.756 可求出其圆心坐标为5.1.1.1.2 各轴线交点坐标的计算根据圆心坐标、图示角度和半径可计算出各轴线交点坐标。例:AJ11J 的坐标为:BJ12J 的坐标为:以此可计算出各轴线交点的坐标。5.

13、1.1.1.3 竖向激光受靶点的选定的原则1)便于竖向引测;2)能有效将各被观测点覆盖。选在10J11J、CJBJ 轴间的点5.1.1.1.4 引测根据选定的引测点坐标和求出的各轴线点的坐标,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角度和水平距离,用全站仪将各点定位。5.1.1.2 东西两侧圆弧定位放线5.1.1.2.1 东西两侧圆心点坐标计算西东5.1.1.2.2 各轴线交点坐标的计算以西侧为例:根据圆心坐标、4J 交1 轴处的角度为132.86和半径计算出各轴线交点坐标。例BJ4J 轴点的坐标:以此计算出各轴线交点的坐标。5.1.1.3 南部主楼的测设在BC 轴间和78 轴间各选定一条基准线,进行测设。各楼层均以

14、此控制线为准。各区各层放线时,应复核相邻各区轴线与其关系是否正确,发现偏差,及时处理。支设模板时应校验外墙框架,防止外围框架发生偏差过大。为控制楼层标高,支模及混凝土浇筑时二次用仪器校核所要控制的标高,施工用测量仪器及其他详见附表二:测量仪器及试模计划。5.1.2 高程测量和垂直度控制基础施工:采用塔尺将水准点标高引测到基底。基底设控制标高桩,将标高在控制桩上用墨线标示清楚。主体施工:根据原有的控制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各个楼层上,以控制各层的标高。每层利用水准仪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将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5.1.3 水平距离测量在用钢尺对位置点进行测量时,用水准仪协助控制

15、尺子两端的水平,拉尺用力应一致、均匀。距离测量均采用来回两次拉尺的方法,用两次排尺的平均值消除人为误差。5.1.4 误差要求根据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轴线竖向投测和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为:轴线位移3mm混凝土柱垂直度允许偏差3mm层高测量允许偏差3mm5.1.5 沉降观测5.1.5.1 水准基点的布设5.1.5.1.1 现场设4 个水准基点,组成水准网,对水准基点定期进行高程检测并做好记录。5.1.5.1.2 由于沉降观测要在竣工以后仍须进行,所以水准基点的布设要放在不受震动或影响施工的部位。5.1.5.1.3 为防止水准基点受冻胀的影响,水准基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m。5.1.

16、5.1.4 水准基点与观测点距离不得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5.1.5.2 观测点的埋设5.1.5.2.1 观测点的埋设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5.1.5.2.2 观测点与柱面应有30-40mm 的空隙,以便于放置水准尺。5.1.5.2.3 钢筋埋入柱内的长度应大于露出的部分,以保证点位的稳定。5.1.5.3 沉降观测5.1.5.3.1 观测的次数:首层完后观测一次,以后每完一层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完成以后每月一次,竣工验收后每季度一次,竣工一年以后每半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稳定标准为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但是遇到下列情况时要加测一次。(1)在春节前后各观测一次;(2)建筑物周围大量

17、积水及暴雨后进行加测一次。5.1.5.3.2 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安排如下:(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使用固定的水准尺及水准仪;(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固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5.1.5.3.3 沉降观测的精度和成果的整理:(1)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为1mm。(2)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进行计算,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3)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沉降、时间、荷载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每一观测点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如5-1 图所示:(4)对于曲线中出现的异常的情况,认真查找原因,排

18、除测量本身的误差、基准点不牢固等因素的影响。及时通知设计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第2节 土方工程5.2.1 土方开挖5.2.1.1 开挖形式挖土采用机械挖土,机械采用两台WY100 反铲挖掘机,9 辆自卸汽车。5.2.1.2 开挖方法桩间挖土要特别注意,不要用铲头挖掘桩头,桩间放不下铲头的部位用人工清理。5.2.1.3 开挖顺序挖土按先深后浅、先东后西的顺序开挖。5.2.1.4 基坑护坡和排水基坑开挖采用自然放坡,放坡系数为1:0.75。边坡顶部设砖砌挡水矮墙,基坑底部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坡顶用钢管支设护栏。5.2.1.5 人工清槽在基坑底设计标高以上留置30cm 厚的土层由人工清理。5.2.1.6

