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8 ,大小:204.45KB ,
资源ID:1017869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10178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单位 1.1.1 项目名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1.1.2 承办单位:XXX投资有限公司1.1.3 承办单位概况: XXX投资有限公司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经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商业化投资公司,有多家银行,评估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单位。 易博是一家综合型实力集团,集团旗下拥有加油站,建材厂,建筑原料厂,汽车部件公司等。公司坐落于宣城市经济开发区,办公面积1000多平米。在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情形下, 本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原则,公司在 2007年安徽省

2、合肥市瑶海区长江东大街投资商铺一万多平米价值约1.2个亿。 2010年易博公司计划将继续在宣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额约6个亿。为了扶持其他企业,公司将以诚以信为其解决困难,达到平等合作双赢,共赢的目的.同时公司予留一部分资金,为个人解决资金难问题.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品牌经营为核心,以资本运营为手段,力争将公司建设成为管理领先、规模领先、服务领先、效益领先,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可持续发展力,多元化、规模化的大型投资担保企业。我们始终认为,人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希望被投资的企业拥有一支能打硬仗、专业敬业、目光远大的管理团队,也要求自身作为投资方的项目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

3、素质、服务意识、创新能力,能兢兢业业、忠诚奉献!良好的公司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公司坚持以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为基本准则,以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解决其难题为出发点,以谋求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为目的,以保障银行资金安全为职责,按照“运作规范化,管理系统化,形式多样化,服务一体化”的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专业化操作,秉承防范风险、化解风险、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的信用评审体系、风险监管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与中国工商银行、徽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本着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

4、则,充分发挥自身项目来源广泛、人脉资源丰富,以及自身管理团队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为广大的创业者(或项目方)搭建通往成功的桥梁。公司始终秉承“诚信、稳健、规范、高效、求实、创新”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建卓越团队、创成功业绩”的管理理念和“热情、快捷、共享、共赢”的服务理念,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己任,整合社会金融资源,关注企业融资需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扶持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成长,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持续超越客户的期望,共同打造“易博”品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期待与社会各界人士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1.2 项目概况 本项目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涵盖汽车零部件产业化建

5、设项目和节能环保产业化开发项目。项目建设目标:打造宣城地区最大的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成为融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市场化于一体,集汽车部件、节能环保、生态研发、科普培训及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汽车、环保工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1.2.1 拟建地点: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2.2 建设内容与规模: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的芜湖奇瑞王牌汽车为产业支撑,以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为契机,计划投资总额75000万元,总占地面积500亩,建设一个集汽车零配件生产园区、品牌展示区、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生产、总部经济区为一体的高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5-20栋工业厂

6、房,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1.2.3 建设目标:打造宣城地区最大的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成为融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市场化于一体,集汽车部件、节能环保、生态研发、科普培训及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汽车、环保工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1.2.4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750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50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0万元;政府支持5000万元。1.2.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投资75000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60000万元 建设期利息1000万元流动资金14000万元 总收入:4500万元/年 (生产期内均值) 总成本:3612.45万元/年 (生产期内均值) 其中

7、:经营成本万元/年 3575.28 生产期内均值 流转税万元/年 311.4 生产期内均值 利润总额万元/年 192.3 生产期内均值 所得税万元/年 63.46 生产期内均值 投资利税率 39.51% 投资利润率 24.4% 成本利润率 4.58% 货款偿还期/年 / 净现值折现率 13% 1452.89 2168.5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6.35 24.4 投资回收期 静态 2.43 3.63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 项目的提出:当前,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机,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势在必行。具体地说,一是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正在

8、减弱,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二是发展方式从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两高一低”,向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两低一高”的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宣城市为示范区中的“两翼”之一,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给宣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一个以汽车工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节能与环保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2.2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改变了以往“缺轻少重”的局面,初步形成了载货汽车、客车与轿车等多系列产品的生产格局。2000年,全国汽车行业共有生产企业3598家,其中整车企业228家,拥有一汽、二汽、