19、 验槽人工清槽完后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勘察部门验槽。5.2.2 土方回填地下室室外回填安排在地下室防水完毕后进行。(1)填土前,将基土上的垃圾等杂物清除干净。(2)填土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为200300mm。(3)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土的干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第3节 模板工程5.3.1 模板方案设计:(1) 基础、地下室墙、柱用组合钢模板,地下室梁板用胶合板模板。(2) 地上工程柱、墙、梁、板全部采用胶合板模板。5.3.2 支撑系统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脚手架。5.3.3 主要模板施工方法5.3.3.1 基础模板(1)基础模板基础模板采用24

20、0mm 厚砖墙作为防水的返起立面和基础的模板。(2)混凝土剪力墙模板混凝土剪力墙分两段施工,第一段施工至底板上300mm 高处,第二段施工至墙顶部标高。施工缝处,埋设BW 橡胶止水条。墙体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以300mm1200mm 钢模为主要规格,每两块模板之间采用100mm 宽小钢模衔接,100mm 宽钢模之间采用14 防水对拉螺栓或止水铁拉板固定,对拉螺栓水平间距700mm,竖向间距600mm;止水铁拉板水平间距300mm, 竖向间距600mm。模板龙骨为双向双钢管,内模支撑在地下室满堂脚手架上,外模支撑在外围双排脚手架上。(3)地下室梁板模板梁板模板采用胶合板,支撑体系为满堂脚手架

21、。梁底模板直接支撑在脚手架上,侧模通过14 对拉螺栓固定。平板模板:在满堂脚手架上上铺100mm80mm 方木作为模板的龙骨,龙骨上铺胶合板。胶合板之间的缝隙用胶带纸密封,防止漏浆。5.3.3.2 主体梁板模板(1)梁板采用胶合板,支撑方法采用满堂脚手架,梁底脚手架立杆间距为800mm,平板处立杆间距为1000mm。(2)梁板模的配制:梁底模采用3.5cm 长的钉子将1.2cm 厚胶合板固定在10cm8cm 通长方木上制作而成,侧模采用3.5cm 长的钉子,将胶合板固定在6cm8cm 通长方木上制作而成。板模板可直接将胶合板铺钉在10cm8cm 方木格栅上,格栅间距50cm。(3)梁板模板安装

22、:首先按照梁底标高在梁底扎水平大横杆,在大横杆上扎梁底支撑小横杆,小横杆间距5080cm,然后在小横杆上铺梁底模板,校核梁底模板位置后,用钢管卡子卡牢,然后支设梁侧模板,穿对拉螺栓加固。梁侧模加固好后即可开始板模板的支设,首先根据板底标高扎板底水平杆,铺810cm 方木搁栅,用12 号钢丝将方木搁栅扎牢。然后在搁栅上铺钉胶合板,板缝采用胶带纸粘贴,梁板模板详见附图一。(4)框架梁、次梁模板安装顺序:复核轴线、梁底标高位置支梁底模(按设计规范要求起拱)绑扎钢筋支梁侧模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相邻梁板连接固定。(5)当梁高小于500mm 时,梁侧模可用水平钢管顶撑,同时用一部分短钢管做斜支撑,当梁高大于

23、500mm 时,增加14 对拉螺栓固定。5.3.3.3 柱、墙模板1)柱断面长边6070cm 的柱子采用10cm10cm 方木柱箍加固, 60cm 一道,另外需设14 对拉螺栓加强。柱断面长边7090cm 的柱子仍采用10cm10cm 方木柱箍加固,每50cm一道,均加设14 对拉螺栓。柱断面90cm 以上柱子采用10 号槽钢加固。(1)柱模板的安装顺序是:安装前检查柱模板安装检查对角线长度差安装对拉螺栓检查校正整体固定。(2)安装前要检查模板底部混凝土面是否平整,若不平整应先在模板下口处铺一层水泥砂浆1020mm 厚,以免浇筑混凝土时漏浆而造成烂根。(3)墙体模板采用大模板,设6006001

24、4 对拉螺栓。5.3.3.4 梁柱接头等异形结构模板施工梁、柱接头、挑檐板、弧形梁等均制作胶合板定型模板,使混凝土结构一次成活,避免修凿、剔补。5.3.3.5 楼梯模板施工楼梯底模采用胶合板平铺在斜杆支架上,楼梯侧模及踏步模板采用异型木模,施工前先放大样,确定加固方案。5.3.4 模板拆除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1)不承受混凝土重力的侧模板(如柱、墙、独立基础),其混凝土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2)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下表所规定的强度时拆模注:表中所指混凝土强度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确定。后张预应力结构的模板需待灌浆强度达到100%才能拆除。5.3.

25、5 模板其他几点技术管理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复核模板位置,复核柱墙模板垂直度和平整度及梁板标高,检查预留孔洞、预埋铁件位置及尺寸是否正确,模板支撑是否牢固,接缝是否严密。(2)所有模板在使用前都要涂刷隔离剂,模板接缝处采用泡沫单面不干胶胶带密封,确保接缝处不漏浆。(3)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4)混凝土施工前,清除模板内部的全部垃圾、杂物。(5)模板拆除实行报告制度,必须经项目经理同意后方可拆除。(6)设专人利用全站仪挂大线、拉通尺等方法复验放线尺寸,复验混凝土浇筑前的模板尺寸,预防

26、和消除质量隐患。5.3.6 模板系统验算另见后附模板系统计算书。5.3.7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表5-2、表5-3。第4节 钢筋工程5.4.1 原材料要求进场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原件,每捆(或盘)都应有标牌,进场时分品种、规格、炉号分批检查,核对标志,检查外观,并按现行规范的规定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4.2 钢筋储存进场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应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钢筋下面应铺垫枕木,避免污垢或泥土的污染,做好状态标识。5.4.3 钢筋加工5.4.3.1 钢筋配料根据设计构件配筋图和图纸的说明及有关规范的要求,绘制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计算出钢筋下料长度和根

27、数。5.4.3.2 钢筋除锈直径68 的_级钢筋借助冷拉调直同时除锈,直径10 以上的_级钢筋使用电动除锈机除锈。5.4.3.3 钢筋调直采用牵引力3t 的卷扬机来调直钢筋。I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4%。5.4.3.4 钢筋加工方式钢筋采用工地现场加工的施工方法。5.4.3.5 钢筋切断采用钢筋切断机。5.4.3.6 钢筋弯曲(1)弯曲设备:钢筋弯曲机弯曲为主,辅助以人工弯曲。(2)弯曲质量要求:钢筋尺寸和形状正确,平面上无翘曲现象。钢筋末段弯钩直径和长度必须满足验收规范要求。钢筋弯点处不能有裂缝,二级钢筋不能二次弯曲。钢筋弯曲成型的允许偏差为:钢筋全长10mm,箍筋的边长为5mm。5.4.3

28、.7 钢筋接头方式水平_级钢筋及直径12 以下的_级钢筋采用绑扎搭接,直径12 以上的_级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筏基钢筋全部采用电弧焊接。采用电弧焊时I 级钢筋采用E43 焊条,_级钢筋用E50 型焊条。柱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其余竖向钢筋采用绑扎接头。5.4.3.8 电渣压力焊5.4.3.8.1施焊操作要点(1)引弧:通过操纵杆或操纵盒上的开关,接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入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2)电弧过程:引燃电弧后,控制电压值。借助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焊剂不断熔化形成需要深度的渣池。(3)电渣过程:随后逐渐下送钢筋,

29、使上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4)挤压断电: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接触,趁热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属。同时切断焊接电源。(5)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s后,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5.4.3.8.2质量检查在焊接生产中,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切除接头重焊,切除接头时,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为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的部分。5.4.3.8.3质量标准(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2)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