9、上汽等大型企业集团,行业总资产6128亿元,职工380万人,总生产能力约350万辆,汽车社会保有量2453万辆,其中私人984万辆。2002年生产汽车308万辆,居世界汽车生产国第位,其中:轿车70万辆,居世界轿车第12位,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达98%以上,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0.91%。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运动市场环境的逐渐扩大而产生的一项可满足不同需求的经营项目。它是在当今经济环境条件下而引发的、具有未来运作空间的产业项目, 我省汽车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九五”期间,通过加大技术进步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竞争力日趋增强,初步形成了以轿车和

10、商用车为主导,改装车和重点零部件为两翼的生产格局。 目前,我省整车总量居全国第位,汽车工业已初步呈现支柱产业雏形,对全省经济发展正发挥着日益增大的带动作用。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有数据显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750亿元,年增长率不低于20%;约占当年GDP的5%。其中,节能产业25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350亿元,环保产业150亿元。因此,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为推动宣州市地方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很有必要。2.2.1宣城市加快推进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0年是宣城撤地建市10周年喜庆之年。宣城市政府紧紧围绕“跨越崛起、富民强市”这一目标,紧

11、紧抓住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这一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领会好、贯彻好市委的决策部署,更加凝聚好、发挥好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整体突破,重点发力,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力争做全省科学发展的“先遣队”、跨越崛起的“排头兵”。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主题、调整主线,着力扩大有效投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深化各项改革,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2010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12、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坚持不懈地推进招商引资。继续组织开展高频率、“地毯式”招商推介活动,加大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招商力度。确保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50亿元。积极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建设玉环机电

13、工业园、瑞安工业园,启动上海淀山湖工业城、浙商资本工业园建设。浓厚市直单位招商氛围。完善县(市、区)招商引资考核制度,继续实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定期通报调度和奖励等制度。加强招商引资培训,提高招商引资能力。 千方百计地拓展内需外需。认真落实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以旧换新。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计划开工建设32.5万平方米,竣工28.8万平方米。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项目建设,提高“新网工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继续抓好进出口企业孵化工作,加强对骨干出口企业的跟踪服务,努力实现外贸

14、稳中有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认真组织实施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六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制造、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光电、卫生洁具等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政策,推动企业技术中心等中心建设,加快电机、耐磨材料、不锈钢、特钢等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继续确定部分对区域经济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协调帮扶,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15、。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和低碳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一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整治关闭小钢铁、小煤矿、小水泥,逐步淘汰粘土砖瓦窑。以列入全国千家、省百家节能行动的9户企业为突破口,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认真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严格环境评价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新增排放容量管理,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管,严禁新上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项目。必须把加快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作为一件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事来抓,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2.2.2 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6、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十分突出。但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将在互动中促进协调,在各区域主体功能强化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中部的经济实力明显弱于东部。中部以占全国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3%的地区生产总值,31%的一产增加值,22%的二产增加值,21%的三产增加值。中部第一产业的优势相对强于第二、三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国的0.77倍。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看,黄河中游经济区为11856元,略高于不足万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 中部的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9%。中部各省的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中游经济区的

17、能耗情况有三个省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河中游经济区则只有一个省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工业增加值利润率为全国的0.9倍,黄河中游与全国平均持平,长江中游则低于全国 中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国的23%、23%、3.8%;西部这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国的15%、13%、2.7%,其中大西北经济区所占比重均在5%以下,在八大经济区中居最低;东北这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国的8.7%、9%、4%。这三大板块与东部相比在需求尤其是出口方面差距较大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基调的背景下,区域经济成为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博弈的主角,同时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在国家发

18、展战略已确定的情况下,虽然我国四大区域板块的主体功能、发展梯度、速度以及其他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度进行增长方式转型进程中,各区域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寻找一条高效、可行的从资源依赖以及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的路径。因而,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2.2.3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一,产业园区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拉动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火车头。 第二,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化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工业园区专业化开发建设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最主要的力量。工业园区在依托一定的区域

19、条件和资源基础上,对产业链下的各个产业聚集能力越高,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聚集。 第三,产业园区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效应和规模发展,打造具有充分活力、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企业群体,形成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突出推动作用的集中区域。可以形象点说,产业园区就是一个提供了适宜的小气候和肥沃土壤的地方,驻园企业播种的是资金和技术,收获的是经济果实。一个成熟规范的产业园区一般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在优良的环境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工业企业集群,并实现高科技与经济的