30、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3)电渣压力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力学性能检验时,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作拉伸试验。每一楼层同级别钢筋300接头为一批,不足300接头仍为一批。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单。4)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1)焊包较均匀,突出部分最少高出钢筋表面4mm。(2)电极与钢筋接触处,无明显的烧伤缺陷。(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4。(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超过0.1倍钢筋直径,亦不大于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切除重焊。检验方法:目测和量测。5.4.3.8.4应注意的质

31、量问题5.4.3.9 钢筋闪光对焊钢筋闪光对焊焊接是利用对焊机使两段钢筋接触,通以低电压的强电流,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当钢筋加热到一定程度后,立即施加轴向压力挤压(称为顶锻),使形成对焊接头。5.4.3.9.1施工准备(1)材料要求各种规格钢筋,具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经检验符合要求。(2)作业条件1)焊机、焊机容量、电压符合要求并符合安全规定。2)电源已具备,电流、电压符合对焊要求。3)钢筋焊接部位经清理,表面平整、清洁,无油污、杂质等。4)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可持证上岗。5.4.3.9.2施工操作工艺(1)根据钢筋品种、直径和所用对焊机功率,选用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对焊工艺。工艺过程:将钢

32、筋端面闪平,然后预热,使两钢筋端面交替轻微接触和分开,使其间隙发生断续闪光实现预热或使两钢筋端面一直紧密接触,用脉冲电流或交替紧密接触与分开,产生电阻热(不闪光)来实现预热。本工艺适于对焊直径20mm以上的_级钢筋。(2)焊接前应检查焊机各部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3)钢筋端头应顺直,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物清除干净,两钢筋轴线偏差不超过0.5mm。(4)不同直径的钢筋焊接,其直径差不宜大于2mm。焊接时,按大直径钢筋选择焊接参数。(5)负温(不低于-20_)下闪光对焊,应采用弱参数,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使焊接现场保持0_以上。(6)焊接完毕,接头由白红色变为黑色,松开夹具,取出钢筋

33、。5.4.3.9.3质量标准(1)所选用对焊机性能和工艺方法,必须符合焊接工艺要求。(2)闪光对焊接头试验。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头作为一批。外观检查的接头数量,应从每批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10个;力学性能试验时,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 3个做弯曲试验。(3)外观检查: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负温闪光对焊接头处弯折角不得大于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5.4.3.9.4成品保护(1)焊接区防止骤冷,以免发生脆裂。(2)钢筋对焊半成品按规格、型号分类堆

34、放整齐。(3)运输装卸对焊半成品时不能随意抛掷,以避免钢筋变形。5.4.4 钢筋堆放和运输5.4.4.1 钢筋堆放钢筋加工完毕后,堆放在塔吊回转半径范围之内的位置,按规格、尺寸堆放整齐。堆放场地平整、坚硬,并挂标志牌。5.4.4.2 钢筋运输场内钢筋运输以塔吊为主,人工为辅。塔吊运输长钢筋时找准吊点,并以方木或钢管加以附着,防止钢筋变形。5.4.5 钢筋绑扎5.4.5.1 绑扎钢丝用20 号钢丝。5.4.5.2 绑扎工序安排柱子钢筋在支模前绑扎,墙的钢筋在支好一侧模板后绑扎,梁的钢筋在支好梁底模后绑扎,楼板的钢筋在支好的模板上绑扎。5.4.5.3 绑扎接头位置框架梁、联系梁接头位置,上筋位于跨

35、中,下筋位于距支座1/3 跨度处。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要错开,搭接长度内绑扎钢筋面积占受力筋总截面面积的比:受拉区25%,受压区50%。5.4.5.4 钢筋保护层钢筋骨架垫水泥砂浆垫块,厚度为设计要求的厚度。柱子和梁侧面采用塑料垫块,柱每边不小于两竖行,上下间距1000mm。楼板支座处的附加钢筋和悬挑构件的受力筋的保护层采用钢筋马凳控制,间距1000mm。详见附图三钢筋马凳图。5.4.5.5 钢筋绑扎(1)基础钢筋绑扎筏基钢筋网片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牢。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形。(2)绑柱子钢筋1)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

36、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2)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3)柱箍筋绑扎(A)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缠扣绑扎。(B)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C)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D)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3)绑剪力墙钢筋1) 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

37、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2) 剪力墙筋要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设置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3) 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4) 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5) 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进行修整,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4)梁钢筋绑扎1)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38、。2)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3)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4)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5)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

39、合设计要求。6)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7)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8)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绑塑料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符合设计要求。10)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内_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

40、做弯钩(_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5)板钢筋绑扎1)清理模板上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2)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3)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板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6)楼梯钢筋绑扎1)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2)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

41、固到梁内。3)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5.4.5.6 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和间距(1)为保证竖向续接钢筋的位置,在墙、柱、板的模板安装加固后,均应在模板上口重新测设轴线,校正钢筋位置。(2)柱筋绑扎时,先用全站仪配合铅锤、钢尺找出规矩后绑扎。(3)墙的纵向钢筋可在模板上口加设30mm 的厚木条,保证钢筋不外移,同时应在上部预留接头部位内外排各扎一根水平筋,并用单支箍筋(挂钩)将内外排连结、点焊,以保证钢筋不内移。(4)为保证梁内上下两层筋位置准确,下筋二层筋的就位可在下筋一层筋上加18 的钢筋头垫起并扎牢,上筋二层筋的就位增设8

42、 的吊钩并与梁内原箍筋扎牢。(5)梁、柱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且所有钢筋绑扎骨架外形尺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6)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柱子钢筋位移,混凝土浇筑前用14 钢筋焊在柱钢筋上,宽度同柱断面,控制保护层,保证钢筋不位移。5.4.6质量标准检查完毕后,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并经监理方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4.7成品保护(1)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踩踏行走。(2)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3)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第5节 混凝土工程本工程采用集中搅拌混凝土,用一台HBT60 混凝土输送泵和一台HG-30 布料杆浇筑。现场

43、设JS1000P 强制式集中搅拌机和PL800B 现场配料系统搅拌机四组,各个部分混凝土构件情况如下:基础:防水地板、混凝土剪力墙强度等级为C30,内掺HF-1 抗渗防裂剂。上部结构:标高17.950m 以下柱墙为C50,梁板为C30,标高17.95041.950m之间柱墙为C40,梁板为C30,标高41.950m 以上柱墙为C30,梁板为C30。5.5.1 原材料的要求:5.5.1.1 水泥要求每次接收水泥时要连同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一并交付验收,并要核对其数量、交付日期及样本的最新测试结果。水泥进场使用前先取样检验安定性及强度。进场后超过3 个月的水泥要重新试验。5.5.1.2 细骨料要求选用

44、石子、砂子,颗粒大小要符合配合比试配级配要求。防渗混凝土用砂含泥量3%,石子含泥量1%。5.5.1.3 外加剂的选用处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掺加早强防冻剂。用于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一等品以上的质量要求。5.5.2 混凝土配合比及坍落度要求本工程所用的配合比均由试验室配制,试配结果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控制在1215cm 之间,坍落度每隔2h 抽查一次,雨天每小时抽查一次。5.5.3 混凝土搅拌5.5.3.1作业条件(1)试验室已下达配合通知单,并公布于搅拌配料的标牌上。(2)原材料经检查全部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3)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

45、备、电源应符合要求、安全可靠。(4)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效期标识,计量器具灵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设专人定磅。(5)管理人员向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6)待浇筑的部位已办理隐检,浇筑的申请已经监理部批准。(7)新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5.5.3.2 施工工艺(1)基本工艺流程见图5-2.(2)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校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混凝土。(3)计量1)砂、石计量:计量设备,采用自动上料时,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2)水泥计量:散装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3)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按施工配合比的用量,预先计量,液态外加剂随用随搅拌,并用密度计检查其浓度,用量桶计量。外加剂、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2%。4)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4)上料:把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同时将计量好的水及液态外加剂加入搅拌筒。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如下:1)当无外加剂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2)当掺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