20、有机结合,走的是集约发展的路子。二是以发展朝阳产业为主,实施清洁生产,突出绿色产业,构建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体系。三是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资金流动效益最大化,人才各尽其能,引领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具有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体制和机制,确立的是市场主导发展、政府协调服务的体制框架;建立的是一套全新的以服务企业为中心,没有行政干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构筑的是园区内研发、生产、销售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持续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良好发展机制。第四,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是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集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三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产业园区对地方经济发

21、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产业园区对招商引资具有特殊的平台功能。产业园区的位置一般都是根据区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环境等要素精心选择的。园区内的道路、交通、通讯、水电及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的硬环境,与经过着力打造的制度、行政、市场、服务和诚信等软环境,对投资人或客商具有较大吸引力。可以说,园区特殊的、优越的环境,是最适宜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壮大的环境。 因此,实施本项目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2.2.4宣城市进一步增强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八园(水阳、狸桥、水东、古泉、寒亭、

22、金坝分区及粮食产业园、木材加工园)、多带(宣南、宣港、宣狸等经济带)”的思路和“功能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要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构建经济发展平台。积极争取宣州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加强宣南、宣港、宣狸等省道沿线用地和建设的管理,规划、引导企业沿线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带。 二是深化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树立“大招商、大投入、大发展”的思想,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引进创新能力强、财政贡献大、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的项目,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扶持。对

23、投资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符合产业规划和尊重企业意愿的前提下首选到经济开发区北区落户。特色产业园和乡镇分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都要大力引进,形成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态势。 三是提升经济开发区建设水平。严格经济开发区建设和资金管理,控制建设成本,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严把项目入口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项目一律不得落户经济开发区。按照“落户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入区项目开工时间和建设进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按时建成投产。对规定时间内不能开工建设、不能建成投产或投资强度达不到

24、要求的,依法对占用土地、优惠政策进行调整。 四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用于宣州经济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及乡镇分区建设。严控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提倡入区企业建设多层厂房,积极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废弃闲置土地。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入区企业投资强度、容积率、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 第三章 项目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布局,综合开发,节约用地,生态环保的要求,优化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由资源高耗能型向循环节约型转变,实现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2基本原

25、则一是自然和谐共存原则: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新开发的产业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和功能定位,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压力。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的降低园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二是生态效率原则: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

26、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三是生命周期原则: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章 项目产业园区基本概况 4.1 宣城市基本情况4.1.1宣城市概况 宣城市坐落于长江三角洲西部腰线上,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北通长江,是安徽17个省辖市中,地理位置最靠近长三角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山水文化名城,全国唯

27、一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2006年度被评为浙商(省外)首选投资城市。全市市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宣城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名人辈出,是“徽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以宣纸、宣笔、徽墨为代表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境内保存着大量历史文化遗存,拥有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宣州敬亭山广教寺双塔、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00多处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城生态环境优越,物产丰饶,旅游资源丰富。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6.7亿元,财政收入3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8亿元,财政收入总量居全省第十位,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未来三到五年,宣城市作为沿海腹地、内地前沿,按

28、照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奋力开创大建设、大发展局面,努力成为安徽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和在中部崛起的先行区。一个皖苏浙三省交汇地区生态新兴城市,将在不远的将来,呈现在世人面前。2.1.2自然条件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东经11758-11940、北纬2957-3119。总面积12340平方千米,总人口276万人(2007年)。全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宣州区。地处皖南山地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东南黄山和天目山相连,中部为宣郎广丘陵,北部为沿江平原。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自南向北流,属长江水系

29、。扬之水向南流,属新安江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6,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4.1.3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1 %,经济总量跃上300亿元的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5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4.4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6.8亿元,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继2005年突破1000美元后达到13051元(折合1716美元),比上年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5:38.5:41.0变

30、化为19.5:39.9:40.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化建设进程有新的加快,保障和社会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和完善。市场物价总水平较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居住类价格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上涨2.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2%,衣着类价格下降1.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2。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00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300人,新增劳务输出24600人,城镇

31、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全市各级劳动部门免费再就业培训6312人,创业培训1125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仍然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总水平仍然不高,物价涨幅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 4.1.4交通、通讯发展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综合运输能力提高。全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902 万吨,客运量3711万人,货物周转量25.99 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完成23.2 万人公里。公路路网建设较快发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 4750.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 4353公里, 等级

32、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69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106.6公里。公路密度为38.5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7.9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2.3 万户,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1.9 万户,增长12.9%,乡村用户40.4万户,增长13.8 %,移动电话年末用户 48.3万户。4.2 项目区选择 4.2.1场址原则本项目场址选择遵循如下原则:(1)交通方便,便于开展建设及项目实施;(2)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耕地;(3)地势干燥,通风良好,便于排除雨水及生活污水;(4)水源可靠,水质良好,有可靠的电力供

33、应。4.2.2场址位置项目选址于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合500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周围环境清洁,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或扩散性污染源和其他危及炒茶机械加工生产安全卫生的因素。18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生产规模 5.1 建设内容 5.1.1 汽车零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坚持高规格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械加工等行业,努力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一流、配套服务完善的新城区和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精品园区,成为全市有影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数控机床、制动毂、制动泵、轴承等为主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园区规划建设10万平米标准化

34、厂房,首期4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将于今年12月份开工建设;力争2011年,园区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5.1.2 节能环保产业化开发项目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本项目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进行节能环保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等活动 项目包括有工业设备领域的节能减排改造、建筑节能、节油及石油替代、节能照明、污水处理等。 园区规划

35、建设5万平米标准化厂房,首期2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将于今年月12份开工建设;力争2011年,园区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第六章 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6.1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在良好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中,汽车工业是安徽省机械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奇瑞、JAC、安凯、昌河等知名厂家和品牌。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是我省重点扶持产业,主要依托以奇瑞汽车、中集瑞江汽车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的汽车产业聚集效应明显。根据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设想,包括江淮汽车、安凯汽车、昌河汽车在内等全国知名品牌企业,2009年实现产值18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其中整

36、车产值100.8亿元人民币,配套产业市场空间可达210亿元人民币。根据2010年我省的汽车产量将达到300万辆,汽车零部件的产值可望达到900亿元左右。安徽省近年整车发展势头强劲,2000-2006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46%,2006年的达到55.6万辆,居全国第六位。根据安徽省“十一五”发展规划,2010年安徽省的汽车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宣城市作为安徽省最东部的城市,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上,不仅可配套省内江淮厂(200公里)、奇瑞厂(70公里),同时与南京、杭州的整车厂相距均在200公里以内,距上海上汽集团也不过300公里,可谓占尽地利。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机械加工企业基础较好,可以生产

37、橡塑密封件、覆盖件、金属件、弹簧、液压件、汽车水箱、精密锻件、汽车球笼、数控机床等,拟依托现有企业优势,引进数控机床、制动毂、制动泵、轴承等为主的汽车零配件生产线,主要为各企业集团配套生产,并可向欧、美、日本等国家出口。汽车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并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6.2园区发展目标 到 2011年将园区建设成为起初零部件行业的生产基地,年内产品销售额达到 10 亿元人民币。 6.3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6.3.1基础实施建设:项目位于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是省政府批注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要求水、电、路、排污、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全面完善,实现

38、七通一平。6.3.2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园区总体规划面积 20万平方米,一期规划面积 10万平方米 ,二期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园区规划建设6万平米标准化厂房,首期2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将于到2010年底开工建设。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总面积6万平方米,占园区用地30%,其他为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和建筑用地。6.3.3技术方案描述:第七章 二区节能环保产业化开发项目7.1环保产业背景:近年来,极端天气如海啸、地震、泥石流、温室效应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环保”一词也因此变得很时髦。 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近日我国也对全球作了一些承诺。例如在最近举行的G20峰会上,胡锦涛表示

39、,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综合而言,在政策发力的背景下,我国的节能环保将步入新纪元。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的环保投入曲线(即环保投入占GDP 的比重)目前刚刚经过第一个拐点进入加速上升期。“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仍将快速增长,占GDP 比重将提升

40、0.31 个百分点至1.53%;中长期来看,该比率的高点应在2.5%至3%之间,因此,保守预计中国环保投入曲线的上升期将至少持续10 年以上,对应复合年增速应在15%以上。202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10000亿元左右,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达到的可能性是较大的。这里面意味着,政府这方面下了较大的力气。 7.2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十一五”以来,我省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绩。重点工业企业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均不同程度下降,万元GDP综合能耗有所降低。2008年COD排放量与2005年相

41、比减少了2.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了2.7%。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五”以来发展迅速,为我省及其他地区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8年节能环保产业总销售收入35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1.5亿元。其中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24.6亿元;节能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136.3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总收入10.7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总销售收入182.0亿元。从业人数7.9万人。安徽省拥有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院、蚌埠玻璃研究院等一大批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单位;拥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瓦

42、斯治理工程研究中心、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创新平台。研究开发出余热利用设备研究与制造、烟气除尘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等多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但是,从满足我省节能减排需求的缺口来看,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还存在很大差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产业化规模总体较小。尽管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大型龙头企业不多,发展无序,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尚不明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二是科技实力尚未转化成经济实力。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还比较落后,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和产品研发等能力较弱,产业化步伐跟不上,环保效益难以

43、实现,是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软肋。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环境监理、环境审计、环境法律咨询、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还十分薄弱甚至处于空白。现代节能产业中先进的“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产业机制在我省也基本未开展。四是配套政策机制不完善。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存在较大的制约因素,如企业污染治理监管缺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低、城镇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染设施运营资金不足、价格体系不能支撑市场回报、信贷成本过高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育。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不仅受到国内消费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一系列矛盾的困扰,尤其是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影响。因此,通

44、过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推动结构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化解各种制约因素,进一步启动内需,增加有效供给,为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提供重要动力,是实现我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7.3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7.3.1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到2012年,在节能和环保两个领域分别形成3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形成5-1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建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基地。7.3,2项目基础实施建设:项目位于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是省政府批注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区要求水、电、路、排污、通讯等各项基础

45、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全面完善,实现七通一平。7.3.3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园区总体规划面积 20万平方米,一期规划面积 10万平方米 ,二期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园区规划建设6万平米标准化厂房,首期2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将于到2010年底开工建设。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总面积6万平方米,占园区用地30%,其他为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和建筑用地。 第八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8.1总图布置8.1.1 总平面布置原则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作业线连续、短捷、方便。要使厂内外运输配合协调,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交叉,避免人流货流交叉。要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保证有良好的生产联系和工作环境,各种动力设

46、施要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节约能源。要结合场地地形、地质、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并尽可能做到紧凑布置,节约用地。建(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规定和要求,满足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铺设、绿化布置以及施工的要求。要注意厂容,应与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体现现代化企业的形象,并注意并减少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利管理、方便生活,要为生产管理和职工劳动创造方便良好条件。要考虑工厂发展要求,使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近期建设要集中,避免过多过早占用土地。8.1.2总平面布置的技术要求厂区总平面布置与工厂的规模、生产发展、管理体制厂区自然条件、地区协作条件、运输方式、安全、卫

47、生、环保等技术条件与要求有直接关系,除应遵循上述布置原则外,还须考虑以下的主要技术要求。生产要求。工厂总平面布置必须满足生产工艺及物料流程的要求,要充分了解生产工艺要求,做到流程合理,负荷集中,运输通畅。流程合理是指根据工厂组成,正确合理地布置各主要生产车间的相互关系,保证工艺流程连续通顺,避免迂回曲折,使原料及成品的运输线路简短快捷,确保畅通。负荷集中是指水、电、气等公用工程耗量大的车间和单位,尽可能集中布置,形成负荷中心,同时将动力供应设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各种工程管线,节约能源。流程合理和负荷集中表现在运输方面也必然是短捷通畅的,对交通运输进行合理的组织,避免倒运、减少交叉。运输线布置的通畅,表现在生产流程线的布置上也必然是合理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工厂总平面布置实际上是对运输线的布置。安全要求。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还必须采取适宜的布置手段满足防火、防爆、卫生、环保、防地质病害等安全要求。发展要求。工厂总平面布置应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工厂的发展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明确的远期发展规划;另一方面是预计工厂投产后由于工艺流程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